发新话题
打印

小议多度波(颤)音、叉指波(颤)音

王厚臣《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精选》1到10级
集王厚臣老师最新创作的新曲中,还有伴奏和相应的示范,两个碟
本书因为受葫芦丝爱好者喜爱,所以这是第三版了


李春华教学精品书《葫芦情》春粉必备
全收录李春华老师的原创作品,演奏方法,曲目创作背景等等,
签名收藏必备,含十几首正版示范和相应的伴奏碟两张


张笑编著《张笑葫芦丝教程》第二版【含CD】
本书由张笑老师编著,并给全书的练习曲配上了相应的伴奏方便爱
好者从零开始学习,而且还有很多张笑老师的一些合奏曲。


乔志忱《葫芦丝的新技法和特殊指法》
乔志忱老师的作品,也即《葫芦丝高手之路》从零学起到精通,是
乔志忱老师毕生的作品,受到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好评的书!


 

正规曲谱中的多度颤/波音是在音头上方标记的是音符,表示下面的主音和主音上方的音符的快速交替。但决不是用“”表示 ——例如二度都还有大二小二大三小三等等呢?另外演奏者还要非常熟悉这些“度”直接的关系,例如几度指向的是具体哪个音,故这样的指示不明确也。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绿滴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儿呀,一步一步滴网上爬~~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马 于 2017-8-15 11:22 发表 多度颤音刚搜索脑子,印象没有什么印象了,好象笛子上用过

 

葫芦丝的“叉”指颤都是多度(非正常2度就是N度也,对葫芦丝来说筒音作5时颤3音除外),但是用这个“叉”缩小到 1MM见方的小字,你知道它是“叉”还是“又”?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绿滴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儿呀,一步一步滴网上爬~~

TOP

引用:
原帖由 玩乐人 于 2017-8-15 16:00 发表         回大笨虫老师:你率先参与评论,表示感谢。我在论坛多次说过,你是论坛贡献非常大的人,没有你的谱,就没有我们学葫芦丝的方便和进步。     &nb ...

 

谢谢玩乐人的讨论。这个多度颤音也是专业术语,不是你或我说了算。更准确的说,是“超二度音程的颤音”。

 

这个"超二度音程的颤音"的记谱方式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音乐编辑手册】和2015年出版的【音乐曲谱出版规范】皆有说明:

 

2015年出版的【音乐曲谱出版规范】——

 

 

199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编辑手册】——

 

 

 

至于想怎么叫那是个人喜好,关键在于本身的实质是什么。个人认为音乐是世界的,如果要和国际接轨不管什么乐器都应该向规范和标准靠拢比较好。虽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可能还有文字,不能说完全不要方言,在中国广泛普及认可的标准还是规范中文文字和普通话,不是么?

 

话说很多民族音乐的音准实际上不一定只限在标准的12音律里,但是记谱仍然沿用12音律作为代表也是为了统一和规范的方便吧?甚至有人说葫芦丝的音不准,毕竟葫芦丝就是靠那块小小的簧片作为发声源,和标准的十二音律可能就有些微升微降的差别,但这也正是这个民族乐器的特色呢?

 

我在哪里还看过一段介绍,说这样的超二度音程的颤音多在一些民乐中常见,例如马头琴各种胡琴什么的,这样的音乐表现方式不光是葫芦丝才有的,可能的确是李春华老师先找到葫芦丝的演奏方式,而音乐理论的本质还是一样的。

 

当然,您想选择个人喜好也没什么不对,叫叉指颤音或多度颤音我觉得就是方言和普通话、俗称和专业的分别而已。而我的制谱更愿意选择尽量和规范标准靠拢。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由于葫芦丝本身的原因,不同的葫芦丝可能还有自己的个性,例如筒音作5是的中音1虚指颤,有人觉得隔一个孔好,有人认为隔两个孔更自然,或者有人觉得要打全孔,有的觉得虚打半孔或者只要在某孔附近轻搧等各种不同手法的颤,这只能靠演奏者根据自己的葫芦丝特性和个人习惯来决定,曲谱上的标记都只是参考。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绿滴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儿呀,一步一步滴网上爬~~

TOP

引用:
原帖由 玩乐人 于 2017-8-15 18:20 发表         谢谢大笨虫老师的把理论书籍奉献出来。再表示三点想法:         1、关于多度颤音(书上说的是超过二度音程的颤音)的记谱方法, ...

 

个人理解,除了基本的二度颤音,其他皆为“超二度音程的颤音”,属一个大类,叉指颤亦包括其中。但是叉指颤打出来的音,并不是的纯某个音,所以摆在音符头上的音符,只是指名要打的那个音的音孔,(例如按着低音6同时打中音1音孔)甚至需要的时候可以同时标记几个音符表示同时颤几个音孔——这样的记法适用于各种乐器,不仅仅是葫芦丝(“超二度音程的颤音”本来就不是葫芦丝的专利)。——从曲谱本身而言,是给所有人看的(不光是吹葫芦丝的人),这就是音乐的规范性必要。

 

也许这个方法对叉指颤音的表达未必是最好的,但它毕竟还属“超二度音程的颤音”,姑且借用这个记谱方式个人以为还算直观好理解(不是俺凭空杜撰,窃以为看上去也专业 ),俺就不自作主张的擅自捣鼓别的记法了——实际上是俺说什么都不算数    。最好有权威出来统一制定规范,那就不用讨论了哈。可惜葫芦丝现在山头林立,各自为战,有时可能同一种技法N种名称。

 

=================================================

 

BTW: “超二度音程的颤音”的记谱法N年前就有了,下面图片选自2003年人音出版的【李镇笛子曲选集】,至于这个笛子的吹奏时表现的音准怎么吹、是不是就是按照那个几度来,俺就不知道了啦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绿滴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儿呀,一步一步滴网上爬~~

TOP

13楼加一点参考供资料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绿滴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儿呀,一步一步滴网上爬~~

TOP

发新话题

少数民族乐器网 - 联系我们 - 清除 Cookies - Archiver - WAP 桂ICP备14004534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402000077号

Processed in 1.113565 second(s), 10 queries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2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