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是铜奖,但这确是葫芦丝乐器目前为止获得的最高的奖项,所以值得介绍给朋友们看看,因为李老师,比赛回来后,一直忙于一些媒体的采访,所以直到昨天晚上才和我说有关比赛的事,为李老师高兴啊,以下的湖南日报对李老师的报到,湖南卫视和CCTV—3的有关报到因为我自己的消息不灵所以没有录到,这也怪李老师啊,不过我已怨过他了呵呵
所有的参赛选手中最年轻的表演家:帅哥李志华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5-11/2005113202019707.jpg[/upload]
李志华老师和获奖证书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5-11/20051150624527.jpg[/upload]
四川羌笛演奏家 (右)和李志华老师的合影响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5-11/2005113202133204.jpg[/upload]
云南歌舞剧院著名三弦演奏家 夏毅玲 和李志华老师的合影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5-11/2005113202252724.jpg[/upload]
表演时的图片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5-11/2005113202345321.jpg[/upload]
本网讯
近日,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怀化学院音乐系李志华演奏的葫芦丝曲目《古歌》获本次比赛演奏铜奖,获得了目前葫芦丝演奏的最高奖。作为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等南方各省唯一的获奖选手,他同时为我省赢得了乐器演奏的最高荣誉。
本次大赛由文化部主办,沈阳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承办。“文华艺术院校奖”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子项之一,是今年中宣部整顿全国性文艺评奖活动后确立的由文化部主办的政府奖项。
比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位专业选手报名,经初评后有700位选手汇聚沈阳进行为期5天的复赛、决赛。比赛选取了普及程度较广和教学水平较高的琵琶、古筝、二胡和竹笛作为独奏比赛项目,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和少年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 比赛也首次被文化部纳入政府奖系列。参加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演奏比赛的选手不分年龄,不分级别,其中包含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知名高校的教授、副教授,中央及各省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奏家等,甚至有十几位来自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的选手。担当评委的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樊祖荫、袁静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伍国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乔建中等知名教授。
决赛在沈阳音乐剧场举行。在众位选手中,李志华的年龄是最小的。他选择了葫芦丝曲目里最难吹的《古歌》。《古歌》是从古至今流传的原生态的傣族音乐,是一部古老的史诗般的民间作品,具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是葫芦丝音乐中最难演奏的曲子。雄浑古朴、跌宕起伏的乐声响起,乐声似吐非吐,似连非连,把观众带入了傣族人民劳动、收获、庆祝的意境中。李志华凭着对《古歌》的领悟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将整首曲子一气呵成。期间,评委纷纷拿起相机抢拍他演奏的镜头;演奏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一次又一次的在剧场响起,直至他离开舞台。获得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奏项目金奖的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米吉提尤努斯竖着大拇指对他说:“你的音乐是最棒的!”中央民族歌舞团卢云生,女子十二乐坊之一的雷滢也都向他表示了祝贺。贵州省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东单甘称赞他道:“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好的演奏。”
李志华还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评价。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向李志华颁发证书时称他是“中国最年轻有为的演奏家”。此前,他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聘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是理事会中最年轻的理事。(隋继丰 胡果 戚钧科)
责任编辑: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