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丝为媒 团结一心
为把北碚打造成为全国葫芦丝名区而不懈奋斗
——在重庆市北碚区葫芦丝学会第一次会员扩大会议上
北碚区葫芦丝学会常务副会长 孟延风
(2010年8月22日)
同志们:
受北碚区葫芦丝学会理事会和会长李刚同志的委托,我代表区葫芦丝学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会员进行审议,并请与会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工作回顾
北碚区葫芦丝学会成立于2008年11月,是经区民政局审批认可的合法社 会团体。近两年来,学会在顾问段辉连、会长李刚等一批葫芦丝从业者、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一)普及工作,成效初显
两年来,全区学习吹奏葫芦丝的达到数百人。其中,年龄最小的4岁半,最大的82岁。葫芦丝吹奏教学点约有5个。在学习吹奏葫芦丝的人员中,既有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学生,也有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负责人、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等等,涵盖了社 会各个层面。
(二)提高工作,成果凸显
通过段辉连等葫芦丝指导教师和会员自身的努力,北碚葫芦丝已逐步为全国的葫芦丝专家和爱好者所知晓。2007年,段辉连同志在首届北京葫芦丝全国邀请赛上,夺得老年组银奖;2009年,年仅9岁的小朋友卢思颖获得“盛世中华”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选拔赛金奖;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广州葫芦丝全国邀请赛上,余勤老师和孟秋谷同学,分别获得中年B组和少儿B组金奖,为北碚葫芦丝届乃至北碚文化界,争得了荣誉。
(三)热心公益,成绩彰显
区葫芦丝学会一直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 会和谐”为己任。成立两年来,曾组织或参加了近十次社 会公益活动。其中,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学会组织十余名骨干会员,先后慰问了武警看守所和武警消防支队的官兵,受到一致好评,并产生了较好的社 会影响。
(四)制作维修,成就明显
2008年以前,我区尚未有一家制作、销售和修理葫芦丝的单位。不少葫芦丝爱好者苦于无处购买质量稍好一点的葫芦丝,或者苦于葫芦丝损坏后无处修理。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区葫芦丝事业的发展。2008年,来自璧山的李刚同志在北碚公园大门旁创办了我区第一家葫芦丝专卖店,并承担葫芦丝制作、修理工作。这一创举,为我区葫芦丝爱好者带来了福音,有力地推动了北碚葫芦丝的普及工作。
(五)对外交流,影响渐显
随着我区葫芦丝选手在国内邀请赛上屡屡获奖,北碚葫芦丝在全国葫芦丝届开始有了一点点影响。“葫芦丝王子”李春华大师曾莅临北碚。此外,北碚葫芦丝届与王厚臣大师、赵洪啸老师等全国葫芦丝知名人士也多有信息交往。今天,我们又荣幸地请到了林荣昌、李志华两位专家。在此我提议,大家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专家的到来!
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北碚葫芦丝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普及程度与全国先进文化区地位不相称,尤其在青少年学生中,知晓、喜爱葫芦丝艺术的太少;二是顶尖人才的厚度不够深,缺乏在全国能称得上大师或准大师的领头雁;三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极个别教学者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误人子弟;四是与社 会各界包括政界、商界以及民族管弦乐届的其他器乐类等的接触面不够广,葫芦丝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是很宽松……我们只有正视并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使北碚葫芦丝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