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也谈葫芦丝的带伴奏表现形式

王厚臣《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精选》1到10级
集王厚臣老师最新创作的新曲中,还有伴奏和相应的示范,两个碟
本书因为受葫芦丝爱好者喜爱,所以这是第三版了


李春华教学精品书《葫芦情》春粉必备
全收录李春华老师的原创作品,演奏方法,曲目创作背景等等,
签名收藏必备,含十几首正版示范和相应的伴奏碟两张


张笑编著《张笑葫芦丝教程》第二版【含CD】
本书由张笑老师编著,并给全书的练习曲配上了相应的伴奏方便爱
好者从零开始学习,而且还有很多张笑老师的一些合奏曲。


乔志忱《葫芦丝的新技法和特殊指法》
乔志忱老师的作品,也即《葫芦丝高手之路》从零学起到精通,是
乔志忱老师毕生的作品,受到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好评的书!


 

       刘鸿飞老师的观点非常的大胆和新颖,各位老师的跟帖也很精彩,从文章中学到很多知识,受益颇深,坚决支持。“艺术性”本身就存在着争议,这跟历史条件、背景以及观念有关。本人葫芦丝吹的很差,也不是做艺术专业的,所以,只凭自己想象和理解啰嗦几句,说错了,请刘老师和大家批评。
       一、关于“葫芦丝的带伴奏表演形式降低了其音乐的‘艺术性’”。
       我理解刘老师说的“艺术性”应该是指葫芦丝本身的艺术性,而不是指葫芦丝音乐的综合艺术性。关于艺术性欣赏,我想乐器本身的艺术性,是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一支葫芦丝曲,他加了伴奏,不管属于独奏还是变成了与伴奏乐器的重奏或合奏,都是葫芦丝音乐的艺术性综合表现。加入好的伴奏,不但不会损坏葫芦丝艺术形象,反而会使葫芦丝音乐更加具有欣赏价值。因此,葫芦丝单纯的“艺术性”有存在的必要,葫芦丝综合艺术性也应该有存在的意义,我觉得这是葫芦丝音乐生命的两个并存形式,也是葫芦丝的完整艺术性。
       如果把葫芦丝单纯的“艺术性”比作是一朵鲜艳的花呢,那么,很多场合,如果光秃秃的一支花,远不如有黄绿参差的枝叶陪衬着更有艺术感染力。这个场景如果用摄影艺术来实现,花的单纯美丽使用近景作特写,花的烂漫盛开用广角来表现,这样能够更全面的展现花的魅力。
       刘老师提到京剧,大家应该熟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她们同为旦角,但是她们饰演的女人有青衣、武旦和花旦之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这些流派的形成,除了在唱腔设计上面各有不同之外,伴奏风格也各具特色。如果你拿梅派的京胡伴奏去包程派唱腔,那才是风马牛。所以,伴奏在京剧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度、三度创作问题,上面有位老师说的很好,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说不定会扭曲、甚者会糟蹋原曲的曲意,更何况如果太大的二、三度创作会发生争议。
       所以,我认为有的作品适于清奏形式来表现,有的作品必须有伴奏才可以达到它完美的意境。这个也应该结合曲作者的意图来决定。更何况,大部分葫芦丝独奏或重奏作品,曲作者为了乐曲的情感过度,都加了前奏和间奏,如果不要伴奏的话,就很难实现作者的意图。
       二、关于“这一点很难使葫芦丝乐器发展到能与笛子、二胡、古筝等民乐同等的地位。”。
       是的,笛子和二胡有表现它的艺术性来清奏的,但很多也是带伴奏的。二胡“江河水”、笛子“秦川抒怀”等曲子,也都有伴奏啊,就连“大嗓门儿”唢呐,什么“百鸟朝凤”啦,“抬花轿”啦,等等,不也都有伴奏的吗?古筝嘛,当然清奏多,因为它和二胡、笛子不同,本身有和弦构成的天然条件,自己就可以完成气氛烘托的作用,所以她不能和这些乐器来比较。
       葫芦丝音乐艺术作品虽然在音乐领域发起比较晚些、比较少些,但是就目前来看,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表现葫芦丝单纯艺术性的代表作品如哏德全老师“古歌”,赵洪啸老师的“野狼”等,这些请奏的葫芦丝曲,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葫芦丝的魅力和艺术性。代表葫芦丝音乐综合艺术性的作品就更多了,这些结合电声或者乐队伴奏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表现葫芦丝的轻飘柔美和悲欢激愤的完美艺术性。
       之前,葫芦丝之所以不如二胡、笛子那样白领,未跻于大型管弦乐组合成员,不是因为他的艺术性方面没有挖掘、发挥出来,而是因为他的音域问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的前途,怀才不遇呀。
       三、关于数字光盘和乐队现场伴奏。
       两者各有千秋,这要根据演奏者的环境和条件来决定。刘老师说的很好,光盘伴奏确实很容易束缚、限制演奏者的现场发挥和影响演奏情感以及水平的发挥,这方面可能人人都有体会。但是,它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它很方便,尤其是我们这些油菜花地里的非专业爱好者,光盘伴奏是一种唯一的选择方式。哈哈,很遐意啊,一只U盘装裤兜里,掏出来就是一支庞大的乐队。
       相对于光盘伴奏的乐队现场伴奏,它是一种很理想的伴奏方式,伴奏的乐队可以和葫芦丝演奏者有眼神以及情感方面的交流,光盘伴奏的**在这里都可以弥补了,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包容演奏者的演奏失误。但是,它的最大缺憾是,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这种条件。换句话说,一般也就是专业或业余乐团和音乐学院才有条件这么奢侈,我们业余爱好者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因此,希望大家在这两种伴奏方式的取决上面,探讨一下它的优劣性可以,千万不要妄自厚非,否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专业和非专业的一道鸿沟,不利于葫芦丝音乐艺术的发扬光大和普及。我记得刘老师另一篇文章写得好,分析了目前葫芦丝教学方式,肯定了葫芦丝社 会教学走到前面的状况。所以,就葫芦丝这件乐器来说,专业的和非专业的爱好者都是发扬、光大葫芦丝音乐艺术的生力军。
       四、关于演奏现场水平发挥问题。
       这个应该和有无伴奏以及采取什么方式的伴奏无太大关系,如果自己的演奏水平(或者熟悉程度)达不到的话,那么,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应该指出的是,采取光盘伴奏要比乐队现场伴奏的演奏水平要求更高些才能达到相同的目的,因为,光盘伴奏的你要兼顾光盘,而乐队现场伴奏的乐队可以包容你的演奏。我们说,光盘伴奏永远是一种最方便、最适合大家采用的一种伴奏方式,建议大家别用“卡拉OK”来形容他,这里边似乎包含着一种歧视。
       至于演出用不用麦克,这要看场地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的和“悉尼”们相比。很多音乐学院的音乐厅本来就不大,有时候不使用麦克也是可以的。使用麦克,不是为了单纯的张扬,而是能够让全方位的听众都能聆听最好的效果。西方有些剧院为了证明演员的嗓子实力,都不适用麦克风。具体到葫芦丝,稍微大点的剧院和外场演出,而是都应该使用麦克风的。因为它不比其他大嗓门乐器,也不能跟声人相比。人的嗓音越洪亮越好,葫芦丝是一种很柔美的乐器,并不是吹得越响越好、越有音乐感染力。

TOP

发新话题
锘�

少数民族乐器网 - 联系我们 - 清除 Cookies - Archiver - WAP 桂ICP备14004534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402000077号

百度统计

Processed in 1.075104 second(s), 9 queries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6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