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希望大家一起讨论]我所理解的意境及其重要性

王厚臣《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精选》1到10级
集王厚臣老师最新创作的新曲中,还有伴奏和相应的示范,两个碟
本书因为受葫芦丝爱好者喜爱,所以这是第三版了


李春华教学精品书《葫芦情》春粉必备
全收录李春华老师的原创作品,演奏方法,曲目创作背景等等,
签名收藏必备,含十几首正版示范和相应的伴奏碟两张


张笑编著《张笑葫芦丝教程》第二版【含CD】
本书由张笑老师编著,并给全书的练习曲配上了相应的伴奏方便爱
好者从零开始学习,而且还有很多张笑老师的一些合奏曲。


乔志忱《葫芦丝的新技法和特殊指法》
乔志忱老师的作品,也即《葫芦丝高手之路》从零学起到精通,是
乔志忱老师毕生的作品,受到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好评的书!


 

要說意境﹐談何容易。意境是人們意識的產物﹐又是意識的一部份﹐也就是說﹐當 我們思考意境時﹐就是在讓大腦思考大腦﹐讓思想思考思想﹐有點勉為其難﹐難得 不糊塗啊。現代漢語詞典把意境定義為“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像描寫表達出來得的 境界和情調。” 文學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將信息訴諸人的邏輯理性思維﹐也兼訴諸 人的情緒感官﹐而音樂以聲音的規律性組合構成有別與語言的另一種媒介﹐通過聽 覺(為主啦)﹐作用于人的心理意識。同為媒介﹐語言和音樂各是一個符號體系﹐本 身是抽象的﹐當然也就沒有意境在裡面﹐所謂意境﹐只存在于人腦中﹐是經驗的混 合物﹐人們通過語言和音樂把它分理表達出來。所以意境的基礎是生活煉歷的積累﹐ 是原料﹐而音樂技巧(包括作曲﹐演奏﹐和欣賞)是提煉分理塑造意境的工具﹐沒有 工具是無法表達和欣賞音樂所潛藏的意境﹐而沒有原料積累也塑造不出意境。 也就 是說﹐意境不是單靠練就能成的。說了半天還是糊塗了﹐畢竟沒有說出意境究竟是 什麼。讓腦子休息好了在接著想. . . . . .
天易見,路難行,且從容。來年應對,日月青山,笑語平生。

TOP

說意境也就是談審美的境界﹐達到某種意境就是對某種藝術現象中美的感受達到某種 程度﹐而這種感受又和人生其他經驗連通﹐形成個人特有的一種身心的感受。 所以 談意境也就是在談美學的核心問題﹐如什麼是美﹐等等﹐令人望而卻步。不過本著 騎驢看唱本的態度﹐就事論事﹐慢慢也能深化關於葫蘆絲音樂美的認識。 談到此處﹐我就想說意境並非是某個畫面和音樂的聯想那樣簡單。當然那也是一個 部份和方面﹐切題的畫面更有助于豐富對音樂美的感受﹐而不切題的畫面會破壞這 種感受--遺憾的是很多國內的音像產品亂加畫面﹐似乎無所謂貼切與否﹐令人反感。

可是切題的畫面未必就能使人對音樂作品本身產生感受﹐更何況多數情況下我們的 腦子裡並沒有什麼確定畫面﹐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品的優美情調﹐使我們身心為 之顫慄﹐或如醉如痴﹐或慷慨激昂﹐或悲天憫人﹐嘆惜不已﹐ 等等。我的理解﹐ 這就是達到了某種意境。

天易見,路難行,且從容。來年應對,日月青山,笑語平生。

TOP

如果說腦海裡有什麼畫面﹐ 那也是一種含混不清多種多樣畫面蒙太奇式的組合和瞬 息萬變﹐仿彿多年的經驗生活一下子聚成一體﹐形成一種氣血的重新調和﹐總之﹐ 一種全身心的感受。當然﹐這種感受又是因人而異各有不同的﹐因為那些畫面的蒙 太奇是個人經驗生活和個性想象力交織的精神意識產物。更確切的說﹐意境只能感 受﹐不可言傳﹐而人們又要交流感受﹐不得不言傳。教師要向學生講解作曲家的主 觀意向及作品意境﹐演奏家也力圖闡釋為什麼應該如此處理﹐而欣賞評論家更要評 頭品足﹐講出一番所以然來。可是作曲家的意境是憑借音樂而傳發的感受﹐用話語 來講實際談何容易。記得什麼翻譯家評論詩歌的翻譯時說﹐把詩從一語言翻譯成另 一語言﹐只會有兩種結果﹕很糟糕 和更糟糕。語言翻譯尚且如此﹐更何況把音樂意 境用語言來表達呢。於是人們勉為其難﹐用語言來描繪一些畫面﹐以為能更有效的 把言語的表達功能發揮到極至﹐從而描繪出意境來﹐孰知這種表達充其量是一張門 票﹐還得去對號入座﹐也就是說﹐去找感覺﹐所以﹐畫面者﹐非意境也。那麼﹐意 境是一種可以信手拈來或依葫蘆畫來的現成品嗎﹖
天易見,路難行,且從容。來年應對,日月青山,笑語平生。

TOP

承蒙馬老師鼓勵﹐再寫幾句。 過幾天忙開了﹐就沒功夫了。 意境的確就像愛情﹐難以用語言表達﹐卻又是實在的能夠影響人生的強有力的精神 現象。意境又像愛情那樣因個性而異--當然是小異大同。正因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意境才無法從別人那兒拈來﹐非得是自己的不可﹐也不能欺騙自己--不來電就是不 來電﹐所以不喜歡或不理解某些曲目。意境一般也不是一次演奏和聆聽就能完全形 成的-- 難得一見鐘情﹐也不是一旦形成﹐就永久不變的-- 見異思遷啊﹐真是越比 越像﹐說來愛情也是對異性產生的一種意境﹐不是麼﹖ 以<草原之夜>為例﹐王洛賓先生的原意通過歌詞可以了解個大概﹐即年輕人置身于 廣闊天地間﹐把對愛情的渴望及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訴諸琴聲﹐不能不說一定程度 折射著王先生自己當年的真實情懷。這種情懷後來讓李雙江闡發的淋离盡至﹐以至 年輕時的我也曾為之“意境”聯翩不已。李雙江除有一個好歌喉外﹐也在新疆草原 上體驗過類似王洛賓的生活﹐二人應屬心有淒淒﹐更加李的浪漫倜當﹐想不生意境 都難(九十年代中﹐在美國鳳凰城有幸目睹李雙江等一批老藝術家同臺表演。 李在 自我介紹時說他在新疆時維族語學得相當了得﹐可以和當地姑娘談戀愛。我是寧可 信其有哇)。然而近年來聽了刀郎的翻唱﹐方覺得天外有天﹐百尺竿頭又進一步﹐對 天蒼野茫間的粗獷情懷感受更甚于浪漫憧憬。在這種心境時吹出的<草原之夜>別有 乾坤﹐同時再聽網上流行的葫蘆絲版本時﹐始覺索然無味。
天易見,路難行,且從容。來年應對,日月青山,笑語平生。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

少数民族乐器网 - 联系我们 - 清除 Cookies - Archiver - WAP 桂ICP备14004534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402000077号

Processed in 1.097365 second(s), 11 queries .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3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