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牌沙发,丫头出差了
演奏《藏香》导读 /魏仕健
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和大家对《藏香》的关注。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藏香》演奏者,都感到曲子看似简单,但演奏的到位则不易,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几乎对每位演奏者的录音进行了认真的聆听和剖析,我便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结合我的演奏实践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再和大家做进一步探讨:(供朋友们参考交流)
一.情感因素
在演奏《藏香》之前,建议查阅一些相关“藏传佛教”发展史、“佛香“史及其深远的藏地文化史。这样便会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悟和启发,有了这个潜在意识,至少说我们已宏观的把握住了作品的内涵,在情感表达方面会更加深刻。
二.状态因素
演奏时,首先要做好人物角色的转换,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所奏出的音符才会象“磬声”一样透明。
三.了解曲式的结构
演练时,一定要进行段落分析,了解每一个层面的音乐思想及表现手法,然后再统筹全局,去完美科学的表现作品。
四. 处理好两个对立统一的风格矛盾关系
(1)第一、第二、第三乐段和尾声这四个部分的音乐素材,佛教音乐风格浓烈,思绪一致。
(2)第四、第五、第六三个中部发展乐段音乐素材则不然,均属理想化的情绪,即有“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演奏时在感觉和表现手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来。
五.把握佛教色彩的演奏特性
一要庄严、肃穆;二要默默沉静;三要心地洁净。几乎沉浸在一个无形的世界里,把每一个乐汇、乐句都视为经文的吟诵,不去人为的用技术性手法加以修饰,让音乐语言自然的流露。
六. 用现代手法表现出藏民风采
《藏香》中第四乐段(向往地)第五乐段(火热奔放地)第六乐段(高原地)这三个中心乐段在技巧手法的运用上,要出新、出彩、求变,滑音、打音、波颤音、吐音、叠音、虚指颤音、倚音都来了,从而达到即对立又统一的审美感,这便是《藏香》的音乐之魂和魅力所在。
七. 关于几个演奏技术性的具体问题
(1) 乐曲的开头,有的朋友忽略了音乐自身的强、弱规律,前四小节的旋律乐节都落在“弱”拍上,在此如吹强了弱位音,就会直白无味,失掉了内在的含蓄。同时还要适度控制低音“65”的力度,避免过于生硬。
(2) 首段5~12小节是模仿吟诵经文的声音,好像让人看到成群结队的藏民来往穿梭,音乐形象要表现的逼真。
(3) 第二乐段男性化的深沉低吟,一定要节奏沉稳、庄严、似乎还包含着一些历史所留下的压抑之感,藏人的骨气和尊严都在其中。
(4) 第三乐段虔诚祈祷,突出一下女性化的色彩,在听觉上求异,这个乐段重柔度、纯度,无杂念,静静地叙述。此乐段长音不可腹颤,宁静才真切,同时力度一定要弱化,否则就不显的虔诚了。
(5) 前三个乐段都在做着伏笔,第四个乐段突然展开,似太阳光芒四射,给人以亮丽之感,抬头可见天上飘来片片祥云。
(6) 第五乐段的情绪,一定要最大限度的释放,气吞山河,用内气推出音符(可见强音标记的位置)。
(7) 第六乐段伴随香云进入梦境之中,采用虚拟化的表现手法,此乐段吹奏的不可太实,(虚指颤音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8) 尾句注意气息连贯,逐渐弱化结束,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此外《藏香》的某些吐音,多采用内吐,滑音也多用气滑技巧,这样会产生一种虚虚实实的听觉感。
《藏香》的演奏仅是揭开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是云、是雾还有待大家共同去探讨。
(我所录制的《藏香》远达不到上述某些指标,也仅是一个参考性的示范小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