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梅戏风格(代表作品:魏仕健《皖南丝雨》 赵学贵《鹊桥》)
黄梅戏是一种多元民间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由山歌、秧歌、花鼓、采茶等融汇而成,以安徽安庆方言为基础,唱腔上委婉清新、轻松悠扬,颇具生活和田园气息,长于抒情和叙事。魏仕健的《皖南丝雨》体现了黄梅戏中“花腔”的艺术特点,情绪明朗,充满着田园的谐趣之情。赵学贵的《鹊桥》假借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乐曲中引用了安徽民歌《小放牛》和黄梅戏的戏曲元素,,偶尔能够听到《打猪草.》旋律,此曲的特点是旋律的变奏较为明显,并且反复同一主题,在速度上的不同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感情特点。
4、沪剧风格(郑江力《沪调新韵》)
沪剧属于吴语地区的滩簧剧种,它的唱腔旋律具有江南丝竹亲和柔美的风格,感情较为细腻,有着浓厚的水乡情调,《沪调新韵》这首乐曲开始直奔主题,旋律为常见民乐曲《紫竹调》的稍加变化,也具有沪剧现代戏《罗汉钱》的音乐成分,此首乐曲给人以清新、柔美的感觉。
5、吕剧风格(代表作品:刘健《齐风》)
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品种,是山东琴书艺术化的发展,主要的唱腔有凤阳歌、四平调、垛子板等,在拙作《齐风》这首乐曲中,引子部分有“沂蒙山小调”的影子,在第一主题中,引用凤阳歌的唱腔,具有叙事性,具有口语化的特征,以商调式和徵调式相互交替,最终落在宫调上,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句法结构,第二主题引用垛子板唱腔,欢快朴实,体现出齐鲁儿女朴实直爽的性格特征,第三部分有引用四平调唱腔,由慢渐快发展,第四部分直接引用凤阳歌并稍加变化,呈现了结构上前后统一,
结 论
综观以上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戏曲音乐之丰富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这对葫芦丝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能够体现各地风格、推陈出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选择戏曲音乐素材是我们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脱离风格,用做到引用适度,创新发展,旋律与技法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最终达到地域风格与创新结合,这才是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之路。要使葫芦丝成为一种文化体系,作品的创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曲家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葫芦丝作品必须要向民间学习,向民间寻根,才能从民间音乐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创作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