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的时候要穿过一片草地,今天早上从草地上走的时候,听到很聒噪的鸟叫声,声音急切高昂,一声接过一声,声声又重叠,高音,低音,长音,短音,混合的像个繁闹的市场。抬头一看,很多鸟儿聚集在草地里面的一棵树上,像开会一样,争着发表自己的谈论,也有更多的鸟儿看热闹般的飞进飞出,忍不住想猜测她们在讲着什么。
所有同类生物之间一定是有自己表达的方式,会发音的应该就可以称之为“语言”吧。想起小学课本上的的一个童话故事,《猎人海力布》,学习这个故事之前,我就听爸爸给我讲过,一直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讲的是 海力布是个猎人,有一次在打猎的时候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白蛇,小白蛇为了感谢他,给了他一颗珠子,含在嘴里,可以听清楚动物的语言,但是这个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如果被别人知道了,他就会变成石头,于是在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鸟类互相告知有大灾难发生,他好心去劝告村民要离开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就告诉大家了这个秘密,结果,他就变成了石头,村民们因为他付出声明的提醒得救了。
仔细回忆了这个故事,发现疑点重重,海力布是个猎人,怎么会去救小白蛇?海力布是个很善良的人,为什么村民不肯相信他的话?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他怎么有那么大的勇气来牺牲自己呢?童话故事是经不起想,经不起推敲的,我请愿相信这个故事里的人都很善良,事情都很美好,可是善良的人为什么不肯相信同样善良的人对他们的提醒,非要看到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这个童话故事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如果我们是海力布,该怎么去做呢?
现在,我们肯定会回答,如果村民实在不相信,我们只有独自离开,或者,想方设法让他们相信这件事是真的。可是在小时候,情愿相信着所有人的善良,哪怕是自己牺牲能换来很多人的幸福,也是可以去做的事情,并且是唯一要救他们的方法,慢慢长大,不到20年的时间,我们的价值观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样也很善良,只是善良可以理性的付出,世间美好,怎么舍得因为一些事情轻易舍弃生命呢?善良和无私可以划等号吗?
我们已经离开了童话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