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事要向张哥当面请教,故发短消息给张哥,张哥告诉我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前天匆忙前去,赶上张哥要演出,就约好昨天下午再聊。
昨天我应约而去,张哥已经等在他的教学点。张哥是一纯粹的北方汉子,可浑身上下透着儒雅,颇有一种风度。他正在细致的给他的学生修理葫芦丝。见了张哥话题自然就离不开葫芦丝,张哥不紧不慢的和我聊起来。从部队当兵的父母亲聊到他自己,在文革中两毛五分钱买竹笛,拉二胡到后来的吹奏葫芦丝,谈到他对傣族特有的民族乐器――葫芦丝的喜好和理解,还有他对学生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提高了演奏水平。从和张哥的聊天中,我感觉到张哥的音乐天赋,他吹奏葫芦丝,吹奏埙,给我讲解葫芦丝和埙这两种南北乐器的演奏区别。他说话的语调,就象他演奏的葫芦丝曲,那种慢速抒情的旋律,氛扬着宁静、淡泊的气息。我不是在恭维他,我每每听他吹奏的葫芦丝曲,都觉得是那么的好听,不仅仅是技巧的娴熟,曲子在他的葫芦丝的演绎下,那么的有韵味,有意趣,曲里的细微末节都处理的那么的到位,给人一种美的心灵上的享受。张哥说起他到云南,到傣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他了解了傣族的风土人情,他汲取了傣家的民族精华以至于他对葫芦丝那份特殊的情感,无不倾注在葫芦丝的演奏之中。在张哥主持的版块《傣族特区》里就能看到。他说起他的一个学生,每次演奏葫芦丝都如痴如醉。我听后特别有启迪,是呀,一首曲子的演绎,自己都没有投入进去被感动,被陶醉,如何谈得上去感动别人呢?想起网络上一些年轻人,吹奏起葫芦丝也很流利,也不难听,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可能缺少的就是对葫芦丝的文化底蕴的理解,不会用心用情去演奏的缘由吧。
交淡中我看到在张哥身上有一种状态,平淡与平和。张哥演奏葫芦丝的造诣相当的高,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他没有去张扬,去包装,去推销自己。他认真的演奏,认真的教学,努力的推广弘扬葫芦丝这门极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不仅又使我想起网络上小青年,他们敢想敢干敢张扬,包装自己,推销自己,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如今的张哥少了这份勇气,也许是张哥就是这种活法。
音乐是种感觉,也是一种悟性,这两种感性和理性东西在张哥身上体现的很突出。对音乐的感觉和悟性培养出张哥特有的气质,以至于他演奏的乐曲都是那么色彩斑斓,美妙动人,充分释放出张哥的音乐智慧和艺术才华来。
我要向张哥学习,每个学习葫芦丝的朋友都应该向张哥学习。音乐天赋不是每个人都有,不是每个学会吹葫芦丝的人都可以当演奏家的,可我们能向张哥那样用心的去吹奏,如痴如醉、不厌其烦的去练习,作为一种爱好,自身的艺术修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没准哪天还真吹到家了呢。
在这里用张哥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表示我的心声,就是“以葫芦丝为纽带来结识更多的喜爱葫芦丝的朋友”。
张哥是这样的,他的埙吹得也非常好,正在查资料准备去公安局备案给网站,过会再好好研究研究
感谢楼主精辟的见解!并由此想起一句古语,叫“功夫在诗外”。
谢谢hbzkyc对我的夸奖。
张哥是论坛上演奏葫芦丝的顶尖高手,幸运的是我和他在同一个城市,才使得喜爱葫芦丝的我走近他。他说无意,我听有心。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就从张哥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还教我了一个外出携带葫芦丝(无盒装的)简易而有效的办法,很不错的,可见张哥之细心。本文仅是我由衷的感悟,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葫芦丝要用心去吹!
楼主从张哥那儿悟到,我从楼主的字里行间学得,感激不尽!
有张哥的照片吗,上传一张让大家一睹张哥风采啊,,,
有张哥的照片吗,上传一张让大家一睹张哥风采啊,,,
看了楼主的文章,让我非常感动。
最近一直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我发现吹葫芦丝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许多内容,学会容易,学精就难。当学习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时,就会从中体会到许多的快乐。
吹奏葫芦丝意如学做人!
请问张哥一些安排能在网上公布吗??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