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语”十则
桂乡之夜
1、绝大多数人最初爱上葫芦丝,是因为听到《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竹楼情歌》、《竹林深处》等“傣味”曲子而被“打动”了。然而,很多人一旦学起葫芦丝,就在不经意中偏离了这个“初恋”。
2、好像没有人给“傣味”下过定义,我决定来试试。所谓“傣味”,傣,即傣族;味,即味道、风味、韵味。它是根植于傣族传统文化,并充分吸收傣族葫芦丝民间传统演奏技法而呈现出的古朴、圆润、甜美、柔韧的艺术风格。
3、“葫芦丝王”哏德全是一个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的人。他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和独特的葫芦丝音乐,表现了傣文化的精髓。他的曲子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要了解傣味,就要全面了解傣族的歌曲、舞蹈、语言、地理、饮食、民俗等等,综合领会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5、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葫芦丝当然要吹出水的流畅、仁厚和上善。同时,要吹出雨林藤蔓一样的柔韧;吹出热带阳光的亮丽;吹出孔雀舞姿的优雅;吹出酸粑菜的酸辣……
6、现在的葫芦丝曲子非常多。有一些曲子好像是为了在舞台上炫技而写的,有一种曲子好像是专门写给自己听的。我更喜欢后一种,因为他是一种内心的倾诉。而事实上,恰恰那些感动了自己的曲子,才能感动他人。
7、我喜欢那种从容不迫的表达,它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意味深长。读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时,我就想,吹葫芦丝,应该像回忆初恋一样,有一种甜蜜的感伤。
8、吹得没有味道,只能说明抠得还不够细腻。如果对每一个音符,都能从“气、指、舌”三个维度去体会和考量,我们就对每一个音都心中有数了。
9、循环换气的最大好处是保证我们始终有充足、饱满的气息。我们总是强调“气控”,如果身体里连气都不足,那就是无米之炊了。
10、哏德全老师曲子是至今最有价值的葫芦丝曲示范。慢慢地听吧,或许会找到一个绝佳的“入口”。
(据桂乡葫芦丝高研班讲课整理)
2、所谓“傣味”,傣,即傣族;味,即味道、风味、韵味。它是根植于傣族传统文化,并充分吸收傣族葫芦丝民间传统演奏技法而呈现出的古朴、圆润、甜美、柔韧的艺术风格。
5、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葫芦丝当然要吹出水的流畅、仁厚和上善。同时,要吹出雨林藤蔓一样的柔韧;吹出热带阳光的亮丽;吹出孔雀舞姿的优雅;吹出酸粑菜的酸辣……
7、我喜欢那种从容不迫的表达,它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意味深长。读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时,我就想,吹葫芦丝,应该像回忆初恋一样,有一种甜蜜的感伤。
鲜活的经验之谈,优雅、智性的艺术概括。作家的语言果然精致、传神!
说得很好!我已经复制下来了,得慢慢学习,琢磨。领会。...............感谢家门老师的指导!
一、《月光下的凤尾竹》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首先一定要清楚,作家并不是创作的葫芦丝独奏曲,而是非常著名的歌曲。这两首歌曲非常经典,都含有丰富内容的故事。《月光下的凤尾竹》就不再介绍了,都很清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已故军旅作曲家杨非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歌曲,后被瑞丽市定为市歌。
二、傣族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类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离开水。我国有个民族就叫做“水族”,还有自己的“水书”,水历“等等。诸如“上善若水”“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天河”“在水一方”“一江春水向东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太多的关于水的历史、文化提起来真是汪洋大海,难以斗量。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汉族更是与水相关:汉中王刘邦定汉朝,有了汉族、汉字、汉文化等词语,都与汉江直接密切相关。长江黄河更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八水绕长安”的典故也是尽人皆知。我国许多著名的器乐独奏曲描写水的,枚不胜举。“高山流水”何人不知?《二泉映月》家喻户晓。邓昌炉先生提到的的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不也与水有关吗?渔民更离不开水喽。
三、发展不否定历史存在,也没有割断历史,在继承中发展。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永远都是在发展中存在,也只能在发展中存在。没有发展注定灭亡。《诗经》、古汉语、唐诗宋词等好不好,很好!!也被发展了。
原帖由 竹林听泉 于 2015-5-25 12:31 发表 1、《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谁都知道是歌曲,而且是傣味的歌曲; 2、说傣族爱水、崇尚水,并没有说其他民族与水无关; 3、强调继承传统,并没有说不要发展。哏大师的贡献就是 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葫芦 ...
支持你的观点!
原帖由 竹林听泉 于 2015-5-25 12:31 发表 1、《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谁都知道是歌曲,而且是傣味的歌曲; 2、说傣族爱水、崇尚水,并没有说其他民族与水无关; 3、强调继承传统,并没有说不要发展。哏大师的贡献就是 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葫芦 ...
原帖由 三月 于 2015-5-24 11:02 发表 “丝语”十则 邓昌炉(桂乡之夜) 1、绝大多数人最初爱上葫芦丝,是因为听到《月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竹楼情歌》、《竹林深处》等“傣味”曲子而被“打动 ...
再次欣赏,慢慢学习。细细品味邓老师的演奏,感受傣味的美。
原帖由 芦韵春华秋实 于 2015-5-25 17:11 发表 1.你说的对,我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也没说“傣味”不重要、不好。2.如果其他民族也爱水、崇尚水,那么“吹出水的流淌”就不再是葫芦丝的特点,也不是“傣味”独有的。其他很多管乐、弹拨乐、弦乐乐器也一样。特点 ...
觉得老师您说的挺有道理的。古朴、圆润、甜美、柔韧 好像邓老师对傣味的理解,以水为例解析柔韧,的确其它乐器也有同样的特点, 我还是没有明白,“傣味”“独有的“ 到底是什么呢? 向老师请教了。
我的这些话,仅仅是个人的闲聊和感悟,也没有排他性。别太当真。
任何一副药都是由多味药组合而成的;任何一种器乐都包含有多种特点。奥妙就在于怎样组合。
对艺术的理解,不可能像做数学题那样求精确,它永远是感性的,对它的定义通常都是描述性的。
原帖由 桂乡之夜 于 2015-5-26 17:34 发表 我的这些话,仅仅是个人的闲聊和感悟,也没有排他性。别太当真。任何一副药都是由多味药组合而成的;任何一种器乐都包含有多种特点。奥妙就在于怎样组合。对艺术的理解,不可能像做数学题那样求精确,它永远是感 ...
精辟,学习了
所谓傣味,需要三个元素,一个葫芦丝的簧片制作方式,决定是亮度高还是柔和度高,而是乐曲风格,三是演奏技法,所谓傣味,大多就是指法系统(比如全按作4)和特殊技法决定,比如“叉指滑音”.不要搞得太神秘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