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李春华老师教材中的一个说法的一点商榷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4-12-12 15:55     标题: 对李春华老师教材中的一个说法的一点商榷

李春华老师的教材成为葫芦丝人的必备宝书,但其中的一段描述,本人斗胆觉得尚需商榷。不知正确与否,且请海涵。

 

该段描述如下(正文第7页):
(簧片)头部到根部由尖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这样理解:根部的振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

 

本人观点:
葫芦丝是由于气流引发簧片振动、并经葫芦的谐振放大而发出悦耳的声音。发音的高低,应该不是分别由簧片尖部和根部决定的;气流的大小,也应该不是分别由于簧片的尖细和根宽所致。

 

葫芦丝发音的高低,应该是由指孔位置和簧片振动频率共同决定的。簧片尖部和根部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簧片的振动频率随出气孔(指孔)的位置而变化。最接近葫芦的敞开孔(下称第一开孔),是决定音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大部分气流是从第一开孔流出的,其它孔的开闭也影响音的高低(如一些半音的指法),因为有小部分气流从其它开孔里流出。

 

第一开孔距离葫芦的长度,决定了发音声波的主要波长。该长度越长,则波长越长,发出的音就较低。反之则高。


 对于接近葫芦的第一开孔,如第6、7孔打开,吹奏时要求气息缓弱一点,是因为缓和的气息,才能使簧片产生较为圆满的高音频振动。而急促的气流,会使得气流在6、7孔上擦边而过,导致6、7孔的出气量不足,声音干涩甚至不响。

 

对于远离吹嘴的开孔(如筒音、1孔),则需要一定的吹力,因为这时的气流行程长,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需要强一点的气息。

 

 


作者: 邯郸老牛    时间: 2014-12-13 08:15

有道理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4-12-13 15:53

同意楼主的观点,李春华书中的内容是为了方便初学者理解而安排的。
作者: 070531    时间: 2014-12-13 20:31

楼主的阐述清楚,让人一看就懂,好,要好好学习。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4-12-14 11:53     标题: 音高音量不是一回事

小C的簧片放在大C上可以吗?效果一样吗?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4-12-14 17:19

引用:
原帖由 龙城住我 于 2014-12-14 11:53 发表 小C的簧片放在大C上可以吗?效果一样吗?

音高和音量是不同的。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4-12-15 15:11

用物理学里的声学原理加以解释即可。至于“小C的簧片放在大C上可以吗?效果一样吗?”是个和谐问题,与原理没有关系。如同“大脚穿小鞋”、“拉郎配”问题是一样的,鞋没有问题,郎本身也没有问题,配错了。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2-16 10:42

个人认为,书中讲的不是音量,而是音高。葫芦丝的音域:3、5、6、7(以上低音)、1、2、3、4、5、6是分音区的,“根部的振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这里的“低音”和“高音”,指的应该是葫芦丝簧片的各个发音部位,其根部的振动频率对低音区的音符发音相对影响较大;而尖部的振动频率相对对高音区的音符发音影响较大。这也是我们在遇到葫芦丝音不准的时候,往往要修整簧片的根部或尖部的原因。所以,书里说到的“低音”、“高音”不是音量的低和高。
作者: 林西老翁    时间: 2014-12-16 11:00

个人认为音乐村民老师说得很清楚了,李老师书并没有说错。水滴石穿老师说的也不无道理,但好像已经偷换了慨念。
作者: 林西老翁    时间: 2014-12-16 11:04

如果两回事混在一起讨论会永远没有结果的。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4-12-16 11:57

振幅决定音量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就是我们所说的音高或者音调,这个是没有任何疑议的。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葫芦丝是通过簧片震动(波源)带动葫芦里的气团(波的传递介质)震动,再到竹管里(柱状气型--波的传递介质),比较特殊,不是一两句话那么简单。簧管乐器很多,高音吹奏都是需要很强的气息的,葫芦丝恰好相反,太特殊了。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4-12-16 15:55

跟着学习了解
作者: 易凌    时间: 2014-12-17 12:03

根部的重点只是支点,这个功能更大一些
作者: 保禄    时间: 2014-12-19 22:32

楼主说的对吗?好像是似是而非,越说越糊涂啊。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4-12-22 18:22

来学习!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4-12-26 18:15

引用:
原帖由 保禄 于 2014-12-19 22:32 发表 楼主说的对吗?好像是似是而非,越说越糊涂啊。

很简单,一句话:音高和力度主要由开孔位置决定的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5-1-3 16:54

引用:
原帖由 水滴石穿 于 2014-12-26 18:15 发表 很简单,一句话:音高和力度主要由开孔位置决定的  
你说的开孔位置实际上是指声音传播的远近距离问题,我们听到的声音,物理学上是用一个很复杂的函数来表示的,就不再做讨论了,看看声学知识就明白。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5-1-5 10:27

引用:
原帖由 芦韵春华秋实 于 2015-1-3 16:54 发表 你说的开孔位置实际上是指声音传播的远近距离问题,我们听到的声音,物理学上是用一个很复杂的函数来表示的,就不再做讨论了,看看声学知识就明白。

 

“...开孔位置实际上是指声音传播的远近距离问题,...”这话我怎么也不明白~~  更是不科学的说法。

 

首先:开孔位置远近,与声音传播的时间,完全忽略不计。

      葫芦丝相邻孔的距离才几厘米,1、7孔距最大,但最多也就2-30cm吧,就算第一孔和第七孔距离达到40cm,因空气中声速约340m/s,

那么,第一孔和第七孔同时发声时,传到同一人耳朵的时间差别只有0.4/340=1.1/1000秒=1.1毫秒!

而相邻孔(假设孔距为4cm)同时发声时,时间差别只有0.11毫秒!


      能分辨出1.1毫秒的时间差,他肯定不是人啦~!
      因为人耳分辨时间j间隔大约是100毫秒。

 

其次:吹葫芦丝时,当1、7孔同时打开时,只会发出第7孔的一个音,而不是同时出现两个音。这不像钢琴、弦琴可以同时发出多个音。


其三:距离远近,与音高(频率)毫无关系。你吹c音,那么观众站在1米处还是在100米处,听到的仍然是c音。

如果距离能使音高发生变化,那就好比说是,一个老爷们在叫你,你听到的却是一个美眉的撒娇~,

 

要说物理规律,那就对了~~    其规律就是:音孔位置决定音高~~,公式是有点复杂,但但与声音传播远近距离无关。此不赘述。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5-1-5 14:36

引用:
原帖由 水滴石穿 于 2015-1-5 10:27 发表   “...开孔位置实际上是指声音传播的远近距离问题,...”这话我怎么也不明白~~  更是不科学的说法。   首先:开孔位置远近,与声音传播的时间,完全忽略不计。     &nbs ...
我换个例子。吹口哨压根什么也不要,但是有音高和响度吧。吹口哨的音高与开孔位置还有关系吗?再例如,吹树叶,也有音高,谈不上开孔问题。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共振频率决定了音高,而且只有频率一个因素影响音高(这个说法适合所有的乐器)。葫芦丝的开孔位置(包括孔的大小,还涉及到葫芦的大小和管径尺寸)只是筛选或选择了所需要的频率。音高、响度只与声源有关系。

 

        新疆的大枣,使用筛子选择大小,并按照大小不同分等级而定单价。我们不能说大枣的大小决定于筛子孔的大小吧!!筛子的孔仅仅起到了选择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筛子在筛选的时候,大枣的大小早已经形成了吧。


作者: sunwenkun    时间: 2015-3-12 17:0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 wxq197312    时间: 2015-6-26 13:57

谢 谢 老 师,学习了!

作者: 丝巴皮    时间: 2015-6-26 20:26

有些东西,只要“知其然”即可,千万别勉强自己非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就太累了,也没那个必要!比如说,你看电视,只要开电源,操作遥控器就是了,难道还非要“试图打开电视,看看里面的小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作者: wxq197312    时间: 2015-6-27 09:40

很好听哦!欣赏,学习啦!
作者: 纯正良乐民    时间: 2016-1-18 17:27

楼主的说法有道理。振幅大,频率低,声音就低,这样才会牵涉到簧片的根部运动较多些,当然要的气息也随之多些。但不管发什么音,簧片的根部和尖部的振动频率是一样的。一句话:发低音时根部的振动确实比发高音时振动幅度大些。如果簧片根部太厚,难以振动,当然低音效果就不好了 就说明低音会受到簧片根部厚度形状等因素的影响(高音受尖部影响同理),如此理解后,李春华老师的说法就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了,可能是表述时把因果关系搞错了,不能理解成由根部主动振动决定音高低,而是由气息来决定簧片的振动幅度,来决定高低音的发音效果,音越低,根部振动的幅度越大。李老师可能是为了初学者方便理解才这样叙述的吧。
作者: 谭明    时间: 2016-1-18 20:24

围观学习
作者: 我歌月徘徊    时间: 2016-1-28 10:33

后来者居上啊
作者: 水滴石穿    时间: 2016-7-7 18:07

葫芦里具有许许多多频率的波,竹管上不同位置的孔,则提取不同频率的声音而发出来,因而产生不同的音高。应该类似驻波。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6-9-26 21:38     标题: 回复 1# 水滴石穿 的帖子

楼主 说的很专业。
作者: 无为子    时间: 2016-9-27 11:04

抱着学习的目的,看遍所有的帖子。以前看过一次没太注意,今天突然感兴趣认真看了一遍。初看楼主说的有道理,但是也不一定全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不对之处请前辈和先哲批评指正。 音频的高低是由簧片和音孔共同决定的。簧片是发声体,是声源。音孔是产生谐振音柱长短来调节发声体频率的辅助条件。我不是振动学专家,没有做过震动实验,在音孔不变的条件下,簧片的宽窄和厚薄与音的高低密切关联。声学上讲,1.簧片宽音频低,簧片窄音频高。2.簧片薄音频高亮,簧片厚音低沉。这就是男人和女人说话的区别。如果高音区声音偏低,要用千分砂纸在簧片尖部轻轻砂几下就可以了。30-50音分是很好调节的。但是从哪里砂,怎么砂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讨论。在簧片不变的条件下,音孔的远近和大小也可以调节谐振声柱而改变音高频率。为了调整个别孔音高,扩孔和缩孔(包括半孔的挖堵技术)都是常用办法。所以,从用户来讲都是葫芦丝使用者,站在音孔不变条件的角度上讲是客观的。在音孔已定的条件下,音的高低只能从簧片角度去讲,这样同学们好理解。所以李春华老师讲发声原理时只讲了簧片的形态和发声位置,没有讲音孔位置。葫芦丝每个音的高低是由簧片及每个孔的谐振音柱共同发声的,如果全面一点还有葫芦和管子问题,还牵扯到材质问题,还有大小粗细问题。不是一个单项问题,不能割裂。如果大家探讨一下竹笛和独弦琴的发声原理,再来谈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作者: 天若有琴    时间: 2016-9-28 15:53

当时把李春华老师的绿皮教材翻破了,现在好,教材多了。
作者: 银色月光    时间: 2016-10-22 21:53

好象说的都有道理,如何能做一个试验,"产生一些数据,消除疑团,让朋友们直观地看待这一问题。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