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现在葫芦丝分两派 [打印本页]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4-10-17 11:45 标题: 现在葫芦丝分两派
中国武林分两派:北派和南派,或外家拳和内家拳。葫芦丝发展到现在,也分为两派了,南派和北派,或者说是温柔派和粗犷派(黄土派)。
葫芦丝南派,主要指以云南等南方地区,包括傣味派、温柔派等,代表人员有龚全国、龚家铭、哏德全等。其追求葫芦丝的柔美音色(以弹壳铜做簧片为代表),演奏云南少数民族乐曲、其它地方或国外抒情柔缓乐曲,代表乐曲有《竹林深处》《竹楼情歌》等。
葫芦丝北派,主要指演奏北方风格或双吐为多的乐曲,如《灞柳情》《黄土谣》《赛马》等,代表人员有王厚臣等,由于乐曲风格粗犷、狂野、跳动大,所以要求葫芦丝的簧片硬朗、弹性强,多用合金铜做簧片。
也有中间派,但由于不突出,形成不了派。
葫芦丝南派好还是北派好?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作者: 花子 时间: 2014-10-17 14:56
是这样嘛?
作者: 花子 时间: 2014-10-17 14:57
这么复杂嘛?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0-19 22:04
匪夷所思!奇谈怪论!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4-10-20 09:08
每种乐器发展下去都会分不同分支的,如吉它,分古典的和民谣的,还能分更细呢。如中国的太极拳,分陈式、杨式。。。。等几个派别。不要感到奇怪!
作者: 葫芦塞子 时间: 2014-10-21 08:28
楼主给分的吗?
作者: 心是莲花开 时间: 2014-10-21 14:58
我感觉楼主说的有一定道理。
作者: 蓝领结 时间: 2014-10-21 15:55
这与葫芦丝在不同地域的发展以及汲取了当地的艺术素材分不开的。很正常。
作者: 邯郸老牛 时间: 2014-10-21 19:30


北派 又分偏西派----王厚臣 偏东派-----魏世健 正北派----乔志忱 天山派--刘风琴 正中派---邯郸派 邯郸派---分别由8位舵主分掌
作者: 远韵 时间: 2014-10-21 21:24
什么时候来个华山论剑啊?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4-10-22 09:11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能发展就是好事,满足不同的要求。将来是否会返璞归真,现还不知。可能很多年以后了。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0-22 17:03
引用:
原帖由 傣乡恋 于 2014-10-22 09:11 发表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能发展就是好事,满足不同的要求。将来是否会返璞归真,现还不知。可能很多年以后了。
葫芦丝若真要分流派的话,按曲风和演奏风格来分应该还是上点儿路的,大家估计也能接受。但要按什么簧片的制作材料来分,真的是有些怪怪的了。就楼主说的“返璞归真”而言,据说原始的葫芦丝是用竹片作簧片的,难道说真的“返璞”的话,是不是还得分出一个“竹簧片派”来?即便楼主所说的“弹壳铜”,那也只是用它来做弹壳的一种铜,而铜材是有好多种类的,比如纯铜(紫铜,又称红铜)、黄铜(含锌)、白铜(含镍)、青铜(紫、黄、白铜以外铜的统称)等。实际上我们在市面能见的铜材,都属于合金铜,包括楼主所说的“弹壳铜”。而合金铜里,仅青铜一种,又可细分出铬青铜、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锰青铜、镉青铜等等。而葫芦丝簧片,据行家说是用铍青铜最好。但弹壳用的铜属于哪一类呢?它总得有个具体的金属属性吧?即便是按楼主的分类法,若是你给王厚臣老师一支“弹壳铜”簧片的葫芦丝让他吹《灞柳情》,难不成他能给你吹出傣味来?再给他一支别的铜材作簧片的葫芦丝让他吹《月光下的凤尾竹》,他吹出来就变成秦腔的味道了?所以,楼主用簧片制作的材料来给葫芦丝演奏分流派,是极不科学、不严肃的。而你若是说,哪种材料作簧片出来的音色相对(注意:只是“相对”!)适合吹哪类曲子,还比较靠点儿谱,但用来分流派,则大大地是谬论了。须知,“流派”是个大而敏感的概念,那得通过对所有葫芦丝名家们长期创作、演奏的曲子和其多年一贯的演奏风格进行大量的理论和艺术梳理,从中分析、研究,探索并总结出各人规律性、个性化的东西,并进而再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阐述,同时要得到葫芦丝界专业人士和广大爱好者的广泛认可,才能实现。可不是仅凭一个小小的乐器簧片和几句空洞的言辞就能轻易来分的!!所以,就当下葫芦丝发展的现状而言,还是不要轻言“流派”为好。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4-10-22 19:40
笛子的演奏风格确实是有南派和北派之说,南派多用曲笛,北派多用梆笛,表现风格各有所长,葫芦丝发展到现在,乐曲种类和风格上已很丰富多彩,但派别的形成还需要积淀,比如王厚臣老师创作或改编的《茶歌》《瑶族舞曲》《婚恋》《灞柳情》等都是非常好的曲子,题材广泛,并不局限在某种风格上。对于葫芦丝爱好者来说,大小葫芦丝都有,只要喜欢就好,只要曲子好听就行,还没想那么多,如果将来葫芦丝也像笛子一样发展成南北派之说,那道是可喜可贺,不过如楼上音乐村民老师所说的,这是个不太好下的结论。更不能因为炮弹皮没有了就影响一派人,还是吹自己喜欢的葫芦丝吧。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4-10-22 21:32
牛哥最开心,
作者: 傣娃娃 时间: 2014-10-23 15:14
貌似有点道理!
作者: 北京-老葫芦 时间: 2014-10-24 14:53
派别是后人根据演奏风格慢慢在人的心中逐渐形成的总结。葫芦丝从云南传到全国也就10年左右,大师的演奏风格自有人评说。
作者: 丑牛 时间: 2014-10-26 20:21
热烈的讨论,独特的见解,这样好,葫芦丝的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愿葫芦丝音乐越来越好发扬光大,深入了内心。
作者: 丑牛 时间: 2014-10-26 20:22
深入人心
作者: 立日 时间: 2014-10-26 22:41
你分的????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吹葫芦丝中老师多,专家多,大师多。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4-10-27 13:54
过去中国拳分北拳和南拳,都是中国拳,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但拳术也分正宗派和傍门派,所谓正宗派,无非是方法科学,易于达到目的,和对身体无伤害。而傍门派,可能是方法不好,难达目的,或学练对身体有坏处。
葫芦丝现也分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乐曲上来说已能明显看出,云南或南方风格的乐曲需用音柔的葫芦丝来吹会好些,北方风格或黄土风格的乐曲,用音色苍凉或说粗犷音色的葫芦丝来吹会表达更到位些。
作者: 邯郸老牛 时间: 2014-10-27 15:22
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哦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4-10-27 16:39
你说得对!就演奏上来说,有许多高手还未露面。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0-27 17:02
“葫芦丝现也分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乐曲上来说已能明显看出,云南或南方风格的乐曲需用音柔的葫芦丝来吹会好些,北方风格或黄土风格的乐曲,用音色苍凉或说粗犷音色的葫芦丝来吹会表达更到位些。”——这句表述,已比您发表在一楼的原始表述在逻辑上有所进步了。
作者: huangjianjun 时间: 2014-11-14 12:37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虽然我接触葫芦丝的时间不长,但对葫芦丝音乐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其一,葫芦丝是从云南独特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奇葩,如果要吹出真正的魅力,还是要吹傣味曲子,还是要使用傣味技法。
其二,葫芦丝当然需要创新,但创新必须建立在不抛弃“根脉”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无本求木。恕我直言,有些曲子虽然标注为“葫芦丝独奏曲”,但根本不适合葫芦丝演奏。葫芦丝在有些人的手中,仅仅是一个“发音管”。
其三,一个吹不好傣味曲子的“大师”,其在葫芦丝上的真实成就是可疑的。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4-11-14 16:20
引用:
原帖由 huangjianjun 于 2014-11-14 12:37 发表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虽然我接触葫芦丝的时间不长,但对葫芦丝音乐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一,葫芦丝是从云南独特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奇葩,如果要吹出真正的魅力,还是要吹傣味曲子,还是要使用傣味技法。 其二, ...
您认为“根脉”是什么?另外“无本求木”我真不知道这个是啥意思?我始终没有找到这个词语。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1-14 17:37
引用:
原帖由 芦韵春华秋实 于 2014-11-14 16:20 发表
您认为“根脉”是什么?
跟芦韵春华秋实老师同问。
作者: 共和国同龄人 时间: 2014-11-22 21:33 标题: 团结
天下丝友是一家分派别分家
作者: 丝琴 时间: 2014-11-23 16:00
引用:
原帖由 音乐村民 于 2014-10-27 17:02 发表
“葫芦丝现也分不同的发展方向,就乐曲上来说已能明显看出,云南或南方风格的乐曲需用音柔的葫芦丝来吹会好些,北方风格或黄土风格的乐曲,用音色苍凉或说粗犷音色的葫芦丝来吹会表达更到位些。”——这句表述,已比 ...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情,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作者: 杏仁儿 时间: 2014-12-12 08:43
楼主说的一定的道理哦,南北演奏风格真的不同哦,学习了!!!我喜欢王厚臣大师风格!!谢谢!!
作者: 中国赣龙 时间: 2014-12-12 13:04
长见识了
作者: 葫芦塞子 时间: 2014-12-16 18:28
引用:
原帖由 huangjianjun 于 2014-11-14 12:37 发表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虽然我接触葫芦丝的时间不长,但对葫芦丝音乐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一,葫芦丝是从云南独特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奇葩,如果要吹出真正的魅力,还是要吹傣味曲子,还是要使用傣味技法。 其二, ...
------------什么是傣味?
作者: 简单大哥 时间: 2014-12-18 00:00
东南西北中,葫芦丝声浓!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4-12-18 12:11
我想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就是不好下结论。一方面,受到葫芦丝乐器本身的影响,典型的中音乐器,轻飘柔就是与生俱来的特点,葫芦丝曲子,包括传统曲目以及近年来创作的具有其他地方音乐风味的曲子,很难划分南北派别。另外,我们对葫芦丝曲子的研究太少,理论性的东西太少。其次,葫芦丝目前可能只有云南某个大学设有专业教育。因此,专业化教育、专业教师、专业人才等等太少,没有形成专业气候。这些都是与竹笛无法比拟的。就目前来讲,葫芦丝曲子暂时按照区域分类而不分派是比较现实的。
作者: 赵小猪28 时间: 2015-1-9 14:40
原来是这样,涨姿势了
作者: 葫芦娃_思倩 时间: 2015-1-22 13:44
我喜欢南派,哏大师是我的偶像。
作者: 葫芦娃_思倩 时间: 2015-1-22 13:45 标题: 回复 21#
我相信的。
作者: 好汉木易 时间: 2015-2-12 08:35
我非常赞同楼主这一说法!
作者: 晓慧 时间: 2015-2-15 11:12
引用:
原帖由 丝琴 于 2014-11-23 16:00 发表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情,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赞同丝琴老师的观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民俗,造就出不同的音乐风格,才使得如今的葫芦丝演奏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作者: 津卫老王 时间: 2015-3-14 17:09
匪夷所思!应该是乐曲的表现不同吧?跟属地有关吗?如此这样一分,哪派就可分多着去了,东西南北........。
作者: 飞天葫芦 时间: 2015-5-7 15:31 标题: 回复 1# 傣乡恋 的帖子
我是个新人,在这只是发表我的一点点小看法,其实乐器本无什么南北东西之分,只是你演奏的风格不同。就算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吹,理解不同,吹出的味道也不同。再有,曲子的风格也决定了曲子的意境和韵味,就算你怎么吹“灞柳情”,也不会吹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味道吧?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作者: sunwenkun 时间: 2015-5-8 13:32
我们学习哪儿派呢?很迷茫。
作者: 机灵的南瓜 时间: 2015-5-12 14:38
分派好吗,我问了一次长辈。告诉我:中国人的习惯,自古有之。至于葫芦丝嘛,只要是音准、优美动听,能够发挥葫芦丝音乐的长处即可。至于什么派别,只能是平添矛盾。看看武打小说就知道了。
作者: 大兵小米1 时间: 2015-5-13 09:20
我不会分什么派的乐曲,只要动听,优美。我都会喜欢听,学着吹。
作者: wxq197312 时间: 2015-6-26 13:54
谢谢老师, 学习了!
作者: 简单大哥 时间: 2015-7-3 16:19
葫芦丝“派别”之分:个人认为,起源于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目前已走出去云南,在国内迅速发展并跨出国门。之所以近几年葫芦丝音乐的迅猛发展,关键是有大批爱好者在大力推广和不断继承发扬,其中有作曲者,演奏者、制作者和宣传者。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葫芦丝作为一种音域较窄的民族乐器之所有受到人们的喜爱,关键是简单易学,音色优美,携带方便。随着8孔、9孔、10孔葫芦丝的制作和演奏,葫芦丝制作发展上升了一个平台,葫芦丝音乐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演奏。本人认为,已哏大师、李老师等为代表的云南本土演奏家主要是以浓厚傣味和丰富技巧为主的演奏风格。五彩云南之外,以王老师、赵老师、乔老师等为代表的作品主要体现地域风土人情和表现性格特征,本人认为是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和与时俱进,极大丰富了葫芦丝音乐的内容和演奏风格,使得小小葫芦丝风情千万种!像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大美女,让人赏心悦目。总之,民族的世界的,发展就是硬道理,有创新就会不但前进。
作者: 葫芦洲人老屋 时间: 2015-7-8 10:5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心就好,坚持最好!!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