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葫芦丝教育学原理.绪论一》 刘健 著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葫芦刘健    时间: 2014-8-15 23:05     标题: 《葫芦丝教育学原理.绪论一》 刘健 著

《葫芦丝教育学原理》

天津音乐学院  刘健

  

纵观近现代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其道路之曲折,发展之缓慢,与西方器乐艺术相比,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古国却大大落后于西方。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除了古琴、二胡、琵琶等少数乐器有较大的发展外,大部分乐器还没有自己的独立的舞台。直到建国后,民族器乐才真正迎来第一个复兴的时代,国家力量的干预与政府的支持,给予了发展民族器乐艺术的动力,其中包括对民间音乐家的抢救整理工作、五大集成工作、对民间乐种的抢救工作、民族器乐的改 革工作、专业音乐教育的工作等都取得了相当重大的成就,特别是在1954年、1959年先后召开的两次乐器改 革座谈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乐器的发展,不仅有很多的乐器如古筝、扬琴等完善了性质,在选材、制作、音色、音量等技术上更加的科学化,还改良和创新了一批适用于乐队的中低音声部的乐器。与此同时,在民族器乐教育、创作、演奏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 革开放以来,中西在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西方音乐再一次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传统音乐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此时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如何应对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民族器乐的发展,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器乐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因此在回想与探讨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规律不难看出,其道路呈现出曲线形发展状态,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必然会向一种瓶颈,有主见的向低谷发展。这种发展的规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为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律性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影响。

在众多民族乐器沿着曲线形道路发展的时候,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葫芦丝却一枝独秀,艺压群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其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是其他乐器所无法企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葫芦丝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乐器。就其目前发展现状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品种多样化

从目前葫芦丝的品种上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葫芦丝与改良葫芦丝。其中传统葫芦丝(七孔)在高水平的制作工艺下按照十二平均律制作出完整的十二个调性的葫芦丝,其中如D调、C调、F调等葫芦丝又有大小之分。这样既能够适用于不同风格乐曲的独奏,也可以适用于重奏。二是改良葫芦丝,由于传统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在吹奏很多乐曲时会受到音域的限制,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孔、加键、增加主管的等方式来扩大音域,其中八孔葫芦丝、加键葫芦丝的音域达到十三度,并逐渐的得到推广。

二、创作多元化

多元化的创作与风格是当今葫芦丝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创作上看,葫芦丝乐曲可分为改编曲、原创曲、移植曲。从体裁上看,有独奏曲、重奏曲(包括葫芦丝重奏及与其他乐器的重奏)、叙事曲、协奏曲、声乐独奏曲等。从题材上看,不同地域风格的乐曲的创作更是方兴未艾。

三、技巧完善化

葫芦丝是善于表现旋律的乐器,完善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表现不同的意境、抒发不同的情怀时有着独特的表现力。除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外,葫芦丝艺术家们根据葫芦丝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借鉴、移植其它乐器的演奏技巧来增强、完善葫芦丝的艺术表现力,逐渐的形成以气、指、口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技巧体系。

近年来,葫芦丝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速发展,呈现出区别与其他民族乐器的直线型发展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其自身的优势及广泛的受众是分不开的,在此笔者就不加赘述了。但是现实的问题总会出现,而且不会避免,我们不能沉浸于目前在葫芦丝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沾沾自喜,也应当有一点忧患意识,我们应当深刻的认识到其直线型发展趋势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从长远看,依照器乐艺术曲线形发展的规律,葫芦丝的发展也必然会走向某种瓶颈,或者是收到某种因素的制约,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阻力。

在多元文化并存境域下怎样去继承与发展葫芦丝艺术,能够保存现有的成果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并有效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和完善葫芦丝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于民族器乐而言,教育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没有教育及其教学活动展开是难于延续其生命力的。虽然从整体上看葫芦丝在乐器开发、作品创作、演奏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在葫芦丝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葫芦丝教育与创作、演奏等方面的“脱节”以及教育的滞后性成为阻碍葫芦丝艺术发展的渐显因素。
首先,从葫芦丝教育的存在形式上看,目前葫芦丝教学活动多是在社会教育机构中进行,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规范。其次,从葫芦丝的接受群体上看,从以中老年爱好者为主扩展到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因此在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教学中,基本上没有形成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的教学理论。第三,相对与其他乐器而言,缺乏专业的葫芦丝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葫芦丝是专业音乐艺术院校中的边缘乐器,在专业音乐领域中较少受到重视,因此就造成了缺乏专业的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概括,葫芦丝教育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4-8-16 10:30

顶刘老师的好文章!
作者: 北京-老葫芦    时间: 2014-8-17 11:02

非常好的文章,理论性很强。我下载要好好学习。
作者: 莱昂那多    时间: 2014-8-18 17:06

好文章,下载认真学习。
作者: 澄怀观道    时间: 2014-8-23 18:35

好文章,说得很透彻,认真学习了
作者: HLXH    时间: 2014-10-10 22:43

好文章,值得好好学习。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