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彝家乐》曲谱+示范 [打印本页]

作者: 槛外客3013    时间: 2014-5-4 20:19     标题: 《彝家乐》曲谱+示范

在王登佳老师的教学网站上看到《彝家乐》这首曲子,很好听且论坛中还没有此曲曲谱。于是动手排出,并请王老师订正。现上传论坛,供朋友们参考。附上王老师的示范。
作者: 槛外客3013    时间: 2014-5-4 20:23

对不起,示范没有传成功。显示文件大了,超过了限制。我再想办法请人代传。
作者: 俺是山东人    时间: 2014-5-4 21:06

多谢楼主老师
作者: 欢乐一族    时间: 2014-5-4 21:16

谢谢楼主了!!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4-5-4 21:52

1)曲谱中有几个地方用了双层连音线,而且第二层的连音线并不是加在延音线上,这个是为什么呢?

 

2)还有,散板部分有几个虚线,是代替“延音线”?有这样的“延音线“么???

 

3)换节拍号的地方要标记速度哦~

 

4)虚指颤音要对准该主音音符的上方,这个在软件里面可以直接加的。

 

5)【一】、【三】乐段是吐奏么?。。。。。

 

6)这个曲作者到底是谁??(和下面资料对不上)

 

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46429


作者: 槛外客3013    时间: 2014-5-5 07:54

谢谢“虫子”老师的指导!我再征求有关老师的意见后改过来。
作者: 原上草    时间: 2014-5-6 08:12

引用:
原帖由 大笨虫 于 2014-5-4 21:52 发表 1)曲谱中有几个地方用了双层连音线,而且第二层的连音线并不是加在延音线上,这个是为什么呢?   2)还有,散板部分有几个虚线,是代替“延音线”?有这样的“延音线“么???   3)换节拍号的地方要 ...

 

冰融=李炳荣


作者: 槛外客3013    时间: 2014-5-14 19:42

我将“虫子”老师的意见原原本本地向有关老师作了汇报。根据有关老师的意见我作了一些修改。现上传,仅供朋友们参考。我只是制谱,且是受老师的委托制谱,肯定要尊重老师(专家)的意见。再次感谢虫子妹妹的指导。
作者: 行云流水001    时间: 2014-5-15 08:23

汤老师虽然年龄偏大却一直活跃在制谱与传播的第一线,实属难能可贵,劳苦功高,更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尊敬。本曲谱如果放到谱谱风论坛上那还是有比较多修改的空间,但在本论坛除了虫姐姐也几乎不会有人给出太多的点评意见。说到制谱,我认为除了尊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外,更应该及时纠正原稿中的谬误才是,以追求曲谱与创作者之间神似的统一,而尽量避免机械照搬的形似。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甚至是著名的曲作者和演奏者,记谱方面却是低能。在制谱的过程中,还要对照音频修正,这当然需要较好的听音能力。总之,制谱是一个费时费力又费心的二度创作过程。
作者: 槛外客3013    时间: 2014-5-15 09:14

谢谢行云老师的建议与鼓励。按制谱规范而言,此曲确实有些地方需要完善,但是人们的认识并没有完全统一于《编辑手册》,例如:虚指颤音应该打在主音符头上的问题,有几位老师就并不认可。他们认为既然是标注技巧,就应该对演奏者有所指导。一个长音的指颤音有时是从第二拍甚至第三拍才开始颤,他们认为应该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为好。我们不能说作曲专家记谱低能,只能说这些作曲者并不完全认同“手册标准”。所以我们作为制谱者就是要将作曲专家的要求与《手册》的标准较好的统一起来。再次感谢行云老师的指导。
作者: 行云流水001    时间: 2014-5-15 09:52     标题: 回复 10# 槛外客3013 的帖子

我倒不认为完全按“手册”是惟一的制谱要件。有时变通一下未尝不可。关于“低能”一说我是引用,不是首创。而且我也是特指连线问题。
作者: 槛外客3013    时间: 2014-5-15 10:13

感谢行云老师!以后还请您多指导。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