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希望看到春晚上有葫芦丝表演的节日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通心声 时间: 2014-1-12 09:35 标题: 希望看到春晚上有葫芦丝表演的节日
悠扬动听的葫芦丝音乐,为什么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看不到葫芦丝表演的节目呢???
作者: 清风jzhyf 时间: 2014-2-4 10:09
葫芦丝是低调乐器
作者: 秦巴山人 时间: 2014-2-13 22:20
支持!
作者: 水云 时间: 2014-2-19 18:35
引用:
原帖由 jzhyf 于 2014-2-4 10:09 发表
葫芦丝是低调乐器
人也低调!
作者: 阳春白雪 时间: 2014-2-19 19:48
今年没有了,估计明年改有了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4-2-23 18:39
公正来讲,葫芦丝音色优美独特,使人陶醉。但水平较低,就基本功而言,还不足与其他乐器抗衡。正在从普及到提高的路上艰难跋涉。
作者: 红发大闸蟹 时间: 2014-12-30 19:23
概率太低了,葫芦丝虽然好听但是还不是主流乐器,
葫芦丝注定和口琴,陶笛一样,虽然很普及但是难上台面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2-30 22:27
央视春晚本来就不是主要秀乐器的晚会。别说葫芦丝,别的特色乐器大家在春晚见过几次?跟什么水平不水平、基本功什么的更没关系。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4-12-31 09:38
引用:
原帖由 音乐村民 于 2014-12-30 22:27 发表
央视春晚本来就不是主要秀乐器的晚会。别说葫芦丝,别的特色乐器大家在春晚见过几次?跟什么水平不水平、基本功什么的更没关系。
是的。春晚主要以歌曲、舞蹈、小品、相声为主要节目,以魔术、杂技、戏剧(后来由于节奏慢唱词念白不易懂得冷淡了)为补充节目。只有在1986年吧,有一个小伙子小提琴独奏《波兰舞曲》属于乐器表演节目。2005年开始春晚有了主题,这样节目的遴选就有了框框。2015年春晚的主题是“家和万事兴”。注重家国天下的“家”:家庭结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二胎政策、老龄化问题、青年人婚姻问题等)、家庭建设、家庭移民、夫妻创业、子女教育、家族企业等等。这些内容,电视节目本身也很多,出现的问题也很社会化。当然,在春节期间,中央音乐台以及其他台(有时候在教育台)往往会有乐器专场表演晚会,但也以交响乐、独奏协奏曲(例如我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主,独奏也少。葫芦丝目前呢,独奏的多,虽有伴奏,往往都是伴奏带。有作者在近几年创作了葫芦丝协奏曲,做了初步的尝试。但是没有演奏者和乐队合作表演这些曲子(成本高啊)。李春华先生在近几年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还是很成功的。有一个比较棘手问题就是:葫芦丝在高音部分,也是整个曲子的高潮部分,声音很小,而乐队往往会掩盖葫芦丝的旋律,演奏者几乎听不到自己的乐器声音了。例如近几年有几个曲子,伴奏很是给力,做到了预想的音乐效果,但是我们都发现了,伴奏有些喧宾夺主的嫌疑。这样对葫芦丝作品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 秦野 时间: 2014-12-31 10:14
赞成春华秋实老师的看法,葫芦丝可以先上新春音乐晚会。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4-12-31 16:18
如果在春晚上吹的不是优美动听的傣族风格乐曲,可能还不如不吹。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2-31 22:29
引用:
原帖由 傣乡恋 于 2014-12-31 16:18 发表
如果在春晚上吹的不是优美动听的傣族风格乐曲,可能还不如不吹。
你能不能别太极端和偏颇?能不能从你自己给自己造的牛角尖里钻出来?照你的极端说法去推理,那葫芦丝压根就不是傣族以外的人能吹的乐器,因为不是傣族人,怎么会吹得出傣味来呢?还有,那钢琴、小提琴、黑管、萨克斯之类的洋乐器咱中国人就干脆别玩!因为吹出的不是外国味!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4-12-31 22:36
引用:
原帖由 秦野 于 2014-12-31 10:14 发表
赞成春华秋实老师的看法,葫芦丝可以先上新春音乐晚会。
事实上,葫芦丝已经连续多年上了央视教育台的少儿春晚了。就在今天下午,河南郑州的一支少儿葫芦丝表演队已经启程赴京,参加羊年少儿春晚的节目录制。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5-1-1 16:48
引用:
原帖由 音乐村民 于 2014-12-31 22:29 发表
你能不能别太极端和偏颇?能不能从你自己给自己造的牛角尖里钻出来?照你的极端说法去推理,那葫芦丝压根就不是傣族以外的人能吹的乐器,因为不是傣族人,怎么会吹得出傣味来呢?还有,那钢琴、小提琴、黑管、萨克 ...
外国人更不敢吹葫芦丝了,吹也不能吹他们国家的曲子,必须吹傣味的。唉,那一片山有这么深吗?真是很佩服李春华先生!《雪莲花开》飞到了天山,《孤独的黑骏马》骑到了草原,《梨花雨》又撒进中原,禁不住苏杭美景,乘夜欣赏《断桥残月》。祖国处处美景,大好河山,人杰地灵,葫芦丝驻足之处,皆有圣迹。
作者: 葫芦塞子 时间: 2015-1-1 20:56
引用:
原帖由 傣乡恋 于 2014-12-31 16:18 发表
如果在春晚上吹的不是优美动听的傣族风格乐曲,可能还不如不吹。
象你这种心理葫芦丝永远都弘杨不了。固封自守,什么又是傣味呢?自己吹首傣味的传上来给大家学学。音乐离开了色彩玩出来的也是无味。
作者: 葫想丝 时间: 2015-1-4 09:13
引用:
原帖由 葫芦塞子 于 2015-1-1 20:56 发表
象你这种心理葫芦丝永远都弘杨不了。固封自守,什么又是傣味呢?自己吹首傣味的传上来给大家学学。音乐离开了色彩玩出来的也是无味。
什么又是傣味呢?葫芦塞子,麻烦你去找老百(百度),输入哏德全,就知道了!!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5-1-4 10:46
引用:
原帖由 葫想丝 于 2015-1-4 09:13 发表
什么又是傣味呢?葫芦塞子,麻烦你去找老百(百度),输入哏德全,就知道了!!
百度哏德全词条里,并没有专门的"傣味"介绍.而综观哏老师吹过的曲子,也不统统都是"傣味"的曲子.
作者: 葫想丝 时间: 2015-1-4 15:51
引用:
原帖由 音乐村民 于 2015-1-4 10:46 发表
百度哏德全词条里,并没有专门的"傣味"介绍.而综观哏老师吹过的曲子,也不统统都是"傣味"的曲子.
“傣味”不在百度词条里,在百度哏大师的音乐里!在葫芦丝人的心里。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5-1-4 16:58
不可否认,哏德全老师是葫芦丝作为一种乐器登上中国民族音乐的殿堂以来,在开发和展示“傣味”葫芦丝音乐方面的开山鼻祖。然而同样不可否认,哏德全老师也是一个具有宏大眼界和富于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他生于傣乡、平生钟情于家乡音乐,但并不拘泥于此、固守于此。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极具傣乡风情、傣乡味道的葫芦丝音乐;同时,也用他手中的葫芦丝,吹出了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其他风格包括流行乐曲在内的葫芦丝曲子。若不是天不假年,让他过早地去世,他一定会创作并演奏出更多包括傣味曲子在内的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葫芦丝乐曲。值得庆幸的是,哏老师虽然过早地仙逝,但他身后的葫芦丝世界却并不寂寞,包括与他同时的同伴,还有他的学生,大家都在既学习他的傣味风格,并且更继承了他的开拓精神,努力让葫芦丝成为一种不仅是能展现傣味的乐器,而且是一种更具潜力、能够丰富表现各种艺术风格乐曲的乐器。也正是因为葫芦丝艺术表现力的不断增强和拓展,所以,它才能越来越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当下的葫芦丝园地,才有了百花竞放的好局面。试想,如果大家都一味地强调“傣味”、固守“傣味”,非“傣味”不吹,不能越雷池一步,那么,我们今天的葫芦丝园地,会是个什么局面呢?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5-1-6 09:53
自从哏德全支世后,各种风格、各路大军就登上了葫芦丝的舞台,感觉一片繁荣景象,葫芦丝发展大有去傣味的趋势,实际上许多风格已去了傣味,远离了轻飘柔。
去傣味的发展,是好事,也有风险。好事是,能证明葫芦丝的表现力不单一;风险是,可能会葬送葫芦丝的前程。
个人花钱买葫芦丝,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谁也管不着,一个人可能各种风格都喜欢。对学会协会来说,葫芦丝走哪条风格的路,却是要研究下的。
葫芦丝如果年年上春晚,则什么风格的乐曲都可吹吹,但如果是第一次上春晚,还是吹首旋律动听,稍有些技巧的傣味乐曲为好。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5-1-6 11:52
引用:
原帖由 傣乡恋 于 2015-1-6 09:53 发表
自从哏德全支世后,各种风格、各路大军就登上了葫芦丝的舞台,感觉一片繁荣景象,葫芦丝发展大有去傣味的趋势,实际上许多风格已去了傣味,远离了轻飘柔。去傣味的发展,是好事,也有风险。好事是,能证明葫芦丝的 ...
劝君不要太自恋,走出狭隘天地宽!君不见,葫芦丝自走出云南,其所吹奏的曲子就已是百花齐放了;即便它在云南境内,人们所吹的曲子也并不局限于傣族,别的少数民族的曲子照样也不少!一种乐器所能承担和表现的乐曲风格,究竟是“一枝独秀”好,还是“百花齐放”好,人们的选择自有公论。如果有人觉得“世人皆醉吾独醒”,或者就自己高明而且具有影响力的话,不妨去中国民管葫芦丝专业协会,让他们把葫芦丝考级曲目全定成“傣味”的,将非“傣味”的曲子统统剔除!否则,就不要杞人忧天,更不要担心什么“会葬送葫芦丝的前程”!(补充几句:说实在话,作为一件不可否认是具有少族民族特色的乐器,被开发并传播开来后,使之在原有基础上能演奏更多不同风格的乐曲,既利于乐器推广普及、又利于丰富大众需求,这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为何却总有人抱着所谓的“原汁原味”不放,必欲极力抵触呢?这究竟是什么心态?真是令人匪夷! )
作者: 葫芦塞子 时间: 2015-1-6 21:10
引用:
原帖由 葫想丝 于 2015-1-4 09:13 发表
什么又是傣味呢?葫芦塞子,麻烦你去找老百(百度),输入哏德全,就知道了!!
--05年也见过哏老师也一起喝过酒,哏老师吹过的曲子大部分也都是流行歌,他所有的光盘我都有,。包括思念专辑一次给我发了三本,我想说的村民老师已经说过啦/你自己懂傣味干吗不自己录首传上来?干吗让我搜索哏老师的呢?自己没能耐吹就别让找别人。虽然我没在论坛发过曲子。你能传一首葫芦丝的曲子我就能传/
作者: 葫想丝 时间: 2015-1-7 09:18
引用:
原帖由 葫芦塞子 于 2015-1-6 21:10 发表
--05年也见过哏老师也一起喝过酒,哏老师吹过的曲子大部分也都是流行歌,他所有的光盘我都有,。包括思念专辑一次给我发了三本,我想说的村民老师已经说过啦/你自己懂傣味干吗不自己录首传上来?干吗让我搜索哏老师的 ...
见过大师的面、喝过大师的酒、听过大师的碟,却不承认“傣味”的存在!就是大师,吹的也大多是流行歌曲而已。不服气?比曲子!哏大师的曲子你都听不出傣味!谁敢比i?我不敢比,以后再也不敢提“傣味”了!不提了 怕你们了!好凶呀 真的怕了!!
作者: 葫芦塞子 时间: 2015-1-7 10:23
引用:
原帖由 葫想丝 于 2015-1-7 09:18 发表
见过大师的面、喝过大师的酒、听过大师的碟,却不承认“傣味”的存在!就是大师,吹的也大多是流行歌曲而已。不服气?比曲子!哏大师的曲子你都听不出傣味!谁敢比i?我不敢比,以后再也不敢提“傣味”了!不提了 ...
我可没说傣味不存在/别强加于人。而是你们说的葫芦丝只能吹傣味的曲子才能体现她的轻飘柔,吹傣味以外的就不行啦,不说远的/论坛不是很多很多傣味以外的曲子吗喜欢的人还特别多。每个人喜欢的方式不同别左右别人。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5-1-7 10:34
吵来吵去都跑了题了!
核心问题是:葫芦丝第一次上春晚,最应该吹的是哪首曲,才能达到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就马上喜欢上这种乐器?
作者: 葫想丝 时间: 2015-1-7 15:23
引用:
原帖由 葫芦塞子 于 2015-1-7 10:23 发表
我可没说傣味不存在/别强加于人。而是你们说的葫芦丝只能吹傣味的曲子才能体现她的轻飘柔,吹傣味以外的就不行啦,不说远的/论坛不是很多很多傣味以外的曲子吗喜欢的人还特别多。每个人喜欢的方式不同别左右别人。
睁大你的眼睛,好好 瞧瞧,从一楼瞧起,谁说过“葫芦丝只能吹傣味的曲子才能体现她的轻飘柔,吹傣味以外的就不行”这样的话?!到底是谁强加谁了?你以为你是个塞子,就可以胡说?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5-1-7 18:27
呵呵,这个问题就此打住,不再讨论了,因为论坛上早就讨论过了。这些话题很容易引起传统葫芦丝曲子和现代葫芦丝曲子之间的激烈的讨论。至于春晚先上哪个葫芦丝曲子,随人家决定吧。但是我记得那年搞CCTV民族器乐大赛非职业组比赛,有个女士叫金叶喊娃的吧,在复赛决赛中吹的是《孤独的黑骏马》、《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该曲中间插入了《雪莲花开》的片段)吧。这算不算是葫芦丝参加的最高规格的比赛?我不是很清楚了。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5-1-8 09:23
就此打驻,再论下去伤了和气,都是葫芦丝圈子里的人。各玩各的。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