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族民间声乐浅谈
[打印本页]
作者:
北碚葫芦丝
时间:
2013-10-14 06:44
标题:
民族民间声乐浅谈
民族民间声乐浅谈 民族民间声乐包括民歌、曲艺、戏曲等。其中,民歌是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民间声乐,逗是所谓的“原生态”唱法,比如羊倌(石占民)、李怀秀、李怀福、王向荣、李有源(《东方红》的改编者)阿宝的唱法;民族声乐,逗是大家熟悉的“民族唱法”,也称为“中国唱法”,比如宋祖英的唱法。 民族民间声乐,老率哥的理解,是流动的诗,是立体的画。 民歌,最早源于劳动人民干活时的吆喝声,即劳动号子。举一个想象的、但完全可能是真实的例子。远古时代,人们靠打猎捕鱼为生。居住在北京龙骨山东边山头的男人,发现一头鹿子正朝西边山头逃窜。于是,扯起喉咙,大声告诉西边山头的人们:哦嗬嗬,鹿子跑过来了,把它捉倒起呀!我敢说,这种可以穿越山头的声音,肯定用的是头腔共鸣方法。原来,所谓意大利美声唱法,祖先还是在我们中国。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有了剩余产品。于是,少数奴隶主贵族便养了一群精通音律的行家里手。历史上第一批民歌艺术家、声乐艺术家,由此诞生。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的民歌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概括起来,中国民歌,讲究的是八个字:质朴、吐字、醇美、情感。 质朴,逗是指民歌的大众性。民歌尤其是民间歌曲,反映的是各民族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唱腔要原汁原味,一点不要有多余的修饰和技巧。比如说,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逗要按照破起嗓子吼的方法,飙高音。若干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的主题曲,“喝了咱的酒呀,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呀,见了皇帝不磕头”,逗是勒种发声法。 吐字,逗是指民歌的民族性。不同地域民歌的吐字发音要准确,要富有地方色彩。比如说,湖南民歌《浏阳河》,有这么一句唱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里的“路”,逗不能唱成“lù”,而应唱成“lǒu”;“河”,不能唱作“河”,而应唱成“活(huo)”。重庆人唱歌,往往吐不好字,把“战士双脚(jiǎo)走天下,四(sì)渡赤(chi)水出奇兵(bīng)”唱成“战士双脚(jiǒ)走天下,四(shì)渡赤(cì)水出奇兵(bīn)”。 醇美,逗是指民歌的艺术性。唱民歌,声音本色、音质要好。唱男高音的,声音要高亢、明亮、厚实;唱女高音的,声音要甜美、婉转、靓丽。当代最有水平的民歌歌唱家,老的数吴雁泽、贾世俊、胡松华、郭兰英、德德玛、才旦卓玛、付丽坤,中的数阎维文、吕继宏、郁钧剑、刘斌、彭丽媛、张也、宋祖英、吴碧霞,青的数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常思思、王丽达、雷佳等。 情感,逗是指民歌的真挚性。唱民歌,一定要声情并茂,声音要伴着歌词所表达的意境,犹如汹涌起伏的大海,时而轻柔婉转,时而激昂高亢。该轻唱的,不能唱重;该明亮的,不能暗淡无力。 不过,现在很难听到纯正的民间声乐了。现在的民歌歌手,大多把西洋美声唱法的技巧,融入到歌声中。这逗是一种新的流派:中国唱法,也有的专家称之为“民美唱法”。 西洋美声唱法是个啥子东西呢?慢点哆,等我歇口气哆。我们下回再吹。 (本文及《快给大忙人让路》、《西洋歌剧并非高不可攀》三篇短文幸得好友、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博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胡晓东先生指点,特此致谢。) 本文重庆方言释义: 1、“逗”:就。 2、“勒”:这。 3、“啥子”:什么。 4、“哆”:语气助词,无意义。
作者:
俺是山东人
时间:
2013-10-14 08:39
谢谢楼主老师,欣赏了,长见识
作者:
北碚葫芦丝
时间:
2013-10-23 11:09
引用:
原帖由
俺是山东人
于 2013-10-14 08:39 发表
谢谢楼主老师,欣赏了,长见识
您过奖了!我是写着玩的,不足之处请指教。谢谢!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3-10-24 11:29
学习长见识
作者:
河马叔叔
时间:
2013-10-24 12:54
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作者:
莱昂那多
时间:
2013-12-9 15:55
谢谢楼主,学习长见识。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12-16 15:53
赞!仅说吐字,我们陕西的“我”读作“e“(四声);眼睛叫做眼窝、毛眼眼。陕西把河(He)也读作(huo),喝水的喝(he),也读作(huo)。陕北歌王王向荣、陕北民歌新秀王二妮所唱歌曲中随处可见。
作者:
澄怀观道
时间:
2014-4-10 19:45
这么复杂啊,学习了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