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浅析王厚臣葫芦丝音乐创新特点与路径的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6-13 20:52     标题: 浅析王厚臣葫芦丝音乐创新特点与路径的选择

李宝成老师对王厚臣老师葫芦丝创作作品“创新特点与路径”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拜读之后,收获颇丰。我受他委托予以发表。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6-13 20:53

                                    浅析王厚臣葫芦丝音乐创新特点与路径的选择

                                                                                                                             作者 李宝成

       葫芦丝音乐文化当今之所以迅速广泛流行,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精神需求。改 革开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以后,音乐文化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器乐学习演奏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外各种器乐的王国里,葫芦丝以其易学、简便、实用、老少皆宜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可以说圆了许多人的音乐梦,满足了很多人丰富文化生活这一精神需求。二是人的心理需求。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人们普遍容易产生浮躁、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亟待予以疏导。葫芦丝具有的“轻、飘、柔”独特音色,如同一名心理医生无声细雨般地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使很多扭曲的心理和倦体在葫芦丝婉转、飘柔的音乐里得以释放和舒展。三是社会发展需求。革命与战争年代,社会需要奋进、冲锋、战斗的氛围,所以对乐器要求多以号角锣鼓为主,起到鼓舞士气、激发热情、团结战斗的作用。如今全国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人际之间需要祥和、平静、融洽的生存氛围。葫芦丝的圆润柔美动听音色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相吻合,与人际之间相互沟通的心理愿望相吻合,正当其时。因此,目前葫芦丝广泛普及、流行的发展态势对其表现内容、演奏方式、演出风格都发出了新的呼唤,要求其具有多品种、多类型、多风格的新特点,葫芦丝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王厚臣先生是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乐演奏家。多年以来,他顺应葫芦丝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势,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对葫芦丝艺术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创新之路。

         一、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紧密融合地域文化入手,在作品内容上进行创新

       (一)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创新。长期以来,葫芦丝受地域文化的局限,其表现内容多以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唱真挚爱情为主。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葫芦丝的生命所在,无庸质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楼情歌》、《竹林深处》等作品就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必将继续流传下去。但是,我国改 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随之更加丰富,因此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常渴望自我情感诉求得以表达:既要反映个人情感流露,也要展示社会事物;既要反映理想追求,也要展示现实生活;既要追溯古代,又要表现当今;既要表现中国,也要反映世界。王厚臣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一些新作品就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如《天乐》通过表现我国唐代的盛世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强盛、人民安康的良好愿望;《梦回延安》则通过对艰苦岁月的回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游击队之歌》通过四重奏的形式强劲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磅礴气势等等。这些作品之所以成功,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紧扣社会发展主题,尽力表现社会主旋律,歌唱祖国,催人奋进,堪称时代精品。

(二)与地域文化紧密融合进行创作。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相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个民族、地域经过长期的积淀,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要使一种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音乐被其他地域的人们接受并得以推广,必须紧密结合当地文化特征进行创作才能实现。多年来,王厚臣先生按照这一创作思路,深入三秦大地体验生活,研究它们的文化特点,不断尝试把陕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创作出了一批表现陕南巴山汗水细腻与柔美、关中秦人秦腔粗犷与哀婉、陕北黄土高原高亢与豪放等文化特征的作品,如《茶歌》、《灞柳情》、《黄土情》、《故乡的记忆》、《火塔之夜》、《寒窑》等曲目便是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成功创作已逐渐形成了葫芦丝的“秦派”风格,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和群众的喜爱,并被收入许多教材之中。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6-13 20:59

        

二、从借鉴其它门类艺术特点入手,在艺术风格上进行创新

葫芦丝的艺术风格以“轻、飘、柔”为典型特征,各种演奏技巧都是围绕这一特点而开展。其圆润、飘逸、柔美、动听的音色,把青年男女之间那种真挚情感和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那种热情演绎的淋漓尽致,使其它乐器望尘莫及。如《婚誓》、《美丽的金孔雀》、《多情的巴乌》、《欢乐的泼水节》等曲目就是经典之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多元化成为趋势:既有山河奔腾之气势,也有小桥流水之静谧;既有粗犷豪放之情怀,也有细腻哀婉之心境;既有人间仙境之向往,也有动物世界之奇妙。因此,葫芦丝传统的“轻、飘、柔”艺术风格要想完整而具体贴切地表达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就显得力不从心。所以,王厚臣先生就汲取了其它艺术风格的元素对葫芦丝的艺术风格进行再创新。

(一)借鉴其它乐器的风格。古今中外,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许多乐器,或吹拉、或弹拨、或敲打,虽然形式不同,音色相异,风格千秋,但都表达的了一个心声:歌唱生活、倾诉情感。它们的这些风格特点为葫芦丝风格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学习借鉴平台。如《黄土情》《梦回延安》借鉴了唢呐的演奏风格,张扬地吹出了黄土高原高亢豪放的地域风情;《天乐》借鉴了萧和罄的演奏风格,肃穆地演绎了古代宫廷音乐的恢宏大气;《欢腾的鼓乡》借鉴了打击乐的演奏风格,激 情地奏出了人们庆祝丰收、热烈而喜悦的场景;《公主的传说》借鉴了竹笛的演奏风格,深情地吹出了姑娘们纯洁、矜持、神往的心境等。

      (二)借鉴其它艺术的风格。我国的戏曲、民歌、民乐、小调等艺术形式和外国音乐都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它们那里汲取营养也是王厚臣先生葫芦丝艺术风格创新的又一有效途径。如《灞柳情》、《寒窑》吸收了戏曲秦腔的元素;《故乡的记忆》借用了陕西碗碗腔和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天乐》借鉴了古代宫廷音乐;《水乡素描》采用了江南民乐小调;《梦回延安》、《黄土情》《落水天》《牧童谣》等均借鉴了各地民歌素材;《金色的九寨》《草原恋歌》《赛江南》《美丽的秧萝》《翠湖春晓》等均借鉴了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另外,他还探索模拟动物的声音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如《苗语花香》、《天山的早晨》模仿鸟鸣;《庆丰收》模仿马嘶;《老虎新传》既模仿了虎啸,又借鉴了萨克斯的演奏风格,还吸收了欧洲音乐文化元素,都取得了成功。

 

         三、创新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当今在学习演奏葫芦丝巴乌的人群中,既有专业工作者 ,也有广大的群众爱好者。因此,既要创作表现社会主旋律的作品,也要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作品;既要创作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也要更多地创作适合百姓口味的作品。王厚臣先生始终遵循这一原则进行创作,如他的作品中既有《天乐》《梦回延安》《灞柳情》《寒窑》等具有时代特征鲜明、题材意义深刻、情感反映浓烈、演奏难度较大的“阳春白雪”作品;也有《希望》《婚恋》《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赛江南》《苗语花香》等大量的表达美好愿望、生活气息浓厚、旋律优美舒畅、演奏难度皆宜的“下里巴人”作品。较好地满足了葫芦丝爱好者中各个层面对作品的需求,深受欢迎。

        四、几点启示

        王厚臣先生葫芦丝音乐文化创新的路径是成功的,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创新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强大动力,任何文化都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创新也不是对传统的屏弃,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在熟悉情况,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需要对传统的突破,需要勇气和智慧。

      (二)要想在作品内容上创新,就必须在继承传统优秀作品创作思路的基础上,一定要深入社会,洞察社会变革;深入生活,了解群众需求,创作出更多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以尽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群众心灵愿望,用小乐器反映大世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三)我们每一个音乐人都应该深入浩瀚的文化海洋里去汲取所需营养,并且与地域文化紧密融合进行创作,不但能较好地解决地域文化差异与葫芦丝音乐普及推广的矛盾,而且可以极大地拓展葫芦丝音乐的创作空间,不断推动葫芦丝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其作品内容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类本质特征。要符合这一创作规律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努力寻求规律特性进行创新。(五)检验作品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喜爱程度。所以,作品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都要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创作原则,让更多地群众认识葫芦丝、了解葫芦丝、学习葫芦丝、热爱葫芦丝,推动葫芦丝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注:《欢腾的故乡》(作曲:刘兵)和《庆丰收》,王厚臣先生做了重新设计和演绎。


作者: 北碚葫芦丝    时间: 2013-6-13 21:27

很有深度的一篇好文章!支持王厚臣老师!感谢李宝成老师!感谢芦韵春华秋实老师!
作者: 清风竹韵    时间: 2013-6-13 21:33

顶了!分析得很透!
作者: 冰柔    时间: 2013-6-13 21:50

李宝成老师说得好,分析得透彻~~强烈支持~~我转到空间去了~谢谢~!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3-6-14 00:47

感谢李老师,感谢楼主,今天李宝成老师加俺后,后就带孩子去医院了,回来也没顾上联系,刚忙完主站的事,一来就看到文章了,刚已转到主站了,还没细细拜读

 

http://www.hulusi.com/web/LunDao/201306144460.html


作者: 乔志忱    时间: 2013-6-14 08:08

       李宝成老师的文章写得好,全面深入地介绍和分析了厚臣老师近年来创作的大量经典作品和对葫芦丝艺术继承与发展的突出贡献。通过厚臣老师不同风格的作品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葫芦丝这件民族乐器的艺术魅力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葫芦丝是当今最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在普及和提高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好作品,好教师,更需要艺术家的奉献精神。祝贺厚臣老师在创作、辅导、培养尖子人才,传播和推动葫芦丝发展繁荣做出的贡献。保重身体,永远做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作者: 醉爱葫芦丝    时间: 2013-6-14 09:20

 

         跟师傅后面给厚臣老师献花花!


作者: 灵台清静    时间: 2013-6-14 10:32

好文章!李老师的分析全面而透彻,近年来王厚臣老师的新曲不断且风格多样,深受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喜爱。王老师对葫芦界的奉献大家有目共睹,支持王老师!也望老师为葫芦界为广大丝友们保重自己的身体,期待王老师更精彩更动听的精品大作!感谢李老师、感谢楼主
作者: 唐华    时间: 2013-6-14 10:36

好文章!王厚臣老师开辟了葫芦丝曲的新天地,为葫芦丝爱好者们创造了如此多的好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恭祝葫芦丝老师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作者: 唐华    时间: 2013-6-14 10:37


作者: 小溪    时间: 2013-6-14 12:37

好文章,谢谢分享。期待王老师更多的葫芦丝作品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3-6-14 13:15

好文章,拜读。顶。 个人感觉苗语花香难度还是很大的。
作者: 董志卿    时间: 2013-6-14 14:27

王厚臣老师在葫芦丝的再发展上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为人朴实,风趣幽默;对艺术确是异常严谨。这就是艺术家的风范!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6-14 16:24

引用:
原帖由 石大庆 于 2013-6-14 13:15 发表 好文章,拜读。顶。 个人感觉苗语花香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实王老师最近创作的曲子《寒窑》难度更大。我个人感觉自己这一辈子不吹这个曲子了。要么咱就使坏:放慢速度吹。


作者: sczh    时间: 2013-6-14 18:22

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很难得的一篇好文章,很多道理是“众人心中有,众人口上无”,写的好!王厚臣老师的创作大家有目共睹,通过他的作品,极大的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在葫芦丝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李宝成老师的文章准确的把握住了这一点,阐明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为这样有深度的好文章喝彩!感谢芦韵春华秋实老师辛苦发帖,鲜花献上!
作者: 厚土    时间: 2013-6-14 20:20

李宝成老师的文章非常实际客观反映了葫芦丝的作用,使我们对王厚臣老师为葫芦丝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有了深刻的认识,几句话无法表达清楚,只有敬佩和感谢。
作者: 天生我才    时间: 2013-6-14 21:00

好文章!!!王老师的作品大气,宝成的文章分析得透澈!都是大手笔!真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收藏了。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3-6-14 21:55

赞美之词都叫前面的朋友说了,俺就来点实际行动吧。
作者: 冉一冉冉    时间: 2013-6-15 10:34

感谢这篇说出了葫芦丝人心里话的文章,感谢王厚臣老师多年来为葫芦丝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王厚臣老师辛苦啦,永远支持你!
作者: 葫芦会友    时间: 2013-6-15 12:05


蚕丝吐尽春未老,硕果累累满神州。
[attach]70644[/attach]

作者: 葫芦星水    时间: 2013-6-15 13:09

非常好的文章,总结的非常全面,细细品读,学习!
作者: 晨曦骄阳    时间: 2013-6-15 15:18

总结全面,分析透彻的好文章,拜读了!
作者: 军中雄鹰    时间: 2013-6-15 20:08

支持王老师,期盼老师更多的新品大作。
作者: 林西老翁    时间: 2013-6-15 20:27

真是好文章!受益了,谢谢各位老师!
作者: 布衣梓潼    时间: 2013-6-15 22:53

 很敬佩李宝成老师清晰全面的赏析, 很喜欢王厚臣老师的作品, 很感谢春华秋实老师的发帖。 非常支持热爱葫芦丝艺术的各地老师们!鲜花奉上------
作者: 阳光快乐    时间: 2013-6-16 10:59

一直都喜欢王老师的很多作品,拜读啦。给王老师献花
作者: 韩胜利    时间: 2013-6-16 13:32

好文章!宝成老师的分析全面而透彻,王老师才思泉涌~大胆创新,为我们创作太多经典了
作者: 简单大哥    时间: 2013-6-16 19:37

期待着与王老师见面。
作者: 渔家春晓    时间: 2013-6-17 10:53

自从05年首次听到王老师的茶歌开始!每一年王老师都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曲子!给葫芦丝往多元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广大的葫芦丝爱好者和从事葫芦丝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演奏和教学曲目!在次向王老师致敬!
作者: 富春江    时间: 2013-6-17 12:12

王老师辛苦了。
作者: 成宝诚    时间: 2013-6-17 20:07

好文章 分析得透彻 王厚臣老师为葫芦丝普及,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王老师的作品大气,豪放,高亢,向上,这也是王老师的性格。我非常喜欢。
作者: 开心老猪    时间: 2013-6-19 23:06

李宝成老师分析的很好,对领会、理解、把握王厚臣老师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据查有关全国第一届葫芦丝、巴乌作品评比材料和其它有关资料、信息等,《欢腾的鼓乡》为刘兵老师的原创作品,在此网上有他演奏的独奏曲,王厚臣老师后来对此曲进行了精心的演绎。
作者: 颖小乖1    时间: 2013-6-20 00:13

王老师的作品像他的为人一样亲切,阳刚正直中不乏柔情!朴实敦厚中不乏细腻!宝成叔叔说的真的太好了!细细品味王老师的每个作品!每个乐曲都是一段令人感叹的故事!有开心的!也有悲伤的!带给我们的不止音乐上的享受!还有做人积极乐观的态度!像王老师致敬!宝成叔叔辛苦了!
作者: 南方    时间: 2013-6-21 13:25

支持献花
作者: 竹楼飘香    时间: 2013-6-22 08:33

李老师辛苦了,写这篇文章得查阅多少资料啊,赞!王老师的曲子豪爽,有一股子霸气。曾听过一网友说王老师的曲子是越吹越带劲。近来王老师为了葫芦丝的推广发展东奔西跑,天气炎热要注意身体哦!
作者: 如烟柳丝    时间: 2013-6-22 22:40

感谢春华秋实老师分享,收下来细细拜读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6-24 07:47

引用:
原帖由 葫芦会友 于 2013-6-15 12:05 发表 蚕丝吐尽春未老,硕果累累满神州。70644
你可要好好保存,小心我窃去啦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6-24 08:06

         乔老师:“祝贺厚臣老师在创作、辅导、培养尖子人才,传播和推动葫芦丝发展繁荣做出的贡献。保重身体,永远做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董志卿老师:“王厚臣老师在葫芦丝的再发展上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为人朴实,风趣幽默;对艺术确是异常严谨。这就是艺术家的风范!”  sczh老师:“王厚臣老师的创作大家有目共睹,通过他的作品,极大的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在葫芦丝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胡晓:”自从05年首次听到王老师的茶歌开始!每一年王老师都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曲子!给葫芦丝往多元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广大的葫芦丝爱好者和从事葫芦丝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演奏和教学曲目!在此向王老师致敬!”  李颖:“王老师的作品像他的为人一样亲切,阳刚正直中不乏柔情!朴实敦厚中不乏细腻!”

 

         王老师委托我:衷心地感谢各位老师和朋友对他的鼎力支持以及对他作品的厚爱,深深祝愿乔老师身体安泰,祝愿各位朋友快乐幸福。《寒窑》《金色的九寨》在南京首演后,观众反应强烈。特别是《寒窑》,王老师演奏引子部分时台下已是掌声雷动。王老师通过葫芦丝曲《寒窑》,向人们叙说了王宝钏和薛平贵动人的爱情故事。全曲融入了秦腔激烈、高昂、低吟、哀婉的音乐特点,欲诉似说,柔肠百转,铁骨铮铮,出征边疆、鼓角雷鸣、金戈厮杀、凯旋而归的主人公终于相会的情景跃然眼前。我和大家一起盼望着这两首曲子不期将会跟大家见面。(默认表情看不见啦)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大致如下:
        相传,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慧。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经过彩楼抛绣球,她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贵历尽风险,屡遭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虎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战功赫赫。后来,薛平贵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的国主。18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结局圆满。

 

       寒窑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附近曲江池东面,是著名戏剧《五典坡》(又名《王宝钏》)中的传说上演的地方。现已辟为寒窑遗址公园。


作者: 翰墨葫韵    时间: 2013-7-5 11:07

喜欢王老师的演奏风格,坚决不放过王老师................的每首佳作,加油努力学习!谢谢刘老师,王老师
作者: 翰墨葫韵    时间: 2013-7-5 11:12

这是李老师的
作者: 湘湘99    时间: 2013-7-5 11:43

“提高葫芦丝爱好者的文化修养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课题。”很有深度的一篇好文章!支持王厚臣老师!感谢李宝成老师!感谢芦韵春华秋实老师!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3-7-20 18:21

跟着后面学习!
作者: 竹林听泉    时间: 2013-7-28 16:10

观点深刻、独到,有益于我们加深对王老师作品的理解!感谢几位老师!
作者: 岚筱琦    时间: 2013-7-28 20:27

引用:
原帖由 颖小乖1 于 2013-6-20 00:13 发表 王老师的作品像他的为人一样亲切,阳刚正直中不乏柔情!朴实敦厚中不乏细腻!宝成叔叔说的真的太好了!细细品味王老师的每个作品!每个乐曲都是一段令人感叹的故事!有开心的!也有悲伤的!带给我们的不止音乐上的享受!还 ...
小班长现在知道大班长的笔杆子厉害了吧!
支持王老师!支持宝成哥!

作者: YINYUDI    时间: 2013-8-2 11:32

说的好!说出了我们想说又不会表达的内心表白,谢谢李老师!向王厚臣老师致敬,更向德艺皆备、不断无私奉献的艺术家王厚臣、乔志忱 (还有逝去的艮德全)等老师表示深深地敬意。
作者: 蓝领结    时间: 2013-8-2 21:55

老师总结的非常到位!学习了,谢谢!
作者: 阿拉    时间: 2014-4-25 13:23

李老师的分析准确到位,条理清晰。顶好文章。李老师非但有笔墨之功,且有满腹经纶。对王之尊,厚道师,品为上有更深入、更细微的了解,也对王老师的诸多作品有了很好的领会和理解。感谢王老师、李老师,祝王老师:体康健八方显神通,保悦颜九路喜客迎!
作者: 神秘笛声    时间: 2014-4-27 00:09

王老师宣传葫芦丝艺术功不可没,这里也要感谢王厚臣先生对我在民族管乐演奏的细致指导,2002年在高明先生、马迪先生、王厚臣先生指导下,我曾荣获2002年国家文化部民乐大赛竹笛组铜奖,目前文化部政府奖,我这个奖项在陕西省还是最好记录,希望年轻的演奏家们能在王厚臣先生的指导下,在国家政府主办的艺术大赛获得更好的成绩,再次向王厚臣先生致敬!
作者: 汪辉5156202    时间: 2014-6-25 11:21

支持,学习。谢谢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