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葫芦丝何时能进入音乐学院的殿堂? [打印本页]

作者: 北碚葫芦丝    时间: 2013-6-3 11:02     标题: 葫芦丝何时能进入音乐学院的殿堂?

    前些天逛新华书店,偶见一本《2013年全国艺术院校招生简章和报考指南》,便饶有兴趣取下来细细翻看,想看看葫芦丝专业是否列入了各高校的招生范畴。然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全国上百家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和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没有一家明确将葫芦丝列为单独的专业。这就引发我一个思考:葫芦丝如何才能跨入音乐学院殿堂?何时才能出现在民族器乐演出的舞台上?

    看论坛《葫芦丝和其他民族乐器难易比较》一文,深有感触。无须讳言,仅仅就演奏技巧而言,葫芦丝确实要比其它乐器容易掌握,这是由葫芦丝乐器本身的构造以及演奏方式等所决定的。很多丝友对葫芦丝的“三好”、“五好”津津乐道,我完全赞同。这是葫芦丝的生命力所在,是葫芦丝能够迅速在音乐爱好者中普及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是葫芦丝艺术的提高问题。普及与提高,属于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矛盾。

    以愚见,葫芦丝艺术要有飞跃式提高,是否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其一,改良乐器。主要是解决葫芦丝的音域问题。

    其二,形成理论。对于葫芦丝的作曲、演奏和教学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

    其三,丰富技巧。借鉴移植其他乐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发掘形成葫芦丝特有的演奏技巧。

    其四,推出新作。谱写一批旋律优美且有一定演奏难度的葫芦丝原创曲目。

    笔者非音乐中人,不当之处,恳请音乐专家和丝友批评指正!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3-6-3 11:31

个人认为,问题提得很好。但是,就以上四条来说,除第一条外,其实另外三条葫芦丝艺术家们都已做得不错——理论方面,把葫芦丝有关教材与竹笛等教材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来,葫芦丝做得也不错;技巧方面,除葫芦丝独有的特殊技巧外,借鉴的技巧也已不少了;新作方面,更不用说,仅看论坛每年涌现的新曲子就是个很好的证明,比近年来笛、箫等传统民族乐器的新曲子多了去了。所以,在个人看来,音域问题是葫芦丝绕不过去的、必须要解决的软肋。但是,也看了西方一些乐器,比如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等的发明、改造和改良过程,它们都是在一件原始乐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然而,现在的人们只知道改良后的乐器,而最原始的被它们改造过的乐器,却已不见了踪影。这个问题,又很值得深思。(比如,葫芦丝要扩展音域,不采用加键法能行吗?但加了键,一些独特的演奏技巧便会受到限制,那么,它还是我们心目中认可的葫芦丝吗?)
作者: 荷花雨露    时间: 2013-6-3 14:15

值得深思。我是音乐系的学生,主修的是葫芦丝。院里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看好。楼主说的问题值得大家讨论
作者: 蓝天,白云    时间: 2013-6-4 13:57

此问题提得很好,是每个关心学习葫芦丝的朋友思考的问题。我学乐器五十来年了,学葫芦丝也六七年了,平时和音乐爱好者一起交流演奏,就觉得葫芦丝很难融合进去,主要问题是音域太窄,使人不能接受。要想葫芦丝能有大的发展必须能在中国民乐队里有编制有个位置,这是需要几代人努力的。只有群众性没有专业性是不行的。葫芦丝本身的工艺制作也需要改进提高,一只葫芦丝演奏筒音5和1音还可以,演奏其它指法音准就是问题了。就这么一片簧片要扩大音域也实在是难,可音乐窄就很难被乐队认可,那样进音乐院校正式专业是比较难的了。寄希望于演奏家,葫芦丝爱好者,制作者共同努力了。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3-6-4 23:05

笔画越少的字越难写好。
作者: 音乐村民    时间: 2013-6-5 00:55

百度来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西方乐器改 革的某些轨迹,或许会对我们葫芦丝的改进有一点点借鉴作用(同时有一点点感慨:芦笛不知何处去?于今只闻黑管声!)——

 

从芦笛到单簧管

       最初的单簧管是欧洲古代的一种叫做芦笛的乐器,呈圆柱形,没有按键,也没有喇叭口,只有七个音孔。后来,芦笛渐渐演变成了单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吕莫管(又翻译成夏吕莫管)。随着音乐的发展,这种乐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据有关资料证实,第一个改 革这种乐器的人是德国的一位乐器制造师,名叫约翰•戴内(Johann Denner 1655-1707)。他在乐器管上安装上了两个键子(一个是由左手食指控制的A音键,一个是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键)和一个喇叭口,这就是最早由戴内改 革发明的两个键子的单簧管。从此,便打开了单簧管发展的道路,后经巴托尔特将乐器管身延长,并增加第三个键子(低音E、打开十二度泛音键为B音);德国乐派创始人约瑟夫•比尔(1744-1811)在乐器上安装了第四个和第五个键子,增加了四个音(低音升F,降A,十二度泛音为升C,降e);到1791年由法国单簧管演奏家,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格扎维埃•勒费福尔(Lefere 1766-1829)给这一乐器增添到第六个键子。至此,对单簧管这一乐器的改 革历经一个世纪,从戴内到勒费福尔等人历尽艰辛,使单簧管发展到六个键子。这个时期单簧管的演奏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就在这个时期,莫扎特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并且首先将单簧管应用于乐队。与此几乎同时,还有施塔米茨父子大力发展了单簧管艺术,小施塔米茨更为单簧管创作了二十余首协奏曲。

       1812年经德国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缪勒(muller 1786-1845)的潜心研究,成功的研制出能够演奏各种调式的十三键单簧管,这种新结构的单簧管使演奏者在技巧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深受人们的赞誉。后来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使之更加精巧,并形成了缪勒体系。当今,德国、奥地利单簧管演奏家大多采用缪勒体系的乐器。

        1839年,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法国乐派创始人克洛泽(KLOSE 1808-1881)和法国著名的乐器制造商路易•奥古斯特•布费(BUFFET)两人一起做了大量改进十三键单簧管的工作。他们在引进勃姆(BOEHM 1794-1880)为长笛创造发明的活动圆键体系之后,使单簧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并于1839年在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勃姆式单簧管,后来又结合安迪尔(Andir1840-1876)精湛的制作理念与工艺,最终形成勃姆体系,尤其单簧管的基本构造很大程度上源于Andir单簧管。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演奏家使用的单簧管都为勃姆体系。虽然这一乐器在近代还有新的改进,但从1839年至今历经一个半多世纪,克洛泽发明的这种勃姆式单簧管的基本构造一直保持到现在。

 


作者: 童言童语    时间: 2013-8-15 07:56

单簧管八优点 1. 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 2. 低音深沉,中音浑厚,高音明亮,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无论在乐队演奏或独奏中都极富表现力。 3. 演奏性能十分灵活,在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等方面均相当出色。 4. 黑管家族有约十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方便切换。 5.在西洋乐器中相对廉价,对学习者经济条件要求较低。 6. 孩子换门牙后的任何年龄都适合学习单簧管。 7. 首先学习黑管可以轻易转学萨克斯。 8. 黑管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作者: wjq1211    时间: 2019-1-14 19:28

期待,期待,期待!
作者: 浮华落地    时间: 2019-5-31 22:48

这门乐器发展至今,已经到了尽头
作者: 赤诚葫芦    时间: 2021-12-23 20:06     标题: 回复 9# 浮华落地 的帖子

同意。 如今的吹奏状况,还没准备好进音乐学院,需要改 革。
作者: 刀砍斧截    时间: 2022-1-3 23:39     标题: 葫芦丝何时能进入音乐学院的殿堂

葫芦丝何时能进入音乐学院的殿堂? 这是所有爱好葫芦丝的人都关心的问题。楼主提出要解决的四方面问题,支持,想法很好。补充一点,亟待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认识不到位,解决其它问题的基本条件不具备。 改良乐器、形成理论、丰富技巧、推出新作,这些事,这个系统工程,谁去组织?谁去实施?谁去保障? 谁该解决这个认识问题?我认为,当属国家最高文化部门!但,当今文化部还叫做文化旅游部,连教育都没排上号,这个认识,只好慢慢“认识”了。 不过,相信这个认识问题迟早会解决的。因为,葫芦丝作为民族乐器是实,属于民族文化是实,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是实,它已经挑战世界吉尼斯记录成功是实,这个实实在在的文化,终究有被认识的那天!
作者: 赤诚葫芦    时间: 2022-1-5 10:01

引用:
原帖由 童言童语 于 2013-8-15 07:56 发表 单簧管八优点 1. 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 2. 低音深沉,中音浑厚,高音明亮,适合表现各种音乐性格,无论在乐队演奏或独奏中都极富表现力。 3. 演奏性能十分灵活,在演奏旋律、音 ...

说的是。我现在玩单簧管了,葫芦丝有时吹下。感觉葫芦丝的教育和演奏上存在太多的问题,有些导向也不正确,有些人素质也太低,懒得说了。
葫芦丝的音域不是大问题,七孔也行的。重要的是如何吹好它的音,绝不是技巧的滥用。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