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魏仕健原创专辑《花季》编曲制作与赏析之五《探寻尘封千年的黄河故事》待续 [打印本页]

作者: 周长军    时间: 2013-4-7 08:08     标题: 魏仕健原创专辑《花季》编曲制作与赏析之五《探寻尘封千年的黄河故事》待续

探寻尘封千年的黄河故事

 

——《故道》编曲制作与赏析

 

文/周长军

 

       关于黄河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我想起了光未然笔下: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上,他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条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留给我们太多的情感寄托,黄河的精神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象征,《故道》描绘了黄河的另一个侧面:因水患改道而掩埋在故道里那许许多多的故事......

 

       本作品采用自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共涉及5个不同的音乐主题。结构图式为:引子+A(1:沧桑巨变;2:一路风尘)+B(3:男耕女织;4:生生不息)+A’(眷恋:再现沧桑巨变主题)在配器方面,我注重了民族地方特色与交响化结合,同时采用了现代电子音乐手段,表现这一伟大的主题。

 

【引子】乐曲用了一大段高原风、悲壮的散板引子,我采用了长音铺垫手法,表现了茫茫黄河古道的苍凉,其中埙的加入更增添了这一情感因素,另外急速的风沙时而呼啸而起,除了情景描绘之外,埙与风沙还起到了大致划分乐句的作用,这在散板音乐演奏中是十分重要的。

 

【A段】 1:沧桑巨变:4/4拍,慢速。大提琴奏出了沉重的间奏音乐,拨弦作为主要的节奏声部,配合神秘的电子合成打击音色(略带回音),构成了本段的节奏框架,演奏者要特别注意留心。 2:一路风尘:4/4拍,稍快。管子的高亢音调与小号的干脆利落的断音,刻画了黄河人一路风尘仆仆的走来,那超强的生命力,那顽强的生命状态着实振奋人的心灵!

 

【B段】 3:男耕女织:2/4拍,轻快。这一段突出了民族风情,三弦幽默的音调与板胡滑音再加上小锣的轻击,刻画了黄河人勤劳乐观的一面。 4:生生不息:2/4拍,振奋地。这一段我采用了安塞腰鼓那震天动地的音乐元素,来配合葫芦丝的快吐技巧;而葫芦丝的长音段落则采用了戏曲中“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生生不息,豪爽奔放的黄河人形象。

 

【A’段】浑厚饱满的弦乐群间奏之后,再现了沧桑巨变音乐主题,但这里的速度加快了、情绪明显变得更加热情、开朗了,表现了黄河人对故道的眷恋之情,钢琴的高音区分解与琶音则把这一情感推向高潮。

 

【尾声】与引子照应,铺垫、风沙、埙再次出现,仿佛讲述着黄河故道里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传唱着中华儿女永远也唱不尽的歌。

 

【知识链接】管子管子,古称筚篥或觱篥。约于公元581-618年(隋)由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传入中原。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中筚篥都是十分重要的乐器。唐代,随着音乐文化的东渐,他也传入朝鲜、日本。今日本奈良正仓院中仍珍藏着唐代的筚篥。宋以后,流入民间。现主要在我国北方民间流行,南方主要在广东、福建一代使用。

 

 

管子与箫相似,竹制或木制,由管哨、侵子和管身三部分组成,开八孔。管子由管哨、侵子和管身三部分组成。管身是用长茎竹或硬质木料制成的圆柱形管状体,基本上与箫相同,开八孔,前七后一,两端箍金属圈。上面开有音孔,上端安有侵子和管哨。侵子是用薄铜片制成的锥形短筒,它插入管身上端,为安装管哨而用。管口插有芦苇制的双簧管哨。管哨有大小之分,小管哨用芦苇制作,没有侵子,直接插入管身上端,发音较高;大管哨用芦竹制作,插入侵子里,也有外裹一层软木,直接插入管身上端,发音较低。经改 革亦有装音键者。音色清脆,甜润,多用于独奏,合奏中领奏,也可伴奏。当今在民间流传的管子,北方管身木制,流行面广。南方的广东音乐和福州十番乐队中使用竹制管子。这两种管子的音色有很大差异,木质管子发音高亢坚实。竹质管子发音低沉浑厚。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流行着一种双管,即把两支音高相同的同调管子并列含于口中吹奏。管子的传统演奏技巧极为丰富,一般经常运用的就有颤音、滑音、垫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此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五音、涮音和齿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还有口内的技巧,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发音的高低,含得越深音越高,浅则音越低。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化,还可以模拟声、箫声和动物声等。演奏双管时,音量增大,吹奏技巧也较单管难。管子独奏曲有《拿天鹅》、《柳叶青》、《放驴》等。


作者: 周长军    时间: 2013-4-7 08:32

让我们借着黄河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气魄,共同奏响葫芦丝音乐辉煌的明天!
作者: 俺是山东人    时间: 2013-4-7 08:59

周老师高人啊,做的伴奏非常棒!
作者: 周长军    时间: 2013-4-8 07:55     标题: 回复 3# 俺是山东人 的帖子

谢谢版主老师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4-8 09:07

       伴奏做的很好。葫芦丝独奏,如果没有好的伴奏,也很白水的。听完了这个曲子后,有一个想法:如果用陕北大唢呐、管子等吹这个曲子,如何?突然有了葫芦丝身单力薄、负重不起的感觉。 魏老师的《黄河恋》协奏曲,聆听的时候也有过这种感觉。

       李春瑞老师的《勐养江上搏风浪》,我刚接触的时候,看到了曲名,就产生葫芦丝是否“承担得起”的疑虑。但是李老师在“电闪雷鸣”段打开了副管,葫芦丝的声音做的比伴奏响亮,效果稍微好点。

       用G调等大葫芦丝演奏如何呢?暂时没有曲谱和伴奏也没有办法比较。降B调有些弱。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3-4-8 21:28

周老师不但音乐做得好,文章也很牛,我正慢慢往,标题太长主站显示不出,稍改了一点,见谅

主站上搬http://www.hulusi.com/web/LunDao/201304084244.html


作者: 周长军    时间: 2013-4-9 08:13     标题: 回复 6# 老马 的帖子

非常感谢马老师的鼓励与帮助。
作者: 得鱼忘筌    时间: 2013-4-14 23:12     标题: 回复 5# 芦韵春华秋实 的帖子

    无意冒犯,但不太同意芦韵春华秋实老师的意见。只想用我听后的个人感受表达我的观点。这首曲子听了很多遍,葫芦丝能表现这样的题材实属不易,用“震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引子和第二、四段。引子部分表现了荒、野、空灵,犹如穿越了时光,感受难以名状。第二段令人感受到前人的辛酸、坚韧,每每听来,常是泪水盈盈。第四段幽默、诙谐、乡土气息浓厚,听了令人不禁手舞足蹈。在想,用唢呐、管子来表现也不见得不行,但恐怕只是适合全曲中的一部分,尚不可知。特别喜欢周长军老师的伴奏,正是因为周老师的精彩伴奏,托起了这小小的葫芦丝,弥补了他的不足,为它增色不少,向周长军老师致敬!如今葫芦丝音乐已经广为人知,深受喜爱。相信葫芦丝音乐会越走越远。


作者: 古月之韵    时间: 2013-4-15 06:27

感谢魏老师又写出这么精彩的曲目,周老师的伴奏做的相当棒,各位示范老师把曲子也诠释的非常美!给各位老师花花
作者: 银色月光    时间: 2013-4-15 07:56

要好好学习一下周老师的文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作者: 杨玉敏    时间: 2013-4-16 20:41

全按作4的曲子很有味道,我很喜欢,鲜花送给周老师辛苦了
作者: 得鱼忘筌    时间: 2013-4-16 21:02

知音!!!看来杨老师是个真懂葫芦丝的人。这首曲子中低音5是很重要的一个音,用全按作4的指法,避开了葫芦丝筒音不太稳定的问题。曲子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我很喜欢。
作者: 踏雪飞歌    时间: 2013-4-16 21:26

好曲子,赞一个!


作者: 杨玉敏    时间: 2013-4-16 21:28

引用:
原帖由 得鱼忘筌 于 2013-4-16 21:02 发表 知音!!!看来杨老师是个真懂葫芦丝的人。这首曲子中低音5是很重要的一个音,用全按作4的指法,避开了葫芦丝筒音不太稳定的问题。曲子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我很喜欢。

是的,全按做4可以避免4的泛音和低音5的不稳定,一举两得,韵味十足啊

作者: 葫芦之心    时间: 2013-4-16 23:54

楼上两位老师说的非常好只是现在不会全按做4的指法
作者: 寸点    时间: 2013-5-3 00:25

赞一个 周长军老师,配器高手……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3-7-12 17:45     标题: 回复 8# 得鱼忘筌 的帖子

该冒犯还是要冒犯,何况也谈不上冒犯,大家交流只会促进我们葫芦丝自身的发展以及自己认识的提高。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没有人说实话了,论坛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实事求是陈述自己的观点,不说过分的话,不做过分的事情就行。而且我一般不反驳别人的意见,也从来不要求别人跟自己一致。为什么呢?那样做还叫做论坛吗?倒不如自己给小孩子上课去-------把他们全部统一了! 我就觉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得好。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3-7-14 03:09

周老师的伴奏做的很棒,加上魏老师的乐曲写得好,那就是好上加好!
作者: 得鱼忘筌    时间: 2013-9-26 23:32

往事越千年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