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葫想丝    时间: 2013-4-2 13:46     标题: 有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最近看到有朋友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为论据,很奇怪的得出了强调“傣味”是葫芦丝走向国际化障碍的结论,深不以为然。既然论坛提倡各抒己见,在这里斗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提起葫芦丝 , 绝大多数人自然就想到“月光下的凤尾竹”,想起“月光下凤尾竹”自然就想起了西双版纳。由于有一大批这样特别适合葫芦丝演奏的曲子,加上以哏大师为代表的轻、柔、飘的演奏风格,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为“傣味”。“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个曲子是施光南写的,他是重庆市人,到云南采风而写的。“竹楼情歌”的作者李海鹰是广东的,都不是云南的,你能否认这不是傣味的曲子吗?
       本来“傣味”早已突破了地域而成为广义的慨念,李春华大师东南西北中的曲子都写了,但谁能说李老师的每一个曲子不是把当地音乐元素和葫芦丝轻、柔、飘风格或者说葫芦丝特色的完美结合呢?“傣味”发展到现在主要是指作品风格及演奏风格而言,而非仅仅专指地域上的昆明、西双版纳或德宏。葫芦丝要发展必须有专属于自己的鲜明的文化标签,“傣味”无疑是现今最好的选择。“傣味”在葫芦丝作品与演奏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大师创造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官封的。在这样专业的葫芦丝论坛上,更是早已得到大家的共识。
       最近,时不时的就看到拿“傣味”说事的帖子,甚至是到了否定“傣味”存在的地步,确实有点奇怪也令人担忧。其实,哪一个吹葫芦丝的朋友最先接触的不是“傣味”作品呢?一味强调“傣味” 排斥其他风格,否定其它风格的作品为葫芦丝大厦添砖加瓦当然是不对的。 看见“傣味 ”一说就反感心理也确实不健康。有人发帖子,把葫芦丝作品按照作者所在地域,抑或是采用了一些地域音乐元素,就给葫芦丝打上地域、区域的烙印,这显然是简单化的理解和归纳了,也不符合葫芦丝的本质逻辑。
      作品出自哪个区域、地域并不重要,也不要牵强的把葫芦丝作品曲子采用了哪里的音乐元素,就一定是属于当地的亚文化慨念。其实好的葫芦丝作品,无不都是参照葫芦丝的音域或器乐特点来写的也只有这样 的作品才会流传开来,成为经典。换个角度来看,“傣味”又何尝不是开放的“傣味”呢 , 具有轻、柔、飘之神韵,充分展示葫芦丝特色的曲子及演奏,无论是否来自云南还是西北、内蒙,或者其他地区,又何尝不能归纳到开放的“傣味”里去呢?开放的“傣味”是葫芦丝的民族大文化慨念,认同这个观点,就解决了民族化的问题,世界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坦率的讲,到现在为止,最能代表葫芦丝民族风格的,还是“傣味”!宏扬“傣味”是葫芦丝国际化为数不多,拿的出手的现有宝贵资源。大家冷静的想想,葫芦丝现在打“傣味”牌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充分展示葫芦丝“傣味”的平台,特别是国际平台实在是少之可怜,如果有了充分的平台,“傣味”的魅力和冲击波一定会超出我们的预估!有现存的宝贝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葫芦丝要发展,甚至是许多朋友们热切期待的走向国际化,多风格,多元化确实是未来长远之路及生命力所在,但是在现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葫芦丝还很弱小的现在,凝聚“傣味”的力量而不是切割它,淡化它,一定要成为真正热爱葫芦丝的朋友们的共识!既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傣味”无疑就是最国际化的葫芦丝特色!如果说,只有通过葫芦丝大量演奏国外作品,或者说更简单的理解一些外国人喜欢吹葫芦丝了,来作为葫芦丝国际化标签,那么这个国际化的内涵就太偏颇和肤浅了!又如何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呢?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 蓝领结    时间: 2013-4-2 17:27

    赞同!

   一个民族的文化所体现出的曲艺元素,能被公众所接受,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公众接受它的程度;二是它自身所具有的能被人们关注的特点。

   葫芦丝近几年之所以传播的如雨后春笋般的快捷,说明了它存在的现实性与它的“傣味”含有的独特魅力等特点。除此之外,葫芦丝的发展还有一批从事葫芦丝的艺术家们创作了不少包含了各区域曲艺元素的作品,加速了具有“傣味”的葫芦丝更加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音乐艺术博大精深,葫芦丝既然能与国内各地曲艺元素溶合并演奏出东南西北的曲艺元素也说明了这“傣味”符合大众的“口味”,因此,它也能溶入世界。

   葫芦丝能走向世界与“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傣味”不会成为障碍,而是一种代表着一个民族特色的元素,但要让葫芦丝走向世界,它不是全部原因,还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葫芦丝爱好者们几代人的辛勤努力。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3-4-6 11:26

学习··支持!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