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的葫芦丝音乐成就
刘鸿飞
【内容摘要】当代著名葫芦丝音乐家李春华对近些年来葫芦丝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葫芦丝音乐教育、葫芦丝音乐创作和葫芦丝音乐表演三个方面对李春华目前的葫芦丝音乐成就加以梳理,以体现葫芦丝音乐上升发展时期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关 键 词】李春华 葫芦丝
音乐成就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r2010016
葫芦丝音乐在近些年来有了繁荣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葫芦丝教学有向全国普及的态势;葫芦丝音乐的艺术性越来越强;葫芦丝的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与葫芦丝音乐相关的社会活动越来越频繁等等。李春华是近些年来在葫芦丝音乐文化领域里取得了显著成就的最著名的葫芦丝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与演奏家之一,他的成就推动了葫芦丝音乐文化今天的繁荣,并起到了引领发展的作用。梳理李春华的葫芦丝音乐成就对葫芦丝音乐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李春华,男,云南昆明人,汉族,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副会长、昆明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考级评委、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巴乌考级评委。就目前为止,其葫芦丝音乐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葫芦丝音乐教育
《云岭歌声》在2002年的第7至11期推出以李春华主讲的系列文章《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一共12讲。在第12讲推出教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1],为配合该教程更好地开展教学与方便自学,作者录制了《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教学VCD,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该套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在内容安排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气、指、舌”[2]的整套较为完善的演奏法体系,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这套演奏法体系在葫芦丝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乐曲与练习曲的选择上,数量丰富、深浅由己,有常规的初级乐曲,也有高难度的独奏曲。在教材主体内容以外还安排有附属内容,如“演奏必读”等,以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乐理小常识”与音像资料的配套使用更是为自学者提供了方便,既能满足初学者,又能满足提高者。该教材通俗易懂、价格较低(定价22元),受众面很广,从河南、湖北、浙江等省葫芦丝教材使用情况来看,该教材的市场占有率极高,该教材对葫芦丝音乐的普及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李春华个人而言,该教材敲开了他葫芦丝事业的大门,为其后来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民族出版社.北京.2002年12月第1版
[2] 在后来的多场讲座中补充为“气、指、舌、唇”四大类的演奏法体系。
2、葫芦丝教学资料 李春华葫芦丝音乐教学资料除了与教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配套使用的《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外,还有2005年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一点通》、《葫芦丝巴乌演奏指南》和《葫芦丝考级精曲示范》。前两张碟是李春华葫芦丝教学思想发展的结果,是在《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和《怎样演奏好葫芦丝经典名曲》基础上的补充。如在《葫芦丝巴乌一点通》里提出了叠滑音等新的演奏法名词等。《葫芦丝考级精曲示范》是对越来越多的葫芦丝考级学员的专题资料。将葫芦丝乐曲按八级分类,每一级别中选取几首乐曲作清奏示范。这几张葫芦丝音乐教学资料结合葫芦丝乐器的“五好 ”特点,为葫芦丝音乐爱好者自学葫芦丝演奏提供了条件,对葫芦丝音乐的普及具有显著意义。 3、葫芦丝教学理念 李春华在葫芦丝教学理念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他在《葫芦情》 一书中发表了《太极•葫芦》的文章,文中主要论述了道家太极理论与葫芦丝学习的关系,从气息的运用、手指的运用、力度与速度的运用、个人的修形等方面论述出发,认为葫芦丝演奏最终应达到“人丝合一”的境界。在气息运用上,他认为气息在整个太极拳的走势中是非常关键的,葫芦丝的运气也要向太极拳走势过程中,“做到气随心运、气随意行、有点有线、重心稳定、不浮不躁、当用则起、不用则沉、拳气合一”;在手指的运用中,他从“滑音”的演奏出发,认为葫芦丝音色的“轻”、“飘”、“柔”体现的柔美与太极拳动作舒展、衔接自然的典型东方阴柔之美相类似;而力度与速度的运用,在太极拳与葫芦丝中都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他认为,葫芦丝的演奏要想打动听者,要做到“阴阳平衡、阴阳互补”。在个人的修形中他提出“内修心、外修形,内外兼修”的理论。“所谓修心,即修其心智、情绪、心态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修正和强化”,“所谓修形,在葫芦丝的修炼中指的是外在形象的修炼。广义上包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的修炼;手形、运指的规范以及肢体语言的修炼;面部表情、眼神等舞台形象诸多方面的规范。”内外兼修能达到最佳演奏效果。要达到“人丝合一”的境界,在演奏中要做到:刚而不硬、柔而不软;手中有丝、心中无丝;心中有丝、手中无丝。 不难看出,李春华的葫芦丝教学理念是指向葫芦丝教学目标的,对具有较高演奏水平的人而提出的,这是与他所教授的对象大多是葫芦丝高级学员有关系。但这一理论也为葫芦丝音乐初学者指明了方向,成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尺,是葫芦丝教学理论中的重要贡献。
4、葫芦丝教学实践活动
李春华的教学实践包括受各地之邀举办多场葫芦丝学习的专题讲座[1];在各地举办过多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并受邀参加多种形式的葫芦丝演出;在全国各大葫芦丝音乐赛事中担任评委等;他还在云南艺术学院开设葫芦丝专业、在全国带有多名徒弟;多次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全国葫芦丝高级教师培训班中担任主讲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传播葫芦丝艺术 .
2.作品特点
首先是选题广泛,风格多样。第一首作品《打跳欢歌》根据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打跳音乐改编而成;《木鼓神韵》将人带进神秘而古老的佤族文化;《蓝色的香巴拉》则又让你感受到藏族民族文化特色;《雪莲花开》凸显新疆地域风情;《断桥残月》则根据越剧音乐题材创作的江南音乐,表现了江南的婉约;《梨花雨》是豫剧风格;《风中的葫芦》和《孤独的黑骏马》的主题更是深刻,体现了曲作者对葫芦丝音乐发展问题的深邃思考。
其次是表现技法的创新。《打跳欢歌》用到了长滑音与吐打音;《蓝色的香巴拉》用到了插指颤音;《孤独的黑骏马》中对骏马奔腾场景和马叫声的模仿则分别用到了滑音与双吐的结合和滑音与飞指的结合。
最后是作品形式的多样性。《葫芦情》用葫芦丝与声乐相结合的形式,能借用声乐艺术的传播方式来传播葫芦丝艺术;《丝恋》则尝试用西洋圆舞曲的表现形式等等。
3.作品意义
李春华的这些作品已经在传统葫芦丝音乐的基础上向前迈开了一大步,突破傣族音乐风格,迎合了不同民族与不同地区人们音乐欣赏的习惯,使葫芦丝音乐能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开始了葫芦丝音乐的全面传播,在他的影响下,随后也出现了像王厚臣的《霸柳情》、《黄土情》与赵洪啸的《野狼》、《风叶恋》等优秀的葫芦丝音乐作品,这些优秀的葫芦丝音乐作品无疑在推动葫芦丝由民族乐器向具有艺术表现性较强的独奏乐器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先献了花花,找时间再来学习!
谈成就的论文?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