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古时期
(1)《云门》
远古时期歌、舞、乐互为一体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2)《候人歌》
相传是《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2:夏、商时期
(1)《大夏》
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2)《大蠖》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就出现了。
3:西周、东周时期
(1)《诗经》
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
(2)《九歌》
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
(3)《阳春白雪》
又名《阳春古曲》。作为一首广泛流传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活泼轻快,冬去春来,万物繁荣,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之意。
下载:阳春白雪
http://www.mcyz.net.cn/web/jy/grzy/gdmq/cd/TRACK04.MP3
(4)《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觅知音,该曲有这样一段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 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该曲婉转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堪称曲中精品。
下载:高山流水
http://kcgg.hyedu.net/jyy_zl/gzwl/qsyk/gsls.MP3
4:秦、汉时期
(1)乐府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也都称之为乐府。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广陵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
下载:广陵散
http://www.eyw.edu.cn/manage/racemu...entsong/005.mp3
(2)《聂政刺秦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
(3)《猗兰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
(4)《酒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
下载:酒狂
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mus...in/jiukuang.mp3
6:隋、唐时期
(1)《霓裳羽衣舞》
以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有描绘该大曲演出过程的生动诗篇《霓裳羽衣舞歌》。与该曲一并收入 《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
7:宋、金、元时期
(1)《古怨》
南宋姜夔是既会作词,又能依词度曲的著名词家、音乐家。这是他的一首减字谱的琴歌《古怨》。
(2)《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
这些作品表现了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
下载:扬州慢
http://cs.ustc.edu.cn/csli/cloud/cl...yangzhouman.mp3
下载:杏花天影
http://www.mdmec.com/wsjt/zggdyys/tbqm/1.asf
(3)《潇湘水云》
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
下载:潇湘水云
http://www.hhml.net/shufa/qingqi/mp3/sxys.mp3
8:明、清时期
(1)《流水》
这《流水》是川派古琴传统名曲。谱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明刊本),有题解:" 仙日,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者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魏魏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 若江海"。俞伯牙、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人物,距今二千五百余年,可见乐曲之古老。 清代四川派琴家张孔山演奏的《流水》,增加了大段运用滚拂手法表现水声(即第六段),使全曲为九段。谱载1876年版《天闻阁琴谱》。张的学生曾作"后记"云:"《流水》一操......其余二、三两段选弹,俨然潺潺滴沥,响彻空山;四、五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 时间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起段(即第六段一引者),即藤拂澎湃之观,句蛟龙怒吼之势,息心静听,宛然座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悬浮,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当代著名琴家管平湖(1897-1967),江苏人。青年时向人学到了川派《流水》自此闻名于琴坛,是今日《流水》的最权威的解释者。 《流水》九段的结构关系,大体依"起、承、转、合"的思路安排;第一段是引子,并与第二、三段同为"起"部;第四、五段为"承"部;第六段为"转"部;第七、八段为"和"部(九段属尾声)。
下载:流水
http://www.eyw.edu.cn/manage/racemu...trument/029.mp3
(2)《胡笳十八拍》
一听曲名就知道这是一首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其内容源自"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该乐曲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情。
下载:胡笳十八拍
http://www.cqcdbs.com/Student/ysyxs/music/hx18b.mp3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十面埋伏》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 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您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方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但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的生动状况。 文中写出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落涕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 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传统的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感情。而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这首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9:近现代时期
(1) 《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曲,无锡有惠山泉水,被称为"天下第二泉"。小桥流水,景色优雅,一派祥和,但著名二胡 演奏家华严均却以其饱经风霜、历经艰辛的身世出发,把感受的人世之悲苦谱于该曲。该乐曲的意境深沉,含蓄凄凉,形式朴素自然,平静的外表难掩内心的哀怨;柔婉的形象体现气质的刚毅。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乐曲一方面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画卷,另一方面以旋律中柔中带刚的情绪,表现作者对坎坷人生的不平与怨恨,深刻地揭示出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全曲引人入胜,情绪起伏、扣人心弦。乐曲有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经五次旋律变奏、展衍而构成的。主题共11小节,前有引子1小节, 第一、三乐句均为4小节,第二乐句均为2小节,以下为五个变奏,多用旋律变奏和特性音调贯穿展衍的手法,使旋律在绵延不断的陈述中逐步引申,感情渐次深化,逐步推上高潮,又一层层降落下来,返回原来的境地。 真有荡气回肠之感。
下载:二泉映月
http://www.educast.com.cn/topic/ ... g/erquanyingyue.mp3
(2)《空山鸟语》
刘天华创作。刘天华(1895-1932)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江苏江阴人。 他毕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演奏和教育工作。"五四"前,他处于失业贫困之境,后在一个中学立交音乐,并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广泛学习民间音乐。1932年起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告示和国力一传音乐吸传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同时自己学习小提琴合作曲技术理论,收集、研究戏曲音乐和民间锣鼓。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音乐,借鉴西洋音乐技术,从中汲取养料,柔和渔民建器乐中。共作有二胡曲10首,琵琶曲2首, 四祝贺走去二首以及二胡练习曲47手,琵琶练习曲15首。他卫士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将之纳入专业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近代二胡学派的创始人。
《空山鸟语》是它的代表作之一。初稿成于1918年,10年后才定稿。乐曲用唐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的意境,通过抒写空谷和模仿各种鸟鸣,表现了大自然的热爱和愉悦活波的心境。音乐有引子、尾声和五段旋律构成,引子用带有装饰音的长音作五度、八度的跳动,表现空旷山谷中小生命的灵动。第一、二段音乐欢快活跃;第二、四、五段用各种手法模拟鸟鸣、飞翔、嬉闹的生动情景。演奏上,在传统的垫音、滑音、模拟等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小提琴的某些技巧,使音乐新颖生动,提高了二胡的表现性能。
下载:空山鸟语
http://211.161.45.182/partment/2 ... /轻音乐空山鸟语.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