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葫芦丝巴乌北京邀请赛,广大葫芦丝巴乌艺术爱好者高度关注。由于正值我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因此谢绝了许多媒体的采访报道。这是从一位叫“高山流水”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比较全面的报道,暂且转来与大家分享,以便大家详细了解这次大赛。谢谢大家对燕山的厚爱!!
天籁之音汇北京
七月的北京,热浪袭人。悠扬的葫芦,曲曲传情。
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承办的“2012葫芦丝·巴乌北京邀请赛”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北京燕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宝岛台湾、东方明珠香港、大洋彼岸的加拿大等进入复、决赛的2000余名选手汇集京西南大地,逐鹿燕山。复、决赛历时六天,(7月22日至7月27日)随着邀请赛专场音乐会暨颁奖典礼议程的完毕,邀请赛圆满落下帷幕。
回眸本届葫芦丝·巴乌北京邀请赛,有如如下几个特点:
严密的组织机构。大赛有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监审委员会三大工作机构。组织委员会主任由刘锡津担任,副主任由刘希广、刘峪升担任。并下设了接待组、保障组、食宿组、演出组、资料组、宣传组。评审委员会正副主任分别由何维青、严铁明担任,评委由特聘的民乐专家组成。监审委员会主任由张殿英担任,委员由郭一、黄俊兰担任。
严格的赛场纪律。为保证本次比赛健康有序地进行,组委会制定了六条具体措施,从按顺序准时参赛、营造良好比赛环境、着装整洁大方、使用礼仪和规范用语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根据北京天气等情况,组委会又从防暑、防暴雨、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方面对参赛选手作出温馨提示。
科学的时间安排。这次比赛,参赛人员多,比赛项目多,有独奏、重奏、小合奏、大合奏等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组委会编排了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和组合、集体组六个组别、十五个赛场进行比赛。为确保赛程进度,评委们不辞辛苦,有些比赛项目安排在晚上进行。
热情优质的志愿者服务。在现场,所有参赛选手、陪赛家长和老师们都看到,从接站到食宿安排,从导赛引路到答疑解难,随时都有身着浅黄色T恤衫,热情友好、满面笑容、阳光灿烂的青年自愿者为您服务。他们热忱的眼光、文明的语言,温馨的举动,无私的奉献,构成了赛场内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精艺求精的备赛准备。应该说,这次能够进入复、决赛的选手都是很不错的。但笔者看到,许多选手在住房室内、在宾馆走廊、在北师大燕山附属中学的绿色草坪上,从晨曦之初到月挂星空,都有选手们备赛的身影,都能听到悠扬的葫芦声和深情的巴乌曲。他们抓住比赛前的一切机会,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练习每一个技巧,演奏每一首曲目,力争拿出最美最好的成绩向专家评委们展示和汇报。
友好和谐的交流氛围。本届邀请赛,入围选手2000多人,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不到6岁。大家来自祖国各地,来自五湖四海,还有来自加拿大等的国际友人,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大家庭。选手们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幼,不论曲目难易,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有的还交换了联系方式和QQ号码,天然构成了一幅学习葫芦丝的愉悦美好、共同进步、动态和谐的画图。葫芦丝·巴乌比赛象一条友谊的彩带,把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朋友们联系在了一起。
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的分数评判。这次特聘的评委们,都是国家级民管乐方面的专家,都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艺术高,人品好,作风实。认真听取每一个选手的演奏,仔细分析每一个选手对作品处理和各种技巧的运用效果,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打出每一个选手的应得分数。而且,评委们的打分是在监审委员会的全程监审下进行的。
曲目丰富、高超的演奏水平。选手们演奏了“雪莲花开”、“孤独的黑骏马”、“灞柳情”、“水乡素描”等一批难度系数较大的葫芦丝·巴乌新曲。无论儿童组、少年组、中青年组、还是集体组,较之前两届,其演奏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老年组,对作品的理解、处理和演绎十分到位,有的甚至达到了专业的水平。
精彩纷呈的专题音乐会。7月27日上午,燕山影剧院人流如织,座无虚席。国家级演员、评委和部分获奖选手,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8点30分,音乐会序幕在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刘希广的一曲“金色的孔雀”的优美旋律中缓缓拉开。获奖选手、世界葫芦丝、巴乌联合总会的演员李颖演奏的“赛江南”,音情并茂,载歌载舞,仿佛把人们带往美丽的天山。集体组获奖选手、台湾的陈世忠等倾情钜献的葫芦丝合奏“梨花雨”,又把观众送到天地之中的中原大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王厚臣演艺的“水乡素描”,如诗如画,如风如雾,展现给观众一幅锦绣江南美、祖国山河秀的绚丽画卷。他的演奏几乎被阵阵掌声所打断。获奖选手、本届大赛年龄最小的仅五岁半的两个小朋友,刚被主持人领上舞台,就博得了赞赏的掌声。她俩吹奏的“湖边的孔雀”,还真像那么回事。蓝色的香巴拉,人们向往的地方。当主持人报出由李春华演奏“蓝色的香巴拉”的声音刚落地,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和疯狂的呼喊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李春华台上魅力四射,光彩照人的激 情演绎,和台下有节奏应和的掌声,使音乐会达到了高潮。
硕果累累的颁奖典礼。音乐会结束,颁奖开始。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会长、大赛评委会主任何维青通报了整个比赛情况。他特别表扬了青年组厦门选手陈志亮。陈志亮在参赛前的十多天,被楼上玻璃砸到在地,在医院曾一度昏迷十多个小时。出院后他坚持坐着轮椅前来参赛。何维青动情地说,虽然北京这两天时逢罕见的大雨,但雨再大,也没有选手们参赛的决心大;雨再大,也挡不住选手们参赛的步伐;雨再大,也淹没不了葫芦丝的悠扬美妙的声音。工作人员宣读了获奖名单,选手们依次上台领奖。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赛监委会主任张殿英作了总结讲话。他说,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品质、团结和谐、健康有序、圆满成功的比赛,参赛选手的水平普遍高于前两届,评委打分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大家沉浸在团结和谐、热烈欢快的氛围之中,象过节一样开心快乐,。他衷心祝愿葫芦丝、巴乌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东方魅力民族乐器之花开的更美丽更鲜艳!
大赛圆满结束了。作为笔者和一名参赛者的我,总也不啥离开现场,不襟思绪感慨万千:
这是一次葫芦丝、巴乌艺术的精彩赛事;
这是一场葫芦丝、巴乌音乐的华章盛典;
这是一座葫芦丝、巴乌发展的友谊桥梁;
这是一次葫芦丝、巴乌生命力的震撼升华!
再见了,美丽的燕山!
原帖由 有情 于 2012-7-31 08:58 发表哈哈,占了个沙发,感谢春柳兄为这次大赛辛勤的付出,面对水灾过后这么繁忙的工作,还要把这次的葫芦丝盛事完满举行,确实不易啊!我只能跟你说一声:老兄,你辛苦了!
友情同学我占沙发我总是没你快也好占个板凳感谢咱们的班长为2012北京葫芦丝比赛所做的一切给燕山春柳书记献花
原帖由 燕山春柳 于 2012-7-31 08:57 发表这次葫芦丝巴乌北京邀请赛,广大葫芦丝巴乌艺术爱好者高度关注。由于正值我区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因此谢绝了许多媒体的采访报道。这是从一位叫“高山流水”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比较全面的报道,暂且转来 ...
燕山春柳谢谢你们,你们辛苦的,这次葫芦丝·巴乌北京邀请赛圆满成功,与你们的辛苦是分不开的,多谢谢了!
葫芦丝独奏:金色的孔雀是您吹的吗?视频我已经制作出来。
先占个前排来给春柳书记献个花。感谢你们和燕山的人民的付出,感谢所有评委老师和参赛选手,正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这个成功的大赛,俺们才得以欣赏到精彩的PP,还有视频。…………还期待视频哦! 献花啦!!
[attach]61259[/attach]
从文章中感受到了这次大赛组委会和燕山区府细致、周到的安排!感受到了燕山人民的热情!春柳大哥辛苦了!花花献上
原帖由 郑淅文 于 2012-8-2 22:25 发表嘿嘿,我只能在颁奖的当天在主席台上一睹春柳大大的风采,讲话都不要稿件的。 我和妈妈还有伙伴们就是7月21日当天晚上到的燕山,在哪里我们经历了7.21那场灾难。我们是下午四点下的火车,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坐上去 ...
谢谢燕山春柳大哥向燕山政府和人民敬礼
[attach]61547[/attach]
祝贺北京葫芦丝,巴乌大赛能圆满成功,各位老师为大赛付出辛勤的劳动,你们辛苦了
老师辛苦啦!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