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绝对精品-[唐摹]王羲之兰亭(神龙本)
[打印本页]
作者:
因心
时间:
2003-10-10 02:26
标题:
绝对精品-[唐摹]王羲之兰亭(神龙本)
千古遗恨《兰亭序》 本贴链接自 http://bbs.phala.com/index.php 影帝国网站/版权所有 书圣乘兴醉写 王羲之(公元321——379)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市)人。他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 ,得其精华,后又备精诸体,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因此有“书圣”的盛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 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许多位名流隐士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溪头, 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列坐宴饮。席间,有人提议,每人都作一首诗,做不出的 罚酒。王羲之酒兴很高,虽然他做了诗,却乐意陪吃罚酒,吃了个酒酣耳热,以“不负 春光”。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得当日所作的41首诗汇成册 ,以资纪念。王羲之酒意正浓,在众人的呼声中因这个建议而兴奋起来。他晃晃悠悠地站 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王羲之 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文中,凡 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 的一绝。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 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 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帝王急切欲夺 王羲之的大名及《兰亭序》的绝世精彩使得不少舞文弄墨、酷爱书法的士大夫们对这篇珍 品朝思暮想,心驰神往。由于王羲之的后代遵从书圣的话将其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 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陈、隋书法家)手中时,这件宝贝也不曾传出王家一步。可是 ,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和儿子一样亲的弟子 ——辨才和尚。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唐朝初年,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文治武功都属一流的风流人物。 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 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派往民间明察暗访的人回来报告说,《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 辨才的和尚手中。李世民闻报心花怒放,马上下诏将辨才请到长安,热情款待,希望辨才 和尚能忍痛割爱,献出墨宝。 辨才和尚在接旨时,就知道了此事的原由,他一路上早已打定主意,宁死也不交真品。这 样打算不单因为他本人酷爱书法,还因为《兰亭序》亲如父母的师父临终所托,若是让它 不幸流入深宫,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来到长安,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辨才只是 装憨作痴,推说不知《兰亭序》的下落。李世民盛怒之下真想杀了这个不识趣的和尚,但 他知道,杀了辨才,只有解恨而已,并不能得到真品。无奈之下,只好放辨才回去。 监察御史萧翼见李世民为一件《兰亭序》愁肠百转,无人能解,想出了一条妙计。李世民 听后笑逐颜开,令萧翼速去办。 “书生”苦心盗取 一天,天刚破晓,辨才和尚同往常一样打开寺门,欲往后山习武。可是刚跨出左脚,辨才 和尚就吓一跳。因为他发现门外横卧一个人。他伸手试试那人的鼻息,却闻到一股浓浓的 酒香,自语道:“原来是个醉鬼!”“醉则醉了,可未必是鬼啊!”辨才话音刚落,脚下 这个就接了一句,然后翻身起来,用纸扇掸打身上的尘土。辨才这才看清,“醉鬼”原来 是个书生,副飘逸洒脱的样子,心里就有三分喜欢,便欲留他,机灵的书生,忙施一礼: “多谢师父!” 此后这书生便在寺内住了下来。到后来竟与辨才同吃同睡,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天晚饭后,两人在桌上研习书法,书生忽然将随身携带的行囊打开,取出了一轴东西, 在桌上展开。辨才起身一看,原来是王羲之的几件作品真迹。他不知书生的用意,却听书 生说:“我与师父虽然素昧平生,但已引为知音。眼下既知师父酷爱书圣真迹,便当将平 生所藏倾囊奉上,以酬知音一场。”辨才听了书生的言语,觉得大出意料,继而开始自责 :书生把平生所藏平白赠予自己,而自己藏有极品,竟不肯让他一观。他不动声色地在桌 前转了一圈,淡淡地笑道:“真倒是真的,却不是最好的。施主且稍候。”说话间,辨才 已飞身跃上屋梁,拿下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兰亭序》,展开让书生过目。书生一见真品, 连声道“好”。两个人切磋研习到深夜,方才入睡。 辨才躺到床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均匀的鼾声,可是同床的书生却睡不着。他翻身下床, 将《兰亭序》卷了朝怀里一揣,轻轻打开房门,走进了溶溶月色之中。 明君痴心埋没 辨才一觉醒来,刚想同往常一样出门练功,却发现知音和真品不见了。他前后一思量,大 呼上当,便匆匆忙忙追下山来。 这盗宝的书生就是为李世民献计出策的监察御史萧翼。这时萧翼正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 。辨才追上萧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而这时萧翼已经踏上大路,正欲长吁一口气。辨才 一声不响,几步纵到了萧翼身后,尽量不愠不恼地说:“书生半夜下山,一路辛苦了!” 萧翼见辨才拦路,并不惊慌。他一伸手从怀中掏出圣旨,高声道:“辨才接旨!”辨才一 听,脑袋“嗡”地一声,心想果然没错,皇上是不会罢休的。他再也憋不住了,“哇”地 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回到寺庙没几日,辨才就在气恼中含恨西去了。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欣喜若狂,他将这件宝贝视若掌上明珠,爱不释手,朝夕不离 。 李世民病重去世前,还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恋恋不舍,再三叮嘱在床前服侍的太子李治 ,要他千万将这件墨宝与自己一起共葬昭陵。李治当然不负父皇临终心愿,将这件稀世珍 宝放进了李世民的棺材。从那以后,《兰亭序》真迹就永远从世上消失了。 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 神龙”小印,所以故宫博物院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10 2:31:49编辑过]
作者:
葫芦丝
时间:
2003-10-10 13:05
好
作者:
张哥
时间:
2003-10-10 14:37
真过眼隐,棒!!!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