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森林小溪 于 2012-4-25 09:29 发表当医生的丈夫,常常在妻子面前夸耀自己的医术高明,妻子对丈夫说:“我知道你是个非常成功的医生,病人没什么毛病,你也能有办法告诉他有什么毛病。”
“那算什么,”丈夫显得很得意滴说“我的成功, ...
嘿嘿,,刘本老师好,忽悠忽悠争点小分哈,
我也来凑一个:
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有一位叫罗伯特·李斯顿的医生,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小李飞刀”。 当时,麻醉药尚未问世,外科手术时病人只能靠服食鸦片或喝烈性酒,再咬住缠上布条的木片来避免惨叫时咬伤舌头;对于医生来说,当然是动作越快越好了。因此,慕名李斯顿者络绎不绝。 李斯顿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发明外伤软膏、止血钳等医疗用品,其中骨折用的固定木条,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时仍在使用。他身高1.88米,天生一副急性子,在当时的医学界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因刚愎自用和爱批评人而人缘奇差,最后不得不离开爱丁堡皇家医院,另谋其职。而另一方面他又非常豪爽,极富正义感,常到臭气四溢的贫民区为穷人做手术,这在当时的名医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手术时,为了腾出双手,他常把血淋淋的手术刀叼在嘴上。 1846年12月21日,李斯顿率先自美国引进麻醉药,用于截肢手术。他感慨地说:“美国佬这玩意儿,比催眠术还管用。”然而,当他引进的麻醉药普及后,他的权威地位也开始动摇,因为此时动手术不再追求速度了,人们这才发现,快刀李除了胆大手快之外,其他似乎并不怎样。 在他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件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用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血喷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这在当时相当常见),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个无辜受害者是在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转) |
原帖由 蓝雪青松 于 2012-5-5 09:28 发表我也来凑一个: 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有一位叫罗伯特·李斯顿的医生,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小李飞刀”。 当时,麻醉药尚未问世,外科手术时病人只能靠服食鸦片或喝烈性酒,再咬住缠上布条 ...
蓝雪青松老师好,,
社 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才起着关键作用,也是由社 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必然是随着社 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原帖由 蓝雪青松 于 2012-5-5 09:28 发表我也来凑一个: 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有一位叫罗伯特·李斯顿的医生,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小李飞刀”。 当时,麻醉药尚未问世,外科手术时病人只能靠服食鸦片或喝烈性酒,再咬住缠上布条 ...
嗯,蓝警凑的这个确实是真人真事呢。这是医学界、医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有争议的人物——“小李飞刀”。
喜悦,,悲伤,在于自身心态
,,
原帖由 蓝雪青松 于 2012-5-5 09:28 发表我也来凑一个: 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有一位叫罗伯特·李斯顿的医生,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小李飞刀”。 当时,麻醉药尚未问世,外科手术时病人只能靠服食鸦片或喝烈性酒,再咬住缠上布条 ...
蓝雪青松老师:“小李飞刀”的死亡率达到了400%..........昨天我说给老婆听了!今早起来:发现老婆没事,一只老鼠吓
死了....................................................
原帖由 楚王 于 2012-5-9 14:02 发表蓝雪青松老师:“小李飞刀”的死亡率达到了400%..........昨天我说给老婆听了!今早起来:发现老婆没事,一只老鼠吓死了...................... ...
[attach]58749[/attach]
原帖由 楚王 于 2012-5-9 14:02 发表蓝雪青松老师:“小李飞刀”的死亡率达到了400%..........昨天我说给老婆听了!今早起来:发现老婆没事,一只老鼠吓死了...................... ...
哈哈,,,好搞笑,,
这图片好玩啊,
谢谢哈,,
谢谢晓侯新郎官,有见解,,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