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胡晓的个人音乐会及附设活动都结束了,每个去的人都像坐标系里的点一样,从南京那个原点回到了各自生活的固定点上去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可这次活动留下的印象却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久久地久久地让人回味着。
自从在网上看到老马发布了胡晓举办个人音乐会的消息,心里就一直涌动着,前面有好多的活动中我看到网友们那欢天喜地相聚以及和名家在一起的照片,让我很眼馋。这次机会来了,在老马的动员下,决定怎么也得克服困难,全程参加这次活动。
一 会前印象
4号下午,我坐了3个半小时的火车来到咱们的省会,在女儿那儿安歇了一晚,第二天上午操劳了一些家务后就去城里找老马了。
在论坛里,我和老马平时唠叨得比较多,但老马也不知道我长着什么模样,在论坛上我只给大圣大哥和醉爱葫芦丝传过我的照片,其他人都不认识我的。所以,我还算是个“神秘”的人吧,我坐在车上就在想,反正只有一个人认识我,从视频和照片上我都见过其他不少的人,在一旁没声响地看看他们倒也别有一番感觉。另外,我得感谢老马,感谢论坛,是老马创建的论坛,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葫芦丝的知识和吹奏技巧,所以,见老马是我一直以来迫切愿望。
当我驾车来到方源国际酒店时,老马还没到,时间已经是下午1点30分了,我打电话给老马,老马回了说:“才吃饭,和乔老师、王老师及李老师在一起。”我问在什么地方,老马也说不上。我就只能在酒店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发信息给老马,老马让我去青春剧场,说和胡晓在一起做晚上彩排的安排,他让我去,我就直到剧场。那可是个车水马龙的地方,好在我开的是南京牌照的车,否则还不知道外地车好不好进呢,转了几处才把车停下。闯进剧场,还好这时里面没什么人。从后台进去就看到老马和胡晓,还有李思才。他们正在为搭电子屏和剧场的人协调。我向老马一挥手,老马就明白我是谁了,俩人就像早就见过一样,握握手,接着就把我介绍给胡晓和李思才,大家就这样很平常地像老熟人一样,寒暄了一下。我见他们这时确实很忙,我也帮不了,向老马取过票后,就回女儿那儿了。
二 音乐会印象
由于这不是商业演出,活动也没准时进行,看看舞台布置挺现代的,巨大的电子屏显得还是很有时代气息的,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南京人对葫芦丝的追求和热爱,乔志忱、王厚臣和李春华三位老师的身边人潮不息,从小的到老的粉丝年龄俱全,我想这是歌唱明星的身旁肯定没有的现象。
音乐会上,胡晓的葫芦丝把人们从云南的竹林深处,带到西域去看那儿欢快的美丽的藏族小卓嘎,再从宝塔山下来到南方的茶山听那儿姑娘唱的茶歌,最后在云南的丽江停下脚步和那儿的人们打跳欢歌,夜晚在月光下的凤尾竹间让你久久地,久久地思念着曾经的美好。他还用巴乌演奏了《渔歌》和《春到草原》向人们展现了自然界的另一番风情。
另外,胡晓还用萧、陶笛和埙去绿色的原野寻觅仙人飘渺的身影,让心在辽阔的海洋里遐想联翩,还让你在埙那虚幻吟唱中追忆自己的梦想。
为了给音乐会增色,胡晓的学生演奏了《掀起你的盖头来》,小家伙可能初次经历这么大的场面,有些紧张。中间有一点点差错,后来调整得很好,散场后得到乔老的表扬。
张笑带来的《舞娘》向人们展示了葫芦丝音乐人对葫芦丝新的解读。
李思才演奏的《骏马迎春》也展现了葫芦丝现代拓展的演奏风格。
王厚臣老师的《天乐》磅礴、大气,那种信步天庭,从容豪迈的气势,感染力极强,对本次音乐会起到了强烈的烘托作用。
南京老年大学的朋友们技艺精湛,一曲《天上人间》演绎了人杰地灵,天地合一的人间和谐气息。
每曲终了,都是掌声雷动,震撼心灵,我这生中我所参加的音乐会里,从来没有这样受感动过,其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对葫芦丝的热爱吧!
三 人物印象
张笑、胡晓、李思才、在网络里俨然都是一些高手,尤其是张笑,才华横溢。在我未见到他们之前都以为他们是些城府不浅的人,一定是一身艺术家的气质。谁知道见到他们后,原来的想像荡然无存,就像隔壁邻居家的小子一样,一身灵气,讲话很谦虚,对人很友善,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人啊!
可他们一登上舞台就不一样了。胡晓那严谨而有张力的深情演奏,让南京人们享受到了天籁之音。从葫芦丝和巴乌里飘逸出的音符温馨着每一位观众,人们用由心底发出的赞叹给他报以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要是胡晓在正常情况下和你相遇,你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有拨动这么多人心弦的能量。
李思才是广西人,个儿也不高,与人交流很谦虚,慢声细语,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演奏葫芦丝技艺娴熟,台风严谨,一曲《骏马迎春》赢得满场彩,演出时,他作为舞台工作人员台上台下来回观看效果,当人们知道他是谁,拿着票要让他签名留念时,我看他好像还没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一脸的腼腆和害羞,让我这个旁观者在一旁忍俊不禁。
我原以为张笑是位年轻又气度不凡的音乐家,谁知道这位中原人却个儿不高,留着年青人的长发,不太大的眼睛显得聪颖神气,那张貌似平静的脸内却藏着非常灵动的性格。你从他那《出嫁的山谷》这个光碟专辑的名字上就可以知道,他的想像力有多丰富,你见他在台上演奏《舞娘》的神态和他亲自做的该曲伴奏的声场效果就知道,音乐已经融化在他的血液中,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乔志忱、王厚臣、李春华是推动当代葫芦丝音乐发展和普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到来给音乐会增加了厚重的质感和磁场效应。
李春华老师虽然没上台演奏,但在音乐会后的与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见面会上,他像朗诵散文诗一样,娓娓地向大家道着葫芦丝古老的传说,特别告诉大家练习双吐的技巧,他用《梨花雨》这首曲子的引子部分,向大家演示了葫芦丝的长音、滑音及气震音的完美结合,那形似河南豫剧,音似板胡神韵的葫芦丝音,滋润着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田,令人魂迁梦萦。一支葫芦丝在李春华老师的手里,就有了血液,有了经络,也就有了生命。凄美、独思、华丽、高洁、向上无处不在他的曲子里。所以,我们非常爱戴这位葫芦丝王子。
王厚臣老师幽默风趣,为人正直,出语豪爽,处处显示出大家风范。他开了葫芦丝演奏西北风情曲子的先河,一曲高难度的《灞柳情》震惊四座,把一个受封建礼制婚姻束缚的女子的悲哀、悲愤、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葫芦丝在他的手中就像一把剑,撕啸长空;又像一条带,丝丝緾绵。时而激昂,时而低吟;时而高亢,时而柔情;时而震颤,时而委婉。令人神往之至……,他身边从不缺粉丝。
乔志忱老师德高望重,72岁的高龄,还在为葫芦丝的发展潜心研究,他从葫芦丝的半音阶上挖掘了新的葫芦丝元素,并以此创作了好多高难度曲子,拓宽了葫芦丝的演奏风格和葫芦丝曲的表现风格。这可是一位非常可敬的好老人,我这次有幸得到他老人家的指点,从音符字里行间,细致到点滴,从他老人家的教学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诲人不倦。他非常关心别人,当看到王厚臣老师在见面会上演奏得大汗淋漓时,立即阻止王老师下一首曲子的演奏,让他要好好休息一下,体现出了他做人的高贵品格。真所谓学曲先学做人,乔老师永远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他走了,我也回家了,但那些可爱的朋友们的影子留在我的脑海中,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
老马最后分别时对我说:“这儿的人太好了,我真的舍不得回家去……”
珊妮娅像只快活鸟,一来就被晋家大姐抢回家去了。
醉爱葫芦丝这次是乔老师的忠实卫士,寸步不离老师左右,这是老马交给他的光荣任务,可他赚大了,让乔老师有空就辅导他,真令人嫉妒。从他那喋喋不休的,说话的语速快得全没标点符号的神情中,你就知道他是多么得意啦。
南可、毛毛虫、云儿、老扬、寻觅、菲菲妈妈等我都认识了。
[attach]53715[/attach] 自己操作失误,多占了一个层,就顺便做个说明吧?以上是个人回家后慢慢回忆而成了,属于本人的个人想法,更没有观点在内,说得不对的,请大家谅解
感谢大家有空看我乱写的此行印象记录,所有的朋友不能用高标准来要求我,因为我和老马一样,在大学学的是理科,语言组织无逻辑性,想哪儿就说哪儿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还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相信大家的眼光都是宽容的。
同志们还要我出相,实在不敢,无奈下只好把总管一起拖出来了,怕对不起大家,还用photoshop把脸上“刮”了一下,
这样心里踏实些。不敢多介绍自己,葫龄快3年了,也是一个快跨入老年人行列的人了……。
地板顶江海哥的好文笔
拜读了大作仿佛又去了南京胡晓音乐会现场,那些天我们被迷人的音乐感动着,被丝友们的热情相拥激动着,被大师们的精彩演讲震撼兴奋着。
一品老师让江海上传 十寸免冠照太大了哈, 俺补发张与老师江海哥在演出前的PP,反正俺也不会压缩估计够大滴
[attach]53707[/attach]
每次活动过后,提议大家都要向江海清风老师学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想感言…………,嗯,哪怕是普普通通的流水帐呢,也会让没去现场的朋友通过你们的描述,真切地感受到现场的氛围,也掌握到这虽经过转手但却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我们急切盼望要了解的信息呢。呵呵
。在此隆重感谢江海清风老师,向您学习了。
最后想要说的是:严重同意一品版主的提议,理由如下:你的文章洋洋洒洒地写了三方面的印象,但就是没让大家对您本人留下任何印象
,这明显是欠公平的哟,
虽然这不能勉强,但也希望您能正面回应一下咱们一品版主的合理化建议,本来大家就都是朋友呀,呵呵
,您意下如何?
或者是马老师发布的PP中已经有您了,您自己说一下,您是哪一位呀?

一品版主的提议十寸免冠照片似乎有点大。
原帖由 一品大红袍 于 2011-11-12 02:22 发表写得很好,实话实说,真挚感人,前无古人,后无追兵的好文章。严重建议补齐第四部分,内容:四、江海清风其人,并附10寸免冠照片以正原形!













读完后让我有如身临其境
原帖由 醉爱葫芦丝 于 2011-11-12 12:11 发表地板顶江海哥的好文笔
拜读了大作仿佛又去了南京胡晓音乐会现场,那些天我们被迷人的音乐感动着,被丝友们的热情相拥激动着,被 ...
……一品老师让江海上传 十寸免冠照太大了哈, 俺补发张与老师江海哥在演出前的PP,反正俺也不会压缩估计够大滴
哈哈,看到了醉老弟上传的PP,这不压缩的话,还确实是张 十寸免冠照,虽然不是个人的 ……嘿嘿嘿……
写的真好,真实写照,葫友们的心声,愿葫芦丝传遍世界角落,发扬中国民族乐器!
羡慕能到音乐会现场!感谢“江海清风 ”老师现场分享。
感觉这不仅仅是胡晓老师的一场个人演奏会,更像是葫芦丝人的一场聚集盛会!
原帖由 小雪心情 于 2011-11-14 13:59 发表转发曲总的帖子:胡晓演奏会观后有感赋打油诗三首(一) 晋家姐妹真热情,集聚群萸在南京,葫芦丝中传友谊,天上人间憧美景。(二) 老年大学不简单,焕发青春演艺展,吹奏歌舞在人间,身心健康人称赞。(三) ...
大姐和回复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谁知道一品版主不依,还有几位跟着掺和,“万般无奈”地出了“相”,自己“刮”了一下脸,老总有意见了,他可不知咱这脸皮的“皮龄”比总管的“皮龄”大多了,我这皮“刮”几层都不要紧,总管的皮一次都不能刮的呀,咱这是保护他的,他还不知道呢。有点“不识好”。
还忒谦虚,谁不晓得学理工的结构合理、思维清晰、逻辑缜密,一旦要改行写文章,那才叫一个词“恐怖”,基本上学文的都要去天桥练摊了,哈哈。再顶 
给江海大哥补上花花~~~
原帖由 一品大红袍 于 2011-11-16 10:21 发表哈哈,见到江海兄真人了,一见PP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亲切哇
还忒谦虚,谁不晓得学理工的结构合理、思维清晰、逻辑缜密,一旦要改行写文章,那才叫一个词“恐怖”,基本上学文的都要去天桥练摊了,哈哈。再顶
原帖由 江海清风 于 2011-11-15 16:00 发表写印象是我从南京还没回来时就产生的想法,那时在女儿家就拿小纸片试着帮那几位小兄弟画像,写了几句读起来感到还挺有意思的,因为那几位年轻的高手在我的眼里太可爱了, ...
[attach]53782[/attach]
江海兄写的好。文章里对葫芦丝的挚爱,葫芦友之间的真诚、淳朴的情谊跃然纸上。如身临其境,感受那种如歌如醉的音乐场景。下次有机会参加活动。
原帖由 江海清风 于 2011-11-12 00:58 发表53715 感谢大家有空看我乱写的此行印象记录,所有的朋友不能用高标准来要求我,因为我和老马一样,在大学学的是理科,语言组织无逻辑性,想哪儿就说哪儿的。
江海清风不一般啊!学的是理科,要是文科呢,那还不气死余秋雨?很好,条理清晰、感人。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很讲究生活质量的人。
你看一下我回老马关于“刮”脸皮的帖子,就明白谁是老马了。嘿嘿
柳大夫准备把我高高捧起,让我摔得重重的,到您那儿住院吧?
咱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不挑食,只要吃饱了就行,老婆说了,“我这人好养活。”
江海清风:我不是骨科医!我所说的生活质量,不单指物质生活。让老婆省心的男人是好男人!
谢谢江海先生的劳作!虽未去南京,但读了您的杰作,如临其境,领略到演奏会的盛况。听说您是南通人,我是您的老乡。我有一群丝友,每周五上午均在老年活动中心活动,欢迎您光临指导。
让男人省心的女人也有漂亮女人好不好!
辛苦了!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