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味 道———再谈葫芦丝的“轻、飘、柔”(作者:南可)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1-8-4 15:42 标题: 味 道———再谈葫芦丝的“轻、飘、柔”(作者:南可)
味 道
———再谈葫芦丝的“轻、飘、柔”
葫芦丝以其优美动听的音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甚至于迷上它,继而学习它。目前全国有约几十万的爱好者在练习葫芦丝,其中大部分还是属于初学者,在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我想他们都会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吹出味道”?
葫芦丝的味道可不是用来尝的,而是用耳朵来听,用心去感受。很多介绍葫芦丝的书藉上都用“葫芦丝以其轻、飘、柔的音色打动了众多的听众”来描述它。那么我简单地理解为葫芦丝的味道就是它的轻、飘、柔。只要通过练习将葫芦丝那特有的音色表现出来,那么就等于找到了味道。有些朋友说轻、飘、柔是葫芦丝这种乐器的本质特征,只要吹响它,出来的音就是轻、飘、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欠妥的,很多练习者已经能吹奏很多的乐曲,可听上去与原曲还是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问题就在于他还是没有能把葫芦丝的特有音色给表现出来。下面我将它的音色分解开来细述。
一、轻
葫芦丝是一种特殊的簧管类乐器,它与其它很多的吹管乐器不同。它即没有唢呐的激 情高昂,也没有笛子般嘹亮通透。这是由于它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但是不是因为它的音量小,只要我们吹响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它的轻呢?其实不然,在表演时我们可以通过麦克风,在录音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伴奏的音量等方法来将葫芦丝的音量放大,所得到的音量效果与其它乐器是一样的。那么该如何表现出它的轻?在我写的《我的葫芦丝之路》中曾谈到过,葫芦丝每个音的正常发音都有一个范围,气息过低葫芦丝不发音或发出咕音或发出偏离音准的音,气息过高葫芦丝也不发音或发出沙音或直接吹坏葫芦丝。在我们平时的气息练习中通过渐强渐弱的长音练习,可以轻松地找到这个正确的发音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还有一个可以让葫芦丝发出最美音色的区间,通过大量、长期不间断的气息练习,我们必须要将这个区间找出来,并且在今后的演奏过程中确保葫芦丝吹出来的每个音都出现在这个最美的区间内,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清新。
二、飘
葫芦丝的飘又如何理解呢?朋友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图画:傍晚时分,山清水秀的一处小农庄,此时的图画是静止的,如果你再想象一下,微风吹来,农家小院里的炊烟袅袅升起,远处天上的晚霞渐渐逝去,不时还有几只小鸟从天空飞过。比较一下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我想这个感觉还是很明显的。
我们光将葫芦丝的轻吹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通过一些技巧让它飘动起来。葫芦丝的技巧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虚指颤音和滑音,这两种技巧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葫芦丝音色中飘的表现。
我常说虚指颤音就如烧菜中的味精一样,要配制出鲜美的食品来,几乎都要用到它。又如休闲时去KTV唱歌,一个会使用腹颤音歌手唱的歌的效果明显好于不会使用的。吹葫芦丝也一样,虚指颤音是必须要用到的技巧,特别是中音3的虚指颤音,要加得自然又恰到好处,加与不加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葫芦丝还可以通过滑音来模拟多种声音,如哏德全的《春到傣乡》引子部分模仿鸟叫,李春华老师的《孤独的黑骏马》模仿马叫,赵洪啸老师的《野狼》模仿狼叫等等,有些是二度音之间的滑音表现,有些是大跨度的滑音,还有一些是叠滑音,但不管是哪种滑音,它的要求都是通过气指舌的配合使滑音自然无痕,难度非常大。只有通过大量的滑音练习才能达到曲子的要求。
其它的各类技巧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初学者抛开枯燥无味的基本功练习,直接去吹奏乐曲,这样的曲子听上去仅仅只是把乐曲的音符给演奏了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淡无味。我想说的是葫芦丝的学习没有捷径,提高演奏水平的必由之路永远是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跳开这一步必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每天基本功的练习是初学者乃至高手们的首要任务。
三、柔
我们可以把葫芦丝的轻比作葫芦丝尤如丝绸的本质,而飘就是把丝绸抖动起来,那柔是什么呢?打个比方:把一方丝绸和一张白纸扔到半空,注意观察它们下落的姿态,它们同样的随风飘动,但不同的是纸张在下落的过程中会有突然的方向改变,最后它以角或边重重地摔在地上,而丝绸不一样,整个过程是那么的酥柔婉转,给人是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葫芦丝曲目的演奏也需做到如此,不同的仅仅是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
柔是葫芦丝音色中最难表现的,乐曲的进行中,我们对每个音都要进行思考,该不该加上技巧?该加上什么技巧?加不同的技巧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哪种效果最能将乐曲表达出来?这都是我们要反复分析、试吹、试听后才能决定的。有次我听到一位朋友在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不知何故在几乎所有的2音上加上了小波音,听上去月光下那种宁静的夜色全部被打破了;同样在演奏《竹林深处》小快版那一句时,由于时值较短,很多朋友在这里的2音上却加不上波音,而只是用一个叠音来代替,其实这里小波音的合理使用使得乐曲由优美的景色描述向欢快的舞蹈自然的过渡,它在整个曲子中起着承上启上的重要作用。
当我们合理地选择了所使用的技巧,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所加技巧的表现细腻度,如果吐音吐的不干净,演奏中气息控制不好突然出现了一个“咕”音,颤音速度不够快,滑音不委婉等等,这都会破坏了葫芦丝的柔?为了避免这一点,就必须将各类技巧练习得炉火纯青,在乐曲演奏加入技巧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综上所述,基本功的练习是每天练习中不可或缺的,别见人就问“我怎么就是吹不出傣味”?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回答起来却很繁琐,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加强基本功的练习,特别是气息的练习,把葫芦丝的轻、飘、柔表现出来,“傣味”自然就出来了。
竹楼南可写于2011年7月28日
后记:写这个文章其实是有点原因的,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已经两年左右没有吹奏葫芦丝了,最近才有空上少数民族乐器网上转转,发现现在有好多新乐曲,其中很多高难度的乐曲已经超出了葫芦丝十级的范围,这对于我们葫芦丝的发展是可喜的。我想吹吹,但实在是手疼,力不能及,不过吹不了就吹不了吧,我还是最钟爱那些葫芦丝精典乐曲,《婚誓》、《竹楼情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等等都是百吹不厌的。我没有乐理基础,所以很难学会作曲,所以我想求求论坛上的作曲家们,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葫芦丝的轻飘柔。现在的一些曲子向超快超难的方向发展,其实在满足高手的练习需要和视听享受上也影响了葫芦丝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1-8-4 16:37
进来学习,支持!!用力顶一哈~~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1-8-4 22:20
写得好,顶!
作者: 富春江 时间: 2011-8-5 14:47
学习一下,楼主讲的好。
作者: 如烟柳丝 时间: 2011-8-5 21:40
南可老师出山了,又看到南可老师了,写得真好,慢慢学习
作者: 天情 时间: 2011-8-5 21:59
说得好,
作者: wdm0717 时间: 2011-8-5 22:53
进来学习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8-6 05:07
写得好! 学习,支持。 顶!
作者: 可心 时间: 2011-8-6 06:50
仔细读来慢慢回味,真是一篇好的教学文章,感谢南可老师百忙之中的奉献。
我平时疏虞对基本功的练习,觉得枯燥,练习一会就烦了,精力多用在吹曲子上面,往往事倍功半,效果并不好,吹出来的味道缺少傣味,平淡,这篇文章要好好学习,时时提醒自己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作者: 龙吟芦箫 时间: 2011-8-6 08:09
很纠结,一直喜欢葫芦丝的“轻、飘、柔”,觉得最能体现出葫芦丝的特点。但现在出了许多其他风格的曲子,也耐听。
作者: 葫芦岭 时间: 2011-8-6 08:20
支持论坛云老南可老师!
作者: 木姐 时间: 2011-8-6 13:10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生息文化,朝着“傣味”奔!全国“轻飘柔”!?…………
作者: 葫芦家园 时间: 2011-8-6 13:39
南可老师两年没吹葫芦丝了,突然觉得变了,情理之中啊!人有理由“偏爱”,而“偏爱”一定缺乏“共性”。只有寻求公共意识才是艺术不断发展和全面提升的大计。|一人之见,错了就改|
作者: 竹叶沙沙 时间: 2011-8-6 14:24
傣味、轻飘柔是不是太教条了?一切都要根据不同曲子的风格和感情需要去合理运用呀,不必过于强调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这样也会误导一些丝友,封闭思微空间。很多曲子没傣味,现代豪放,有力度,甚至疯狂,也很受欢迎。
作者: 葫芦果 时间: 2011-8-6 14:36
南可老师的后记道出了许多葫芦丝爱好者的心声
作者: wyip 时间: 2011-8-6 17:44
何必呢,有话说就说话,有理讲就讲理,犯得上用三个马甲来说么?
作者: 葫芦星水 时间: 2011-8-6 19:38
学习南可老师的精彩文章!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1-8-6 21:09
呵呵!别争别争,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针对一些初学者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而写的,高手们看了一笑了之噢。
论坛里有几万兄弟姐妹,不可能对任何一件事都有着同样的观点,百花齐放也正需要这样和谐的不统一。首先感谢几位赞同我观点的朋友,同时也感谢几位不同意见的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就说出来,论坛言论只要不带攻击性语言一切都是自由的。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1-8-6 21:12
引用:
原帖由 龙吟芦箫 于 2011-8-6 08:09 发表 很纠结,一直喜欢葫芦丝的“轻、飘、柔”,觉得最能体现出葫芦丝的特点。但现在出了许多其他风格的曲子,也耐听。
龙吟教师不用纠结,现在许多其他风格的曲子我也很喜欢啊,从王厚臣老师的《灞柳情》到孙开成老师的《梦归天山》之间出现了好多好多几种风格的葫芦丝,写的棒吹得棒,正如您说很耐听。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1-8-6 21:21
引用:
原帖由 木姐 于 2011-8-6 13:10 发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生息文化,朝着“傣味”奔!全国“轻飘柔”!?…………
谢谢朋友提出意见,可能您曲解了,我没有说过全国“轻飘柔”,这也不可能,论坛上那么多新曲子,有些完全就不是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的,一样很受全国的网友喜爱。我的意思是学葫芦丝就要先把它最本质的东西学好,在此基础之上再创新,再创作,张笑老师作的曲子就是个例子,这里就不细举了。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1-8-6 21:27
引用:
原帖由 葫芦家园 于 2011-8-6 13:39 发表 南可老师两年没吹葫芦丝了,突然觉得变了,情理之中啊!人有理由“偏爱”,而“偏爱”一定缺乏“共性”。只有寻求公共意识才是艺术不断发展和全面提升的大计。|一人之见,错了就改|
是啊,两年的时间葫芦丝的发展真是突飞猛进,估计民管协会的一些专家们都没有预料到,我感觉这与老马和论坛所有朋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大家都有共同的意识才能达到的效果。我“偏爱”但我没缺乏“共性”,我与大家还是一样的,为葫芦丝的推广而努力,为提高葫芦丝技艺而努力。
作者: 南可 时间: 2011-8-6 21:30
引用:
原帖由 竹叶沙沙 于 2011-8-6 14:24 发表 傣味、轻飘柔是不是太教条了?一切都要根据不同曲子的风格和感情需要去合理运用呀,不必过于强调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这样也会误导一些丝友,封闭思微空间。很多曲子没傣味,现代豪放,有力度,甚至疯狂,也很受欢迎。
可能是我表达的不太清楚真的可能会误导一些丝友,谢谢朋友提醒。这里再表达一下观点,文章只是针对如何吹出“傣味”进行的探讨而不是提出葫芦丝只能吹“傣味”的观点。
作者: 湘澧 时间: 2011-8-7 00:47
喜欢葫芦丝就是因为它有轻漂柔,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支持你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8-7 05:09
支持楼主的观点! 那个自觉聪明用三个马甲来发表意见的人,就是想证明支持他的观点的人多势众,其实他不懂在高科技这么进步的今天,你在一台电脑上挂多少号、换多少马甲,也会知道就是一个人做的!楼主说的对,初学者就应该先学葫芦丝最本质的东西,这是基础!王厚臣老师当初不是也多次去听李春华老师的讲座吗?那就是在去学葫芦丝最基本的知识!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1-8-7 09:41
有道理,好文章,虚心学习。
作者: 红梅 时间: 2011-8-7 21:23
有些人认为葫芦丝推广不开,主要是太简单了,所以把曲子搞的越来越复杂,也没见得好听多少哦
曲子复杂了,难度大了,学习的时间就长了,呵呵,说明这个乐器就值得学了,而不是所谓的“雕虫小技”了
作者: 寸点 时间: 2011-8-8 09:41
归根结底 就是做到手指的柔韧度和弹性与气息的控制,舌头的力度以及乐曲的理解表达几者合一。
作者: 寸点 时间: 2011-8-8 09:49
好曲子和老曲子还没吹好,新曲子来势凶猛。很多高手以及爱好者弃旧扬新。
想到一句话,老夫子曰:温故而知新,还想到一个伟人说的:既往开来,
都成泡影了。从此葫芦丝更名为90后大器,呵呵
南可,只有一个,观点及其赞成!!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1-8-8 13:03
俺还没有发表议论的资格,只有苦练基本功,把葫芦吹得更好听就行了,老师们的各种理论,在下认真学习了!呵呵!
作者: 木子丹 时间: 2011-8-9 14:36
好文章 来细品!谢谢南柯老师和老马
作者: 天涯明月 时间: 2011-8-10 21:14
最欣赏南可老师后记里面说的话。
作者: 阳光快乐 时间: 2011-8-11 05:55
喜欢南可老师的论述及吹奏风格,支持学习了。
作者: 寻觅 时间: 2011-8-16 11:20
南可老师写得太好了,向老师致敬!!!
作者: 山弯听竹 时间: 2011-8-18 17:37
写的太好了,今后一定要多加强基本功的练习。顶!
作者: 林西老翁 时间: 2011-8-19 08:55
太好了,一定认真学习。希望多一点这样的文章!
作者: m610 时间: 2011-8-21 02:51
向南可老师致敬!
作者: 北国风光 时间: 2011-8-22 02:28
学习一下,楼主讲的好!
作者: 竹林鸿雁 时间: 2011-8-22 18:34
支持南可老师的观点和论述,
作者: 迷彩裤 时间: 2011-8-23 00:00
学习了…非常不错
作者: 古浪孤烟 时间: 2011-8-23 09:10
南可老师对“轻、飘、柔”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
作者: 精彩人生 时间: 2011-8-28 12:24
讲得真好,受益匪浅,老师辛苦了
作者: 葫芦超人 时间: 2011-8-28 17:14
作者: 平凡777 时间: 2011-9-7 15:58
老师辛苦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唐学克 时间: 2011-10-19 21:23
文章写得真好,值得我们认真读,反复读。
作者: 阿黑 时间: 2011-10-20 15:33
支持 支持 离开轻飘柔还能用什么来精确定义葫芦丝的味道呢 “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葫芦丝的轻飘柔。”南可老师,您真是一阵见血呀!很多人准备用葫芦丝与钢琴PK呢,哈哈哈哈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1-10-22 02:57
引用:
原帖由 阿黑 于 2011-10-20 15:33 发表 支持 支持 离开轻飘柔还能用什么来精确定义葫芦丝的味道呢 “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葫芦丝的轻飘柔。”南可老师,您真是一阵见血呀!很多人准备用葫芦丝与 ...
我现实中很喜欢你这样的性格,真率,不依不饶的,估计朋友有事,你是绝对第一个冲在前头的 ,只是在网站上,我是管理员,有的话不能不说,
作者: zhudabo 时间: 2011-10-22 05:14
南可老师的論述很精辟。 学習心得;軽用气、飘用技、巧用气技柔如青煙,曲成器。
作者: 兰质惠心mm 时间: 2011-10-22 09:45
写得太好了!以前也明白这个道理,但那只是一种感觉,没有这样的系统和仔细的想过,虽然学习葫芦只数月,但坚持每天练习基本功,老感觉自己不能用葫芦把曲子的风格自如地表达出来,原来是因为这些手指,气息,技巧等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唯有苦练基本功,谢谢马老师,谢谢南可老师!
作者: 林西老翁 时间: 2011-10-22 21:07
南可老师写得真好!值得爱好者认真学习,深刻思考,在练习时慢慢捉摸。
作者: 蕙草雅秀 时间: 2011-10-23 14:51
提醒的好,在追求高难的同时,不忘葫芦丝这个乐器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元素 。
作者: 佟振功 时间: 2011-12-11 20:29
南可老师写得真好,特别是这段话:“发现现在有好多新乐曲,其中很多高难度的乐曲已经超出了葫芦丝十级的范围,……所以我想求求论坛上的作曲家们,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
作者: 紫云回 时间: 2011-12-15 22:59
南可老师总结得很好,学葫芦丝首先要学其最本质的东西,个人还是认为傣族乐曲最能体现其风格,是她的根和魂。如果在学习的开始脱离了情飘柔,就是本末倒置了。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1-12-20 20:44
讲得很好,支持。
作者: 月河丝韵 时间: 2012-2-19 18:56
引用:
原帖由 佟振功 于 2011-12-11 20:29 发表 特别是这段话:“发现现在有好多新乐曲,其中很多高难度的乐曲已经超出了葫芦丝十级的范围,……所以我想求求论坛上的作曲家们,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 ...
真值得作曲家们好好思考一下,难度大级别高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大家都喜欢听的才是好乐曲。
作者: 丝吟 时间: 2012-2-20 10:50
学习!顶
作者: 葫芦梦 时间: 2012-3-27 10:47
简单的才是最美的,南可老师简单的话语中透出了一种自然的美!道可道,非常道!美可美,非常美!本质的流露往往是最美好的,也是最需要去参透的。
作者: gjmg_409 时间: 2012-4-25 10:43
首先支持楼主。说到底就一两句话的事:不管自己吹什么,目的就是要给旁边听的人爱听。新曲子不论好吹难吹,主要看是否能使广大听众喜爱。
我也只是菜鸟,如有不妥,请各老师见谅!
作者: gjmg_409 时间: 2012-4-25 10:44
听者好议论,学者难到家。
作者: 滇乐坊 时间: 2012-4-29 22:16
已拜读,好文章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2-4-30 11:32
南可老师的文章写得在理,强烈支持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2-4-30 11:34
引用:
原帖由 老马 于 2011-8-4 15:42 发表 葫芦丝的学习没有捷径,提高演奏水平的必由之路永远是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跳开这一步必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每天基本功的练习是初学者乃至高手们的首要任务。
作者: 天之韵葫芦丝 时间: 2012-6-13 22:29
好好体会
作者: 竹林听泉 时间: 2012-6-14 10:31
南可老师的文章入木三分,看后深受启发!
作者: 武侬 时间: 2012-8-27 11:01 标题: 有同感
非短时间所能凑效。但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谢谢南柯老师。
作者: 小梁2011 时间: 2012-9-10 23:22
写的非常好 支持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2-9-18 11:29
写得真好,慢慢学习
作者: xiaojing1282 时间: 2012-9-22 23:33
呵呵,也许久没有见到南可兄了!葫芦丝,我想,它之所以叫葫芦丝,是因为它的定义里面,有最初的“那几样”,如果脱离了那几样,或许就不是葫芦丝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双刃的过程,南可兄说的对,根和魂不能丢,否则那又何必学葫芦丝呢,管乐器那么多,每一样都因为有它成为“那一样”的理由,所以才叫做了那一样,笛子、箫、黑管、风笛......不都是因为有它自己的根和魂吗?学会容易出味难,百家争鸣千面谈。葫芦丝在发展的同时,还务必要记得----“传承”。
作者: 阳春白雪 时间: 2012-10-15 10:55
写的好 太精辟了
作者: 思葫芦 时间: 2012-10-18 09:32
轻 柔 飘 看似简单 吹奏起来很难 正如艮德全大师所言 月光下的凤尾竹简单的几乎三天就可学会 但要吹精非得三年不可
作者: 明剑难防 时间: 2012-12-5 16:05
深有同感
作者: 笨笨闯天涯 时间: 2013-5-21 17:13 标题: 万变不离基本功
南可老师的话发人深省,我作为初学者非常认同。葫芦丝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先辈大师们的鼎力推广和广大爱好者的携手共进。尽管现在名曲不断涌现,技巧和难度不断加深,但我依然认可南可老师的主张,任你葫芦丝再怎么变,是宽音域还是加键;任你技巧再有什么变化,难度再有怎么提高,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是实现葫芦丝发展与创新结合的基础,试想,一个基本功都不怎么样的演奏者,想在葫芦丝曲中表现出“轻、飘、柔”的感觉和韵味,那是做梦!
作者: 1271841766 时间: 2013-6-2 07:28
呵呵--见老师说的这么详细透彻--我得从头开始补练基本功啦--谢谢了--
作者: 澄怀观道 时间: 2014-4-10 19:52
透彻的讲解,学习了
作者: 林中丝韵 时间: 2014-4-13 23:17
拜读了南可老师的文章,很受启发。葫芦丝入门容易,要学好不易。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吹出“味道”来。
作者: 春暖风轻 时间: 2014-4-16 07:34
感谢老师 学习了
作者: 秦野 时间: 2014-4-16 10:18
让老师一说,这基本功的练习真的太重要了。
作者: 澄怀观道 时间: 2014-5-15 17:15
真是好文章
作者: 黑葫 时间: 2014-5-18 11:27
越来越觉得基础的重要。悔不当初啊!
作者: 红燕子 时间: 2014-5-18 16:33
谢谢南可老师,好文章 学习了,平时还是要多练习才能出好的效果
作者: 红燕子 时间: 2014-5-18 16:35
写的好,学习,支持
作者: 红燕子 时间: 2014-5-18 16:36
写的太好了,学习了,
作者: 浣江丝音 时间: 2014-10-17 08:53
支持南可老师 ‘论坛上的作曲家们,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葫芦丝的轻飘柔。现在的一些曲子向超快超难的方向发展,其实在满足高手的练习需要和视听享受上也影响了葫芦丝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 明月松间照 时间: 2017-6-19 20:50
谢谢马老师! 谢谢南可老师的文章!把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亨,我是一初学者,这些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很 重要!
作者: 半部春秋 时间: 2018-8-18 17:52
写的真好
作者: 林哥 时间: 2018-10-27 09:42
竹楼南可写于2011年7月28日后记:写这个文章其实是有点原因的,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已经两年左右没有吹奏葫芦丝了,最近才有空上少数民族乐器网上转转,发现现在有好多新乐曲,其中很多高难度的乐曲已经超出了葫芦丝十级的范围,这对于我们葫芦丝的发展是可喜的。我想吹吹,但实在是手疼,力不能及,不过吹不了就吹不了吧,我还是最钟爱那些葫芦丝精典乐曲,《婚誓》、《竹楼情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等等都是百吹不厌的。我没有乐理基础,所以很难学会作曲,所以我想求求论坛上的作曲家们,你们能不能把一些精力放在作精典的容易流行起来的乐曲上来,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葫芦丝的轻飘柔。现在的一些曲子向超快超难的方向发展,其实在满足高手的练习需要和视听享受上也影响了葫芦丝的普及和推广。
非常赞同竹楼南可老师的观点!
作者: 赵石 时间: 2018-11-2 14:51 标题: 学习
我是刚注册,是来学习的,请领导关照。谢谢。
作者: 浮华落地 时间: 2019-5-31 23:06
无痕滑音的确需要多练习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