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各位葫友好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1-8-4 10:41     标题: 各位葫友好

正当我们对目前论坛出现的这种异常现象百思不解之时,收到了论坛版主秋水老师发来的短消息,提示我们今后发贴要注意语气和态度,不要让葫友们对我们有狂妄、自大的感觉。加上我们自己也在反思:错把正在发育阶段的论坛当成真正的学术论坛,真的没有任何顾忌畅所欲言了,真话实话说得太多太实,没有考虑各方面朋友的利益和感受。还有就是针对个别过格越线言论,没有做到宽容理解反而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伤害了部分葫友的情感和尊严等等,多种因素纠缠在一起以致形成今天这种异常局面。

从个人角度说,不被理解、不受欢迎是个无所谓的事,因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并不取决于这个领域和论坛,更不取决于我们现在所持有的观点究竟是对还是错。但对葫芦丝这份情,对葫芦丝这份爱却难以割舍。基于此,我仅代表本人及我的学生,在以往讨论中使用的不当言辞,以及语气态度上表现出的狂妄自大,向葫友们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的不当态度和情绪,也给论坛添了很多麻烦,借此机会也向论坛全体工作人员致以真诚的歉意!!

有的葫友认为我们听不进别人意见,其实不然,这点胸怀和度量我们还是有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只要不是恶意,只要说的对,只要说的是我们真实存在的问题,该认错就得认错。反省认错这种事好像离开医院不能说再见一样,因此还不能说这是最后一次,总之错了就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千锤百炼吗。

最后说明:关于争议的话题讨论我们建议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因为,一方面目前的环境氛围心态情绪不宜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在认识水平差距较大的现阶段,网上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街坊老师提出的一些论据(教材),讨论时既避不开又评不得,把握不好又要惹出新麻烦。更重要的是,要想把争议的话题讨论清楚,还是应从根上来,如“方法”与“效果”的性质关系、作用地位等一些基础理论认识,同时还有一个思想方法和不同认识观等问题。这些事情和问题的梳理需要一定时间,否则有可能很快又要回到吵吵闹闹,不可能有任何结果,更无任何实际意义的“口水仗”状态。

                                       黑土葫芦虫 2012.8.4


作者: 喜上眉梢    时间: 2011-8-4 10:57

黑土葫芦虫老师您好!久闻大名,也拜读过您不少著作,受益匪浅!您是真才实学的葫芦丝理论家! 这个论坛上绝对多数都是和我一样,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只是吹着玩玩而已,象您这样对葫芦丝作深层次研究的学者还不多,您发表的很多理论研讨成果,我们看后都获益甚多,非常感谢您!愿能继续看到您更多更精彩的学术文章,以推动葫芦丝事业更大发展!谢谢您!
作者: 五老峰韵    时间: 2011-8-4 11:12

论坛是爱好者的家园,每天都沉浸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园里!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11-8-4 15:23

    呵呵,看了教授的帖,一些话是针对论坛而言,所以,论坛不出来说话,视听则易混淆。迄今为止,在这场辩论中只有我和老马各发一帖,表明论坛立场,我的帖原文如下:

 

一直很关注论道版块最近的论,大家都知道我是不会吹奏的,音乐理论更是不通,所以难以置喙。作为本版块的倡建及命名者,和老马的本意是希望论坛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论者论道,闻者受益,以利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以尽论坛的绵薄之力。鸡西大学的老师们做了自己的努力,至于方向,方法,概念或理论架构的正确及合理与否,论坛高人甚多,相信自有公论,在此谢谢各位踊跃参与的坛友

       哏德全,李春华,李贵中,王厚臣,乔志忱,秋水等等老师从演奏实践及教程编撰上,给葫芦丝理论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总的看,葫芦丝音乐的专业理论研究目前在量与质上尚待增强与提高,路也还很长,所以论坛欢迎葫芦丝界各位贤达坐而论道。

值得说明的是,论坛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劳动,但仅视作一家之言。至于您是有一孔之见的朋友,还是胸怀始皇统一或占领国内最高学术制高点志向的高人,我个人以为,那已不是与做学问有关的了。作为坛友,论坛欢迎你。

谢谢楼上的各位朋友

原文链接: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46783&extra=page%3D1

 

老马的帖文:

敬请慧儿不要把你们的讨论或争论联系到论坛自身,论坛的态度很明确,余哥也说了,欢迎讨论,但绝不允许有任何人进行人身攻击,

 

我个人之所以不参与你们这些讨论,主要是考虑到我自身对葫芦丝理论的认识水平不够,文字功底更差,大家都知道我是个“老白”,实在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也会和单振东老师私底下交流!

 

我个人也认为,任何讨论都是进步都是有益的,我可能没空看你们这么多文章,我时常成天都在忙一些锁事,但是我相信,对很多葫芦丝爱好者来说通过你们的讨论能学到不少东西,这对论坛自身发展更是非常好的事情,不然一家之言,死水一汪,还叫什么“论坛”?佩服单老师的精神也赞美月光老师的执着!

原文链接: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46750&extra=page%3D1&page=2

 

        需要纠正教授的话论坛只是个给大家论(如本版);交流(如个人作品交流;新人发曲专栏);互学(如教学区;葫芦丝吹奏经验交流区);甚至是坛友开心玩乐(如开心灌水,旅游风景线)的平台我们从没有自大到认为我们是什么学术交流的主办方,我们转引过包括单教授在内的一些朋友的网络文章,也是希望起到帮有兴趣的坛友开阔眼界,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专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那怕是明显错误的观点和言论,毕竟,对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可以触动思索,这对葫芦丝音乐;葫芦丝文化的研究及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在这里我把教授先生所说【“绝对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学术观点】当作是对全体论坛管理者的表扬听了。谢谢你!

        即便如此,因时间和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原因,论坛尚未发起过任何的的讨论(包括关于鸡西大学葫芦丝演奏法体系的谈论),也从始至今没参入这次的讨论。所以教授所称“讨论才刚刚开始,不能以主办方职务身份过早盖棺定论,再有号召导向等行为就更过了"不知从何说起?从务实的立场上说,不管哪位的棺,我们都没精力也没兴趣去盖,也没那个道义和成本;至于教授所说论坛空气及坛友能力水平,在下(个人)也不敢苟同,一则在哪里人都有长短,其次,坛上还有不少王厚臣那样的名师,并不是没人够水平参与鸡西大学命题的讨论,三嘛论坛不是质检部门或执法部门,不可以说,这样的话才可以说,那样的人才可以进。。。。。。我们的定位很明白-葫芦丝爱好者的网上家园,所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的基本规则,那就是

 

《论坛的十个基本礼节》:

礼节一:记住别人的存在   互联网给予来自五湖四海人们一个共同的地方聚集,这是高科技的优点但往往也使得我们面对着电脑银屏忘了我们是在跟其他人打交道,我们的行为也因此容易变得更粗劣和无礼。因此《网络礼节》第一条就是“记住人的存在”。如果你当着面不会说的话在网上也不要说。

礼节二: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尊法守纪,同样地在网上也同样如此。网上的道德和法律与现实生活是相同的,不要以为在网上与电脑交易就可以降低道德标准。

礼节三:入乡随俗   同样是网站,不同的论坛有不同的规则。在一个论坛可以做的事情在另一个论坛可能不宜做。最好的建议:先爬一会儿墙头再发言,这样你可以知道坛子的气氛和可以接受的行为。

礼节四: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带宽   在提问题以前,先自己花些时间去搜索和研究。很有可能同样问题以前已经问过多次,现成的答案随手可及。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别人为你寻找答案需要消耗时间和资源。

礼节五:给自己网上留个好印象     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质,别人无法从你的外观来判断,因此你一言一语成为别人对你印象的唯一判断。如果你对某个方面不是很熟悉,找几本书看看再开口,无的放矢只能落个灌水王帽子。同样地,发帖以前仔细检查语法和用词。不要故意挑衅和使用脏话。

 礼节六:分享你的知识   除了回答问题以外,这还包括当你提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而得到很多回答,特别是通过电子邮件得到的以后你应该写份总结与大家分享。

礼节七:平心静气地争论   争论与大战是正常的现象。要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击。

礼节八:尊重他人的隐私   别人与你用电子邮件或私聊(ICQ/QQ)的记录应该是隐私一部分。如果你认识某个人用笔名上网,在论坛未经同意将他的真名公开也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不小心看到别人打开电脑上的电子邮件或秘密,你不应该到处广播。

礼节九:不要滥用权利   管理员版主比其他用户有更多权利,应该珍惜使用这些权利。

礼节十:宽容   我们都曾经是新手,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当看到别人写错字,用错词,问一个低级问题或者写篇没必要的长篇大论时,你不要在意。如果你真的想给他建议,最好用电子邮件私下提议。

原文链接: 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10043&highlight=%C2%DB%CC%B3%B5%C4%CA%AE%B8%F6%BB%F9%B1%BE%C0%F1%BD%DA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1-8-4 16:56

        黑土老师:秋水老师对你的提示是真诚的、善意的。其实,很大程度是针对你的部下和学生的。希望你利用影响力要求他们收敛一点,不要再继续破坏黑土老师的形象。比如,把你捧到“大家”(大学问家)的云端,而当代整个文艺理论界,敢称作“大家”的,几乎没有一人。这个“大家”你敢当吗?这不明着把你往火上烤吗?捧得高,跌得重!在这个时候,秋水老师适时私下提出忠告,是在帮你的忙,是不想让你摔得疼了!是不想让你和你的学生成为乐界的笑柄!

        其次,我不知道论坛是否要求你道歉了?如果没有,我觉得道歉大没有必要!不就是芝麻粒大的几个学术小问题嘛,再说了,有争论是好事呀!说明论坛关注度高,你的文章大家感兴趣。为好事道歉,我觉得,黑土老师是在像小孩子一样赌气说气话。类似这样的提示,我们很多人都有,也不是个受委屈的事儿。 

        再次,平心而论,你的观点是真话、实话,但确实“不来劲”。再想起你以往对“唇”、对“循环双吐”的看法,确实是不怎么高明的。负面作用大,正面影响小。

        再次,引起争论是好事,没人理才是坏事。理不辩不清,最起码什么是“轻飘柔”、“打音”,引来那么多的人研究、关注,最终弄明白了。这一点,黑土老师是领路人、发起者。

        最后,向你的敬业精神,表示致敬!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11-8-4 17:06

以下是个人的话,不代表论坛

 

 

        教授先生对目前论坛出现的这种异常现象百思不解。并归结为【以后发贴要注意语气和态度,不要让葫友们对我们有狂妄、自大的感觉。加上我们自己也在反思:错把正在发育阶段的论坛当成真正的学术论坛,真的没有任何顾忌畅所欲言了,真话实话说得太多太实,没有考虑各方面朋友的利益和感受。还有就是针对个别过格越线言论,没有做到宽容理解反而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伤害了部分葫友的情感和尊严等等】。说句实在话,我个人并不敢苟同。

       如果只是态度的问题,那么,月光,知音,街坊,龙城住我等坛友引经据典来就方法和效果(依鸡西师生的说法)来辩议,是为什么?

 

       在鸡西老师们的帖中集中一点资料,譬如打音

     

        打音技法是八种常规用指技法(颤、波、滑、打、倚、叠、历、指振)中的一种

        打音技法的显著特点是:一说就懂,稍练就会;用法不同,效果不同;与其它技法组合还可形成多种比“技法”高一层次的“复合性技法”,或称“技巧”。

        按特征不同一般分为“单打”和“双打”两种

     打音技法的总体要求是“适度”和“适速”,也就是强拍重打、弱拍轻打,慢板慢打、快板快打。与叠音和单波音技法不同的是,应用打音技法时可不必考虑旋律行进方向,一切服从效果需要。

        在所有用指技法中,打音技法的应用效果明显呈现“多样性”。
        运用方式不同可产生多种不同演奏效果:如按打音速度不同可分别形成“快打音”和“慢打音”效果,如按打音力度不同可分别形成“重打音”和“轻打音”效果,如按打孔数量多少可分别形成“单打音”和“双打音”效果。
        文中提到的“慢打音”是针对技法应用“效果”的描述。原话是【如按打音速度不同可分别形成“快打音”和“慢打音”效果】,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是打音技法的“一种”。就打音技法的种类而言,文中已说得非常清楚,只有两种“单打”和“双打”。后来引出的“单打音、双打音、重打音、轻打音”以及“快打音和慢打音”,均是技法应用方式不同形成的不同“演奏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重叠效果,如既是“慢打音”,同时也是“重打音”,同时还是“双打音”等等。

原文《也谈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地址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46533&extra=page%3D1&page=1

 

        什么叫“打”?龙老师的解释是:快速击中物体。而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让我们不解的是:龙老师为什么非要刻意加进“快速”两个字?

        
       本人也认为龙城住我老师这样解释有点不妥,因为“打”的用法太多了,而且很灵活,如果仅以动作的速度区分,就显得很狭隘了。难道我打哈欠,打水,打灯笼就一定要快速吗?吹一首很慢的曲子,我把拍子打慢了就不叫“打”拍子了吗?酒馆打烊,汽车打滑也不见得体现在速度上。个人认为“打音”的“打”更多的是为我们呈现出一种视觉形象,方便我们理解。为避免“空说”,现把《百度词典》中“打”的基本字义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基本字义


1.  击,敲,攻击:~击。殴~。~杀。
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3.  做,造:~首饰。~家具。

。。。。。。

 

原文链接: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46533&extra=page%3D1&page=2

 

      从以上的概念,推论。。。。。。引发了墨竹(还不知道称先生还是小姐合适)来帖:

 

看了鸡西大学单振东教授关于打音技法的理论,使我茅塞顿开,原来打音还可以这么用。单教授科学的论证,并使用了穷举的方法,指出了按打音力度不同可以分为“重打音”和“轻打音”效果,按打音速度不同可分为“快打音”和“慢打音”,如按打孔手指数量多少可以分别形成“双打音”和“单打音”效果,打音还可以与其他技法组合,形成多种复合性技巧,比如说“打倚音”、“打滑音”。

受单教授启发,我也发明了几种打音,算是对单教授的打音技法做个完善吧,请大家参考,不正之处,敬请批评!

按打音所用的手不同,可分为“左打音”(通常也称“左手打音”,简称,“左打”)和“右打音”(也称“右手打音”,简称:“右打”),,按打音手指位置不同可分为“本位打音”“下位打音”和“隔位打音”, 与其他技法组合还可以形成“打波音”,符号为:“丁”加个波音的符号;“打颤音”,符号为“丁tr”;“打吐音”,符号为:“丁T”,打吐音是为了保证乐曲的需要,突出某个音头的强度,打的同时,带个轻吐,可以增加旋律的动感,简称:“打吐”;“打历音”符号为;“丁加个历音符号”,打历音是从某个起始音迅速击打一下音孔然后急进到某个音,简称“打历”。

另外对单教授的“单打音”和“双打音”提出不同看法,应更正为如果按打孔手指数量多少,分为“单打音”(一个手指击打音孔产生的效果),“复打音”(两个以上手指击打音孔产生的效果)。

从上述多种不同效果我们可以看出,打音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可用,打音同摇指组合,是否可以形成“摇打”?以及是否可以形成“打双吐”、“打三吐”以及“打连音”“打叠音”?这都有极大的研究及探讨的价值,希望能对单教授的思路有个帮助。

原文链接http://bbs.hulusi.com/viewthread.php?tid=46809&extra=page%3D1

 

         以上是本人的资料积累,尚无半分自己的观点,但为什么会这样?逼得不懂音乐的我看了一晚上的音乐学文章,甚至又重新拿起公孙龙先生的【白马非马】胡看了一通。一 夜里, 排斥和全异的关系 ,概念和属概念,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唉,好累!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本是这坛上散淡的人呐~~~

          至于,参与的鸡西师生与坛友们为何会在理论,观念方面产生分歧?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各自坚持的是什么?理论依据?思辨方法?为什么辩论出现在发表了技法文章的这个时段?墨竹的帖子说的是什么?。。。。。。呵呵,借用慧儿小朋友(为免跟你争辩,特申明,本人已知天命)的句体,说一句,请鸡西老师们可以考虑这是为什么?坛友们有空时也可以帮忙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

          至少,我不认为大家的辩议仅仅是因为鸡西老师们的态度,作为人性的宽容,大度。。。。。。我觉得在这个论坛上从不缺乏。

          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资料留存

       国内音乐理论家周海宏说:“音乐学的研究要落实到切实需要落实的问题上去。要注意1.发现问题;2.问题明确化;3.分析问题;4.构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研究,不应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综合思维,应该是把每一个要素搞清楚,要素关系才需要综合。天人合一,为什么?是生活态度,还是科学方法。方法是工具,仍然是问题和目的。问题意识应该得到加强,而不应该将方法论抬到无限高的地步。现象,要用实证的方式;概念的关系就应该用思辨的方法。其次,为人类知识的大厦提供一种切实的建设,而不是似是而非的个人看法。”

 

      月光--您的观点一旦发布出来了,就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了,将会对所有爱好者产生影响,高水平的老师和演奏者,也许看完一笑就过去了,但是大多数的是初学者,一旦被误导,您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害了一个学习者,使他们的学习走上了弯路。另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错了不可怕,知错必改,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可怕的是知道自己错了,却不肯改正;可怕的是知道自己错了,却仍然不肯承认!更可怕是明明是自己错了,但是自己还不知道!!最可怕的是,你错了,后面却跟着一大帮人说你对!这是葫芦丝的悲哀,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1-8-4 18:39

       黑土老师说我们一些人认识水平太低,没法接招,败也要败在名家高人面前,是这意思吧,说的没错,怎么又删了?实话实说呗。其实我们大多数葫芦丝爱好者的认识能力可能就是一般,没有太高深的学问,但是在这里能听到最真实的意见和最普通的看法。名家高人都是大度能容、不会轻易表态或下结论的,只有我们这些普通人好像不知深浅,但对葫芦丝的热爱和热心参与之心是真诚的。所以在讨论中如有冒犯和妄加评判之处,请黑土老师谅解。

       其实我也早就估计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并非什么异常现象,除了对概念理解上的不同还会有什么可百思不解的原因吗? 既然我们的认识观和思维方法不在一个层面上。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哈哈····,

       另外即便老马说了一句对“打音”的看法,而且用了比较果断的口气,那也是由于他本身也是一个葫芦丝爱好者,并非代表论坛身份的发言或有什么导向,如果大家和他的观点不一致,照样可以辩驳,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是论坛的发起人,就对其参加理论问题讨论的范围给予限定,在葫芦丝爱好者的身份上他和我们大家是一样的,除了论坛大方针外,并不能把他每一句话都当做圣旨是吧,所以并不存在什么“盖棺定论”之说,想必黑土葫芦虫老师还是多心多虑了。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8-4 19:09

单老师你好:本来很高兴看到你态度上的转变,但是阅读后我从中并没看到多大的诚意,而且你把论坛和秋水老师牵扯出来说事,我个人很不理解! 你如果觉得不被理解、不受欢迎无所谓,觉得你们的生存与发展并不取决于这个领域和论坛,更不取决于你们现在所持有的观点究竟是对还是错,我个人认为你也没必要发这个的帖子。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正如我坚持自己的看法,这本身并没错。 我们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争论,难免有情绪的上的激动,言词上的不当,说点过头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象你形容我是盾器,还说被高人击倒也比被我们这样人击倒显得更光彩些,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只是反对了一下你的观点,就引来你各种比喻形容。但是,即使这样,其实我心里一点都不生气,而且我的初衷也不是非要跟你争个头破血流。你想想,我们谁有闲工夫跟你作对,我们为什么不去跟刘健老师作对呢,还不是针对你的一些错误论点提出些不同看法! 我还是那句话,支持你们的理论研究,但是,遇到不正确的观点,我还是会提出不同看法。但是不会再跟你们争论不休,非要追求个结果。因为我明确了一点,我们相互说服不了对方,只有让朋友们自己去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而且我相信朋友们的眼睛是亮的,相信朋友们的理解能力是超强的!
作者: 阳光快乐    时间: 2011-8-5 05:44

时不时会关注一下《论道葫芦丝》的小人物,来欣赏莲花版主的两段发言
作者: 美丽的葫    时间: 2011-8-5 10:27

黑老师让人不理解的是,一开始就实际站在了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立场上,其自信的根据有两点,其一,这些理论是从自己经过长期精心研究和实践中得出的,其二,有一大批自己教出学生的崇拜和吹捧,其程度不亚于信法转功人员对李宏志的崇拜。对黑老师在研究和实践中所付出的努力深表钦佩,但问题是你研究的方向是否正确,你的实践是否规范或有一定的高度。你能否拿出用你的理论支持演奏出的真东西来让所有对你的理论表示质疑的人心服口服,如果有就请尽快,以结束这场没完没了让人心烦但很有必要的争论,让所有质疑声悄然。如果没有,你还是自己不说为好。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8-6 14:16

引用:
原帖由 美丽的葫 于 2011-8-5 10:27 发表 黑老师让人不理解的是,一开始就实际站在了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立场上,其自信的根据有两点,其一,这些理论是从自己经过长期精心研究和实践中得出的,其二,有一大批自己教出学生的崇拜和吹捧,其程度不亚于信法转功 ...
我支持你的说法,黑老师“你能否拿出用你的理论支持演奏出的真东西来让所有对你的理论表示质疑的人心服口服,如果有就请尽快,以结束这场没完没了让人心烦但很有必要的争论,让所有质疑声悄然。如果没有,你还是自己不说为好。”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1-8-8 07:38

     支持莲花版主的观点,争论是好事,论坛只是个平台,不会牵扯进去,譬如老师在教室上课,学生成绩不好,你不能埋怨教室,老师讲的不对和学生有争执,同样也不能埋怨教室不对,每个人的观点只代表个人,不要拉扯太多,大家在论坛是平等的,教授、讲师、军人、商人、工人、民工~~~~都一样,不要把自己摆的太高,要低调,要虚怀若谷才是做人的美德。
作者: 寒秋雨    时间: 2011-8-8 10:09

强烈支持千瓣莲花总管和竹林古筝巡警!
    论坛需要和谐,但不是都去做老好人!讨论内容可以不参与,但是论坛风气不可以不维护。对于一些别有用心以莫须有说辞挑衅论坛的行为,如果不去纠正,不去反击,歪风邪气就会影响论坛的健康成长,指不定会害了多少深爱葫芦丝的葫友们!捍卫论坛尊严、打击歪风邪气是论坛坛友们、更是论坛管理和版主们的义务和责任。两位管理做的好!没有让论坛坛友们失望!向莲花总管和竹林古筝巡警致敬。


作者: 第一大漠胡杨    时间: 2011-8-8 10:20

言辞犀利了,还是柔和一点为好。甄酌。
作者: 寒秋雨    时间: 2011-8-8 11:10

单教授您好,我原先很尊敬单教授,是因为在这个论坛让我认识了您,也让我身边的葫友们认识了您,对您在葫芦丝有关理论方面独具刻苦研究精神肃然起敬,成为了单教授的一名粉丝。 但最近我看了您一些帖子,您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有些模糊不清了。是我崇敬的单教授吗?连我自己也说不清了。不客气的说,您在葫芦丝界成为名人,全仰仗这个论坛(当然也有你个人的努力),没有这个论坛,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鸡西还有位单教授,也不会有那么多像我一样崇拜单教授的粉丝们。 其实您研究的理论规范内容对与不对,好多像我一样不懂音乐理论、不懂演奏艺术的初学者来说,根本就不置可否,我们都会把您的研究成果视同为天书一样的宝贵教材,啃啊啃的。但是,您对论坛的评价定性(谁都能够读懂您的潜台词),真的不敢苟同。 弱弱的问一句单教授,给我们大家讲讲什么叫做学术论坛?大家提出些反面观点,您就说不是学术论坛,按照您的逻辑说下去,是不是一旦有发表学术论文,不许有反面观点,只有绝对赞同的观点,这才叫“学术论坛”啊? 再就是,你在论坛成名了,反过来这么扣个帽子,大家会觉得您有过河拆桥之嫌。更何况,你对论坛的帽子不但破坏不了论坛的形象,反而让人感觉您是在破罐子破摔呢。我真诚的希望原来的单教授,您回来吧!
作者: 寒秋雨    时间: 2011-8-8 12:13

引用:
原帖由 第一大漠胡杨 于 2011-8-8 10:20 发表 言辞犀利了,还是柔和一点为好。甄酌。

 

 

 

       谢谢提醒,是有点。粗人说话太直白了,不像文化人说话那么斯文。不过,我感觉并不过分,给版主们、管理们提个希望,坚持原则做事,也不是不应该吧?您也别紧张,我又没提某教授。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1-8-8 21:51

    我们是对事不对人,在论坛里谁都可以发表意见和争论,但请注意不要涉及到论坛,更不要含沙射影旁敲侧击,一切有损论坛形象的言论是不允许的,对有7万多葫芦丝友的论坛,我们是要维护她,爱护她,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
作者: 过眼云烟    时间: 2011-8-12 14:30

我想,我和大多数朋友一样,只是业余吹吹,理论不要搞得太复杂,让我们一头雾水。
作者: 菲菲妈妈2009    时间: 2011-8-14 00:30

支持老马和莲花版主。我才学葫芦丝两个多月,葫芦丝论坛带给我的是分享和交流的快乐。我能在这里找到我要的曲谱和曲子,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翻翻老贴,论坛的朋友都非常热情的贡献着自己学习路上的心得。论坛上的讨论贴很多,在大家的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发现哪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我觉得讨论贴很好,总能启发到我,我从这里学到很多。看单教授的帖子里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姿态,我是很不喜欢的(没来葫芦丝论坛前,我压根不知道单教授)。人家老马多谦虚,吹葫芦丝那么多年了,还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再看看乔老手书给论坛朋友的葫芦丝高手之路系列,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家该有的胸怀和慈爱。我热爱葫芦丝论坛,因为这里的葫芦丝友都是好朋友,都在用心去交流,不会嘲笑新手犯错,更不会嫌别人没档次。
作者: m610    时间: 2011-8-21 02:55

坚决支持千瓣莲花总管和竹林古筝巡警!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