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慢打音”是个概念性错误(个人观点) [打印本页]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1-8-1 09:13     标题: “慢打音”是个概念性错误(个人观点)

          最近在《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一文中提出打音可快可慢的说法,围绕所谓的慢打音引起很大争议,分析其引起争议的根源,我认为是文章中对“打音技法”的立意存在概念上的偏差,所以衍生出了“慢打音”这个错误概念,在此,我引用黑土葫芦虫在该文29#辩论回复的内容(粗黑体字),做一下分析;

     2. 现在葫友们的讨论已把该文核心主题(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远远抛在一边,而只针对那么多功能、作用、效果中的一种(慢打音),且把这种“效果”等同于“技法”,又引申到“可不可、能不能,让不让、有没有”争来辩去

     效果等同不等同技法,要看技法运用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运用才能产生正确的效果。作为“打音技法”来说,就应该是对正确的“打音”效果特点的实现所作的一种技术规范和解读;“打音”效果的特点以教科书为例

[attach]50291[/attach]

摘自吴华 彦平著:笛子基础教程

[attach]50292[/attach]

摘自李贵中著:葫芦丝、巴乌演奏教程

[attach]50293[/attach]

摘自李炳荣著:葫芦丝巴乌演奏入门教程

     做为一种技巧的技法决不能是似是而非的,必须以要达到的效果为目的,所以说既然叫“打音技法”就应该有“打音”的特定性。

     4. 针对有分歧的话题“打音必须快,慢了就不是打音了”我想说的是,这一话题本身是对该文“误解误读”的”产物!文中的本意是:打音在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快可慢,快打有快打的效果(这一点没有争议);慢打有慢打的效果,类似单下倚音或滑音(文中用“慢打音”概括),关于这一点有分歧,尤其针对所谓“慢打音”争得昏天黑地。

    “打音”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既然对这一点没有异议,所以就不应该出现(慢打音)之说。根源就在文中本意是指手指打击音孔而不是指“打音”的,所以才出现可快可慢之谈,这就犯了一个概念不清的错误。文章中所以涉及的“打音技法”和(慢打音)都是指“打击音孔的方法或由此产生的效果”而不是特指真正意义上的“打音”,所谓的(慢打音)更是一个错误概念(如果是依音就叫依音...),所以产生概念上的混乱和争议是必然的了,问题就在于不应该用特指“打音”的技法去变性发挥,你谈“打音技法”别人当然要和“打音”联系起来理解,文章概念不清必然产生误解误读,而如果说是“手指打击音孔”这一技法呢,那就宽泛了,当然就有快慢等等变化,即可做出“打音”也可做出“快依音”甚至“滑音”等等~~~,即达到想表达的意思,也不至误解为只讲“打音”,至于有没有必要把“手指打击音孔”作为一个宽泛的技巧来研究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我的观点是:对打音技法的功能作用效果了解掌握得越多越好,演奏时根据乐曲主题情感需要该用哪种就用哪种。如果你想利用打音的正常效果,你就正常快一些打!如果你想利用“慢打音”效果你就适当相对慢一些打!!至于“慢了,还是不是打音了”,这要看它的性质和特征在慢打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了一定不再是打音了,如果没改变那它仍旧是打音,这一点毋庸置疑。绝不能只根据效果像什么、类似什么去判断或下结论,这是因为“同一种演奏方法应用形式不同可产生多种不同效果(如我们正在讨论的打音技法);同一或类似效果可由多种不同方法产生(如区分相邻同度音)”。

 至于这一观点,正是随其对“打音技法”概念定义的随意性而来的,其“打音技法”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指对象和本质属性,随意性的结果就是和其他的技法、效果相混淆了,所我认为“慢打音”是个概念性错误,并不符合“打音”的本质和属性。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1-8-1 11:08

对打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澄清了一些混乱的概念,楼主老师辛苦了!谢谢!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8-1 11:21

支持楼主的观点!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1-8-1 11:35

来学习!
作者: 阳光快乐    时间: 2011-8-1 12:03

街坊老师辛苦了,也来学习一下。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1-8-1 13:23

支持楼主老师,感谢您为打音正名!到了这里, 我想任何人都会明白,什么是打音了。所以鸡西大学关于《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一文中的一些错误说法,可以就此推翻!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8-1 13:38

谢谢街坊老师,强烈支持你的说法!我恨自己没有你那思维和才华,空有热情,但是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准确的表达心中所想,以后要向你学习。

亲爱的单老师,你被打音敲了一下头,清醒些吗?嘿嘿。。。


作者: syhls    时间: 2011-8-1 13:46

支持楼主,以前太多被混淆的理论应该清理一下了,不能总让初学者被其蒙蔽,误认为葫芦丝论坛出来的理论都是正确的理论,不能让个别人的行为殃及论坛。论坛永远都是好的论坛。对那些理论的始作俑者,让我使劲慢慢地打你一下,你不会感觉到疼吧。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11-8-1 15:59

     一直很关注论道版块最近的论,大家都知道我是不会吹奏的,音乐理论更是不通,所以难以置喙。作为本版块的倡建及命名者,和老马的本意是希望论坛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论者论道,闻者受益,以利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以尽论坛的绵薄之力。鸡西大学的老师们做了自己的努力,至于方向,方法,概念或理论架构的正确及合理与否,论坛高人甚多,相信自有公论,在此谢谢各位踊跃参与的坛友

      哏德全,李春华,李贵中,王厚臣,乔志忱,秋水等等老师从演奏实践及教程编撰上,给葫芦丝理论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总的看,葫芦丝音乐的专业理论研究目前在量与质上尚待增强与提高,路也还很长,所以论坛欢迎葫芦丝界各位贤达坐而论道。

      值得说明的是,论坛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劳动,但仅视作一家之言。至于您是有一孔之见的朋友,还是胸怀始皇统一或占领国内最高学术制高点志向的高人,我个人以为,那已不是与做学问有关的了。作为坛友,论坛欢迎你。

      谢谢楼上的各位朋友。


作者: 一年以后    时间: 2011-8-1 22:25

引用:
原帖由 千瓣莲花 于 2011-8-1 15:59 发表      

     一直很关注论道版块最近的论,大家都知道我是不会吹奏的,音乐理论更是不通,所以难以置喙。作为本版块的倡建及命名者,和老马的本意是希望论坛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论者论道,闻者受益,以利葫芦丝音乐的发展,以尽论坛的绵薄之力。鸡西大学的老师们做了自己的努力,至于方向,方法,概念或理论架构的正确及合理与否,论坛高人甚多,相信自有公论,在此谢谢各位踊跃参与的坛友;

      哏德全,李春华,李贵中,王厚臣,乔志忱,秋水等等老师从演奏实践及教程编撰上,给葫芦丝理论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总的看,葫芦丝音乐的专业理论研究目前在量与质上尚待增强与提高,路也还很长,所以论坛欢迎葫芦丝界各位贤达坐而论道。

      值得说明的是,论坛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劳动,但仅视作一家之言。至于您是有一孔之见的朋友,还是胸怀始皇统一或占领国内最高学术制高点志向的高人,我个人以为,那已不是与做学问有关的了。作为坛友,论坛欢迎你。

      谢谢楼上的各位朋友。

 

 

       莲香千里,字字千金!来论坛将近四年,莲花老师爬这么长格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看了令人欣慰,感动中带着激动!我们大家都别辜负莲花老师和马老师的初衷和期望,带着平常心积极参与。

       我们都是为着葫芦丝走到一起来的,无论观点异同,资历深浅,畅所欲言应该是对的。论坛争论是正常现象,其实争论里面也包含着互相间的帮助和交流。

       论题作者应该虚怀若谷,能够听得进去反面意见,这样才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论题,慢慢趋于成熟。否则,大家会觉得你是在利用论坛来作秀,根本不是为了征求大家的意见。常言说,没有绝对的真理,即便文章有不妥或错误之处,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没必要固步自封。有错就改,真心以对,大家会觉得这才是大方家的风范。参与讨论有不同观点的朋友,希望言辞不带任何攻击色彩,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明白就够了。就像楼主老师这篇文章,根据某一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这是自己的想法,错了请大家批评。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1-8-2 08:37

引用:
原帖由 月光 于 2011-8-1 13:38 发表 谢谢街坊老师,强烈支持你的说法!我恨自己没有你那思维和才华,空有热情,但是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准确的表达心中所想,以后要向你学习。 亲爱的单老师,你被打音敲了一下头,清醒些吗?嘿嘿。。。[e ...
谢谢月光老师,我为你的精神所感动,形成思维定势的学说辩论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各抒己见。
作者: 蕙草雅秀    时间: 2011-8-2 09:51

感谢楼主!同意并支持楼主的观点。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8-2 22:17

向单教授提个建议:请把你与慧儿吹奏的乐曲发到论坛上,让大家学习学习,这样可以更形象的阐述你们说的观点,真正的让大家口服心服!单教授,这个建议如何?
作者: 秋水    时间: 2011-8-5 08:47

谢谢街坊老师的工作,您辛苦了!有些事情我应该积极参与。正如有些朋友提到的,我瞻前顾后,顾虑太多了。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此表示歉意!葫芦丝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有一些技法确实没必要外延或扩展,这样确实会产生重复的效果。所以,我支持街坊老师说法,并且个人一直不支持关于打音的某些说法。我并不是想就这个问题“盖棺定论”,而且我也没资格做出定论,只是想明确一下我个人对此说法的态度!论坛给大家留下了充分畅所欲言的空间,并没有规定管理者就不可以参与讨论,很多管理者其实也是葫芦丝工作的从事者和爱好者,只要管理者针对的只是对问题的看法,并且注意说话的方式,避免对广大朋友产生误导,造成不好的影响。把握好这个原则,积极参与一些讨论是有必要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1-8-5 09:03

支持秋水老师!支持所有人参与讨论!论坛不同于学术机构,在这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权利。在关键时刻,在朋友们迷茫的时候,更希有望演奏家、资深老师或资深管理者站出来,为大家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帮助大家把握正确的方向,否则大家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对的永远是对的,错的也永远对不了。在正确论据的引导下,请你们充分相信大家的分辨能力。抛开顾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为葫芦丝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如烟    时间: 2011-8-5 09:41

呵呵,鸡西大学的老师不学科学发展观呀,错了就是错了,应该虚心接受呀。葫芦丝是要与时俱进,可也别不找正确的方向呀,有些创新不找到正确的立足点会害S人的。每个学术是要经过论证才能得到认可的,希望你们也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不能盲目下定论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1-8-5 11:05

引用:
原帖由 秋水 于 2011-8-5 08:47 发表 谢谢街坊老师的工作,您辛苦了!有些事情我应该积极参与。正如有些朋友提到的,我瞻前顾后,顾虑太多了。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此表示歉意!葫芦丝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有一些技法确实没必要外延或扩展,这样确 ...

         我赞同秋水老师的观点,葫芦丝论坛的管理者也是葫芦丝的爱好者或工作者,在这点上和大家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是管理者就对其所参加的讨论的范围给予限定,使管理者有顾虑而无法畅所欲言,尤其在讨论葫芦丝理论或技术问题上,发言权是平等的,不存在“盖棺定论”或导向问题,我们普通爱好者也都有自己的观点或主见,不会盲目跟风,也不会奈于情面,如果管理者在理论问题上所述的看法不被认同,一样可以辩论。反之,管理者如果只能旁观,那办论坛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和论坛上所熟悉的或不太熟悉的管理者、爱好者都没有什么个人交情,所以说话反而注意分寸一些,如果是生活中的熟人,辩论起来可能会更不讲情面、直截了当一些。

        《“慢打音”是个概念性错误》纯属我个人观点,确实有对“慢打音”妄加评判之嫌,我更不具备“盖棺定论”的资格,无奈之举,敬请谅解。既说了,也不收回了,只当是刺激一下“慢打音”的概念,使其指向性更明确一点。

        向所有关心讨论的葫芦丝爱好者表示感谢!


作者: [丝语]    时间: 2011-8-25 12:40

任何东西的发展,都是又一定的余地的,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对待一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赞同或者否定,但是,对于概念的问题是必须清晰的,发展的方向也必须是正确的。这样才不至于违背规律。才有章法可循。就像写作文一样,才不会跑题。

对于打音的快慢,我不支持有快又慢得说法,如果打音变慢了,就会倾向于甚至变成了另一种概念,倾向甚至变成另一种概念就完全改变了打音的概念,成了两种不同的东西。

所以我建议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要把你的观点变成实践,也就是在葫芦丝上吹奏出你所说的效果来,让朋友们听听实际的效果,这样比在这里整整不休要好百倍吧!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8-29 10:2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