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也谈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 [打印本页]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2 10:02     标题: 也谈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

 作者:刘 

 

【内容提要】为澄清人们对打音技法的一些模糊认识,该文分别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种类、功能、作用,以及在应用效果方面所具有的多样性,进行了全面、准确的详细介绍。对广大葫友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 键 词】打音技法  性质特点  应用效果

 

由于葫芦丝演奏方法体系中的“打音技法”,其地位和作用比较重要,也比较特殊。无论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重头戏。因此,有关该技法以及该技法的应用和效果问题也备受关注。鸡西大学单振东教授,依据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知规律,在李春华、王厚臣、李贵中、魏仕健等老师教材的基础上,成功构建《葫芦丝巴乌演奏方法体系》后,人们才逐渐澄清初期对它的一些模糊认识。受金葫芦刘健老师文章的启发,现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在此交流一下,仅供葫友们参考借鉴。

1. 技法的定义和符号

1.1 技法定义:本音出现前,控制本音或本音与相邻下方音孔的手指在各自音孔上适度、适速打一下,使下方音先于本音出现,这种用指技法称作“打音技法”,简称“打音”,由此形成的演奏效果也称“打音”。(从技法本身的性质由来和基本特征角度给出的定义)

1.2 演奏符号:打音的演奏符号较多用“打”字的左一半“”表示,也有少数乐谱用“打”字的右一半“”表示。

2.技法的性质和特点

打音技法是八种常规用指技法(颤、波、滑、打、倚、叠、历、指振)中的一种,由于应用后对音符(旋律)有明显的“修饰(装饰)”作用,因此其性质属于“修饰性技法”。(关键词:①修饰性;②技法。不属“基本方法”也不属“应用技巧”)

打音技法的显著特点是:一说就懂,稍练就会;用法不同,效果不同;与其它技法组合还可形成多种比“技法”高一层次的“复合性技法”,或称“技巧”。

3. 常见技法分为两种

常见打音技法,按特征不同一般分为“单打”和“双打”两种。单打技法只打本位音孔,双打技法同时打本位与相邻下位音孔。单打技法使相邻下方音先于本音出现,双打技法使下方隔位音先于本音出现。

葫友们还应明确,中音5应用单打技法时,虽然只用一个手指只打本位(第六)一个音孔,但实际效果属于“双打音”,葫友们可自己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2 10:21

[attach]49603[/attach]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2 10:28

5. 技法应用时要注意

5.1 总体要求:应用打音技法的总体要求是“适度”和“适速”,也就是强拍重打、弱拍轻打,慢板慢打、快板快打。与叠音和单波音技法不同的是,应用打音技法时可不必考虑旋律行进方向,一切服从效果需要。

5.2 特别注意:一是“双打”对本音的修饰和强化作用比“单打”明显,应用时应注意审慎区别和正确选择。二是筒音作5时的中音“4”,特殊需要时也可应用打音技法,具体方法是在“4”正常指法基础上,让左手食指在第六孔上轻打一下,以此实现中音“4”的打音效果(类似)。   

6.应用效果的多样性

在所有用指技法中,打音技法的应用效果明显呈现“多样性”。

6.1 运用方式不同可产生多种不同演奏效果:如按打音速度不同可分别形成“快打音”和“慢打音”效果,如按打音力度不同可分别形成“重打音”和“轻打音”效果,如按打孔数量多少可分别形成“单打音”和“双打音”效果。


作者: 龙吟芦箫    时间: 2011-7-12 10:38

顶慧儿老师
作者: 阳光快乐    时间: 2011-7-12 10:38

学习一下,来使知识系统一些,谢谢老师。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2 10:59

[attach]49605[/attach]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2 11:02

6.4 在同一音符上连续应用可转变为下颤音:如某一音符时值较长,若在该音符上由慢到快连续应用打音技法,此时的“打音技法”即转变为慢起渐快的下“颤音技法”。这一事实说明,打音技法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可变性”。

6.5 还可与其它多种技法“同时独立”运用:打音技法还可与其它多种技法“同时”但各自“独立”运用,如在运用花舌、拨舌(碎音)技法的同时,还在某些音符上运用打音技法,以及在左手(指)演奏打音的同时,右手(指)演奏旋律(所谓音序打音)等。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说打音技法在所有用指技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技法本身很简单,可用法及所能产生的效果却是多种多样(多样性)。对上述相关问题的认识如果模糊不清,甚至是错误的,以及“只练不学,重演奏、轻理论”等做法,对“教与学” 的质量和效率影响是很大很大的。

 

【参考资料】

1.《葫芦丝巴乌演奏法入门与提高》   【省级精品课教材】      作者:单振东

2.《葫芦丝巴乌演奏法概论》            【学术专著】         作者:单振东

3.《论葫芦丝的打音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本网站论文】     作者:刘 

【作者简介】 刘  慧,鸡西大学葫芦丝文化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


作者: YINYUDI    时间: 2011-7-12 15:11

认真学习学习再说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1-7-12 17:43

进来学习,正对各种打音犯迷糊的说。。。谢谢慧儿老师~~
作者: 开心老猪    时间: 2011-7-12 18:01

学习了。用于指导实践。慧儿老师研究的深刻,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7-12 18:35

第一次听到慢打音的说法,只听说过倚音有快慢之分。打音其实就是加奏一个主音下方的倚音,在同度音进行时代替舌吐将两个相同音高的音分开,或者是在旋律下行的时候采用,打音速度极快、时值极短,无论用在快速乐段或慢板或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打音都应该很快,时值都应该很短,所以反对刘老师的慢打音说法!另外还有几点质疑,因脑袋暂时转不过来,思考两天之后再做评论。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2 20:16

月光老师千万不要再继续认为“打音其实就是加奏在主音前的一个单下倚音,主要用来代替吐音将两个相邻同度音区分开”,这种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仅就“区分相邻同度音功能”而言,除了打音技法外,还有叠音技法、波音技法、连吐方法,如果是快速演奏还有单吐技法、双吐技法、三吐技法等等。如果打音技法“只为代替吐音(连吐)区分同度音”而存在,那“打音技法”如果是人也有情感还不得气死啊。至于反对一种观点或说法的理由是因为“第一次听说”,这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好像有些不合时宜啊。看得出来月光老师也是一个热衷于理论研究的长者,即如此晚辈学生斗胆向您推荐一本书《葫芦丝巴乌演奏法概论》,该书对每种演奏方法都有详尽介绍,该书的很多内容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第一次”,就算推荐一个批判用的靶子吧。网址是:www.hlc555.com   栏目是【演奏法解析】。只要您愿意,只要您有时间,只要您对演奏法研究感兴趣,您可随时登录并免费阅读。
作者: 听看想    时间: 2011-7-12 23:10

我个人认为:打音都是快的,慧儿老师所说的慢打音,实际上是倚音,不能叫作打音。如把倚音也叫作打音,那干脆把倚音这一技巧去掉算了!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3 06:21

“打音都是快的”这种认识也不准确。理由是:首先我们应明确,快或慢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得出的。在慢板和快板中都可运用打音技法,不同板式中手指打孔的速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有快慢之分,我们自己反复对比试几次就能感觉到。尤其在散板中“连续多次”运用打音技法处理某个时值较长的音符,不仅相邻两次打孔的时间间隔有变化,每次手指打孔的速度也要有变化,通常都是先慢后快。我们老师常说一句话“技法是死的、用法是活的,演奏有法、用无定法”,以及我们演奏出来的打音,不考虑板式快慢,不考虑情感需要,统统都是一样的,统统都是快的,而演奏家在“用法”上却比我们灵活的多,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重则重、当轻则轻。这就是我们与演奏家的差别,就差在“技法应用”上有很大的不同。
作者: 堂吉诃德    时间: 2011-7-13 07:41

刘慧老师说得好,赞!!!学习了。很喜欢单氏风格的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言辞,略显刻板,但事事以理服人,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钦佩!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3 17:20

受老师委托在此做一个温馨提示:

 

        文中提到的“慢打音”是针对技法应用“效果”的描述。原话是【如按打音速度不同可分别形成“快打音”和“慢打音”效果】,千万不

 

把它理解成是打音技法的“一种”。就打音技法的种类而言,文中已说得非常清楚,只有两种“单打”和“双打”。后来引出的“单打

 

音、双打音、重打音、轻打音”以及“快打音和慢打音”,均是技法应用方式不同形成的不同“演奏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重叠效果,

 

如既是“慢打音”,同时也是“重打音”,同时还是“双打音”等等。

 

    以往人们在针对葫芦丝“演奏方法”的学习和讨论中,经常把“演奏方法”和“演奏效果”两个虽有因果关系但又完全不同的概念严

 

重混淆,导致说不清、道不明,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不解其意、不知所云的情况比比皆是(如部分教材和教学视频等)。正确的认识方

 

法应该是:先分析演奏方法本有关问题(性质、由来、特征、种类等),再分析方法应用有关问题(应用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后再分

 

析应用效果有关问题(与情感、风格、韵味、特色等的对应关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

 

找到规律理出头绪,才能明确自己想说什么要说什么,才能科学正确地讨论和解决问题。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1-7-13 19:10

        什么叫“打”?就是:快速击中物体。比如“打耳光”:速度快了,叫“打”;速度慢了,叫“拍”;再慢,叫“摸”;慢加动,叫“抚摸”。如果一个人被“摸”了一下,说成是“打”,显然不符事实。

        “打音”也是同样道理。“打”得慢了,就不能叫“打”了,就叫“滑”、“抹”或者统称下倚音、装饰音了。


作者: 开心老猪    时间: 2011-7-13 21:31

有没有“慢打音”的葫芦丝音乐范例?它占用本音的时值吗?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出现“活力四射”的“演奏效果”?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4 07:03

回龙城住我老师:

什么叫“打”?龙老师的解释是:快速击中物体。而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让我们不解的是:龙老师为什么非要刻意加进“快速”两个字?难道反对或证明某种观点的论据可以自己编、自己造吗?再则,汉语字典对“拍”字的解释是:用手掌打。对“摸”字的解释是: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对“打、拍、摸”三个字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分别描述人手动作在“形式”和“程度”上的不同,而绝非是动作“速度”快慢的不同。更何况,“快”或“慢”本来就是一种相对性描述,即使演奏家也不敢保证每次打孔的动作速度绝对一样,完全一样。难道能说相对较快的一次是真正的“打音”,而相对较慢的一次是演奏家没弄好“摸了一下音”?我们坚决不相信这是龙老师认识问题的真实水平,更不相信这是龙老师做学问做事的习惯打法。

还有,打孔速度相对较慢时会形成多种不同应用效果(如类似滑音、倚音等),这正是打音技法应用效果多样性的体现,这也正是该技法的玄妙、可爱、可用之处,我们就是要把它研究讨论清楚以便正确灵活运用。如果因为一种技法的功能、作用、效果太多,我们就要反对它、取缔它、改掉它,不正好为“(说我们葫芦丝人)多是一些民间艺人、草根艺人,没头脑、没文化,根本就不懂艺术!”提供了新的佐证吗?

衷心希望龙老师能真心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关爱我们,理解我们!谢谢龙老师!!


作者: 碧波湾    时间: 2011-7-14 07:36

本人也认为龙城住我老师这样解释有点不妥,因为“打”的用法太多了,而且很灵活,如果仅以动作的速度区分,就显得很狭隘了。难道我打哈欠,打水,打灯笼就一定要快速吗?吹一首很慢的曲子,我把拍子打慢了就不叫“打”拍子了吗?酒馆打烊,汽车打滑也不见得体现在速度上。个人认为“打音”的“打”更多的是为我们呈现出一种视觉形象,方便我们理解。为避免“空说”,现把《百度词典》中“打”的基本字义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基本字义

1. 
击,敲,攻击:~击。殴~。~杀。
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3. 
做,造:~首饰。~家具。
4. 
拨动:~算盘。
5. 
揭,破,凿开:~破。~井。
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7. 
涂抹,印,画:~蜡。~戳子。
8. 
写出,开出:~证明。
9. 
捆,扎:~包裹。
10. 
合,结合:~伙。~成一片。
11. 
获取,购取:~水。~鱼。
12. 
除去:~消。~杈。
13. 
定出,计算:~算。~腹稿。
14. 
用,采用,使用:~比喻。
15. 
玩,玩耍:~球。
16. 
截,停,减,退:~住。~价儿。
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20. 
自,从:~哪儿来?

作者: sczh    时间: 2011-7-14 07:40

对于一种演奏技巧,可能每个人在演奏实践中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不同的演奏效果。难能可贵的是经过认真思考,归纳和总结,使之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这是一件很费心思的工作,出现争议更是好事,葫芦丝也正是在争议之中发展起来的。一件乐器,有了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才会真正登上大雅之堂。坚决支持这些为葫芦丝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这正是葫芦丝的希望所在!
作者: 五老峰韵    时间: 2011-7-14 16:09

顶,楼上说得好!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7-14 20:01

我的教授关于打音的讲解:  打音是葫芦丝的一种常用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色彩和美感。练习时要锻炼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演奏打音时,要求手指弹打的迅速而有力,乐句要连贯、音符要清楚。否则被打的音变成为两个音,那就完全不符合打音的要求了。千万记住打时不要慢了,慢了就成倚音了。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7-14 20:26

支持楼上朋友的观点!打音必须要快,快到几乎不易让人分辨,占用主音的时值越短越好(几乎不占用主音的时值),如果慢了,就不是打了,而是按了,因此形成了实际音,占用了主音的时值,在记谱上也就应该发生改变,按倚音来记谱了。我很奇怪,鸡西大学的老师们为什么会对打音有这样的认识,并且把它无实际意义的复杂化?我很希望看到葫芦丝的发展,并且对您们的理论研究也坚定的支持!但是,对打音这个问题,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不想再做无意义的讨论。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15 08:30

    打音必须要快?慢了就不再是打音了??请问坚持这一认识的葫友,直升飞机飞得快不快?若根据实际需要在空中做“静止飞行”,难道此时此刻它就不再是飞机了?打音技法除“代替舌吐区分同度音”以外的功能作用被总结发现是个坏事?这样的理论研究如果没有意义,难道只有长期陷在认识误区,混混噩噩、以讹传讹,还乐此不疲、浑然不觉才有意义?说心里话我们更奇怪,社 会已发展到今天,“盲人摸象”和“叶公好龙”的故事竟会重现,电视小品中“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我不明白的道理都不是道理!我不理解的东西都不是东西!”的笑话也竟会是现实。话再说回来,社 会一定要进步、也一定能进步,事业一定要发展、也一定能发展,关于这一点我们鸡西大学所有同仁坚信不移!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7-15 08:46

引用:
原帖由 开心老猪 于 2011-7-13 21:31 发表 有没有“慢打音”的葫芦丝音乐范例?它占用本音的时值吗?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出现“活力四射”的“演奏效果”?

这位朋友好,目前为止我还没听到过慢打音的音乐示范,如果打音慢了,肯定会占用本音的时值,而且会占用较大的比例,这个慢打音是单振东老师发明的,我们强烈请求单老师给做个慢打音的示范!!让我们在听觉上来感受!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7-15 09:07     标题: 回复 25# 慧儿 的帖子

这位小朋友很顽固啊!哈哈!本不想谈论这个问题了,我昨天晚上做了个试验,录了一段音乐,把其中的打音技法都按你们的说法,变成了慢打,然后发给十几位长期致力于葫芦丝演奏教学和研究的朋友听,让他们说说我用的是什么技巧,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我用的是倚音。话说回来,打音如果慢了,给别人在听觉上的效果,就是倚音,没有人认为你使用的是打音。我想请你们的单老师做个示范,让我们大家在听觉上有个感受,看看有什么不同!再次申明,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另外,我觉得这跟长期陷在认识误区,混混噩噩、以讹传讹,还乐此不疲、浑然不觉,,“盲人摸象”和“叶公好龙”好象没什么关系。另外我自认为我对打音的理解是正确的,我有自己的理解,在你们那里看来,就是个笑话了,难道只有你们的理解不是笑话!?你们为什么就武断的认为你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经过实践的检验或专家的评定吗?我看出来了,跟你们进行讨论,是毫无结果的,因为你们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从来没有把大家的意见正确对待,在我的印象中,你们对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见,只有反驳,而且总是显得十分有道理!我不相信,处在你们这样心态下,能产生好的理论研究,任何一种技巧的产生,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不能总是靠说的,这样是不能另人真正信服和接受的!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1-7-16 08:11

回复月光老师:

能被月光老师“点将”很荣幸。十分感谢月光老师对此话题的关注,以及大人雅量再次参与讨论,给了我一个直接与你交流的好机会!

1. 首先代表我几个学生,在以往讨论中如有不合适的言辞冒犯深表歉意。他们毕竟是一群孩子,就算成年人老资格口无遮拦,逞一时之能,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气,在这个论坛中也是常有的事,相信月光老师事后会理解、会原谅的。

2. 现在葫友们的讨论已把该文核心主题(打音技法及应用效果的多样性)远远抛在一边,而只针对那么多功能、作用、效果中的一种(慢打音),且把这种“效果”等同于“技法”,又引申到“可不可、能不能,让不让、有没有”争来辩去。葫友们之所以离开阳光大道不去走(讨论主话题、主论点),而跟随进入一条羊肠小道,且挤来挤去互不相让,造成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领路人就是你月光老师啊(第一个回帖内容)。

这里我绝没有指责月光老师的意思,因为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为了建立《演奏法内容体系》,我用了十几年牺牲了几乎全部业余时间,针对某些问题的传统认识和解释,走过了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确信无疑---偶感不通---深陷困惑---借鉴比照---分析研究---形成新说---正反论证---确信无疑),现在也只能算是搭屋建瓴初见成效。要求一般葫友几小时、几天就能很快理解、就能全部接受认可,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况且人们对事物形成的第一印象和认识本来就很难改变。

3. 其实我最希望月光老师和葫友们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从高处着眼、从大处着手,针对文章中的主话题、主论点提出各种不同意见。如定义是否科学严谨、性质分析的对不对、特征找得准不准,这样分类和提出应用要求行不行等,为进一步完善《演奏法体系》提供素材。若只对技法应用感兴趣,可紧紧围绕功能、作用、效果还有哪些?以及这些功能作用效果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条件”展开充分的讨论,像现在这样“丢西瓜、拣芝麻”的讨论确实意义不大。

4. 针对有分歧的话题“打音必须快,慢了就不是打音了”我想说的是,这一话题本身是对该文“误解误读”的产物!文中的本意是:打音在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快可慢,快打有快打的效果(这一点没有争议);慢打有慢打的效果,类似单下倚音或滑音(文中用“慢打音”概括),关于这一点有分歧,尤其针对所谓“慢打音”争得昏天黑地。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1-7-16 08:12

我的观点是:对打音技法的功能作用效果了解掌握得越多越好,演奏时根据乐曲主题情感需要该用哪种就用哪种。如果你想利用打音的正常效果,你就正常快一些打!如果你想利用“慢打音”效果你就适当相对慢一些打!!至于“慢了,还是不是打音了”,这要看它的性质和特征在慢打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了一定不再是打音了,如果没改变那它仍旧是打音,这一点毋庸置疑。绝不能只根据效果像什么、类似什么去判断或下结论,这是因为“同一种演奏方法应用形式不同可产生多种不同效果(如我们正在讨论的打音技法);同一或类似效果可由多种不同方法产生(如区分相邻同度音)”。月光老师可以自己再试试、再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5.我还想说一点,月光老师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并亲身实践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做法值得很多人学习,你那么辛苦录了音,请多位老师帮助鉴别,我很感动也很钦佩。你和诸位老师的验证结论是十分正确的,“慢打”后就有这样的效果,就是这样的效果,类似倚音或滑音(我们统称为“慢打音”效果)。

那么,这个验证结论说明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① 我们对“慢打”结果的认识是共同的,是完全一致的;② 打音技法的功能作用在我们已经知道那些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项;③ 在实际演奏中如果需要、如果愿意、如果可能,我们应该利用它。

咱们共同做过的上述验证和结论绝不能说明和代表:今后无论何种情况,凡遇到打音一定统统都要“慢打”!且这是鸡西大学老师们发明的。亲爱的月光老师,我们比窦娥还冤啊,你可是论坛中的老资格,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可要为我们伸冤做主啊!!!(其实无所谓,开个玩笑!)

6. 至于在以往讨论中为什么我们的观点几乎全是对立的,还使你产生了那么多想法,感觉我们听不进别人意见,甚至不想再参与讨论了,形成这个局面我很抱歉。对我们来说这里确实有一个态度问题,尤其是我的几个学生年轻气盛,他们认为个别葫友不是真心讨论问题,而是抱有狭隘成见,偌大一个“西瓜”视而不见,逮住一个芝麻就想做“芝麻糊”,尤其再遇到“对人不对事”和贬损母校及老师声誉的时候,他们总是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总想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从我的角度说,有失职、失察、失教之责,再次向月光老师表示歉意!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请月光老师再给我点时间,你我的年龄可能差不多,脑袋也经常转不过来,容我再仔细想想好吗。

7. 月光老师几次提出要听我演奏一段,其实就是想知道我的演奏水平究竟如何。如果我说与演奏家差不多那是狂妄,如果我说不会吹那是虚伪,如果全国1000人排序,我估计可能属于后500,因此我要也会继续努力。凭感觉听口气月光老师一定吹得比我好多了,正好我还没有正式拜过师,有机会我一定拜月光老师为师,向你学习,到时你可不要拒绝啊。

8. 至于“慢打”应用有没有、行不行、能不能等问题,请见该文 6.3 中的谱例,“先打后滑”即是典型的“慢打”过程,由此形成的“打滑音”即是典型的“慢打”效果。月光老师不妨再亲自试试、听听,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通过这次与月光老师的直接交流,希望我们能尽释前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为了共同钟爱的事业今后多交流、多合作!!最后衷心祝愿月光老师健康快乐!!!         --- 鸡西大学 单振东。


作者: 光与影    时间: 2011-7-16 08:46

我敬仰那些能够在指尖上舞、在音孔上行云流水、给世间带来天籁之音的乐者!
作者: L东方萨克斯    时间: 2011-7-25 23:42

引用:
原帖由 慧儿 于 2011-7-12 10:21 发表 49603
------弱弱的问一句2楼的老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三行应该是同样音符同样时值的不同演奏方法?那么2行第一小节怎么多出一拍?做为一个业余爱好者个人认为有些问题应该深入浅出,不应该浅入深出。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1-7-25 23:47

引用:
原帖由 竹楼情歌好 于 2011-7-14 20:01 发表 我的教授关于打音的讲解:  打音是葫芦丝的一种常用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色彩和美感。练习时要锻炼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演奏打音时,要求手指弹打的迅速而有力,乐句 ...

支持这位朋友和月光朋友的观点,对事不对人,论坛有争论是正常的,我也很佩服单振东老师的研究精神,打音必须要坚决和快!不然就成别的技巧了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1-7-25 23:54

引用:
原帖由 L东方萨克斯 于 2011-7-25 23:42 发表 ------弱弱的问一句2楼的老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三行应该是同样音符同样时值的不同演奏方法?那么2行第一小节怎么多出一拍?做为一个业余爱好者个人认为有些问题应该深入浅出,不应该浅入深出。

 

可能是单老师打曲谱时多打了一个1 吧,把东方老师都惊动了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1-7-26 06:48

回东方老师和马老师:

首先十分感谢东方老师和马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参与此话题讨论!

 关于2楼第二行第1小节两个“1”却属疏忽没有标注(说明)清楚,把老师们给搞糊涂了(对不起了)。第二个“1”应加个括号,意思是若应用“单打”技法效果如前一个1,若应用“双打”技法效果如后一个1。另,整行不是一个真正的乐句或旋律,目的是想以“每小节为单位”,说明打音技法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以外还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关于打音技法在实际应用时能不能、行不行、可不可“慢打”,以及“慢打”后还是不是打音了这一话题,单老师把他的观点以及根据和理由,在给月光老师的回复(28楼和29楼)中已详细阐明。当然,对葫友们(包括别的教授)的不同观点,我们表示尊重和理解。如果可能我们更希望葫友们在阐明不同观点的同时,再有进一步的论证或说明那就更好了。使我们的讨论从“观点对观点”,逐步深入到“论据对论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明是非曲直,既可推动事业发展,也可提升论坛的学术地位。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另,该文属于学术论文,论点论据的提出以及结构和论述不同于一般普及性文章。怎样才能使葫友们方便阅读、容易看懂,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已有多个葫友提出类似的想法和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并在今后注意改进。谢谢两位老师了。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1-7-27 11:44

引用:
原帖由 慧儿 于 2011-7-12 10:59 发表 49605
打音;是在吹一个音时,瞬间在音孔上用手指急速打击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打音,打音时其下方2度或3度音出现的时值极短(瞬间)。竹楼情歌里的51 51 3 3用的是较快的依音而不是打音,不能因演奏快速依音的手法与打音的手法相似,就把其归类为打音,因为他所表现的效果本质还是依音。正因为打音本身的特点所在,必须是快速的击打音孔才能奏出打音效果,所以也不可能在打音的同时吹出滑音,只能在打音后滑向另一个音,在一个音符上同时标注打音和滑音的技巧符号本身就是错误的。
作者: 街坊    时间: 2011-7-27 12:08

其实打音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叠音和打音都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其瞬间出现的上方或下方音(先不管几度)几乎不占时值。要实现打音效果,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手指的速度、弹性,如果手指打的不够快,产生的效果如同依音,就不能称为打音了。所以打音和叠音一样都是一种需要手指速度的技巧,并非只要用手指去打就可以叫作打音的。另外无论打音连续出现几次也是打音,不应该和颤音、依音、滑音混为一谈。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7-30 21:58     标题: 回复 29# 黑土葫芦虫 的帖子

单老师说我带着朋友们进入一条羊肠小道,且挤来挤去互不相让。其实是没道理的,我坚持打音时值极短,速度极快的说法,这并没有违背主题,你的慢打音说法是错误的,那你的打滑音、打倚音的说法自然随之不成立,另外能稍微懂些乐理的人,都知道拍子的强弱规律,应用打音的时候自然就会去做,没必要把打音又分类为,重打音、轻打音,你说研究研究了十多年,我很佩服你的钻研精神,但是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你坐在家里,把打音的符号上加个滑音符号,就成打滑音了,加个倚音就成打倚音了,而且出版在你的教材中,这看来很幼稚,也很可笑,如果这样的话,谁都可以出书了,想用什么符号自己编一个就用呗,我建议你应该广泛吸收外界的意见。另外,我看过你的音乐会,对你的吹奏水平也有个大概的了解,自信我的吹奏水平比你高的多、也规范的多。你提到要拜我为师,说句自大的话,我做你老师绰绰有余,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孺子不可教也!
作者: 听看想    时间: 2011-7-31 03:11

希望大学老师能在研究上正确引导初学者,不要拿谬论当真理去乱说!支持39#的观点!
作者: wangjuleihls    时间: 2011-7-31 12:06

本来挺简单的一个技巧,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变得愚钝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11-7-31 20:25

最近浏览了大量帖子,我认为,鸡西大学的老师在有些方面确实存在着理解上的错误,在这点上,我坚决支持月光老师!感动月光老师的执著!现在论坛里就缺少这样的老师,大多都是感情色彩太浓,彼此的关系好,就不论对错,不看内容,盲目的去支持,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希望老师朋友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针对的是认识上的错误,不是针对某人,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不同观点,并不影响朋友们的友谊。我呼吁有正义感的朋友们勇敢的站出来,让我们连手打击伪方法,让错误的方法无处立足!!!!!!
作者: 光与影    时间: 2011-7-31 23:08

敬畏鸡西大学的老师对葫芦丝理论研究的执着、敬佩月光老师的责任感,正义感!
作者: 竹楼情歌好    时间: 2011-8-1 11:26

引用:
原帖由 慧儿 于 2011-7-13 06:21 发表 “打音都是快的”这种认识也不准确。理由是:首先我们应明确,快或慢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得出的。在慢板和快板中都可运用打音技法,不同板式中手指打孔的速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有快慢之分,我们自己反复对比试几 ...
慧儿说的有问题,怪不得你们大学的学生跟帖都在批判不同的声音而支持你,这就是你们误导了一批初学者。我欣赏了你们在王厚臣去鸡西演出时的学生节目,你们的大学生吹奏水平太凹,这就完全可以反映出用你们的观点去教学生的教学水平!我相信用你们的观点去教学,在国家级比赛中是不会取的好名次的。我拜读过你推荐的那本你们自己编写的教材,我认为里面的论述谬誤甚多!慧儿老师你可以请你说的那位演奏家来论述一下他的观点,如你说的这个“演奏家”是单教授的话,那就不必了! 最好能把你与单教授的示范与帖子同时发到论坛上,让大家好好学习一下,这样对论述你们的观点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作者: syhls    时间: 2011-8-1 14:04

引用:
原帖由 慧儿 于 2011-7-13 06:21 发表 “打音都是快的”这种认识也不准确。理由是:首先我们应明确,快或慢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得出的。在慢板和快板中都可运用打音技法,不同板式中手指打孔的速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有快慢之分,我们自己反复对比试几 ...


太极拳中有个动作叫“推手”,而不叫打手,是因为它的动作虽然力度很大,但速度很慢;在常见的机械中有台设备叫“推土机”,而 不叫打土机,同样是因为它马力虽然力度很大,但速度很慢;在街上有两人发生了肢体冲突,常见在警察调查时,甲说“乙打我了”,而乙”说我没打,只是推了他一下“。可见,打和推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速度快了是打,速度慢了叫推,同理,原来叫打的速度一慢就不叫打了,只能叫推,其结果和打也是不一样的。我真想把提出“慢打”的人美美的“殴推”一顿,使其清醒。    (注:只是分析打与推的不同,不是说在吹奏中的慢动作叫推。)

作者: m610    时间: 2011-8-21 02:59

反对楼主的提法!!!!!!
作者: 北国风光    时间: 2011-8-21 06:47

引用:
原帖由 wangjuleihls 于 2011-7-31 12:06 发表 本来挺简单的一个技巧,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变得愚钝了
我有同感啊!
作者: 古浪孤烟    时间: 2011-8-22 17:19

简单问题复杂化,不看还清楚,越看越糊涂。
作者: boboz    时间: 2011-8-30 02:12

俺就知道:多听,多练,多想,多看... 文字游戏我想对绝大多数葫芦丝爱好者们来说,估计越玩越糊涂!
作者: 蕙草雅秀    时间: 2011-8-30 20:59

学习过了,受到启发,谢谢
作者: xcbmyj    时间: 2011-8-31 09:09

正在咀嚼、反刍,感谢老师的呕心体会
作者: 太极葫芦丝    时间: 2014-9-26 11:25

是非不辩不明,有争论是好事,对事不对人。我个人认为从打音的定义来理解应该是从本位音快速的打一下。
作者: (风雨兼程)    时间: 2019-3-28 23:04

关于打音快慢的争论,竟然让我从头看到尾,
作者: 赤诚葫芦    时间: 2019-4-1 19:14

太好了!胜过任一名家示范。
作者: 丑牛    时间: 2019-4-5 11:45


作者: 丑牛    时间: 2019-4-5 11:55

从头看到尾,
作者: zq787878    时间: 2019-4-19 19:43


作者: 润福    时间: 2019-5-8 17:57

从头看到尾!引发自己的思考!
作者: 浮华落地    时间: 2019-5-31 22:17

打音和依音决不能随意混淆。。


作者: 翟国绪    时间: 2019-9-6 13:09

向老师学习了,收益匪浅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