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十二平均率是把一个八度内的音平均分成12份,每份含100个音分,共1200个音分;也就是说,半音为100个音分,全音为200个音分。如:C-D之间为200个音分。
而五度相生率是按“三分损益法”推算出各音的,根据五度相生率,C-D之间大概为203.9个音分。
也就是说,十二平均率中各音的音高与五度相生率中各音的音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请问葫芦丝的音阶采用的是中国调式还西洋调式?或者说葫芦丝采用的是十二平均率还是五度相生率?
嘿嘿, 不好意思老师,俺真的是没弄懂,一头雾水
干脆百度一下:
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基本内容: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多去书店逛逛吧!乐理的书很多的。但是有的书解释得通俗容易懂!!有的一时半会儿理解不过来。感觉有点绕。看自己的理解能力吧。都比较就知道什么样的书合适自己的!
给老师献花了。
虽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不过好像对我等门外汉来说,只要略懂一点十二平均律,就可以在软件中自如地转调了。暂时似乎还用不到那么复杂、深奥地乐理知识,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来有什么需要去做更多的其他操作,所以现在先这样吧,嘿嘿,等真有必要时再去学吧,毕竟精力有限哪,
。
原帖由 道人 于 2011-7-3 02:40 发表我来回答楼主这个问题。十二平均率和五度相生率各有其优势。现在普遍采用十二平均率,但有的乐器上两者皆有之。现在的葫芦丝在制作上基本是用的十二平均率。但葫芦丝用的是五声音阶。即12356
请教“道人”,如果说葫芦丝采用的是的五声音阶,葫芦丝的那个7音怎么解释?还是因为葫芦丝采用的是六声调式?7音是根据宫、商、角、徵、羽演变出来的“变宫”音?
原帖由 Balance1204 于 2011-7-6 00:39 发表请教“道人”,如果说葫芦丝采用的是的五声音阶,葫芦丝的那个7音怎么解释?还是因为葫芦丝采用的是六声调式?7音是根据宫、商、角、徵、羽演变出来的“变宫”音?
是的
清乐:
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4,5,6,7,这与西方的自然大小调相似,清角是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变宫是宫音下方的小二度。
雅乐: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分别对应1,2,3,升4,5,6,7,
变徵是徵音下方的小二度。
燕乐
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分别对应1,2,3,4,5,6,降7,
闰是宫音下方的大二度。
推荐:黎英海《移宫变奏曲》
这首变奏曲的主题旋律为D宫五声调式。其后四个变奏均“以清角为宫”,依次连续不断地进行同主音调式的转换,且各个变奏的调式都不相同,即D宫——D徵——D商——D羽——D角。“移宫”自然与此同步进行,每次下行五度(上行四度),即D宫——G宫——C宫——F宫——bB宫。主题与四个变奏因“移宫”为其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并串成一首内在联系十分紧密的变奏曲,可谓“移宫成曲”。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徵、商、羽、 角。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
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关系得出的;假定从do开始,即为:do→so→re→la→mi,为了方便起见,下面我们用简谱来叙述。
将这五个音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一个五声音阶,音阶内部的音程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其中的每个音都有一个名称: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
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羽调式:6 1 2 3 5(6)
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例如宫调式,1=C对称为“C宫调”,1=D时称为“D宫调”,1=E时称为“E宫调”……;又如徵调式,5=C时称“C徵调”,5=D时称“D徵调”,5=E时称“E徵调”……;其它调式依此类推。
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偏声分为四种——
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宫,变宫为7;如果4是宫,变宫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为4;如果6是角的话,清角就是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变徵为#4。
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宫,闰就是b7。
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
1 2 3 (4) (#4) 5 6 (b7) (7)
宫 商 角 清 变 徵 羽 闰 变
角 徵 宫
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
加清角和变宫的七声清乐宫调式:1 2 3 4 5 6 7 1
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 7 1 2 3 5 6
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闰的七声燕乐徵调式:5 6 b7 1 2 3 4 5
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雅乐徵调式:5 6 7 1 2 3# 4 5
不同的调式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