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家铭老师作曲!一曲乍听之,仿佛有很多葫芦丝经典曲的旋律在其中,但是又不是单纯的组合,有自己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
我录此曲,也只能是学习再学习,个别有瑕疵的地方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反复修改了(其实是人懒了
)。谢谢龚老师谱出如此好曲。希望大家喜欢!
葫芦丝的传说:相传,在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村寨,住着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仆冒”(小伙子)叫岩亮,他种田种地,打猎捕鱼,样样都行。远近寨子的人个个都夸他能干,岩亮一心要找个情投意合、善良美丽的“仆少”(小姑娘)做媳妇。
金黄的谷子铺满稻田,又到了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嘎光露”盛会。岩亮和他的朋友们在去参加盛会的路上,看见一个“洋叭”(老大妈)挑着篾箩在前面蹒跚而行。忽然,“咩叭”摔了一跤,岩亮连忙赶上前扶起“咩叭”,只见地上撒了一大堆葫芦籽,原来“咩叭”要到集市卖葫芦籽,岩亮帮“咩叭”将葫芦籽放人篾箩,主动帮老人挑着担子。“咩叭”告诉岩亮:“有一个美丽的‘仆少”要来买葫芦籽,你们会相遇相识相爱,但你们的爱情会经历一场大劫难,能不能避免就要看你们的福气了。”
岩亮把“咩叭”送到集市后不久,天空就下起雨点,岩亮和伙伴们忙跑到路边的窝棚下躲雨,远处跑来两个“仆少”。岩亮招呼两位姑娘进来避雨。经过交谈年轻人很快就相互认识了。其中一个“仆少”名叫少玉,容貌像花儿一样美丽,声音像黄莺一样清脆,岩亮被吸引住了。雨停了,年轻人相约着要去跳嘎秧舞。但是少玉的筒帕丢了,岩亮热心地去帮少玉找筒帕,筒帕找到了,筒帕里面有一包葫芦籽。岩亮忙问少玉在哪里买的葫芦籽。少玉说:“我跟一个‘咩叭’买的。”岩亮顿时明白了眼前这位美丽的“仆少”就是“咩叭”说的人,高兴得像喝了蜜汁一样。
“嘎光露”盛会之后,英俊能干的岩亮和温柔善良的少玉相爱了,勐养江畔、风尾竹下,留下了他俩的身影。
傣族民间有个说法:“竹子像征男人,葫芦象征女人,如果男人种竹子、女人种葫芦能成活,说明两个人命运相符,才能结婚。”岩亮和少玉遵照传统栽上了竹子,种下了葫芦。时间如水般流逝。竹子和葫芦在俩人的精心照料下长势良好,葫芦藤蔓缠绕在竹子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葫芦挂满了竹梢。俩人欣喜若狂,他们命运相符,可以终生相伴了。经过双方父母商量,决定过了雨季就为他们举行婚礼。他们决定用葫芦装饰新房,以纪念俩人的“葫芦之缘”。
这年的雨水特别多,连天大雨后,岩亮和少玉到地里去看葫芦,江水快要涨到葫芦地了,他们急忙采摘已成熟的葫芦。忽然,一阵大风刮过,大雨如瓢泼似地从天上倾泻下来。俩人赶紧跑到近处的小窝棚里避雨,雨下个不停,只听见“轰隆隆”的响声一阵阵传来。地动山摇,江水呼啸着向前奔流,江水漫进了窝棚。洪水席卷而来,回家的路被淹没了,岩亮拉着少玉迅速砍下竹子,做成一个简易竹筏,为了增加浮力,少玉将葫芦拴在竹筏上。水越涨越高,一波一波扑向他们,小竹筏随波翻摇着。少玉心想,如此下去,俩人难以存活,决定把生的希望留给岩亮,就对岩亮说:“你一定要活下去,记住竹子和葫芦永不分离。”随即跳人了滔滔的江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岩亮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妻子离他而去,悲痛欲绝。他一边和洪水斗争一边找寻少玉,凭着他的勇敢与机智,终于战胜洪魔生存了下来。
洪水退后,岩亮常常对着勐养江呼唤着心爱的少玉,抚摸曾经乘载过俩人命运的竹筏。少玉留下的话语“竹子与葫芦永不分离”反复在他脑海里回荡着,给了岩亮灵感,他试着将竹筏的3 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在中间的竹管装上铜片(傣语称铜片为“duang ” , 一个译意为“牢记”的意思),反复尝试研究,在竹管上打了音孔,就这样做成了“筚朗道”,即今天所说的葫芦丝。从此岩亮每天对着勐养江,用“筚朗道”诉说着刻骨的思念之情。天长日久,岩亮吹奏的调子自然形成民间葫芦丝音乐曲调,听着悲切、如泣如诉、婉转缠绵,很多人为这段凄惨的爱情感叹和流泪。古人们又将这首曲调称为“哭调”。后来也有人将“哭调”称为“古调”。为此,它有“婚恋传媒”的特殊功能。
人们为了纪念岩亮和少玉的真挚爱情,将“筚朗道”和“古调”世代传承了下来。
曲目引子和慢板部分讲述了葫芦丝小伙和姑娘的相爱及款款柔情。第二篇章快板部分讲述小伙子勇斗洪水战胜洪魔的激烈场面。第三部分高潮过后的平静,傣族小伙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制成了葫芦丝以表达永远的纪念。悠长的乐声引人入境,令人不无感慨,赞叹、惋惜这段凄美的爱情,并将这一美好情感寄托于一支支葫芦丝......
http://bbs.hulusi.com/attachment.php?aid=48222&k=06d1b745732de5ed45050883265c9f9b&t=1306569203沙发先坐,太巧了,工作时间紧张,回头一定好好欣赏,对不起各位,先抢座位了。
,谢谢你的花花。 原帖由 xiaojing1282 于 2011-5-28 16:21 发表谢谢江海清风朋友的播放器,我现在连播放器也不会做了,汗死,呵呵。 回“六红一蓝”,我就是传说中的小静,哈哈
![]()
,谢谢你的花花 。
哪里哪里,现在坛子高手如云,我是来学习的,呵呵。谢谢你的欣赏。
收藏欣赏小静老师精彩演绎。一边看文章一边听演奏,更加深了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感悟。鲜
献给您!
[attach]48229[/attach]
呵呵,老妹升级成老师了哈,网速慢,听得断断续续的,下了再听
辛苦了
吹葫芦丝就是最好的休息放松,希望你拿出业余时间的十分之一,隔三差五地给大家录曲子听吧,不然,朋友们都认为你是“传说中”人了。
原帖由 银色月光 于 2011-5-29 11:00 发表小静虽说工作太忙不常来,但功夫一点不减。尤其吹起傣族味道的曲子,更是得心应手,这个真的比不了,土生土长原汁原味,傣味曲子哪里找,小静就是最美的一个。我将曲子和文字都收走了, 小静你忙于工作,也要注意休 ...
来听传说中的小静老师的曲子
原帖由 【闲云野鹤】 于 2011-5-29 18:39 发表今天有幸又听到小静老师的曲子了。小静老师对每首曲子的处理都可以说是精雕细琢,表现的淋淋尽致。不光是葫芦丝演奏的非常专业。文笔的表现还有非常突出的摄影技术也是让人羡慕很。小静-绝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全方面 ...
传说中的 小静老师,吹的传说中的葫芦丝,优美极了,这么长时间不吹,还是那么的专业,那么细腻i、大气,味道鲜美。给小静老师献花
昏啊.........................呵呵
你也将成为传说
赶紧献花
欣赏学习 !尤其讲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