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流行于西北的我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秦腔”音乐丰富多彩,其花音欢快明朗,热情奔放,而苦音则哀婉缠绵,凄楚动人。王厚臣老师创作的《灞柳情》首次把秦腔音乐与葫芦丝相结合,使葫芦丝吹出一种新的风格,也使秦腔音乐从此步入了葫芦丝音乐领域。在王老师以后的作品《天乐》、《故乡的记忆》中也都分别融入了秦腔、碗碗腔(陕西的另一种地方戏曲)的素材。现转载已故作家林明远先生关于秦腔的三个小故事,也许有助于大家对秦腔音乐及陕西民风人情的了解。
新笔记体小 说
大 秦 腔 三 题
林明远
董福祥逸事
董福祥,固原人氏,喜秦腔。同治元年,不甘污吏渔民,揭竿而起。民争附之,骤聚十万众。每列阵前,军必齐吼秦腔,声若雷动,士气因之大振。
后,遭构陷,入左宗棠手,五花大绑,押至中军帐,尚昂首挺胸,其势凛凛然不可犯。幕僚或曰杀之,或曰活之,莫衷一是。实则,左知董桀骜不驯,杀意已决。刀斧手裸其衣衫,散其发辫。董虬髯倒竖,目怒裂眦,精气不败,睥睨清军万千将士如草芥。临刑,以为《锁五龙》差强舒胸中块垒,遂歌戏文。操刀者面有惧色,莫敢仰视。待至“雄信本是奇男子”句,左亦为之震,急离座降阶,亲为松绑。赐酒,言:“特为将军压惊耳。”遂为其用。
董以战功累升提督、尚书衔,钦点率兵拱卫首善之地。庚子,董痛击八国联军,夷卒咸知擅歌剧之董将军乃奇人,争避其锋。及京陷落,敌酋索董首级。光绪帝传旨于洋人:“董区区戏子,寄其首于项上可也。”逆夷弗许。西后终削董职。
归籍,不事农商,专意收名角,自养戏班,以秦腔自娱,终老未易其好。
魏长生
魏长生,行三,世称魏三。幼习秦腔于长安,工花旦。初,师云:“汝用 声婉转有余,而举止间未尽脱须眉气。”遂入青楼,充杂役,悉熟女流。越三载,坐行笑颦,无不女子矣。复登台,大得激赏,一时秦腔风行西北。
乾隆年间,魏入京,高悬《滚楼》水牌。时,人不识秦腔者何也。魏以技艺卓群,名动京华。王公显贵先睹为快,门票值陡增五斗米。京畿他剧遂无人问津,几绝其种,伶人竞投魏门。乾隆怒,拘魏入宫,令其改归昆、弋两腔。
魏以素习秦音,不擅他调为对,忤逆龙颜,获罪递解出京。临去,誓曰:“不复入京,何为大丈夫!”后,买舟南行,观摩昆、弋、汉、川诸戏。修炼历三十秋,炉火纯青。嘉庆六年,再至京都,复擎秦帜。时,禁令未解,因其名声故,准演御点《背娃入府》,一出为限。魏闭门谢客三日,沐浴焚香,蓄精养气。是日,殚精竭虑,抑气低微处可闻落针之息,腔调高扬处声裂九天游云。台下叫好不绝,精于戏道者莫不叹为观止。幕闭,魏三泪洗粉面,太息:“吾誓圆也!”
场内掌声雷动,久勿稍息。众抬魏谢幕,彼端坐于椅,观者莫知,已溘然长逝矣。
王洛宾
或言王洛宾为歌,其词艳,其曲靡,遂被系牛棚。数载,不见天日,遂绝生望,悬绳于梁,首如其扣。恰此时,有牧羊者过,听吼秦腔逾高墙,破铁窗,直泻而入,声雄浑嘹亮,调凄婉流淌。宾惊愕不已,自忖良久,意忘投环,终叹曰:“噫吁嘻!击瓮叩缶,搏髀歌呼,古朴典雅,响遏行云,畅心快耳者,真秦声也。夫生斯世而未识之,今吾尚未谱旋律入歌谣,何敢弃世?”自此潜心秦腔音乐,每日晨昏必候羊群过后墙,辄得一二句。既习,迷;继而,痴。日久不知有它乐矣!
宾须眉尽白始脱禁羁,即刻寻迹羊矢,觅牧羊人,行拜师礼仪。牧羊者受宠若惊,细审再三,怯问:“号西部歌王者,莫非先生乎?”宾陈说端详,亦知牧羊者祖望长安,支边西域,性介直,不悦上峰,以役代狱。宾垂询秦腔之不解者,牧羊人略剖之,宾获益匪浅。二人洽谈甚欢,牧羊人尽出皮囊酒对饮,佐以葡萄干。宾微醺,酡颜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答谢,并言将远去,复求牧羊人唱秦腔共娱。牧羊人束衣清喉,整冠理髯,手眼身法步一如戏台。
“白人白马——白旗号”一句未了,宾已泪盈眼眶。曰:“若非秦腔出,何可激荡西北旷野?若非君呼啸,何可舒我胸垒!”
时,羊犬环立,似谙秦剧者。
编辑点评
绝 唱
子 心
历代笔记小 说,文人皆采掇异闻,以寄心志,或俶诡奇谲,或光洋恣肆,无所不言。林月所著《大秦腔三题》,均以大秦腔为旨,每题五百余字,三篇也不足两千字,却道尽人间艰辛和人世变迁,文笔老辣干练,洒脱娴熟,读来朗朗上口,令编者击节称好。读毕,掩卷遐思,又让人感慨万千,真可谓之绝唱。
《董福祥遗事》虽系人物小志,然写到其人不甘受**污吏欺侮,率领民众十万反抗,林月仅用“每列阵前,军必齐吼秦腔,声若雷动,士气因之大振。”二十个字就把抗暴斗争场面淋漓尽致道出。以致后来遭构陷,被左宗棠捉拿,左杀意已定,董毫无畏惧,作者仅以“董虬髯倒竖,目怒裂眦,精气不败,睥睨清军万千将士如草芥”之句描写出董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更让人叫绝的是董连唱《锁五龙》,以赴刑场,秦腔吼出,刀斧手都面有惧色、再吼至“雄信本是奇男子”左宗棠亦为之震,急与松绑,赐酒,留用。并以战功累升提督,尚书。
《魏长生》一文也系艺文小志,记魏三习秦腔,工花旦,进京献艺受阻之事,作者却用另一种逶迤、细腻笔法道尽魏三为工花旦历经磨难的心路历程,虽被递解出京,但魏信誓旦旦“不复入京,何为大丈夫”。历经三十年勤学苦练,秦腔至嘉庆元年获准入京献演。一出《背娃入府》,魏蓄精养气,谢客三日。写到登台演出时,作者不写其演,只写其声:“抑气仰微处可闻落针之息,腔调高扬处声裂九天游云”一句十分生动传神。等到幕闭,魏三以泪洗面,感叹道:“吾誓圆也!”时一文拟结束,岂料又写到场内掌声雷动,久经不息,待众人抬魏谢幕之时,魏已端坐于椅溘然长逝!这震撼心灵的一笔,并非以一句“豹尾”或“欧·亨利的笔法”所能敷衍,又不能不谓之绝唱。
作者写《王洛宾》,虚写歌王,实写秦腔,文字古朴、浑厚。歌王痴迷秦音,与牧羊者人生际遇,对酒当歌,吼者雄浑嘹亮,凄婉流淌,听者泪盈眼眶,长啸旷野,最绝处“羊犬环立”,都是秦腔迷!
只看到主题时,就知道一定是同声老师整理的,没猜错。读读,欣赏,了解。不能忘了同声老师整理文章也很辛苦,要给他献花!
[attach]46599[/attach]
衷心感谢柳老师!林明远先生是我高中时的校友,在母校老三届博客上看到此文章,觉得不错,就顺便转来介绍给大家。顺手牵羊的事,不费什么劲。哈哈!
也在此感谢葫芦星水、月光老师光临欣赏!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