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部分新演奏技法的汇总与剖析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20     标题: 对部分新演奏技法的汇总与剖析

葫芦虫   20108

    【说在前面】由于我们的时间精力以及水平能力有限,对新技法的收集学习和研究整理,一定存在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深入、不够透彻的地方,不对或不当之处欢迎广大葫友批评指正。

2000年以来,伴随葫芦丝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众多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葫芦丝音乐已由只能展现民间小调、小打小闹,进入到大题材、大主题、大创作阶段。以赵洪啸老师的《野狼》,以及王厚臣老师的《灞柳情》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引领着葫芦丝音乐登上一个又一个艺术顶峰。

与此同时,众多演奏家为提高葫芦丝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继承挖掘常规演奏方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引进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咕音的开发与利用、半音阶指法创新、滚指滑音,拨舌技法、吸气发音、循环双吐等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诞生,不仅深刻表现了音乐作品的主题情感,也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演奏法内容体系。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26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有下列七种:

    序号       名称                           代表作                 发明人

      1    拨舌技法                           野狼                   赵洪啸

      2    吸气发音                                                     乔志忱

      3    循环双吐                           漂葫                   阴梦菲

      4    滚指滑音                          灞柳情                王厚臣

      5   咕音的开发与利用                                        乔志忱

      低音 4的吹奏方法

      低音#4的吹奏方法

      低音 5的吹奏方法   

      6   低音3的技法应用                                         

           低音3的滑音           断桥残月         李春华

      低音3的颤音                            乔志忱

      低音3气振音             乘风           乔志忱

      7   半音阶指法创新                                            乔志忱

为方便学习理解和掌握应用,现将上述七种新技术与新方法,简要介绍并剖析如下。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28

等待重传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28

1.拨舌技法(发明人:赵洪啸)

⑴ 技法定义:舌贴近葫芦丝吹嘴,在口腔内做快速左右运动,拨动气息断续送出,形成频率较低的碎音效果,此种用舌技法称作“拨舌”。因该技法与常规技法中的花舌有些相似,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作“粗花舌或呼舌”。

⑵ 技法性质:与常规花舌技法比较,花舌起颤和维持全靠气息作用,且起颤后舌处于松弛被动状态。而拨舌的启动和维持与气息关系不大,全靠舌自身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想要达到既快速又均匀很不容易,因此拨舌的性质属于一种高难度用舌技法。

⑶ 动作要领:舌的运动方向是横向左右,合格标准是既快速又均匀。对舌的控制要增强主观意识,要以“动静自如”为训练目的。

⑷ 应用建议:在突出某些特殊主题,抒发某种特定情感时,点缀应用、插花应用。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0

2. 吸气发音(发明人:乔志忱)

⑴ 技法由来:葫芦丝和巴乌,在发声上具有一项特殊性能,筒音音孔以及第一音孔和第二音孔,向外呼气和向内吸气时都可发音。发现并利用这一特性,便产生了与常规“tu”和”ku”明显不同,第三种特殊的发音方法。由于是吸气形成,因而可称作“吸气发音法”,也可简称“吸气发音或吸气音”。

【也有人将该技法称作“呼吸结合”,我们认为有些不妥。原因有二,一是“呼吸结合”这一名称,没有突出该技法本身特征;二是内涵太大(包括“呼”),不宜说清问题。】

⑵ 技法用途:如能恰当有效利用上述特性,模仿演奏笙的呼吸特点,可为葫芦丝演奏中的呼吸换气,尤其是快速演奏中的抢气或偷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极大地方便。同时,还可使音乐旋律听起来连绵不断。

⑶ 技法特点:就音高音准而言,筒音音孔呼与吸两个音的音高最接近,第一音孔次之,第二音孔相差较大,第三音孔吸气时几乎不发音。呼与吸两个音的音色略有不同。

⑷ 应用建议:基于上述特点,该技法尽可能应用在快速演奏中,这样有利于掩盖音色上的差异。且首选低音5,次选低音6,尽量不选低音7

⑸ 开发建议:该技法使音乐旋律连绵不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因为,该技法主要应用在低音5和低音6上,而循环换气在低音区的这些音上刚好较难进行。若能将二者结合互补,既可保证旋律不断,又可降低演奏难度,有兴趣的爱好者不妨一试。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1

3. 循环双吐(引进人:阴梦菲)

⑴ 技法定义:将循环换气与双吐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性技法,称作“循环双吐”。

⑵ 技法性质:由于循环换气本身就属于一种高难技法,双吐也通常出现在快速演奏中,难难相加等于更难,学习掌握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循环双吐属于一种更高更难的复合性技法。

⑶ 技法要领:被选作气口的音符要用平声pu去吹,与口腔向外挤气口型相同。也就是变常规 tuku  puku    tupu 

⑷ 技法特点:感性认识是,该技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神奇和不可思议,第二感觉是太难太难了。理性认识是,由循环换气本身性质决定,如若应用至少一个乐段或全曲。再由双吐技法本身特点决定,能够表现的主题情感十分有限。基于上述两点,该技法听觉效果具有程式化特点,演奏风格也比较单一。

⑸ 应用注意:与其它技法比,在应用上的最大不同是,不能点缀应用,不能偶尔应用,不能插花应用。由于有效换气时间极短,每次吸进的气息有限,为保证正常演奏,应适当提高换气频率,增加换气次数。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1

4. 滚指滑音(发明人:王厚臣)

所谓“滚指滑音”,就是让手指在音孔上慢速滚动放孔,实现某种滑音效果的一种演奏新技法。滚指放孔与常规抹孔,在听觉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视觉上前者比后者更美观,更具表现力。

用滚指法开放音孔可以是全孔,也可是半孔。著名演奏家王厚臣老师演奏《灞柳情》时,筒音做167(相当于筒音做53#4)就是滚指开放半孔。

滚指滑音与常规滑音最大的不同,一是只能演奏上滑音;二是终止音(孔)必须是起始音(孔)相邻上方音(孔)或升半音;三是演奏速度不宜太快。

更为特殊的是,因人手结构特点决定,只要有一个手指必须按孔,其它任何一个都无法做滚指动作。因此从理论上说,滚指滑音只能在左右手食指控制的音孔上进行。

再则,乐音中几乎没有小于半音的滑音区间。因此从实际应用角度看,右手食指虽有条件但无机会演奏滚指滑音。

总结一下说,滚指滑音只能在左手食指控制的音孔上进行。而且为彻底解放小拇指,给左手食指创造更大的动作空间和余地,需要时最好使用“塞控”副管发音的葫芦丝。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2

5. 咕音的开发与利用(开发人:乔志忱)

葫芦丝巴乌,在常规演奏中有用的音阶较少总共才十个,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还有较多令人讨厌的无用“咕音”,尤以第一、第二、第三音孔最为明显,几乎每个音孔在气息特缓(缓吹)时,都可产生一个不同音高的咕音。

天津演奏家乔志忱先生,发现这些咕音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低音4#4,以及另一种音色的低音5终于被挖掘出来。

⑴ 低音 4 的吹奏方法

气息特缓(缓吹),第一音孔开半孔,其余音孔全都关闭。此时咕音的音高接近低音4

⑵ 低音#4 的吹奏方法

气息特缓(缓吹),打开第一音孔,其余音孔全都关闭。此时咕音的音高接近低音#4

⑶ 低音 5 的吹奏方法

气息特缓(缓吹),打开第一、第二、第三音孔,其余音孔全都关闭。此时咕音的音高接近低音5

有了低音4#4,葫芦丝巴乌就可以完整准确地演奏,诸如《塔塔尔族舞曲》、《济公》等含有低音4#4的乐曲了。

要注意的是:由于葫芦丝巴乌存在档次、新旧以及个体间的差异,开半孔时究竟开左半孔还是右半孔,或是上半孔还是下半孔,以及小半孔还是大半孔,可由每个人的演奏习惯和反复试听决定。

另,上述三个音的音色,明显逊色于其它主音。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3

6. 低音3的技法应用

由于低音3是葫芦丝音域内一个比较特殊的音,需要气息特缓(缓吹),较难控制、较难掌握。因此,在一般爱好者的常规演奏中,只要能用上,旋律衔接比较流畅就可以,很少对它再做其它处理和要求。但演奏家们却不满足这一现状,不仅要正常用,而且还要把它用好、用精。于是低音3的滑音、颤音,以及气振音、花舌音相继问世。

⑴ 低音3的滑音(发明人:李春华)

由于低音3与前面介绍的“咕音5”,都是由较弱气息缓吹形成的。因此,同在缓吹基础上,再由指法配合,即可在低音3与低音5之间实现滑音效果。

据《中国民乐》第121期介绍,李春华老师在《断桥残月》演奏中,只用到了从低音5到低音3的下滑音。受李老师的启发,天津的乔志忱先生又开发出低音3到低音5的上滑音,以及35之间的复滑音等。

演奏的基本要领是:将气息上提至喉部缓吹;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同时抹孔。上滑音手指抹动方向向上或向手指前方,下滑音手指抹动方向向下或向手指后方。

低音3滑音的特点是:气息较缓,音量较小;音色与其它主音间滑音比明显逊色;中低档和使用时间较长的葫芦丝,音准有时或可能不准。  

低音3与其它正常吹出的主音间的滑音应如何处理呢?李春华老师告诉我们的办法是,借助咕音5,把咕音5作为起始音与终止音之间的过渡音。

例如演奏 1 3  需要下滑音效果时,此下滑过程可分两步,第一步由1到咕音5,第二步再由咕音5到低音3,也就是将其演奏成 153 。第一步主要是气息(音量)变化,第二步主要是指法(音高)变化,两者结合形成一个近似于滑音的听觉效果。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3

⑵ 低音3的颤音(发明人:乔志忱)

如果能够找到既方便又高二度的上方音(#4),演奏低音3的颤音就是可能的。通过前面介绍我们已经知道#4的指法,且低音3和低音#4所用气息都是较缓。

因此,气息上提缓吹,让控制第一音孔的右手无名指快速均匀振孔,即可得到低音3的颤音效果。

在此笔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低音3的颤音”,以及前面介绍的“低音3的滑音”,有些葫友把它们分别称作“低音3的气滑音”和“低音3的指颤音”,笔者认为十分不妥。

尤其是“低音3的指颤音”,很容易让人理解成,是指葫芦丝的本色特色技法“指振音”。其实“颤音”与“指振”的本质区别是,颤音要求手指振孔必须快速均匀有力,对葫芦丝而言多与上方音交替。而指振要求手指振孔频率自由,且多与下方音交替。

另,把低音3的滑音称作“气滑音”也不准确。这是因为,演奏低音3的滑音与演奏其它主音的滑音,所需气息的确有较大变化,由正常吹变成缓吹。但气息这种较大明显变化,绝不是因演奏滑音所致。换言之,不演奏滑音气息也要变缓。

因此说,气息变缓是演奏低音3本身的需要,而低音3的滑音与其它正常滑音,尤其在指法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剖开表面看本质,为避免认识上的误解,不宜把低音3的滑音称作气滑音。

由此可见,在葫芦丝领域乃至整个器乐界,常用术语、概念,以及名称、符号的规范和统一,是多么重要多么紧迫,称得上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有决策权和话语权的组织和个人,应投点精力、投点时间,尽快为此做点什么。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4

⑶ 低音3气振音(发明人:乔志忱)

吹奏低音3需要较缓气息,通常说成“缓吹”。根据簧片发声原理我们知道,即使是“缓吹”,气息的大小也有一个幅度。通过训练,如能精确掌握所需最小气息量和最大气息量,并能在最小气息量和最大气息量之间游刃有余,便可在低音3上应用气振技法,吹出低音3的气振音。

与其它主音应用气振技法不同的是,由于缓吹的缘故,腹肌与胸膈肌的挤压力度明显要小,形成的气振音音量仍然较弱。

因最小气息量与最大气息量之间的幅度较小,学习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练时还要注意,就气息幅度而言,葫芦丝个体间的差异也是较大的。

受李、乔二位老师的启发,有兴趣、有能力的爱好者,还可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分别尝试在低音3上演奏花舌音,在咕音5上演奏指振音等。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5

7. 半音阶的指法创新(发明人:乔志忱)

半音在乐曲中经常出现,如葫芦丝独奏曲《多情的巴乌》、《茶歌》、《雪莲花开》等。当乐曲中出现半音时,常规演奏中多采用开半孔方法处理,尤其出现在快板乐段中的半音,演奏起来极为不便。

根据葫芦丝自身结构特点,乔志忱老师为我们探索总结出12345几个主音,涉及升降半音时的特殊指法,现整理如下。(筒音做5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7

 

b7#6

b2#1

b3#2

b5#4

b6#5

第七音孔

 

 

 

  

 О

第六音孔

 

 

 

 О

 

第五音孔

 

 

 О

 

 О

第四音孔

 

 О

 

 

 О

第三音孔

 

 

 

 

 О

第二音孔

 О

 

 

 

 О

第一音孔

 

 

 О

 О

 О


【未完待续】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0 16:38

有了这些变化后的特殊指法,不仅可以摆脱演奏者按不准半孔的苦恼,降低某些乐曲的演奏难度,为半音的音准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使较复杂些的调式转换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即是演奏家们近些年,为我们创新、发明,总结、引进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尽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自身还存在某些不完善,适用范围也很有限,有些学习掌握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离我们一般爱好者还很遥远。但它代表了葫芦丝音乐的发展方向,可使我们不再受歧视,逐步与其它兄弟乐件一起举案齐眉,比翼齐飞。因此,它们应该在演奏法,甚至葫芦丝文化发展史上留有重重的一笔。

【全文完】  该文选自【葫芦丝巴乌自学天地】


作者: 声声葫芦情    时间: 2010-11-10 20:49

谢谢楼主老师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1-10 22:08

谢谢葫芦虫老师的辛苦上传,更谢谢如此详细的新技术介绍,很有价值。谢谢。辛苦了。
作者: 如烟柳丝    时间: 2010-11-10 22:24

感谢葫芦虫老师
作者: 寻觅    时间: 2010-11-10 23:03

少数民族乐器网,葫芦丝知识的海洋~~~
作者: 56S    时间: 2010-11-11 12:27

感谢楼主! 建议版主发讲课费!
作者: 葫芦星水    时间: 2010-11-12 10:36

单老师总结的非常好,辛苦了。晚辈学习了!感谢单老师!!!
作者: 江海清风    时间: 2010-11-15 17:19

总结和分折得很好,下载好好保存学习。


作者: 竹子lgs62z    时间: 2010-11-15 20:25

珍贵的资料,不过我不能完全看懂
作者: 银色月光    时间: 2010-11-15 23:16

总结整理的很好,对大家都很有用,辛苦了。
作者: 晓峰独秀    时间: 2010-11-16 11:45

真是细致“入微”,楼主太辛苦了,讲的好啊!
作者: 欢乐一族    时间: 2010-11-16 15:05

精心地总结整理,细致“入微”的研究、分析,对爱好葫芦丝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受用!楼主辛苦了!!

 

 

 

 

 

 

 

 

[attach]40766[/attach]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11-16 15:38     标题: 回复 1# 黑土葫芦虫 的帖子

精心总结,并把这些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贡献。向老乡致敬。
作者: 燕山春柳    时间: 2010-11-16 18:06

葫芦丝的演奏技巧需要开发,也需要认真归纳总结,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楼主作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谢谢。
作者: 蕙草雅秀    时间: 2010-11-16 20:53

楼主总结的系统、全面、细致,看了很受启发,非常感谢你。
作者: 夜泊秦淮    时间: 2010-11-23 12:38

谢谢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总结的好!!!
作者: 飞葫恋曲5    时间: 2010-11-23 15:38

黑土老师的整理非常细致,严谨,为葫芦丝的演奏提出了要求和规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非常感谢!但本人觉得野狼中的“音序打音”也是赵洪啸老师的创新吹法,可否加进去整理,以便推广使用。不知此提法妥否?
作者: 葫芦岭    时间: 2010-11-23 16:28

楼主老师是个有心人,辛苦了向您献花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0-11-24 13:24

好帖,顶一哈!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0-11-25 20:04     标题: 回复 31# 飞葫恋曲5 的帖子

请教飞葫恋曲朋友,能否详细介绍一下“音序打音”的具体情况。
作者: 情钟葫芦    时间: 2010-11-25 22:31

谢谢楼主,学习了
作者: 飞葫恋曲5    时间: 2010-11-26 12:56     标题: 回复34#慧儿的帖子

“音序打音”是野狼中出现的一种颤音,但不同于一般颤音。举一例说明:在3 - - -的颤音里,上手连续打3131.......,下手连续用吹1765的指法。其效果显示比一般颤音更粗犷且有变化。起到很特别的装饰效果。
作者: 孙立    时间: 2010-12-9 15:54

涨见识
作者: 竹韵清泉    时间: 2010-12-15 15:12

楼主辛苦,下载学习,献花
作者: 北麒麟    时间: 2010-12-16 00:35

首先感谢楼主为我们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资料。辛苦了。[quote]原帖由 黑土葫芦虫 于 2010-11-10 16:33 发表 由此可见,在葫芦丝领域乃至整个器乐界,常用术语、概念,以及名称、符号的规范和统一,是多么重要多么紧迫,称得上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有决策权和话语权的组织和个人,应投点精力、投点时间,尽快为此做点什么。

我认为当前急需统一认定葫芦丝技法的名称、符号,明确界定常用术语、概念。对葫芦丝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 大雯雯    时间: 2011-2-28 22:53

黑土,高人也。
作者: 心林    时间: 2011-5-15 08:16

拜读好文章。谢谢 黑土葫芦虫老师!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1-5-15 12:31

上传辛苦,非常感谢,内容翔实,尽人可取。版主已多期诺长的篇幅诺大的精力诚心为葫友服务,可亲可敬。
作者: 傲梅迎春    时间: 2011-5-16 00:48

太精彩了,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作者: 富春江    时间: 2011-5-16 08:15

楼主老师辛苦了,学习献花。
作者: 老烟鬼663    时间: 2011-5-18 03:34

少数民族乐器网,葫芦丝知识的海洋~~~说得太好了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