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葫芦丝是基于簧片和竹管耦合震动发音原理,所以我们在练习双吐时一定
要注意其发音特点,比如在葫芦丝的高音区和低音区所用的气息强度上与笛子等其
他管乐器是不一样的,甚至说恰恰相反。
葫芦丝是采用吹咀的进气方式,吹咀到簧片有一定的距离,口风的粗细对簧片
上的作用已被削弱,基本上只对气流的强度最为敏感,所以我们对于葫芦丝的双吐
就要重视一个力度上的问题。比如在音程跨度较大的两个音之间,气息的强度也是
需要有变化的。(至于乐曲表现的需要暂且不论)
由于以上原因,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是用“吐苦、还是踢克、得咯、、曲肯”
等等众多说法,其实质是引导吐音中舌头的位置和动作幅度上有所变化,我觉得单
纯强调某一种是正确的或某一种是不正确的都是片面的,以一概全更是不可取的,
所以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字音,而应该在掌握双吐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各种
不同力度的吐音,以增强舌头的弹性和应变能力。
在演奏中我们应该以三个主要因素为前提去灵活的控制吐音的力度:
一、葫芦丝个体的区别(调性,簧片的硬度、用气量的大小)
二、音程的高低 (低音气息略强,高音略弱)
三、乐曲情绪表现的需要(欢快活泼的、轻灵;热情奔放的、中度;感情悲愤的、强音~~)
对于双吐的练习方法(以采用不持葫芦为例),我认为首先要做一个轻含葫芦丝吹咀的口型,
因为不管你吐音的轻重如何变化,口型是相对基本不变的,另外就是不要过分注重发出什么字音
(因为我们在吹葫芦丝的时候,声带是不发音的,特殊技巧只有喉音除外),如果练习中你的精
力注意在声带发音,反而不利于吐音速度和弹性的提高,而且其中有些不适于葫芦丝特点的字音
会破坏你的口型。然后再以T、K这两个爆破音发出气流,在练习中可适当做各种强度的变化。
由于葫芦丝的特点所在,我们在吹奏双吐第一个音“T”与第二个音“K”中间气流断开的瞬间,簧
片的震动不可能立即停止,不如笛子等乐器断的那么干净,所以我们还要重视和掌握乐器的规律
(要把葫芦丝的簧片调整到最佳状态)和适当的用气强度,通过我们长期的磨练,努力把葫芦丝
吹好。
本人的双吐吹的也不好,以上只是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谬误之处,请大家不要留情面,砖拍!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