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官员讲话”,不是指官员在床第之间与女人的私房话,也不是指官员在酒酣耳热之际说出的掏心话,而是特指官员面向公众的讲话。比如会议讲话,比如接受新闻采访讲话。
某些官员的讲话,可谓是病入膏肓。
病状之一:语病丛生,不知所云。某位官员作报告,本意是号召全体职工加强学习。一不小心,把“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职工,都要多读书多看报”,念成为“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职工,都要多读书多看报”。看来,这位可爱的官员有心身兼两职:既作单位领导,又为寺庙方丈。
病因:水平不够。官员中,大材小用者有之,小材大用者更有之。让小材大用者讲话不犯语病,实在是勉为其难。
药方:加强学习。小材大用者切不可妄自菲薄,勤能补拙嘛。少一点可有可无的应酬,每天挤出哪怕十分钟时间,拿起中学乃至小学语文课本,从断句学起,兼学基础语法和语言逻辑。
病状之二:海阔天空,漫天胡扯。有些官员生怕听众嘲笑自己孤陋寡闻,半个小时可以作完的报告非要两个小时作完。明明论述的是当地旅游业发展举措,却偏偏从“红色旅游”论及“民俗旅游”,从北京旅游论及西安旅游,从“公款旅游”论及“驴友旅游”。更有甚者,把自己某次旅游参加当地少数民族“抢新郎”游戏及与旅游有关的那些风花雪夜的故事,作为吸引听众耳球的佐料。
病因:虚荣心作祟。官员作长篇大论,无非是为了显示学识,显示权威,显示口才。看来,市井小人的卑劣心态,某些官员也不能免俗。
药方:严格限制官员讲话时间。从上到下定出规矩,对哪种级别官员在哪种层次会议的讲话时间作出规定。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答题那样,时间一到,计时员发出“时间到”的提示音,官员讲话自然终止。
病状之三:套话连篇,听之无味。套话本身不是错话,但“真理重复一百遍,就成了谬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形成合力”,“严格督查、奖惩逗硬”。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出小品中,一名逃会人员居然向上级准确汇报出会议精神,正是对某些官员八股文式讲话的绝妙讽刺,与当年毛**罗列党八股“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等罪状如出一辙。如此讲话,怎能不让听众昏昏欲睡?!
病因:干部任用选拔机制使然。四平八稳的干部最受组织部门青睐。说套话永远不会犯错误,所以说套话成为某些官员的习惯性选择。
药方:提拔干部向能说会道者倾斜。凡是敢说真话、实话的官员,晋升优先考虑。既敢说真话、实话,又能把严肃的话题说得鲜活生动的官员,大大重用。
病状之四: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此条病状在官方接受民众责难时最为常见。前段时间,网上盛传抗震救灾志愿者被官员殴打,且附有打人者所乘车辆的车牌号及被殴者照片。四川省卫生厅立即站出来辟谣:省卫生厅干部在灾区殴打志愿者的传闻纯属谣言。那位被传打人的马干部,根本就不在江油,而是在绵阳奋力抗灾。其实,打人者是不是马干部并不重要,而是打人的事实是否存在。四川省卫生厅面对网上传言的做法,似乎有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之嫌。
病因:某些官员的人品问题。做官先做人。然而诚实守信者早已被某些官员视为异类,坑蒙拐骗倒成了某些官员引以为豪的伎俩。坑蒙拐骗谁?普通民众罢。所以说,在中国吃亏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
药方:用测谎仪判定某些官员讲话真伪。凡昧着良心讲话三次以上的官员,一律就地免职。理由是:做人都做不来,还有资格做官?!
最后,以一个不大不小官员的身份,给民众们一个忠告:听
某些官员讲话,千万不要当真。
(2008年7月中华杂文网)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