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换了个葫芦重新录的《藏香》,谢谢魏老师和葫友们的金砖。原来的发错了,又重新发的。
[attach]35483[/attach]
http://bbs.hulusi.com/attachment.php?aid=35483&k=820d0cdabe672f124793fadb9e36b386&t=1279805083
《藏香》是一首个性化的所属藏传佛教色彩的葫芦丝独奏乐曲,包涵着深厚的藏文化底蕴。因此,演奏《藏香》需了解一些“藏传佛教”及“佛与香”的基本知识,了解了“香”的含义是演奏好《藏香》的关键所在。
《藏香》的第一部分, 旋律只有两个低音“65”构成,简洁、单纯,是发自内心的默默低吟,逐渐揭开了藏民对佛香的那份情缘。这里有一个演奏方面的矛盾,即开头低音“65”又不可吹奏的太强、太硬,这样自然又违背了葫芦丝低音的发音原理,(吹奏低音“65”需采用较急的气流,很难弱化吹奏),因此,尽可能的控制住力度,避免过于生硬、外在,失去了神秘和悠悠而来的味道。
第二部分只采用三个低音“653”构成乐段,深沉、厚重、庄严和大气。我觉得演奏此乐段没有明显的力度对比会更好一些,就是如此的平静、单调,才更能突出内心的那种不变的唯一的思绪。
第三部分是旋律化乐段,用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表现,虔诚就要如此净化,如加进了一些技巧手法就好像加进了杂念,静静地吹,平平的进才更加表现出虔诚、圣洁的心境。
第四部分不可继续沉默下去,要高远、明亮、放开和前面三个乐段形成一个大的对比,要给人以光明透彻之感,这时采用波颤音技巧的手法,会给人一种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个乐段的情绪是张扬的,是追求艺术审美的核心,让人心旷神怡......
第五乐段,节奏大对比,跳跃激荡,藏民载歌载舞,开怀讴歌雪域高原的美好前景,节奏要明快,气息要加强,情绪热情奔放才是。
第六乐段是第四乐段的延伸变化,向往地表达情感,追求细腻的艺术效果。
尾声和首乐段前后呼应、协调一致,完美统一,又回到了“香”的梦幻之中。“香”是多么的神奇;“香”是多么的迷人;“香”又是多么的牵人魂动啊!尾音渐弱,慢慢消失在雪域高原......
《藏香》大量出现低音“3”是一个难点,要多加练习。 我所录制的《藏香》原版小样,同样没有表现出藏人的境界,愿我们伴随着“香云”把心交给佛祖,把自我融于自然吧!
(以上简析仅供大家参考)
山东丝韵创作室 魏仕健
这次重新演奏比原来吹奏的真的强太多了,意境韵味也好很多了!
你的这支葫芦中音6 不行,前面到这个音几乎出不来形成断音了哦!
建议欣平兄把簧片往上稍微挑一点,试试看,千万别挑太多,一点点试试,这样的话,低音3也会更容易吹出来!
快板的566 563 566 563 还是不要吹成566 533 566 533;第三乐段结尾处的56 - - - - 和 5:16秒这里的56 - - - ,前面是不算本音拖拍四拍,后面这里不算本音拖拍三拍,你的拖拍时值长了。(别嫌我啰嗦哈老弟鸡蛋挑骨头了听出来的问题不让说忍不住
)祝欣平兄越吹越好!
晓峰兄弟把你的口口用短消息号告诉我.有事好麻烦你.
是我发错了.这个还是以前吹的. 还是原来那个葫芦. 还是以你的名义代我发吧. 口口里已经重新发给你了.又麻烦你啊.
我一定要吧它吹好,这俩天在努力.
多批评我啊.不然还得马大哈.
原帖由 欣平 于 2010-7-24 06:11 发表谢谢晓峰兄弟的提醒啊.没有你们的直言,我是不会进步的. 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 真是象一家人一样.说说笑笑.争争吵吵,我觉得这个论坛充满了生气. 相信会越办越好的. 祝朋友们开心.以后有什么话还要直说啊. 这样才能让我 ...
原帖由 竹林古筝 于 2010-7-24 07:50 发表都是论坛里的葫芦友就不用客气,大家目标是一样的,话多了过了只要不是恶意就行,谁也有说错的时候,在一起争论是好事,促进提高,论坛就是一个大家庭,在一起热热闹闹真好。至于马大哈嘛,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 ...
欣平兄这个人,开朗豪爽典型的外向性格,见了面就知道了:人还没到说话和笑声就先进来了,说话也是有啥说啥,有口无心的人,咋想的就咋说没啥避讳,开始还嘻嘻哈哈跟我们聊天呢,再一会咋没声了?人家老兄低着脑袋靠床上呼噜起来了!
咱们这论坛除了葫芦丝音乐艺术的交流,还有能交到很多好朋友,增加了沟通,增强了友谊,这就是咱们论坛的魅力!
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和大家对《藏香》的关注。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藏香》演奏者,都感到曲子看似简单,但演奏的到位则不易,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几乎对每位演奏者的录音进行了认真的聆听和剖析,我便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结合我的演奏实践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再和大家做进一步探讨:(供朋友们参考交流)
一.情感因素
在演奏《藏香》之前,建议查阅一些相关“藏传佛教”发展史、“佛香“史及其深远的藏地文化史。这样便会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悟和启发,有了这个潜在意识,至少说我们已宏观的把握住了作品的内涵,在情感表达方面会更加深刻。
二.状态因素
演奏时,首先要做好人物角色的转换,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所奏出的音符才会象“磬声”一样透明。
三.了解曲式的结构
演练时,一定要进行段落分析,了解每一个层面的音乐思想及表现手法,然后再统筹全局,去完美科学的表现作品。
四. 处理好两个对立统一的风格矛盾关系
(1)第一、第二、第三乐段和尾声这四个部分的音乐素材,佛教音乐风格浓烈,思绪一致。
(2)第四、第五、第六三个中部发展乐段音乐素材则不然,均属理想化的情绪,即有“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演奏时在感觉和表现手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来。
五.把握佛教色彩的演奏特性
一要庄严、肃穆;二要默默沉静;三要心地洁净。几乎沉浸在一个无形的世界里,把每一个乐汇、乐句都视为经文的吟诵,不去人为的用技术性手法加以修饰,让音乐语言自然的流露。
六. 用现代手法表现出藏民风采
《藏香》中第四乐段(向往地)第五乐段(火热奔放地)第六乐段(高原地)这三个中心乐段在技巧手法的运用上,要出新、出彩、求变,滑音、打音、波颤音、吐音、叠音、虚指颤音、倚音都来了,从而达到即对立又统一的审美感,这便是《藏香》的音乐之魂和魅力所在。
七. 关于几个演奏技术性的具体问题
(1) 乐曲的开头,有的朋友忽略了音乐自身的强、弱规律,前四小节的旋律乐节都落在“弱”拍上,在此如吹强了弱位音,就会直白无味,失掉了内在的含蓄。同时还要适度控制低音“65”的力度,避免过于生硬。
(2) 首段5~12小节是模仿吟诵经文的声音,好像让人看到成群结队的藏民来往穿梭,音乐形象要表现的逼真。
(3) 第二乐段男性化的深沉低吟,一定要节奏沉稳、庄严、似乎还包含着一些历史所留下的压抑之感,藏人的骨气和尊严都在其中。
(4) 第三乐段虔诚祈祷,突出一下女性化的色彩,在听觉上求异,这个乐段重柔度、纯度,无杂念,静静地叙述。此乐段长音不可腹颤,宁静才真切,同时力度一定要弱化,否则就不显的虔诚了。
(5) 前三个乐段都在做着伏笔,第四个乐段突然展开,似太阳光芒四射,给人以亮丽之感,抬头可见天上飘来片片祥云。
(6) 第五乐段的情绪,一定要最大限度的释放,气吞山河,用内气推出音符(可见强音标记的位置)。
(7) 第六乐段伴随香云进入梦境之中,采用虚拟化的表现手法,此乐段吹奏的不可太实,(虚指颤音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8) 尾句注意气息连贯,逐渐弱化结束,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此外《藏香》的某些吐音,多采用内吐,滑音也多用气滑技巧,这样会产生一种虚虚实实的听觉感。
《藏香》的演奏仅是揭开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是云、是雾还有待大家共同去探讨。
(我所录制的《藏香》远达不到上述某些指标,也仅是一个参考性的示范小样罢了)
原帖由 欣平 于 2010-7-26 17:05 发表山东兄弟过奖了,我不是精益求精,我是不断在改自己的毛病. 对这个曲子的理解还差的远. 意境还进不去, 哪位先生支援俺穷人点人民币让俺去西 藏转转呗. 去实地看看,理解可能深刻些.
![]()
今后想吹什么地方特色的曲子,集资先把魏老师送过去,好给我们编曲子啊!比你去更重要更要有意义!
[quote]原帖由 丝韵创作室 于 2010-7-27 15:49 发表
寒星老师您好!
您为《藏香》做了精彩的动态曲谱,您辛苦了,我和创作室的老师们一并谢谢您!您为作者和演奏者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祝您健康、祝您快乐!
山东丝韵创作室 魏仕健
原帖由 晓峰独秀 于 2010-7-26 20:31 发表俺们都想去西 藏体验体验生活呢,吹首曲子不容易啊!
今后想吹什么地方特色的曲子,集资先把魏老师送过去,好给我们编曲子啊!比你去更重要更要有意义!
![]()
![]()
![]()
![]()
晓峰、欣平好友,咱先上桂林找老马,AA制一块去西 藏。。。。。。。。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