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泰国的《茉莉花》——傣泰民族的灵魂之音,喜欢傣族文化的朋友一定要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卜冒    时间: 2010-6-27 00:10     标题: 泰国的《茉莉花》——傣泰民族的灵魂之音,喜欢傣族文化的朋友一定要看~!

[flash=400,360]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55057604_1272889194_OkuzHSBuCzHK+l1lHz2stqkP7KQNt6nki222s1qtJAddQ0/XM5GcZ90C5y/WBNkEqDhAQZ0/cPkg1xk/s.swf[/flash]

 

[flash=200,45]http://disk.kugou.com/player/0/5/0/1/default/200/8026A522A3AB1706/mini.swf[/flash]


最初发的这首歌叫做《黄玉兰花开》,其实这首曲子确切名字是《Long Mae Ping》“宾河流淌”,以下是转载的关于这首泰人古老民歌的故事,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看完,谢谢!


 Long Mae Ping

 

“Long Mae Ping”是一首泰北民谣的名字,这首民谣在泰国非常有名,其在泰国音乐中的地位类似《茉莉花》在中国。“Long Mae Ping”是泰语的英文字母拼写,“Long”是“流淌”,“Mae”是“河流”,“Ping”是流经清迈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全文意思是“宾河流淌”。

我去清迈之前,先在泰国东部海岸小城是拉差(Si Racha)待了一段时间。是拉差位于芭堤雅北面约35公里处,是拉差对出的海上,有一座海岛,名叫西昌岛(Ko Sichang),岛上的冬阴功是全泰国最有名的,在泰国有一首歌专门咏赞西昌岛的冬阴功,家喻户晓。我从是拉差启程往清迈去。是拉差人告诉我清迈人的特点:性子柔,不急躁,说话慢,走路慢,什么都慢,这就是清迈人(清迈靠近西双版纳,与中国傣族关系更密切,是傣族南下后建立的第一个泰人国家旧地)。

正是在清迈,我听到了这首《Long Mae Ping》。


七百多年前,统治清盛(Chiangsen)的牢勐王(King Lao Meng)家中诞生了一位王子,其母是西双版纳公主瓦敏春芒(Ua Ming Chommuong),这位王子后来成为兰那泰(Lannathai)王朝的开国之君,史称“勐莱王”(King Meng Rai)。勐莱王攻取南奔(Lamphun)后,计划在宾河之滨建一座新城。有一天他来到一片花木茂盛的草甸,见到一只大老鼠后边跟着四只小老鼠,跑入一棵菩提树下的小洞里。他认为是吉兆,遂决定在这片草甸建造他的新城。他请来帕尧王(King of Payao)和素可泰王(King of Sukhothai)襄助。他的计划是建一座9000米×9000米的大城。被邀的二王向勐莱王建言:你计划建的这城池太大了,你上哪儿找那么多人口来定居呢?于是勐莱王最终建成了一座3000米长3000米宽的方方正正的城池,命名为Nopburi Sri Nakawn Ping Chiangmai,简称Chiangmai,意为“新城”。这一年是1296年。

从美塞(Mae Sai)到普吉(Phuket),从夜丰颂(Mae Hong Son)到乌汶(Ubon Rachathani),我几乎走遍了整个泰国。

泰国所有地方之中,清迈最使我喜欢。

而只要想到清迈,我就会想到《Long Mae Ping》。

第一次听到它,是通过听清迈一所学校的管乐队的演出,一听就喜欢上了;后来又听到了播放的泰国国家管弦乐团的录音,着迷得不得了,到处找这部作品的CD和管弦乐总谱,可惜没有找到;曾试着问一位新结识的清迈大学的学生,能不能帮我翻刻《Long Mae Bing》,不拘民乐的管弦乐的演唱的都要,他颇不以为然地说:“谁听这种歌啊!”当场气结,无言以对。

也是苍天有眼,给我遇到一位音乐老师,他在清迈最名牌的一所中学任教,并负责指导那所学校的民乐队。他愿意免费教我泰国民乐。满屋的乐器,他问我想学哪种。我看其中一种跟我国的扬琴差不离,估摸着这个对我来说最快上手。在我看来,拉弦最难,吹奏费气,敲击发声的总容易些。于是指着那模样像扬琴的说:“就学这个吧!”

这个乐器泰语叫Khim。

老师问我想学哪首歌?还用考虑吗?我说:“Long Mae Ping。”

旋律不复杂,只有六个乐句,我已经比较熟悉,需要学习的是Khim的奏法。盘膝坐在置于地板上的乐器前面,跟着老师练了几次,然后就自己练。开始手生,渐渐地越来越熟练,不再弹错,感觉也就出来了。这首歌,曲调虽然简单,然而似乎蕴涵着无限丰富的内容。我弹了一遍又一遍,不知有多少遍,完全沉浸其中,竟至浑然忘我之境。老师出去了又进来了,我也是事后方知,当时竟毫无察觉。

我觉得,我触摸到了泰民族的灵魂。

灵魂是形而上的概念,但它同时能幻化出各各不同的形相,使我们能够触摸得到。就民族灵魂而言,它的形相包括建筑、岩画、织锦、文学、哲学、歌谣、舞蹈等等。

而民歌就是民族灵魂诸形相中的最娇娆甜美的形相。

我喜欢把《Long Mae Ping》想象为一个清丽纯情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在水一方,缥兮缈兮,就像《阿诗玛》中的杨丽坤,《窗外》中的林青霞。

这首歌,轻柔舒缓,安静宁和——像一个恬然的微笑,像一声问候、一句绵软的“萨瓦迪召”(清迈女子问候人爱用北方方言说“萨瓦迪召”;中部如曼谷那边女子则说“萨瓦迪卡”。后一种说法大家都很熟悉了)——又像一条默然流淌的河流,处子般的矜持中内蕴着燃烧的激 情。其两岸风光旖旎,饱含生机,稻浪千重,林木葳蕤;有时候又乌云翻滚,风簌雨骤,暗潮蹿涌,漫汙泛滥——又像汩汩流逝的岁月,欢笑和泪水交集,幸运和悲苦相连。

这首歌就是宾河,宾河就是这首歌。

我觉得:我所读到所听到的泰国历史,就是像这首歌这样的;我所接触到所认识到的泰国人,也是像这首歌这样的;我所游历到的所见识到的泰国山水风物,也是像这首歌这样的……我对泰国的一切感受,就是我对这首歌的一切感受。

在一本泰国人撰著的英文版《简明泰国史》(注:有非常多史学错误,如下文)中提到,泰民族的祖先原本生活在中国内陆,后来迁徙到云南,成为南诏国人。他们在云南时,曾经跟诸葛亮统领的蜀汉军队打过仗,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您一定猜着了:他们的头领就是孟获。再后来他们逐渐经老挝迁徙到清盛、清迈一带,最终统治整个暹罗湾。其实泰民族的早期历史基本上只剩下传说,没有确切的文献实物资料可考——东南亚很多民族都这样,他们不像中国有那么丰富的古代文献记录,他们仅有的一点文献记录往往随着王朝覆亡而灰飞烟灭;而千百年来不断的迁居,使得他们的早期器物也难以保存——不过从种种证据来看,泰民族从中国云南迁徙而来,应该是可信的:今泰国北方正是当年南诏国的统治区域;泰族在我国云南的一支叫傣族,在老挝的一支叫老族,语言、文字都相同。

古代先民的迁徙绝不像我们今天的旅游,古代先民的迁徙中充满战争、劳顿、饥饿、疾病、死亡,而像泰民族这样的往热带丛林地区的迁徙尤其充满艰难危惧。他们必须在纠结的荆棘和噬人的泥沼中开辟道路,随时面对蛇虫鼠蚁,猛虎饿狼,食人凶鳄,蚊毒蛮瘴。

然而,他们最终为自己和子孙开拓出一片丰沃宜人的疆土。

清迈人的性子柔,不急躁,说话慢,走路慢,什么都慢,大概是这里的丰沃水土以及漫长时光造就而成的吧?

我坐在宾河边的咖啡馆里,慢慢喝着加冰块的威士忌。河水在木质扶栏外缓缓流淌,像绵绵不绝的日子。两岸的树影屋影倒映在水面上,左手边是装饰得像童话城堡般的Nawarat桥。咖啡馆的大眼睛女招待,模样像个高中生,极其年轻的脸上含着浅笑,用丝绸般轻软的声调问客人:“A Rai Nam Baw?”(泰语:喝什么饮料?)我知道,由那座桥向西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有100多座寺庙的清迈古城。每遇重大庆典节日,比如花节、水灯节、宋干节,那座桥就会通身花团锦簇,灯火辉煌,成为整个城市狂欢嘉年华的中心。或许眼前这位十分温婉的姑娘,也会盛装出现在花车巡游的队伍中吧?——这么想着,我的心中就响起了《Long Mae Ping》。

我在闹市区的一间小小门店里,店主正在做着跟公主同样的事——制作Sum Tam,一种泰北特色海鲜沙拉。这是我最喜欢的泰国特色小吃,只有清迈才有。把小虾小蟹剁碎,倒入大木桶里,加入切细的新鲜青菜、辣椒、调味料等,在大木桶中用木杵擂拌,盛碟,挤几滴柠檬汁,红红绿绿,清清爽爽,酸酸辣辣,香香甜甜,吃过一回,以后再见到,我一定禁不住流口水,两脚就不听使唤地往店里蹭。店主的老妈妈坐在角落的矮凳上,用心漂洗着大半盆硬币,准备洗干净了再找换给顾客。店主女儿则帮忙杂务,不停地忙里忙外。这小女子颇有几分姿色,像一株成熟绽放的兰花——清迈乃泰国的美人窝,美女并不罕见。吃着可口Sun Tam,看着店主女儿忙活儿,是味蕾和眼睛的双重愉悦。一个头顶微秃的白种中年男人被店主女儿容貌所迷,赖在店里不肯走,店主女儿忙到哪里,他就粘到那里,像苍蝇嗅到了新鲜出炉的面包。小女子没发作,只是低垂眼睑不动声色继续干自己的活;店主也正眼不看,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老妈妈照样用心洗着她的硬币。我为他们的隐忍驯良而惊讶,同时心生不少感慨。这时候,我的心中响起了《Long Mae Ping》。

我在清迈老城里闲逛。午后的阳光炽热似火,人行道树影斑驳。街上空无一人,我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足音。城门边一家音像店的橱窗里,全裸的美女在卡拉OK制品封套上侧脸性感的笑着。两声狗吠从那家叫Lost Books的二手英文书店里传出,店主是英格兰人,最靠近门口的书架上贴着一行小小的提示:“Please take off your shoes.”店里只有一个东方面孔的顾客,在翻看James Patterson的《Kiss the Girls》,这个人显然没有注意到“Please take off your shoes”的提示,脚上还穿着沙滩鞋——这个人就是我(真不好意思)。我买了书,继续走路。见到某处一座尖尖圆圆的佛塔从整排民居的后面高耸而出,接着看到橙黄绿三色瓦楞状的殿顶和白色的寺墙,红白两色的簕杜鹃像幔帘一样从墙头悬挂下来,自顾自恣肆蓬勃地盛开着,花瓣肥厚,花色鲜明。我凝神看花,完全看呆了。这时候,我的心中响起了《Long Mae Ping》。

白天,我从这里出清迈城区,登素帖山(Doi Suthep),在双龙寺俯瞰清迈城。清迈人总是说,双龙寺前的石级数目每次都数不准;清迈人还说,不到素帖山就等于没到过清迈。从素帖山往莎芒(Amphoe Samoeng)方向去,可以领略到清迈最美山水风光,此地号称“泰国的瑞士”。我喜欢去美莎兰花蝴蝶园(Mae Sa Archid and Butterflies Farm)观赏也许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兰花;我也喜欢去美莎河谷(Mae Sa Valley)踏访茕立世外的青青山野田园;我最喜欢去静谧幽谷中的美林(Mae Rim),在围裹着鸟语花香的潺潺流瀑旁一坐就是半天,感觉树叶在风中呢喃,风在山林中染绿,胸中一片空澈澄明,了无滞碍——我能明白为什么邓丽君那么喜欢清迈……一阵歌声从我心底飘来,奇怪的是,那居然不是《小城故事》,却是《Long Mae Ping》。

忽一日,觉得周围气氛大大不同了。泰国朋友告诉我:水灯节快到了。我注意到各家各户的门前灯笼高挂,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气。宾河的河面上漂浮着巨大的花灯,Nawarat桥通身流光溢彩,远远望去,如同仙境。他们还教我唱《Loi Krathong》(泰语,意为“放水灯”)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首泰语歌曲!水灯节,这是一个全城倾巢而出狂欢的日子。

泰国人说,水灯节起源于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任国王的妃子为酬谢水神,发明了往水里放水灯。但我总疑心放水灯习俗源于印度,是印度教的仪式,佛教吸收了过来,遂演变为东南亚佛教国家的传统。

花车巡游就像一部制作宏大的大片,又像一部绵延超过10公里的露天神话剧,看的时候我十分震撼:我,生长在一个七千年文明古国,从来看不到我自己国家的传统民俗文化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活力!我们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历经肆意洗劫已经奄奄一息了,泰国人却把他们的传统保存得这样好!甚至我在泰国看到的中国传统民俗比我在中国看到的还要原汁原味!这真让我嫉妒抓狂!

万千水灯从上游漂下来,又向下游漂去。满河的灯光流动闪烁,像巨灵胸前晶亮的钻石串链。孔明灯从两岸的这里那里升起来,焰火也噼里啪啦地升腾而上,刺破蓝黑的夜空。河里万千明晃晃的灯烛随波向前,涌流向水天相接处,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天上的星与河里的灯似乎连为一体,分不清哪是银河,哪是宾河,整个就像梦境一样奇幻瑰丽——这一刻的璀璨我永远忘不了!彩灯通明的游船犁开一片漾动的霓光开过来了,船上放送着音乐,这音乐好熟悉——是《Long Mae Ping》!是《Long Mae Ping》啊!

我从清迈回到广州有些年头了,时不时还弹奏《Long Mae Ping》。家里没有Khim,我就在钢琴上弹。就像当年学习这首歌时一样,一弹就一次又一次,停不下来…………

 

 

 

 

 

 


作者: 重色轻友    时间: 2010-6-27 10:54

一点也没听懂。感觉不好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10-6-28 21:46

呵呵,害得傣族都这样现代地唱了
作者: 葵中蝴蝶    时间: 2010-6-28 22:05

听听 还没这水平欣赏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0-6-30 09:34

听不懂、、、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0-6-30 10:08

听了很多遍,发现自己不舍得让它停下来,就这么一遍遍地听着
作者: 小卜冒    时间: 2010-6-30 23:16     标题: 回复 6# 小小青蛙 的帖子

是不是特温馨啊小青蛙~!
作者: 源源流長    时间: 2010-7-1 13:47

哈哈,我听懂了一句:........菩萨保佑我.........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0-7-1 17:22

吉它的声音我特喜欢!
作者: 法自然    时间: 2010-7-7 16:39

用好多鼻腔共鸣,感觉象摇篮曲类型的,挺好听的。
作者: 法自然    时间: 2010-7-7 16:41     标题: 听听

用好多鼻腔共鸣,感觉象摇篮曲类型的,挺好听的。
作者: 小卜冒    时间: 2011-5-13 02:14

反反复复去听这首歌,也许感觉确实能听出些东西……你能感受到傣泰族人的性格和文化
作者: 傲梅迎春    时间: 2011-5-17 18:52

今天才发现这个帖子,音乐真的好好听。。谢谢楼主
作者: 雪飛    时间: 2011-5-17 20:43

来顶顶刘老师,献花
作者: 小卜冒    时间: 2011-6-3 21:41

谢谢喽!~
作者: 富春江    时间: 2011-7-22 16:00

是听不懂,但很好听。
作者: 一鸣惊人    时间: 2011-9-2 14:31

旋律不错
作者: 葫芦声韵    时间: 2011-9-5 07:16

谢谢小卜冒提供这么好听的泰国茉莉花《滨河流淌》,听不懂,但很喜欢, 文章也仔细学习了一遍,非常好 鲜花送上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