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唱着歌吹和唱着谱吹效果是不一样的----欣平 [打印本页]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0 16:23     标题: 唱着歌吹和唱着谱吹效果是不一样的----欣平

     唱着歌吹和唱着谱吹效果是不一样的,唱着歌吹声音绵软自然,唱着谱吹稍显生硬;同样一首曲子唱着歌吹和唱着谱吹嘴唇的动作会有区别。吹歌曲和吹乐曲嘴唇的动作也不一样。这个问题很细微,所以特意提出来让大家品鉴。
作者: 龙吟芦箫    时间: 2010-6-20 16:47

新颖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0-6-20 21:35

这一问题怎么怪怪地???

如果按楼主的意思,《竹林深处》和《金孔雀与凤尾竹》等许多优秀的葫芦丝巴乌独奏曲或重奏曲原本都不是歌,演奏者只能唱谱演奏,听起来生硬吗?王厚臣老师的灞柳情、李春华老师的香巴拉、魏仕建老师的幺妹等,吹的都那么感人动听,难道他们都是现填的词,把乐曲先变成歌,然后再唱着歌演奏出来的。用葫芦丝巴乌演奏有词的曲子(歌)和演奏无词的曲子(曲),真有那么大的区别?难道真的是“唇”在起作用??都是“唇”惹的祸???不能再往下说了,再说我也糊涂了。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0 22:24     标题: 回复 3# 慧儿 的帖子

非常好,就是这样能把问题讨论一下。欢迎各式各样的批评。我的体会我吹有个美丽的地方。心里唱谱吹老是没有味道。后来把歌学会了,唱着歌吹感觉就好多了。但是你领会错了我的意思,  最好看一下我的《怎样跟好乐曲的伴奏》他不是在演奏,他是在表达,在倾诉。。。。。。这时的乐谱在脑海中已经不是乐谱了,它由音乐符号变成了文字符号,变成了一组组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作者: 溪边石    时间: 2010-6-21 03:03

很有意思的问题,楼主的表达方式也很新颖,但也容易引起误解。我理解应该是:当一首曲子还不熟悉的时候,虽然可以照谱吹下来,但味道出不了。只有当充分领略其韵味之后再奏起来才有味道。不知是不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只是从我这业余水平才有此说,如是专业人士,应该一拿到谱子就自然而然的奏出其内涵的。不过这也似乎有些难度----毕竟理解和熟练也应当还有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作者: 葫芦哥a    时间: 2010-6-21 06:49

都对。 熟练有个过程.情到曲成。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0-6-21 07:05

看了楼主回帖后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楼主本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歌词可帮助我们理解旋律的主题,把旋律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得更准确更完美。若确是这个意思,还用专门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还用进行专门的讨论么?退一万步说,即使是个问题,即使需要讨论,这个问题与“唇”又有什么关系呢?亦或为“唇”争口气、鸣不平,应从“唇”的真实作用和功能入手,寻找提供足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和事实为好。迂回得太大太远,很容易把我们自己搞糊涂啊。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2 00:34

我提这个问题有俩层意思。第一是我的切身体会;唱着歌吹和唱着谱吹效果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唇  ”在这时的动作发生了变化;以《有个美丽的地方》第一句为例:(2    35   32   3      3     2 )唱着谱吹时发出的气流直,基本都是唇吐音,听起来生硬断续,这时的上唇基本没动,是下嘴唇在动作,(唇的形状象地包天,当然没那么严重):唱着歌吹时发出的气流绵软自然贴切更有如歌的感觉,这时是上唇动作大,在对气流进行咀嚼加工;这时发出的气流连贯而不生硬,(这时唇的形状象天包地)。大家可以把手放在唇边用俩种方法试吹,体会一下气流有否变化。

    第二个是音乐的音符到底是简单的符号还是一种文字语言? 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字,许多种语言;如方块字,蝌蚪字以及各种类型的文字,有英语法语以及形形色色的语言。那么音乐的符号是不是一种文字一种语言呢?这是个认识问题。当然应该是!而且是比英语更为通用的更能容易理解的世界通用语。它叫音乐语言。当我们把一个个音符看作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时,当我们把一句句音符理解为一组组画面,一首首赞歌,一声声哀怨,一句句感叹时,那时你就不是单纯在吹奏音符了,而是在歌唱,在赞美,在倾诉,在抒发,在表达你的心声了。这时你的唇和单纯吹奏音符时能没有变化吗?怎么唇不在起作用呢?试想一下,唇不动,你说句话试试。必然是发音不清楚,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而当你把这些音符当作一种语言来表达时没有唇在作用,能表达好吗?表达清楚吗?一句话,理解了音乐,理解了音乐的语言,和单纯的吹奏音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而“唇”在这俩种表达方式上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例子上面已经举了,这里不重复了。

   我这个问题,看起来怪怪的,其实大有深义,弄通了弄懂了,对于我们怎样理解怎样正确处理好音乐的关系,怎样重视“唇”的作用,怎样表现好音乐的语言,怎样发挥好音乐的魅力是有意义的。没有文字的音乐同样是歌,因为音符本身就是文字,你不唱谱吗?你单纯把音乐符号就当做音符吗?它同样能创造形象(幺妹),同样能描写画面(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同样能抒发哀思(十点后的坚强),同样能赞美讴歌(牧歌),同样能诙谐(快乐的小卓噶)同样能交流。而且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交流。而这些都是“唇”这个无名英雄在发挥着作用。细心体会一下,人们太忽视它了。没有嘴唇你还吹什么?还怎样吹?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0-6-22 08:03

   不错,从同样具有“表达和交流”作用的角度看,音乐旋律的确也是一种“语言”,但它是一种“特殊语言”,与我们日常交流会话所使用的语言不能完全等同。“音乐语言”和“会话语言” 二者在表达方式和运用条件上完全不同,不能因为会话语言离不开“唇”,由此即可推出音乐语言也一定离不开“唇”。若按楼主的逻辑推理,所有键盘乐、打击乐、弹拨乐、弦乐将无法演奏?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推理结果啊。

   至于“唇”在葫芦丝学习演奏中的作用,应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分析对待,过分强调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必然牵强,对一般爱好者也是一种误导。我们非常赞同黑土老师所总结的“一必须、三辅助”,很客观也很实际吗。

   关于楼主在学习演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从一开始的“没感觉”到后来的“有感觉”,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只要楼主不再先入为主(刻意为唇的作用找依据),一定能够得出与绝大多数爱好者完全一致的答案,这一答案也绝不会再是奇奇怪怪、匪夷所思。

    我还认为,关于“应唱歌还是应唱谱”的问题,讨论到此也就可以了。


作者: 龙吟芦箫    时间: 2010-6-22 10:33

呵呵,讨论得好。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2 10:46     标题: 回复 9# 慧儿 的帖子

刚才看见你回复的帖子,不管认知怎样,你还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讨论清楚。另外我说的是吹奏问题。你非要往打击乐弦乐等方面扯, 这有点跑题了。我的观点,你不认同没关系。以后慢慢看吧。
作者: 法自然    时间: 2010-6-22 11:35

唱着歌与唱着谱然后演奏(吹)的音乐感觉和效果不一样,是为什么呢?本人认为:这只能对某些人(或者说对音乐通过歌曲形式能起到辅助加强理解阶段的一些人)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能说成是一种普遍规律,跟唇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前面有的朋友说的例子:葫芦丝和其它的一些吹奏乐器的一些独奏曲没歌词照样可演奏得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能很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歌曲),靠歌词作为辅助手段,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于没有歌词的音乐作品(独奏曲、交响乐等),照样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只是需要具备更好地音乐素养,理解得好与差、肤浅与深刻,这是每个人音乐素养在不同层次的问题(本人在此没有贬低任何具体人的意思,只是说客观的、现实的状态,就如同当下有人识谱,有人不识谱;有人会唱歌,有人歌唱得不太好一样。) 回过头来说初始的问题,就是歌词有较强的辅助理解音乐的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唯一的理解音乐的工具。在乐器、基本功相同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对音乐的理解的程度、个人的音乐素养在起作用,在于心中有了全新的感觉(唇自然地要听命于心的指挥,也就有了一些与以前的不同表现),效果也自然要好起来。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0-6-22 11:47

[quote]原帖由 溪边石 于 2010-6-21 03:03 发表 很有意思的问题,楼主的表达方式也很新颖,但也容易引起误解。我理解应该是:当一首曲子还不熟悉的时候,虽然可以照谱吹下来,但味道出不了。只有当充分领略其韵味之后再奏起来才有味道。不知是不是这个意思。

和你的观点一样。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2 22:19     标题: 回复 12# 法自然 的帖子

说的非常好,也很透彻。想不到一个小问题引来许多高论。但有句和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句我是不赞同的。那要不要控制口风啊?有的人唇肌有力,口风控制得好,气流相对有力,可以成一气柱,有的人吹奏时间短,唇肌无力,控制口风的能力差。这不影响音色吗?唇即使是含着不动吹腹颤音的时候,唇也有个渐紧渐松的过程。唇如果总不动,那会发出什么音色呢?我还是认为,只要吹奏, 唇的作用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2 22:38     标题: 回复 13# 云的影子 的帖子

接近我的意思。以前没有对唇的作用引起足够重视,在吹《一个美丽的地方》吹了十几天了,还是没有味道,声音怎么那么生硬呢?后来反复听歌,歌词渐渐会了。后来心里不读谱了,唱着歌吹,果然味道好多了。为什么呢?我用手在嘴边试验。原来我读谱吹时气流直,强,气流断续。而唱着歌吹时气流绵软柔和。而在进行这俩种实验时,感觉嘴唇也是有微小变化,所以把心得写出来,希望有心者都来体验一下这细微的变化。如果是正确的当然对大家有借鉴意义,错了就批评嘛。反正是讨论问题。错了对大家也有个警示啊,我的弯路大家就不要走了吗。
作者: 法自然    时间: 2010-6-23 09:48     标题: 回复14#欣平的帖子

请不要断章取义曲解我的意思,我没有说唇的作用不重要,是说唇和唱歌或唱谱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我在最后也说了,唇是听命于心的指挥的,对音乐理解好了,唇自然也就会有了一些比以前不同的表现,效果也自然要好起来。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3 10:42     标题: 回复 16# 法自然 的帖子

说老实话,你的观点是很好的,很正确的,比较有说服力。我大部分赞同。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你音乐方面的造诣很高,很有素养;但你说我曲解你的意思,我不明白,我是个语文老师。应该说理解能力要比一般人强,可是我现在还是不明白你没有必然的联系那句话。不懂就是不懂,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我也不能不懂装懂。一句话,不理解。唇是听命于心的指挥的,对音乐理解好了,唇自然也就会有了一些比以前不同的表现,效果也自然要好起来。那么理解的不好,唇的作用肯定就发挥的不好了,就是说:理解的好,唇的作用发挥的就好,理解的不深,唇的作用就发挥的不好;可是说来说去,还是和唇有关系啊?比如美声唱法。要求嘴呈圆形,这样发音圆润甜美,不这样,就唱不好美声,美声老师在教唱时,不管你理解不理解,都要求大家在唱歌时保持正确的口型,那又怎么说唱歌和唇没有关系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有扎实的吹奏功底是吹好乐曲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可是这些我应该都具备了啊?64年学习笛子,至今46年了。艺术修养从我发表的这些文章里应该说有一定的见解了。可是我怎么连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一个小曲子都吹的没味呢?反复琢磨比较,才觉出我原来是唱谱吹的,后来心里唱着歌吹,味道就好多了。又细心体会一下,唱着歌吹和唱着谱吹唇的动作是有变化的。唱着谱吹上唇基本没动,下唇在工作(2   35  32   3  3    2)而唱着歌吹时是上唇肌在动作,上唇起主要作用。(有 一个  美丽 的  地 方)我用手掌在体验,显然是唱着歌吹时气流绵软柔和,更有韵味。所以我提出来说俩者在唇上有细微的变化。这是关系到能否把曲子吹得更有韵味的问题,或者好上更好,不好变好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把曲子吹的更精更有韵味的问题。讨论明白了,对大家有意义,没明白,或者我错了,那对大家也有借鉴意义。感谢你的参与。和你这样的高人讨论,很有意思,很有启发,你生气就生气吧,骂我是老顽固就骂吧。
作者: 法自然    时间: 2010-6-23 16:25

尊敬的欣老师,我们在一块能通过网络讨论问题,应该是一种缘份,是我们都喜欢葫芦丝这种乐器而建立起来的,如果产生伤感情的效果,甚或攻击对方,那是不可取的,我相信在我们俩之间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只讨论唇在葫芦丝吹奏中的问题,不联系歌唱与吹笛子唇的作用好不好?因为这两项的唇的使用与葫芦丝用唇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没有参照性,故不能作为讨论此问题的佐证,就不拿到这里说了。你说在吹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曲子过程中,在唱谱后吹奏与找到歌词唱歌后再吹奏,唇有细微的变化,唱歌后吹奏的气流绵软柔和,更有韵味。我没有异意,我认为的是你歌唱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了乐曲(节奏的快慢、节拍的强弱、乐句、旋律、乐段以至完整的作品),不但是唇,而且气息、手指都会更加协调地配合起来,自然韵味会有新的体现。唱歌是一种理解音乐的好方式,但这种方式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唯一的。独奏曲就只能是在对作品的调性、节奏、节拍、音程关系构成的旋律、乐句、乐段以及一些音乐符号等等的准确把握,通过读谱子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再借助已有的基本功通过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增强韵味,唱谱子也能体会到韵味的!也能吹奏好的。我是针对“唱谱子后吹奏-----稍显生硬,唱歌后吹奏------声音绵软自然”这个问题来说唇的变化与唱谱和唱歌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谱子唱准确照样能吹出------声音绵软自然,歌唱不准确照样是吹出后------稍显生硬。唱歌吹奏的路子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就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都只能是相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另外,您注意到没有,您在唱歌的方式吹奏时,实际上您在想着歌词辅助的旋律的同时,也在心中唱着音符(谱子)来指挥您的手指进行动作,不然光凭歌词您是吹不成曲子的。能准确地读懂谱子,进而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特别重要。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3 20:19

恩,也许我在钻牛角尖.前面慧儿说的我过分夸大也不见得没道理.你说的很多方面都是对的,有的我现在不理解.那以后慢慢体会吧.
作者: 红梅    时间: 2010-6-23 21:47

欣平老师我支持你,你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我理解在吹秦的时候每个人某些的动作有时是下意识的,有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你能注意到并提出来,就是好事,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如果有帮助就是好事嘛!没有必要在文字上计较。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0-6-24 16:01

        回欣平(魏仕健)二位老师。

        学生在此可能冒犯但还是要提醒(二位)老师,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反复讨论“唇作用”的初衷和本意。把“唇”的真实全部作用搞清楚,是为了明确它在学习和演奏中的性质和地位,是为了明确它与“气、指、舌”是否同等重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和现实意义所在。

        至于(二位)老师对“唇作用”所强调的三点,学生认为太刻意、太过分、太牵强。在演奏中唇部肌肉收紧也好、放松也好,对面部表情构成主动也好被动也好,甚至“唇”是否配合吸气,是否入情入戏等等,这一切一切只要演奏者心到、意到、情到、曲到,“唇”必到。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自然连带”或是一种典型的“下意识”。人的这种“自然连带”或“下意识”,需要我们刻意去控制吗?我们又能控制得了么??正确引导爱好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我们能够控制的“气、指、舌”等当控之处不是更好吗???

        另,我还认为,关于“唇作用”的讨论,如果仅仅局限在“有没有、有多少、有哪些”上,你来我往辩来辩去这种讨论本身太肤浅,意义不大层次太低,而且还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敬请(二位)老师好好想一想,争来争去我们分歧的焦点和关键究竟在哪里?我们争论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又为了什么???


作者: 慧儿    时间: 2010-6-25 07:43

       欣平老师不愧是个“语文教师”,你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甚至包括断章取义、拉大旗作虎皮、搬弄是非、制造麻烦的能力,确实远远超出一般人。讨论问题就是讨论问题,何必非要动肝火伤和气?何必非要在小人物与大人物之间制造点什么??小人物与大人物在某些问题上观点不同、看法不同不可以吗???
       你提的问题为什么奇奇怪怪、匪夷所思,你的论点论据为什么“弱不经辩”,你为什么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原因好像已经十分清楚。如果非要说“层次”问题,盲从迷信与探究真谛比哪个层次更高,相信欣平老师和每位爱好者都会得出正确结论。
       汲取我老师的教训,为避免出现意外麻烦,就此议题这是我最后一次参与讨论,敬请欣平老师和广大葫友谅解。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5 10:36     标题: 回复 24# 慧儿 的帖子

认识有这么大的距离,不说了.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5 11:25     标题: 回复 20# 红梅 的帖子

谢谢理解和支持; 你说的下意识是个实际情况.实际上是一种模糊感觉,很多人在这方面没有用心去琢磨,只是凭着感觉去吹,吹好了,不知道用的什么方法,吹的不好,也不明白什么原因.就象我吹美丽的地方似的怎么吹也不好听,也没味道,听了几十遍的歌,后来唱着歌词吹,才觉得有些味道了.这就启发我去想去体验了原来唱着歌.气息柔软,唱着谱吹气息发硬,为什么呢?原来用这俩种方法吹是因为唇有了变化.所以把心得提出来让大家鉴别.对于唇这个东西很多人都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只有黑土老师把它提出来了.能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如果我们用点心,下点功夫去琢磨,把这种"模糊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能得出一个普遍的能让大家信服的达到具有理性认识的高度, 那对于我们以后在吹奏时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发挥唇的作用,不是更好吗? 唇的作用我是最近才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也是不怎么重视的.或者说认识不透的,现在也没有认识透,这从我发的呼吸方法一文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我愿当一块敲门砖,启示大家把唇的作用弄清楚,弄明白,就是"唇"在吹奏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希望有识之士都发表高见.这个问题弄明白,无疑对提高吹奏效果防止走弯路都是有推动作用的. 还好,已经引来一些玉了.象慧儿,法自然,魏老师等都发表了高论.
作者: 水天一色    时间: 2010-6-25 15:55

看到这里,我理解的是大家所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唇是否能在气息的变化上发挥作用?我们都知道气息在吹奏葫芦丝中的重大作用,但如何能更好地去控制气息却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做到,而如果能用唇去进一步控制气息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吗?欣平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确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是他的切身体会。我记得王厚臣老师说过,专业的与业余的区别在于细节!我们业余爱好者就是应该不断地完善细节才能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而唇的变化肯定会引起气息的变化的,我想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李春华老师已经将唇与“气、指、舌”并列为葫芦丝四种基本功,我想我们应该对唇的作用重视起来。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5 16:20

恩,总结的很好.现在我又想起一个问题来.就是大家可能含葫芦嘴的深浅不同啊.含的多,实际葫芦丝已经突破风门这个关了,那风门的作用肯定小了.象黑管萨克司以及巴乌什么的,风门大开,嘴唇的作用就小些.吹笛子嘴在笛子吹口上方,所以嘴唇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在笛子上没人否定嘴唇的作用.因此争论了半天,意见相左,备不住都有道理呢.我是主张少含的.我吹时是这样,先把嘴唇合上.然后把葫芦嘴顶在外唇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嘴唇的作用.而在葫芦丝上有的人含的很多,几呼含住了吹嘴的一半.嘴唇被上下卡住.风门的功能被限制住了.权力被剥夺了.所以作用也小了. 个人从个人的角度看问题,都觉得自己有理.所以有的人说作用大,有的说作用小.原因就是有的人含多含少从而引发出不同的看法.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0-6-26 18:35     标题: 回复 4# 欣平 的帖子

我刚看到你的新帖,非常棒!强烈同感!其实按歌吹和按谱吹是个既简单又高级的演奏方法,也是很多丝友吹出来不是味儿还特自我陶醉的症结所在。吹到情深,哪有谱子?只有情绪和情景而已。说实话,葫芦丝和演唱比起来,论水平、论技巧、论历史,那是万万不能相比的。即使这样,演练一首好歌,教授、专家、歌唱家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的雕琢,凝练,才能定型。好歌的好经验好技巧我们能借鉴哪怕是十分之一,也够用了。我认为,按谱吹只是初学乐曲的熟悉过程,按歌吹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比如《凤尾竹》、《婚誓》,初学者能吹出味儿来的没几个,为什么?按谱吹了,老师就是按谱吹的。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0-6-26 18:37

认真学习!难得的学习机会。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0-6-26 18:47     标题: 回复 22# 慧儿 的帖子

慧儿兄弟:欣平老师确实是高人,希望你认真看看文章,好好学学方法,唇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在葫芦丝高层已经统一认识,关键是怎样具体运用。欣平老师的体会很深刻,很精彩!学了,你会进步一大截子。你敢说出很多人不认同但又不敢说的话来,看得出你是个真君子。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6 23:20

按谱吹只是初学乐曲的熟悉过程,按歌吹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和我的感觉一样,那没歌谱怎么办? 别人的话啊.按音乐素养和基本功不谦虚地说,我应该可以了.可是我还是吹不好美丽的地方这样一个小曲子.只是熟悉歌词以后心里唱着歌吹才觉得有味道了. 我在我的房间也多次强调过,处理歌曲和处理乐曲方法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效果不一样了呢? 其实我的概念范围很小. 谈的就是怎样处理歌曲的问题.以及在吹谱和吹歌时唇的微小变化,人有的人硬把概念扩大.扯到乐曲方面上去,把我也拉上歧途. 但这也是好事,把范围扩大了,讨论起来就更有意义了.也促进我提高了认识.再说一句,唱谱吹如果注意到发音方法,效果也不一样.比如 ( 1   都)  如果吹时读成  " 多" .显然比 读" 都"要绵软.嘴唇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品鉴.这里有没有差别? 读 ( 5  )"  烧" 和 "索 " 时气息有没有变化. 嘴唇有没有变化? 显然是有的.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7 11:01     标题: 回复 27# 水天一色 的帖子

专业的与业余的区别在于细节!非常精辟的语言. 有的业余的已经吹的相当好了,可是和大师的一比,还是有差距.问题在哪? 在细节的处理上. 同样吹一曲或一句甚至一个音符. 在处理一首乐曲上,大师们抓住了重点,哪段是主要的,哪段是次要的,因此处理的有层次感.处理句子上大师们可能在这一句的处理上强弱关系有微小变化,我们可能吹的直; 处理一个音符时,你可能没动作,而大师的小动作多.他可能轻滑了一下,可能轻波了一下. 这样都造成了差别.记得金铁林教授在教一个歌唱演员唱歌时,对一个音节进行了反复的纠正. 京剧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对一个字,一个发音都反复强调,反复练习. 我们为什么不能细心点呢? 这是关系到吹美吹精的大问题啊! 怎可小觑 ? 谢谢你的参与.你把问题说的更清楚更明白了.
作者: 56S    时间: 2010-9-26 13:25

支持欣平教师!能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学习欣平教师是做得最好的!

当然也誓死捍卫其它老师提出不同意见的权利!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论坛才能越办越好!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10-1 07:53     标题: 回复 33# a2580971 的帖子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论坛才能越办越好! 一篇文章读与朗诵感觉完全不一样,朗诵是带有感情的,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乐嚣演奏也一样必须对演奏的曲子要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演奏时带着感情去表现乐曲的意境.如果按谱子吹虽然节奏,音准都对了,但整个曲子不能给人美感.所以演奏乐器要向唱歌一样,带着感情地去演奏,去表现曲子的意境.。楼上俩位朋友的意见都很好,赞同。
作者: 郑悦    时间: 2010-10-1 11:06

李春华老师的教学视频里说:演奏要像唱一样,但要比唱还好听!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0-10-1 14:12

提得很好啊!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0-10-3 11:51

这个问题提得好!唱谱多数是在"读"谱,唱歌则有更多的发挥:或抒情、或豪迈、或悠扬、或委婉,歌者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演绎,听者也有不同的享受。
作者: 显像管    时间: 2010-10-3 20:24

有歌词的更容易理解
作者: 大雯雯    时间: 2011-2-28 23:22

挺高深的!
作者: 飞絮    时间: 2011-4-11 14:38     标题: 回复 1# 欣平 的帖子

谢谢欣平老师,学习了!
作者: 原上草    时间: 2011-4-15 16:41

无论歌也好、曲也罢,关键是意境,可这意境又岂是我们平常百姓理解得到的?特别是纯曲谱的曲子(什么独奏曲啊、协奏曲的),究竟她表达了什么?这真不是个好说明白的玩意儿。我外孙女学古筝,弹那什么《战台风》,我真听不到台风来了、与台风搏斗的意境,就连王昌元(古筝曲《战台风》的作者)本人演奏的,我一样什么都听不出来;又如那个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我很喜欢听(我也自学过二胡),我听了好几个老师的演奏版本(也收藏了她们的演奏视频),什么宋飞啊、马向华啊,等等,都听过,反正就是有点忧怨的感觉,其他就不明白了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1-4-15 17:18     标题: 回复 41# 原上草 的帖子

恩,读懂一首乐曲太难了,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各方面的素养。历史的。文化的。音乐的,本身经历的等等。其实我说的不是这方面的问题,我只是在吹歌曲时觉得唱着歌吹和唱谱吹效果不一样,大家争论了半天,对我又有启发。就说1 (都)这个音符。觉得在欢快的吐音中吹1 (都)有力。但在处理柔美的曲子时发(都)音生硬。所以我在吹慢曲子时都尽量注意把1(都)吹成 (多)即嘴唇拉宽了。果然柔软了。问题虽小,可是注意到了,在吹奏时就可能自觉地去处理好些,不理解,不注意,发出的音生硬还不明白什么原因,这就是细节的处理问题。但也是如何吹精吹细的大问题。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1-4-17 13:07

一张嘴怎能又唱又吹,是没说明白还是我没看:明白,费解。
作者: 冬至    时间: 2011-4-17 14:11

学习用唇演奏。感觉不一样,强烈支持欣平老师。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1-4-18 22:12     标题: 回复 43# 石大庆 的帖子

心里默唱。嘴型必然有变化。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1-4-19 08:32

深层次的话题,有待慢慢领悟。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1-4-22 21:59

见了欣平老师的回复和其他人的讨论明白了愿意是心里默唱歌词或曲谱,嘴上同时吹。如是说您很有见地。顶。 提出观点要注意语言的严密,否则像我一样误解。
作者: 春风拂面    时间: 2012-3-19 17:13

欣平老师这个提法挺新颖!我认真读了这个话题所有老师的高论,包括个别老师的意见分歧,但是都没否认用唱歌的方式吹奏便于掌握气息强弱、情感表达。我认为至少对我们这些初学的菜鸟是很有帮助的,至于那些中高级纯曲谱(无歌词那种),我想那些谱子可能初学者到那个级别后,也许功到自然成,自然而然谱子和心中的歌(这种歌却是没歌词的)合二为一(也就是意境统一吧),既然这种办法有益无害,就应该提倡,我们的重点是讨论怎么去体会这种观点,得以发扬光大(尽管有的老师说了不是唯一的),怎么帮助大家演奏水平的提高?有什么不好呢?我这个菜鸟就遇到很多和我一样的初学者 ,他吹月光下的凤尾竹就是在读谱(注意,这里说他唱谱都还没达到),可是你和他交流,给他试着唱: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他一下就找到感觉了,而且马上效果就出来了,比原来好多了,你能说我们这些菜鸟不可教也(或者水平本身很臭)?我觉得对初学者关键是快速有效的练习办法!我个人认为欣平老师的办法快速有效!这才是最有效的!再次感激欣平老师这种钻研探讨的精神,对我们初学者受益匪浅!
作者: 紫云回    时间: 2012-4-4 23:35

不管唱词还是唱谱,重要的是旋律感,在此感觉上吹奏就好些
作者: 芦韵春华秋实    时间: 2012-4-6 16:15

看完了朋友们的讨论,绝对有意义。葫芦丝吹奏与口唇运动有关,不再讨论了吧 。欣平老师提出的观点,我同意。说得更确切点,音符之间还有许多音要依靠口唇微小运动才能够吹奏出来,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手指与气息的变化。这里唱歌与读谱是一种意识,而这种意识恰好对口唇的微小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音色也有了不同的变化。读谱如同上下台阶运动,直上直下;唱歌却有了上下坡运动,或缓或陡,起伏变化(微小)。同样是音符1,读谱是平声,直线运动;唱歌就变化多了,可以向2靠近,也可向低音7靠近,也可能在1的上下来回变化。这样的效果在一些乐句里,很有味道。其他的不说了,容易跑题。
作者: 竹子lgs62z    时间: 2012-4-7 06:39

开卷有益,来学习一下,俺是初学者还体会不了这么深刻。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2-4-7 10:52

边唱还怎么边吹呀?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2-4-7 10:53

原来是意识 从没注意过
作者: gjmg_409    时间: 2012-4-25 11:03

我一直都很赞成欣平老师的观点,独到、到位。我学习了一些曲子训练过后,就记不得谱了,心里面只是按旋律的起伏走,手指自然会落到需要的那个位置。就像电脑打字一样,时间长了根本记不得原来背的五笔字根表,手指自然会落到想要落下的位置。当然也会有很多时候是错误的。
作者: 流浪客    时间: 2012-4-25 19:30

这大讨论很有意思,学习了。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2-5-3 11:44

见识了
作者: 寒阳    时间: 2012-5-19 14:00

一首乐曲拿到手,首先你要先熟谱,然后去领会曲谱所表达的意境,用情感运用指法,气息,技巧来表达你所要吹奏的曲子。
作者: 墨童    时间: 2012-5-26 21:12

长颈鹿说 唇的作用 就是撸草~~
作者: 柳皮笛    时间: 2012-5-27 14:21

引用:
原帖由 龙吟芦箫 于 2010-6-22 10:33 发表 呵呵,讨论得好。

 

真正体现了“论道”二字。

 

 


作者: 苗岭的早晨    时间: 2012-8-4 08:36

引用:
原帖由 欣平 于 2010-6-20 22:24 发表 非常好,就是这样能把问题讨论一下。欢迎各式各样的批评。我的体会我吹有个美丽的地方。心里唱谱吹老是没有味道。后来把歌学会了,唱着歌吹感觉就好多了。但是你领会错了我的意思,  最好看一下我的《怎样跟好乐 ...

意境深远 新颖别致  我十分喜欢歌唱式地吹 觉得特别有味道


作者: 高明锐    时间: 2012-9-4 10:45     标题: 回复 1# 欣平 的帖子

欣平老师:就是好,教学好 人好 赞一个。
作者: 我爱民乐网    时间: 2012-9-5 13:24     标题:

学习了谢谢
作者: 情到深处    时间: 2012-9-5 22:35

不要故弄玄虚啊,这和唱谱唱词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啊,一首曲子想要吹的好,光有好的基本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理解曲子的意境,李春华老师也说过,听到很多大赛选手基本功很娴熟,但是就是什么味道没有,为什么?就是不理解意境,拿过来就吹,把技巧一练熟就算过关了。作曲的人不是胡七八糟的把音符凑在一块的,这几句写的什么意思,那几句写的什么意思都要知道,要不然说句实话,你真吹不好,其实我能听出来,你的意思是吹曲子要有感情,不管是悲的还是喜的,但当老师讲的东西是要让学生明白的,学生听的云里雾里的这当老师的就值得商榷了,最重要的是不要误人子弟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2-11-15 10:20     标题: 回复 66# 情到深处 的帖子

你没听出来,我这里没有吹曲子要有感情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有些歌曲唱着吹比吹音符要好听的多,你自己读不懂,是你理解能力太差。我教了这么多年课,误谁了?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