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考级教师研修班第(五十八)期
葫芦丝班第(十)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简谈葫芦丝的教学
专 业: 葫 芦 丝
姓 名: 江 锋
指导教师: 何 维 青
2009年8月
目 录
内容摘要……………………………………………………………………1
一、葫芦丝简介………………………………………………………………2
1,乐器的来源………………………………………………………………2
2,葫芦丝的构造及分类……………………………………………………2
3,葫芦丝的音色特点………………………………………………………3
二、乐器的保养与维护…………………………………………………………4
三、吹奏前的准备工作 …………………………………………………………5
四、基本技巧(气、指、舌)的学习 …………………………………………6
1,气息 …………………………………………………………………………6
2,手指 …………………………………………………………………………7
3,舌头 …………………………………………………………………………8
五、初中高级乐曲的基本吹奏以及情意体现……………………………………9
1,葫芦丝初级班 …………………………………………………………… 10
2,葫芦丝中级班…………………………………………………………………10
3,葫芦丝高级班 ……………………………………………………………10
六、小结 ……………………………………………………………………… 11
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葫芦丝,一件来自我国少数民族傣族,且极具特色的吹奏簧管类乐器,近年来急速上升为艺术类器乐教学最广泛的科目之一,着实令人欣喜!作为一名职业葫芦丝教师,如何用专业的态度去教学并推广普及葫芦丝?应该掌握怎样的一些专业知识,向学生们传达出它的这种特殊的美?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那么以下的文字将分别从葫芦丝简介、乐器的保养与维护、吹奏前的准备工作、基本技巧(气、指、舌)的学习、初中高级乐曲的基本吹奏以及情意体现这五部分,结合自己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简要的谈一下我对葫芦丝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葫芦丝;保养与维护;准备工作;基本技巧;乐曲
葫芦丝简介
我觉得学习任何一门乐器首先对乐器本身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一块知识不可省略。我教学生把它概括为三部分:1,乐器的来源;2,乐器的构造及分类;3,乐器的音色特点。
下边谈一谈每一点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教给学生们。
一, 乐器的来源
葫芦丝的出生地在云南省傣族集居地,地理上是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这么一块吉祥的地方。如何向学生报告这么简要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我介绍开始,比如一名学生出生自湖北武汉某小区,今年8岁,是某某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一个人是这样,一件乐器也是一样的,很有介绍的必要性,省份和民族都是固定的。最少让学生记住云南傣族就很不错了。
二, 葫芦丝的构造及分类
葫芦丝的构造和分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葫芦的大小,竹管的长短,音孔的粗细等等都造就了乐器的不同。而今制作葫芦丝的材料很多,天然的、木制的、金属的还有仿玉材料的,那么我觉得葫芦丝是一件地道的绿色乐器,所以以主要以天然材料向大家简介。
葫芦丝的构造是很特殊的,那么多年的发展,对于传统乐器的样式已经相当成熟了。学生一看呀,第一感官学生脱口而出说葫芦和竹子(城里孩子好多都没见过真葫芦的,得从植物属性上讲一讲了),老师得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啊,并依次由上至下向学生讲解葫芦丝的构造:
1,吹嘴:用竹子做的那么一小截嘴子在吹奏葫芦丝的过程中,是要与我们的嘴唇相接触的,所以就命名为吹嘴了;
2,葫芦:纯天然的葫芦特漂亮,嫩的时候可以下面条,老了以后就可以制作葫芦丝了,它主要起一个共鸣腔的作用,老师可以抽出主管演奏音乐和插入葫芦腔内演奏,听起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3,主副管:插入葫芦丝并排的三根竹管中,中间较长的那一根叫主管,旁边的两根叫做副管,副管有高低音之分,一般短的那一根叫高音副管,固定发3(mi)音;较长的那一根叫低音副管,固定发低音6(la)音,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呢,就分别吹奏单弦律、开高音副管的弦律和开低音副管的弦律,这样一听学生就明白了,同时也展现一下葫芦丝的表现力;主副管分清楚之后,主管自然有主管的道理,得让学生仔细观察主管上的构造,比如正反两面一共10个小圆孔,学生会观察到吹奏的时候只需要按住7个就行了,所以这7个孔叫做指孔(与手指相接触的孔),为什么只用7个呢?下端的三个孔有什么作用呢,给学生们讲解也很容易示范,吹一个低音音符,让学生参与堵住下边那三孔,很明显音量小了很多,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出音孔,现在的葫芦丝在最下边相对两个小孔上挂了一些小饰品,所以也叫饰物孔,当然是不影响出音的。在主管尾端一般都会镶上一个水晶的、牛角的或者有机玻璃做的一个骨镶,那么他有两个作用:一是美观,二呢是保护主管。
4,在学生了解葫芦丝的外观之后,再给他介绍最重要的一块,就是簧片。制作簧片是非常费功夫的,音色的好坏全靠它了,老师最好让学生观察个够,那么小小的一块可得倍加珍惜,没了它葫芦丝的核心就没了,这么一介绍也为下边葫芦丝的保养埋下了伏笔。
了解上边的基本知识后,很多学生会对主管头尾的塞子(对音高的影响,不可乱动),葫芦刻花(美观而有内涵),铜套(易于拆卸,并可以调音),等等一些小细节的小问题,所以一些制作葫芦丝的手续作为老师也得尽可能的了解一些。
葫芦丝的构造基本就确定它的分类了,现在有很多分类的方法,我认为最少要简介两种,一是单音、双音和三音葫芦丝的区分,这个老师分别吹奏就行了,当然葫芦丝是有三片簧片的;第二是根据音高来分的,就像声乐男高音、女高音等是一样的,那么我把小D、小降E和小F调分为高音的;C、降B、A调分为中音葫芦丝;G、大F、大降E调分为低音葫芦丝;大D、大C和大降B为倍低音葫芦丝。吹同一句音乐,让学生来听会取得最直观的感受。
对于乐器本身的基本了解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它也是入门必不可少的一课。
三、 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每件乐器的音色都不相同,葫芦丝这个乐器的音色非常有意思,几乎找不到两个葫芦丝音色一致的。葫芦丝音色的特殊性李春华老师的教程里边用了三个字:“轻、飘、柔”来概括,我把它组成了三个词语:轻盈、飘逸和柔美,也正是这种特殊性注定了它众多的爱好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演奏(或播放)一些不同乐器的乐曲给学生们听,比如吹奏同一句音乐,分别用竹笛、箫、巴乌和葫芦丝来做比较,那么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了。
乐器的保养与维护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么一个信息:葫芦丝是乐器不是玩具。是乐器就得用对得住它的方法来呵护它才行,我把它总结为三点。1,不可乱摔乱碰,暴晒暴寒。葫芦丝的制作材料均取自天然,孩子们一不小心掉在地板上,撞在桌角上,不是葫芦碎了就是吹嘴掉了,所以不能乱碰乱摔,天然的乐器不能太高温晒和低温冻它,音准有问题还可以慢慢调,竹子晒(冻)裂了,乐器几乎报废了;2,初学者一定要轻吹,用力不可过猛。葫芦丝的初学者一般不是吹不响,而是力度太大不好控制音量,所以要告诉学生一定得慢慢来,轻轻的吹,这样保护了簧片,也可以把握乐器的音色特点;3,做到专人专用,吹前漱口。这个乐器实在太好了,因为可以养成很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个乐器一个吹嘴,不能回家爷爷奶奶吹一口,爸爸妈妈吹一口,不卫生,所以要专人专用,自己也不能松懈呀!得吹前漱口,因为你千万不能把红烧肉、酸辣土豆丝的味道吹进去了,葫芦丝可消化不良,葫芦发黑发霉,有损健康。
许多乐器不免总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葫芦丝的高音吹不来呀,低音偏高等等,作为一名职业老师一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修理方法,比如筒音偏高刮簧片根部,偏低却要刮尖部,当然了技术不娴熟最好交给乐器制作师傅来解决了。
这些基本是对乐器保养的一点体会,这个乐器非常娇贵,必须养成呵护它的好习惯。当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爱心和毅力。
吹奏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大致理解乐器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之后,并不是歪七扭八拿着就开始吹的,一件乐器没有人的使用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在吹奏正确的音符之前,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和一个基本实践感受。
1,体形:主要教学生们的站姿(站姿和坐姿都得讲,初学站姿为主)。主要是腿,一般双脚并拢打开八字形之后,把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半步就行了,不论身体重心向前或者向后,都可以稳定;
2,手形:教学生们怎么拿好葫芦丝?拿姿非常重要,涉及到肩、臂、手腕、手指每关节和指肚等等地方。一般双肩要平,双肘自然打开让葫芦丝与胸间成45度至60度角之间,太低了没精神,高了则目中无人气息还不流畅。最主要的是手指,一般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分别用右手无名指按1孔,右手中指按2孔,右手食指按3孔,左手无名指按4孔,左手中指按5孔,左手食指按6孔,左手拇指按7孔。那么剩下不按孔的三个手指放置在最自然的地方以对葫芦丝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按孔手指的总体要求是:手指自然弯曲与孔垂直,用指肚按孔。这个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手把手的一点一滴的教学,让学生的持琴姿势自然美观大方。
3,口形:教学生如何含住吹嘴并做好吹奏准备。嘴形非常重要,主要涉及到上下嘴唇和左右嘴角的问题,葫芦丝的吹嘴一般放入口腔嘴唇与牙齿之间的那个部位就行了,并且含住吹嘴的约三分之二长就行了。嘴角和嘴唇联合稍微用力含住吹嘴让它不漏气就行,切记吹奏的时候不准鼓腮。这些是吹奏葫芦丝前边的基本准备工作,一个好的规范的准备工作对于下边的学习很有帮助的。每一块老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练习,最后看一下整体的效果,要放松自然,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些内容基本有个样之后就进行基本的发音练习了。比如教学几个基本单音的练习,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多大的气息量就能把乐器吹响,并慢慢吹长。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配合吐音啊等简单技巧联合训练的,让学生吹奏一些小曲子,气息和手指舌头有一些配合的能力了,记住了基本的指法,对乐谱的识记等都在一步步的练习当中加进来,由浅入深,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下边涉及到的各种技巧我们下边将会向大家报告。
基本技巧(气、指、舌)的学习
技巧的应用就如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关键是要用到恰到好处。葫芦丝这门乐器的学习,技巧是非常丰富的。关于气息的,长音基本功训练、强弱的练习、气颤技巧和循环换气技巧等;手指技巧如装饰音、虚指颤音、打音、滑音等;舌头技巧如单吐、三吐和双吐等;我这里主要以常用技巧为主,一些风格化的特殊的技巧也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 气息
气息是最原本的也是最精深的,有了气息吹管乐你就能吹响,但是你的音乐能否万古长青,能否表情达意,震撼心灵也全靠它了,所以要多练要常悟。
1,长音的基本练习,长音是学到老练习到老的一门管乐基本功,必须要注重它的训练。我认为一个好的规范的长音首先的要吹奏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一口气吹奏20到30 秒钟就可以了,关键是这么一段音符的质量该如何把握呢?我把它概括为两个词:干净、平稳,音头音尾要干净,中间要平稳。那么干净体现在音符的一头一尾,一般音头轻轻发一个“tu”的动作就行了,也就是单吐的技巧就可以避免杂音的出现;音尾的杂音一般不好控制,关键掌握一点就行,结束时阻断气流进入葫芦丝才是根本,李春华老师的教材里边有两个方法,一是快速拿出口腔,二是用舌头阻断气流,都可以练习,慢慢就会控制自如了。音符的平稳性其实就是控制气息的能力,对气息的量要求有一个好的把握,平稳是最好的表现,也就是音符出来以后必须走直线,不能走大于号、小于号或者是波浪线,这个需要长期的练习才成。
2,强弱的练习,这个必须建立在强大的长音基础之上才行,它的总体要求是强而不高,弱而不低。也就是李春华老师讲过的力度坐标点是一样的, 音乐是否动人,强和弱最能体现,所以在长音的基础之上首先得固定自己的力度坐标,我觉得最好用意念控制音符的高低,用气息控制音符的强弱,这个需要老师指导下勤加练习。
3,气颤技巧,这个技巧与长音是不一样的,他要求走的就是波浪线,通过音符的强弱交替来达到一种歌唱性和煽情的效果。这次葫芦丝研修班王朔老师讲的从生理学等各方面来科学分析这些技巧的形成,我们受益匪浅,不做过多讲述。强弱交替关键是气息控制,我的气颤技巧是这么练习的,按着节奏走,比如让它一拍里边颤一次,颤两次,颤四次等等练习,基本达到之后就进行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的加强练习,最后进行强弱的交替练习,这样三步走慢慢会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这个技巧需要多练,慢慢就会掌握它的要领。
4,循环换气技巧,这个技巧本是借鉴其它乐器上边的,但是在葫芦丝里边用起来也大大增加了她的表现力。练习主要分三步,第一口腔储气,并挤出吹响葫芦丝;第二熟练一步以后,再吹响葫芦丝的时候,同时用鼻子吸气,第三保证换气的平稳与音乐的衔接。其中注意的是挤气的时候不要鼓腮,这个技巧其实不难,只要方法对头勤加练习一般不难掌握。
二、 手指
1,装饰音技巧
(1)倚音技巧,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一般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基本含义就省略了。吹好这个技巧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管单倚音还是复倚音音头都加吐音;二是倚音的时值是从本音里边抽出来的不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简化成两个字就是轻和快,这样的话就不会喧宾夺主了。
(2)波音技巧,波音主要分为单波音( )和复波音( )两种。单波音吹奏方法是本音与上方或者下方二度(三度等)音交替演奏一次,而复波音只是在单波音的基础上多加一次即可。上方波音又称呼为上波音,下方的称为下波音,一般上波音教明亮而富有生气,下波音含蓄低沉,在处理乐曲的时候可以灵活使用。那么演奏波音呢,要注意不能生硬,尽可能的要快而富有弹性。
(3)赠音技巧,赠音是在乐句结束时所带出来的装饰音,一般赠音高于本音叫做“上赠音”,低于本音则叫做“下赠音”。葫芦丝名曲《竹林深处》中的行板都有用到,一般都比较短,属于色彩性的加花手法,演奏者理解意思后,可适当加入这个技巧。
(4)叠音技巧,这个技巧一般用在同度音相连的地方,两个音相同,可以在两音之间加上一个上方或者下方的二度音符,即可构成这个技巧。一般用于慢速并且是弦律悠扬的时候加上这个技巧效果是很好的,比如《打跳欢歌》这首乐曲用得较多。
2,虚指颤音技巧 虚指颤音技巧是一个极具傣族民间风格的技巧,而且不同于其它乐器的颤音。它是在本音位的下二孔上边平稳的扇动,奏出一种似揉弦一样的效果。通常用( )来标记。演奏这个技巧我觉得要注意两点,一是按孔的位置不可以超过半孔,这样的才细腻;二是单练技巧的时候手指尽可能的快一点,这样才可以在各种时值音符上边灵活运用。
4,打音技巧 打音技巧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在同度音弦律进行的时候,可以加上打音将同度音分开而且造成一个急速的下方装饰音,用( )来标记。要求手指触孔必须有力度,有弹性,而且要快速。与吐音的不同在于吐音棱角太强不适合抒情慢板的演奏。下边介绍一种打音练习的节奏型:
5,滑音技巧 滑音技巧是一个让曲子最有生气,并且富于韵味的技巧。一般分为上滑音( )、下滑音( )和复滑音( )。上滑音即从某一个音滑向至另外一个音;下滑音刚好相反,复滑音是上下滑音的综合体。吹奏好滑音要注意两点:一是手指抹动的感觉要亲切,二是气息要很好的配合,那么葫芦丝里边的滑音技巧气息一般是由弱渐强的感觉,总体的要求是要连贯、流畅和圆韵。
手指上边还涉及到转调指法的问题,这个找一些小曲子来多加练习一般不难掌握。如今有一些其它乐器的技巧也在不断的尝试加进葫芦丝了,比如乔志忱老师就把古筝的摇指,竹笛的扇指技巧等,都加入了乐曲当中,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当然加好了就增色,加不好就乱了,所以这些技巧有一定的特殊性,练习和应用一定要为内容服务。这么乐器发展的很快,大家对于技巧的属性应该了解清楚,然后再合理的应用才行。 手指的技巧非常丰富,一曲乐曲的风格可能就在乎那里加了一小点,哪儿又没加一小点,乐曲二度创作的时候以传达表现美为主,不可乱用,用到恰到好处为佳。
三、 舌头
舌头是一个纵横交错的,不同肌肉的综合体它可以品尝酸甜苦辣咸冷热,非常灵敏和灵巧。关于舌头上边的常用技巧主要有单吐(T)、双吐(TKTK)和三吐(TTK、TKT)等几个基本音型,其实这个入门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最好的方法是读字练习,例如单吐就按一定的节奏练习发“tu”音就行了,双吐发“tuku”的音就行了,三吐发“tutuku/tutuku”就行了。我这里说几个基本要求,单吐分为连吐和断吐,一连一断意思不难理解,不论是哪种吐音我认为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清晰性和节奏感是基础,没有节奏根本不算音乐,没有清晰性不叫吐音了。颗粒感和速度却是吐音掌握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颗粒感讲的是要有弹性,速度是能够快速吐奏,方可应付中高级乐曲。这个技巧掌握不难,练好的下狠功夫才行,但是几个基本的要素始终贯穿其中。
[ 本帖最后由 江锋 于 2010-5-9 09:44 编辑 ]如今新的舌头技巧层出不穷,花舌(舌头打嘟噜),啐舌啊,还有赵洪啸老师的摆舌技巧,让人目不暇接呀!正如李春华老师所说的,这些个性化的技巧能学得会自然更好,但是基本的常用技巧确实要掌握好了。这些技巧这里不做过多讲述,大家可以不断研究推陈出新,为葫芦丝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次研修班真的是获益匪浅,李春华老师就在气、指、舌的基础上加入了唇的技巧,吹奏吐音嘴唇是非常重要的,嘴唇的开闭配合舌头的动作,这样的吐音断奏得更加干净,我觉得是非常妙的做法。我谈一点,大多数演奏者长篇幅的吐音综合练习吹下来不咋费力,但是就是听之无味,这就需要注意层次,力度上的对比一下效果感情就出来了。 关于气息、手指和舌头的基本技巧,很多老师有很好的心得体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循习渐进,由理论转入实践,再由实践取得心得。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一步步打好基础最重要,比如气息多练长音,手指多练颤音,舌头吐和苦分开来练,时而久之,进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初中高级乐曲的基本吹奏以及情意体现 其实很少有一个技巧就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或者乐思的,一件乐器一般都以不同的乐曲来体现出它那独特的风格。所以在乐曲的练习过程当中是一直伴随着各种技巧的训练的,乐曲才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那么根据学生的程度,老师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并且因人而异,要说明的一点是要注重小乐曲的演奏,不要学习葫芦丝一个月就开始吹《月光下的凤尾竹》,所以要一砖一瓦扎实累积而成才可以成就专业。这里就初中高级分别设计一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大家可以多提意见。
一、葫芦丝初级班:(计划48课时,每课时50分钟) 葫芦丝这门乐器主要是与人的气息、手指和舌头这三方面有关联,所以在初级教学阶段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乐器本身的了解。比如它的出生地、构造、音色特点和乐器保养等; 2,基本乐理的学习。包括简谱识记,音的长短、高低和节奏等方面内容,要求学生唱对陌生的乐谱; 3,吹奏入门: (1)“三形”:体形、手形和口形,要求做到自然、美观和大方; (2)单音的吹奏,要求吹足20到30拍时值并保持音符的干净和平稳; (3)单吐的练习,练习曲见李春华老师教程第4至5页,第5至53页,要求干净、快速和有弹性; (4)手指灵活练习和基本技巧练习,练习曲见教程第30页练习三,第37页练习一; (5)气、指、舌综合练习曲,教程第4至33页各个小乐曲,要求背奏; (6)乐曲演奏:《婚誓》、《甜密密》、《打水姑娘》、《友谊地久天长》、《美丽的神话》、《希望》、《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湖边的孔雀》、《美丽的金孔雀》等等乐曲都应熟练背谱演奏。
二、葫芦丝中级班:(计划共64课时,每课时50分钟) 这一阶段教学主要内容是气息、手指和舌头的单项技术训练和三者协同的技术训练。器乐一般是技巧为情感服务的,但你的乐曲一旦没有技巧的修饰,饱满的情绪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需要学习教程第173页的所有技巧,还需加上教程第34至35页的强弱练习,技巧一览表见李春华老师教程的第173页。了解每项技巧后教程都有一些针对性强的过关练习曲,教程第34至62页的练习曲基本都需过关。乐曲的难度也相应加大,教程的考级列表中第5至8级的乐曲都在练习之列。比如《迎春》、《版纳风光》、《幸福的日子》、《侗乡之夜》、《竹楼情歌》、《多情的巴乌》、《傣寨情歌》、《节日的得昂山》、《彝乡小调》、《渔歌》、《竹林深处》、《赶摆》、《春到草原》、《牧歌》、《蓝色的香巴拉》、《清清玉湖水》等等乐曲。
三、葫芦丝高级班:(计划共48课时,每课时50分钟) 中级阶段我们完成了所有基本技巧的学习,在高级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精进,针对性的练习曲在教程的第142至161页都很详细,各位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训练。比如循环换气的技巧就需要在这一阶段进行强化,我们尊敬的乔志忱老师的半音练习可以加进来等等。这一阶段在考级大册的9、10级乐曲基本都在练习之列。例如《金色的孔雀》、《欢乐的泼水节》、《打跳欢歌》、《黄土谣》、《茶歌》、《古歌》、《雪莲花开》、《灞柳情》、《乘风》、《佤寨欢歌》、《风叶恋》等等乐曲。 这里对于乐曲的处理,就是乐曲的情意体现,也叫二度创作吧,简要的谈一下我的理解。一般一首完整的乐曲都有它要展现的真情实感,都有它要表达的主题。所以作为一名职业老师,对于乐曲背后的故事要做一个深入了解,这样才能让乐曲展现人文的光辉,其实葫芦丝音乐本来就是民族文化瑰宝。 一首乐曲的文化内涵甚至可以渗透到每一拍每一个基本音符,老师啊在这一块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令自己演奏的乐曲更有生命力。比如说在吹奏李春华老师的《木鼓神韵》时,我们得了解佤族的民族特性。佤字在他们那里是“门”的意思,他们是云南的土著民族,最早在云南生长的民族,地处云南的西南部,多生活在3000米左右的大山里边,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认为万物都有灵,“木鼓屋”里边的木鼓最为神圣等等知识,这样我们吹奏乐曲的引子就会有:苍天啊,大地啊,勤劳的佤族人民在祈求健康平安幸福的这么一副画面,我想这样的乐曲才是震撼人心的,会引起共鸣的。
小结
葫芦丝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小问题。就是葫芦丝教学的专业化,很多人瞧不起这个乐器,那么简单的乐器还用学?那不就是一玩具吗?等等一些不理解的言语,有段时间里是深深打击了创业者的信心的。这次研修班太棒了,学了很多知识,长了见识,也正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何维青老师说过,那就是要规范,自己都不规范让别人如何瞧得起咱!讲的太好了,葫芦丝教学的专业化就是要规范啊!真诚感谢辛苦了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忠诚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俗话说艺无止境,确实是这样的。以上的文字是我教学三年以来对葫芦丝的一个基本认知,身为一名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葫芦丝老师,这两块呀必须下足功夫:第一狠抓自身业务能力;第二努力提高道德素养,两者密不可分,较好的业务能力加上较高的道德素养,相信你一定可以教出好学生,葫芦丝的未来将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胡蔷 国强,《葫芦丝王》,德宏民族出版社,2007
王铁锤,《葫芦丝自学入门与提高》,蓝天出版社,2004
李春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春华,《葫芦情》,云南音像出版社,2009
胡结续,《竹笛实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孙从音、马东风,《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王华,《从零起步学葫芦丝轻松入门》,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谭军,《谭军教葫芦丝》,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向思义,《笛子》,武汉出版社,2002
李志华、林荣昌,《葫芦丝巴乌演奏教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王厚臣,《葫芦丝巴乌考级辅导教程》,山西旅游出版社,2006
许敬行,《视唱练耳1、2、3、4》,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附:这些文字是09年暑期葫芦丝研修班的论文,随着葫芦丝的蓬勃发展,有些文字可能需要重新修整,先把原稿发上来,恭请各位方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江锋 于 2010-5-9 09:46 编辑 ]
献花!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