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在河南喝过呼啦汤的哈,棒!
来欣赏奇峰老师吹的豫北小调,很久没听奇峰老师吹曲了。
,等魏老师仔细聆听后,再和您做演奏交流
学习欣赏了
奇峰老师:月光朋友建议我再谈谈欣赏《豫北小调》后的感受,说实话,如果说我站在音乐审美的角度还可以发表一点观点,但若从演技的角度去评价是缺乏底气的。因为咱论坛里的演奏高手太多了,我一直也在认真地向大家学习着。《豫北小调》是我2009年2月在编著《方案》一书中的一首作“2”练习曲,曲式结构ABA。是一首河南戏曲风格的曲目,也是为扩宽葫芦丝表现不同风格的探索性小品。我首次录制后,真的觉得太不理想。是网友们从CD中传到网上的,近日快乐老师在网上又做了一个动态曲谱,千万别模仿呦,这仅算是一个粗拉拉的示范曲吧。奇峰的演奏入戏、入味、入情,对河南豫剧风味演绎的很到位,表现出了河南人豪放、爽快、充满激 情的性格特点。给人留下了大器并富有情趣色彩的印象。我们可以研究以下几个细节问题:A段四个“5”音过后出现快活的三吐,可以由弱渐强,由远渐近推出,紧接下来的连续双吐则更需要再干净一些,颗粒感再强一些会更美妙。那种充满内在的喜悦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吐音的力度亦可再稍弱一点,激动地情绪暂时来点保留,便于后面的情绪层层推进,即宏观把握。)这一个乐段的主题还需注意力度的变化调整,避免直白直叙。主题首句第一小节“mp”第九小节、第十一小节“p”渐强,八拍长音升“4”,花舌音也过于偏重了些,那就不怎么出“俏”出“彩”了。其它乐句非常的成功。B段慢板是很理想的,但同样“花舌”音还是缺乏细致的均匀度,好像舌头不是太放松造成的。A`再现乐段情绪上来了,改四三拍切分节奏后是很不错的,节奏感、力度感、狂热度都有了。这是一个向高潮推进的层面,继而顺势出现长达八拍的高音“2”和中音“2”相连,一口气采用花舌持续完成且在后四拍突然附加了长颤音和“喉音”歌唱,即三种技巧并用可谓太难了,可要下硬功夫呦!后面的乐句无可挑出问题。这首小曲看似简单,吹好也不是太容易,戏曲风格讲究板眼,说唱曲调讲究语气的轻重缓急,河南汉子粗中有细,有内有外,丰富的心理的变化要多加体验才是啊!希望您和更多的朋友突破一下,让河南人民听了说一声“中”!(此文敬请灵台清静参阅,适时我再和她稍加交流。)您的朋友:魏仕健
评的精彩!不愧行家,曲理上研究得这么透,佩服!跟着受益了。
魏老师不但对此曲的演奏进行了点评,还对曲子的创作思想进行了阐述,并分小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正像魏老师所说,这首小曲看似简单,吹好也不是太容易的,我的吹奏只能说是搭了一个框架,还缺乏精细的演绎,按照魏老师的点评再认真的去练习。另外一些朋友短信留言讨要曲谱和伴奏,经魏老师同意已在论坛上传,需要的朋友请在相应的版块中下载,在此向魏仕健老师表示感谢!同时建议学吹此曲的朋友认真学习一下魏老师的点评,对演奏好此曲会有很大帮助。(再次谢谢朋友们回贴鼓励和竹林古筝加点!)
[ 本帖最后由 奇峰 于 2010-3-31 16:37 编辑 ]
吹得真棒!鲜花,值得学习!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