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也对葫芦丝适用范围谈点不同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25 17:25     标题: 也对葫芦丝适用范围谈点不同看法

也对葫芦丝适用范围谈点不同看法

葫芦虫  20095

近日从网上看到一位云南籍老师朋友,关于《忌让葫芦丝乐曲庸俗化》的文章。文章大意是不太赞同用葫芦丝巴乌演奏云南以外的民歌乐曲,当然也包括流行和通俗歌曲,尤其再对乐曲的个别地方进行改编更是坚决反对。表面看,这仅仅是对葫芦丝巴乌两种乐件适用范围的一种不同观点和看法,就本质看其实它是涉及影响葫芦丝巴乌普及发展的大问题。现斗胆也就这一问题谈点不同看法。

从葫芦丝普及发展角度看:葫芦丝巴乌起源于云南,是老一代云南籍艺术家们经过多年努力才将其带出深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南为北用、他为我用”,这是所有文化艺术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早被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毋庸置疑的硬道理。如果13.5亿中国人都酷爱葫芦丝,每人都有一把葫芦丝,我若是云南人我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至于每位国人用手中的葫芦丝吹什么,好像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啊。

从乐件本身适应性角度看:葫芦丝巴乌之所以备受人们喜爱,主要原因是它们具有“奇妙的造型和迷人的音色”。人们在喜爱的同时也遗憾它们音域太窄,适应性不强,但喜爱的程度远远超过遗憾。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提高它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甚至不惜采取改变乐曲旋律的下下策。由此可见,人们对葫芦丝巴乌存在的缺欠和不足都能给予极大的谅解包容,乐件发祥地的朋友更应理解、更应包容、更该为此也做点什么。

从人们的兴趣爱好角度看:虽然每位爱好者都喜欢葫芦丝巴乌,但对曲目的欣赏和喜爱却又各不相同,多数爱好者对自己所处的本土文化也都情有独钟。休闲娱乐或非正式演出比赛时,用自己喜欢的葫芦丝吹吹自己喜欢的地方民歌或通俗流行歌曲,即使对乐曲个别地方做点手脚,这是很正常很自然很容易理解的一件事,“无伤高雅”更不必心存芥蒂。

从职业老师生存的角度看:对专以葫芦丝巴乌教学为生的老师而言,只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才能财源广进。我们把招生简章和培训广告搞的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不就是希望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得越多越好吗。人们既然喜欢葫芦丝巴乌,我们又何必把人拒之门外让人“去学萨克斯”,真要那样做葫芦丝巴乌爱好者该多伤心啊。

蛙虫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再次重申,只是交流不同观点和看法,仅此而已别无它意。

 

该文摘自【葫芦丝巴乌自学天地】。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0-1-25 17:47

[attach]27322[/attach]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25 18:14

说的好,有道理!!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0-1-25 19:31

支持楼主
作者: 银色月光    时间: 2010-1-25 19:35

支持葫芦虫的观点,葫芦丝巴乌以吹奏云南民族音乐为主,也要考虑音乐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可以吹奏其他民族乐曲包括外国曲目,只要觉得好听,喜欢就行。
作者: 燕山春柳    时间: 2010-1-25 19:50

绝对正确,坚决支持楼主的观点。这篇文章应在适当的刊物上发表一下。
作者: syhls    时间: 2010-1-25 21:12

在《忌让葫芦丝乐曲庸俗化》文章中提出“不太赞同用葫芦丝巴乌演奏云南以外的民歌乐曲”论点,可能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吧。如果是近期的事的话,那么不知作者为何对当下葫芦丝的现状视而不见,天南地北,都有用葫芦丝奏出的当地风味的乐曲,如果说葫芦丝只能吹奏某地的乐曲的话,那么葫芦丝不就成了裹脚老太了吗?
作者: 开心一刻    时间: 2010-1-25 22:15

手中的葫芦丝吹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25 23:50

如果仅云南,那如何评价《灞柳情》《雪莲花开》《牧歌》《野狼》~~~~~~~~~~~这些顶尖的曲子?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25 23:51

到底什么是庸俗化?有定义吗?
作者: 快乐    时间: 2010-1-28 00:00

仁者见仁。哈哈。
作者: 赵品义    时间: 2010-1-31 16:36

葫芦丝、巴乌之所以受欢迎,除特殊的音色外,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他的简单、易学。
作者: 爱好者一    时间: 2010-2-7 12:53

严重同意,支持!
作者: 孤独浪客    时间: 2010-2-12 06:47

这位葫芦虫朋友谈的几点`讲得很有道理```也很生动```非常的感谢您能够把葫芦丝未来分析得如此透彻``并以书面文字的模式呈列在论坛``这些内容将会被爱好者们牢记并相互感染`论坛有您```丝友将更加的努力`` ``
作者: 秋的悄然    时间: 2010-2-20 22:19

支持!《忌让葫芦丝乐曲庸俗化》的文章写出了许多葫芦丝乐友的心声。“葫芦丝巴乌之所以备受人们喜爱,主要原因是它们具有“奇妙的造型和迷人的音色”。 [ 本帖最后由 秋的悄然 于 2010-2-27 23:09 编辑 ]
作者: 心里医生    时间: 2010-2-21 11:21

说得相当不错,支持
作者: 寸点    时间: 2010-2-21 11:27

可延伸 。可创新,忌不伦不类。 看过 新版《神话》吗,吹自己的葫芦,让别人说去吧!!
作者: 俺是山东人    时间: 2010-2-21 14:37

支持楼主
作者: 秋的悄然    时间: 2010-2-27 23:02

葫芦丝音乐动人的旋律之所以能迅速流传而使更多的人喜欢上它,正因为它别具一格的傣味儿的玄妙,能极为传神的以大自然的纯与美,抚摸和净化人们的心灵,用它演奏出来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固有特点,委婉动听,渗人心脾,正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亭亭玉立,飘逸秀美,清纯自然,神韵永存。我认为,用这种典型的少数民族乐器就适合演奏纯民族的音乐,反之,生出来的......花非花,果非果 ......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10-2-28 14:15

很久以前就看过曲老师的那篇文章,本人也不敢苟同,《忌》文曾经在华音网引发了较为强烈的争论,反对者居多
作者: 赵品义    时间: 2010-3-3 17:25

葫芦丝之所以普及的很快,不仅仅在于它的音色柔和动听,更在于他易学、易上手:简单
作者: 灵台清静    时间: 2010-3-29 21:56

好听。好听。。。很好听。。。。..............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