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唇”在演奏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25 17:19     标题: “唇”在演奏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唇”在演奏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葫芦虫   201001

初学者在演奏双吐音时,时常出现“咕音相随”现象,尤其在“ku(葫芦丝)”和“ke(巴乌)”的前后最为明显,这一现象极为普遍和常见。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近日从网上获悉,要靠“唇”的“动作小”和“速度快”。且这一结论是从全国最高层次的葫芦丝考级指导教师培训班上得出的。笔者怀疑,不是文章作者听错了,可能就是文章作者记错了。因为,最高层次的师资培训,怎么可能在普遍常见问题上出现低级失误?

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凡咕音均由较弱气息经过簧片时产生。因此,演奏双吐音有咕音相随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演奏气息量偏少或演奏气息不稳定,二是“舌”的吐音动作缺少弹性和力度。二者都可产生一些间断微弱气息,这些间断微弱气息都是形成双吐音有咕音相随的直接原因。明确上述机理,自然也就找到了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演奏双吐音时要保证气息的适当(不大不小)和稳定,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舌”做吐音动作的弹性和力度,从咕音的起因和产生条件入手将其彻底消除。

某些中等程度以上爱好者在演奏双吐音时,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咕音相随现象。一方面可能是指导教师当初就没能指导到位、提示到位,另一方面自己也没能很快悟出上述道理。有的爱好者还将原因归罪于手中的葫芦丝巴乌有问题,有的爱好者毫无根据地东拉西扯胡乱猜疑,既迷惑了自己也误导了别人。殊不知以双吐音为代表的快吐音技法本身并不难,一说就懂,稍练就会,但想吹出快吐音的理想效果却绝非易事,没有一年左右的刻苦训练很难实现“又清(楚)又快、富有弹性”的理想效果(合格标准)。我们把 “快吐音的理想效果”确定为学练重点和学练难点,难度系数为一星(* )级,其确定根据和道理就源于此。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无论从咕音的产生机理看,还是从解决消除途径看,它只涉及“气”与“舌”及二者的配合,而与“唇”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唇”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只要起到“裹住吹嘴或包住吹口”作用即可。演奏葫芦丝巴乌不是演奏笛子,不必考虑“口风、嘴劲、风门”以及“唇”等问题,更不可仅凭想当然拿它们煞有介事地去说事拉理。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衷心感谢各级各类专业组织和媒体,付出大量心血和努力为我们营造很多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在“讲真经、传正道”的同时,最好再能做到“画龙点睛、拨雾见天、去伪存真”那就更好了。

 

    该文选自【葫芦丝巴乌自学天地】

[ 本帖最后由 黑土葫芦虫 于 2010-1-25 17:43 编辑 ]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0-1-25 17:55

[attach]27324[/attach]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25 18:08


作者: 快乐    时间: 2010-1-28 00:04

顶一个!单老师辛苦了。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0-1-28 00:16

强烈支持,都是好文章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0-1-28 08:45

想来看看的却发现文字太多了,遛之大吉~~
作者: laobi51    时间: 2010-1-29 16:32

这批文章看得出作者经过认真思考,虽然有些朋友不一定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是也应该好好读一读,有价值!
作者: 云的影子    时间: 2010-1-29 17:23

咕音均由较弱气息经过簧片时产生。双吐音有咕音相随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演奏气息量偏少或演奏气息不稳定,二是“舌”的吐音动作缺少弹性和力度。二者都可产生一些间断微弱气息,这些间断微弱气息都是形成双吐音有咕音相随的直接原因。明确上述机理,自然也就找到了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演奏双吐音时要保证气息的适当(不大不小)和稳定,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舌”做吐音动作的弹性和力度,从咕音的起因和产生条件入手将其彻底消除。 受益之中。 [ 本帖最后由 云的影子 于 2010-1-29 17:25 编辑 ]
作者: 灵台清静    时间: 2010-3-29 22:01

好听。好听。。。很好听。。。。...................................
作者: 灵台清静    时间: 2010-3-29 22:06

好听。好听。。..。很好听。。sdf 。。..
作者: 紫云回    时间: 2010-3-30 21:30

受教了!
作者: 蕙草雅秀    时间: 2010-4-6 16:02

学习提高了,谢谢楼主!
作者: 竹韵清泉    时间: 2010-4-15 17:48

好文章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10-4-15 20:22

有一次我问静谷老师他吹是张上唇换气还是张下唇换气,他笑我问奇怪问题、、、
作者: 天若有琴    时间: 2010-4-15 23:49


作者: 金茉莉花    时间: 2010-5-12 12:15


作者: 葵中蝴蝶    时间: 2010-5-12 16:26

得好好学习学习
作者: 南方    时间: 2010-5-14 13:01

怎么和王老师观点的一样?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 牛王沛    时间: 2010-5-14 23:49

受益了,黑土葫芦虫很有才!
作者: 五龙小哥5    时间: 2010-5-18 14:26

楼主的消除咕音的道理解释很专业,但如果能用嘴唇开合的简单方法解决这问题,我们为啥不用?而非要去浪费时间钻研舌头运动?简单而实用我们才称之为技巧。而不是低级错误!
作者: 笛韵99    时间: 2010-5-19 20:19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
作者: 柳皮笛    时间: 2010-5-24 11:40

引用:
原帖由 黑土葫芦虫 于 2010-1-25 17:19 发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衷心感谢各级各类专业组织和媒体,付出大量心血和努力为我们营造很多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在“讲真经、传正道”的同时,最好再能做到“画龙点睛、拨雾见天、去伪存真”那就更好了。  

 

这篇对葫芦丝的论道与高见,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是业余爱好者所著。


作者: 水天一色    时间: 2010-5-26 15:50

黑土老师,去看看李春华大师的讲座吧,你就知道唇的用途了,那真叫功夫!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5-27 17:16     标题: 求助

由于我网技不熟和眼神不好,曾多次在网上浏览查询,也很想知道李老师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和观点,但均未能如愿,如“五龙小哥5”和“水天一色”葫友再能告我详细网址,我将不胜感谢。 顺便说明,该文讨论的基础和前提是,演奏时葫芦丝吹嘴或巴乌吹口的位置是在“唇内齿外”,若吹嘴或吹口位置不在唇内齿外,讨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发生改变,情况可就另当别论了。另,该文讨论的重点是“演奏双吐音时如何避免咕音相随”,而不是泛指“如何消除咕音”。望谅解。
作者: 百姓    时间: 2010-5-27 18:54

很有道理!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6-13 07:50

又在网上找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李春华老师有关“唇作用”的相关论述或视频,哪位葫友能指点一下或直接告我其中的根据或道理最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关键在“吹嘴或吹口放置的位置”,只要吹嘴或吹口处于唇内齿外,只要唇必须起到裹住吹嘴或包住吹口不能漏气作用,只要唇与吹嘴或吹口必须实质性接触在一起,唇就没有再做其它任何动作的可能,更谈不上“动作小或速度快”,无论任何人,均改变不了这一铁打的客观事实。除非吹嘴或吹口不是处于唇内齿外,且上下唇哪怕有一个是自由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在此前提下要求自由的上唇或下唇再做些其它动作,虽然困难但还是可能的。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或看到与“唇内齿外”不一样的其它情况,哪位葫友能告诉我,与唇内齿外不一样的情况究竟有还是没有呢???


作者: 谷仔    时间: 2010-6-14 17:09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6-17 16:59

首先,十分感谢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为我提供了李春华老师在武汉等地,所做的包含与“唇作用”有关的两段珍贵的视频资料。现将认真学习,反复品味后的感受和体会与各位葫友汇报交流如下。

李春华老师不愧是一位来自葫芦丝发祥地的演奏大师,对如何体现葫芦丝音乐的“轻、飘、柔”(傣味),如何训练滑音和指振音两种特色技法,以及在技法应用方面的一些独到和绝妙之处堪称登峰造极,无人能比。

与此同时,受李老师讲座报告的启发和影响,也使我们对“唇的真实全部作用究竟是什么”,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简单概括地说,那就是“一必须、三辅助”。所谓必须即是主要重要,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所谓辅助即是次要配合,不是必须、不是唯一,有时甚至还是可有可无。

一必须,是指它在演奏中的主要和重要作用是裹住吹嘴或包住吹口(不漏气),确保正常演奏,身体其它任何一个部位均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所以说这一作用是必须。三辅助,分别是指可以用它辅助消除咕音、辅助演奏断吐和辅助快速呼吸。因为无论消除咕音还是演奏断吐,或是快速吸气,即使不用唇辅助,不用唇配合,照样可以正常演奏。当然演奏需要时有唇配合更好,因此这三项是唇的辅助作用。这就是唇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的全部作用,充其量,说破天,仅此而已。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我们还可进一步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唇”与“气、指、舌”无论在学习或是演奏葫芦丝巴乌过程中,它的功能作用以及地位概念等方面,绝不属同一层次,绝不可相提并论,绝不能同日而语。

这里还需特别说明一下,在李老师的讲座视频中,我没找到如何用唇去消除双吐音有咕音的任何说明或说法。看来还是我们葫友自己听错了,记错了。建议今后再有此类文章公开发表前,最好借助快捷方便的网络通讯手段,让当事人先看一下再发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误会。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当之处敬请批判!


作者: 小荷尖角    时间: 2010-6-23 20:51


作者: 法自然    时间: 2010-6-24 09:48

支持黑土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
作者: 红梅    时间: 2010-6-24 18:43

很好很好滴
作者: 龙城住我    时间: 2010-6-30 17:39

唇的使用是葫芦丝的发展。葫芦丝的吐音太原始太差了,无论单、双、三吐都不行。用好唇,能极大地改善吐音的清晰度和速度。听说过“切克切克”的感觉吗?试试有这个感觉吗?
作者: 塞外丝语声    时间: 2010-7-5 21:48

值得琢磨一番!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0-9-14 21:59     标题: 前几天刚有人和俺说

吹葫芦丝时嘴唇要扁成一字,嘟着唇。。。否则会影响吹吐音,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呢?
作者: 大笨虫    时间: 2010-9-14 22:00     标题: 前几天刚有人和俺说

吹葫芦丝时嘴唇要扁成一字,不要嘟着唇。。。否则会影响吹吐音,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呢? 不过可能嘴唇扁成一字形象比较美观吧?
作者: 大雯雯    时间: 2011-2-28 23:26

单老师辛苦了
作者: 石大庆    时间: 2011-5-2 22:18

支持。赞2楼太有才了。
作者: 槐荫丝语    时间: 2011-5-3 21:03

单教授专研问题的态度与精神感染人啊!敬佩!
作者: zzs1952    时间: 2011-5-5 11:17

写得好。顶一个!
作者: 月光    时间: 2011-5-5 12:39

佩服单教授的精神与钻研业务的态度!不过有些看法实在不敢雷同!我认为除了气息,手指,舌头在演奏中的地位,再其次就是唇的作用了大了!
作者: 星河    时间: 2012-7-16 17:16

重新看李春华教学讲座: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ni3n0Zoi_s/ 最后部分确实着重说了唇,唇和断吐有关系。可是究竟怎么起作用没看明白。哪位看懂了? 是不断张唇么?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2-7-17 00:16

引用:
原帖由 星河 于 2012-7-16 17:16 发表 重新看李春华教学讲座: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ni3n0Zoi_s/ 最后部分确实着重说了唇,唇和断吐有关系。可是究竟怎么起作用没看明白。哪位看懂了?是不断张唇么?

 

 

如果含吹嘴正确的话,唇当然是有作用的,可以控制气流的量,涉及到含吹嘴的方法,含得太深,唇的作用就失去了,我理解的含吹嘴的方法就是象男人抽烟一样,不要含得太深,这样,也不容易进口水,吐音也更容易一些,更不要象一些老师说的含几分之一云云


作者: zhudabo    时间: 2012-7-17 06:36

独立思考 弄几个吹管乐器来试一试 吹一吹 从中体会唇在不同器乐中的作用
作者: 星河    时间: 2012-7-17 09:52

引用:
原帖由 老马 于 2012-7-17 00:16 发表     如果含吹嘴正确的话,唇当然是有作用的,可以控制气流的量,我理解的含吹嘴的方法就是象男人抽烟一样,不要含得太深,这样,也不容易进口水,吐音也更容易一些,更不要象一些老师说的含几分之一云 ...


谢谢老马解释,“不含的太深”,我也是这么体会的,有时候我都觉得嘴角控制着漏点气,吹着更舒服。

作者: 星河    时间: 2012-7-17 09:53

引用:
原帖由 zhudabo 于 2012-7-17 06:36 发表 独立思考 弄几个吹管乐器来试一试 吹一吹 从中体会唇在不同器乐中的作用

除了葫芦,没别的管乐器了,嘿嘿

作者: 紫云回    时间: 2012-7-17 15:53

唇有配合作用,尤其表现单吐(断吐)慢或很快的效果时!
作者: lanqian10    时间: 2012-7-17 23:32

我的理解是:在连吐时,唇确实没帮上什么忙,只要舌动作大小稳定就行了,三吐和双吐速度较快时,唇也起不了作用!当断吐时,唇的快速开合能使音断开得更干净,音符更具有跳跃性!在慢板的地方,特别是滑音时,唇的作用就大了,当需要气息压力加强时,往往伴随着口劲大,口风变小,上滑时相反!正如老马所言,唇的运用能让你的气息量稳定,平时我们所提的气息要稳,其实是指气息流量的稳定,而不是压力稳定,因为不同音高的音,气息压力大小本来就不一样的!我说了许多愚见和谬论,己超出楼主所提的问题范围了,若有同感,不胜荣幸!感谢楼主!


作者: chlsh51    时间: 2012-7-27 22:59

提一个问题:通常吹嘴应该是在“唇内齿外”对吗?如果用上下牙齿将吹嘴咬着吹对吗?我的体会是:用前述方法吹奏时双吐、三吐会灵活方便一些,但是由于没有用牙齿咬着吹嘴,所以有时候葫芦丝在吹奏时不小心从嘴里跑出来了。用牙齿咬着吹就会稳定好多,但是又会影响吐吹频率。请老师们说说哪种较合理,我就坚持练那种。
作者: 桂乡之夜    时间: 2012-7-28 11:56

唇的作用当然有,但不是主要作用。唇、腮的弹性和张力,有利于控制好气流的强弱。
作者: 桂乡之夜    时间: 2012-7-28 11:56

引用:
原帖由 老马 于 2012-7-17 00:16 发表     如果含吹嘴正确的话,唇当然是有作用的,可以控制气流的量,涉及到含吹嘴的方法,含得太深,唇的作用就失去了,我理解的含吹嘴的方法就是象男人抽烟一样,不要含得太深,这样,也不容易进口水,吐 ...

 

的确如此!


作者: 竹林听泉    时间: 2012-7-29 15:25

引用:
原帖由 老马 于 2012-7-17 00:16 发表     如果含吹嘴正确的话,唇当然是有作用的,可以控制气流的量,涉及到含吹嘴的方法,含得太深,唇的作用就失去了,我理解的含吹嘴的方法就是象男人抽烟一样,不要含得太深,这样,也不容易进口水,吐 ...
深有体会!马老师说得对极了!
作者: 蓝领结    时间: 2013-3-8 18:59


作者: 紫蔙    时间: 2013-3-8 23:02

我也不知道咕音是怎么来的。。。。。 就是吹多以后凭感觉不把它吹出来。。。。。。 也不知道它后来怎么吹多以后就不住来了。。。。。。。 凭感觉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