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葫芦丝文化发展现状的些许遗憾 [打印本页]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25 17:12     标题: 葫芦丝文化发展现状的些许遗憾

葫芦丝文化发展现状的些许遗憾

葫芦虫  20092

葫芦丝巴乌自传入内地以来,在各级专业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 会文化现象已经形成,对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 会、弘扬民族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各类社 会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爱好者遍及社 会各阶层各行业,人数已达数十万。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等诸多深层次原因,加上社 会步入经济转型期,广大中下层音乐工作者必须把“养家糊口”作为第一要务。致使葫芦丝文化在快速发展传播过程中出现或存在些许不足和遗憾。

1、发展根基。虽然葫芦丝早已成为云南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但在网上却查不到有开办“葫芦丝专业”或开展“葫芦丝文化研究”的高校或单位。一个集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制作改良、理论研究于一体的领军团队或发展中心,还没有全方位、高起点、强劲势汇聚而成,一大批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唯一难得的地缘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2、科技支撑。音域较窄是制约葫芦丝适应性和生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葫芦丝文化传播发展的关键所在。遗憾的是,这个既有巨大科技创新意义,又潜在巨大经济效益的研发项目,能够关注并积极参与的厂家极少,却在中低档产品的恶性竞争上不遗余力。这些现象的本质是葫芦丝文化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音乐创作。葫芦丝音乐是葫芦丝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载体,也是葫芦丝文化推广传播的主要途径,更是葫芦丝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所在。可事实上,受“贪大、求洋,嫌土、嫌小”等错误观念和偏见影响,即具备创作能力又喜欢葫芦丝音乐的人极少。每年能够见到的新作品不多,而且改编的比例偏大,受音域限制作品风格也比较单一。

4、师资教学。同时具备较强教学能力和较高演奏水平的双料教师偏少。导致教学中违背教学原则和认知规律,缺少教学艺术和教学规范,不是在理论和计划指导下进行高质量、高效率训练,甚至知识讲错、定义跑偏,思路混乱、词不达意,课程教学和学术讲座的性质和形式还分不清等情况比比皆是。给其它门类教师留有太多的笑柄和口实。

5、教材建设。由于教材是陪伴学生左右最忠诚、最方便的“文字老师”,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可现行教材“千人一面”很难找出各自的特点和特色,传统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必要的文字说明少到令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概念模糊、名称混乱、演奏符号不统一。如果没有教师面对面讲解指导,仅凭练习者自己看什么也看不懂,教材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丧失殆尽。

6、理论研究。对葫芦丝文化传播发展带有继承性创新性,真正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理论文章和研究项目每年见到的很少。可另一方面,葫芦丝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急需搞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却是大量的,例如葫芦丝巴乌究竟有多少种吹奏方法,对每种方法应如何定义、定性、定名、定位,以及如何将教学基本规律和器乐教学特殊规律有机结合,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训练模式等等等等,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事业发展需要。

多少事实和经验无情地告诉我们,一种文化如果缺少丰富内涵其生命力必然短暂。一项事业如果没有理论或不用理论作指导,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假如再陷于一种故步自封、浮躁狭隘、惟利是图的状态,其发展前景就更令人担忧了。

尽管存在上述些许不足和遗憾,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各级专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有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葫芦丝文化事业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丢掉所有遗憾,很快实现规范、健康、科学发展,葫芦丝文化事业的明天一定能更加辉煌。

 

该文选自【葫芦丝巴乌自学天地】。


作者: 汉中.cjw    时间: 2010-1-25 17:57

[attach]27325[/attach]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25 18:08

[attach]27327[/attach]
作者: 快乐    时间: 2010-1-28 00:03

个人认为楼主所提这六点里面第四点尤其重要。好的葫芦丝教师太少了。
作者: 蜂哥    时间: 2010-1-28 20:48

拜读了。
作者: 燕山春柳    时间: 2010-1-28 23:44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提到,就是组织领导问题。其实问题也没那么严重,可能是我们的期望值比较高。葫芦丝的发展现状和其他民族乐器差不多一样,楼主说的问题是民族乐器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燕山春柳 于 2010-1-29 08:13 编辑 ]
作者: laobi51    时间: 2010-1-29 15:57

葫芦丝与笛子、二胡、琵琶、古筝等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民族乐器相比,确实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带根本性的问题。文章作者对问题的揭示很有深度,值得热心葫芦丝音乐发展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重视。
作者: 孤独浪客    时间: 2010-2-12 06:57

讲得好, ``楼主应该是一学学者``从笔耕上来讲``您的文字表现能力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得出来的```你和我都秉怀着这相同的心情``却是比我理解得更透彻``表现得更完全```代表论坛全体丝友感谢您`
作者: 柳皮笛    时间: 2010-2-15 11:41

黑土葫芦虫的独到见解,支持!
作者: 蕙草雅秀    时间: 2010-2-17 20:56

楼主分析的深刻全面。
作者: 秋的悄然    时间: 2010-2-20 21:52     标题: 也说两句

补充一点,葫芦丝音乐纯净自然,高雅脱俗。发展和弘扬此瑰宝是真正喜欢民乐的人的共同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勤学与痴迷自会带给人无尽的快乐和收获,促使你为之执着并时时努力着,但要强调的是,如果学习和初掌握了它的部分吹奏技巧后便沾沾自喜,心态失衡,争名争利,到处卖弄,或是为了去带学生挣银子,那么,不学也罢,脏了自己的心更玷污了神圣的音乐,还将误人子弟!充满了铜臭味儿的曲子听起来显得索然无味,这是学习葫芦丝音乐的一大忌!
作者: 天若有琴    时间: 2010-4-15 23:45


作者: 中国旺旺仔    时间: 2010-5-13 23:25

见解好好,大家共同努力,明天会更好
作者: 百姓    时间: 2010-5-20 20:29

顶上。
作者: 清风竹韵    时间: 2010-5-20 23:02

拜读以上各位老师谈到的几个方面的观点,忍不住也说几句;目前很多基层的葫巴组织都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显然对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能通过教育部门把这种民族器乐的教学引入学生第二课堂,通过一些地方的老龄委对一些离退休的、对葫芦丝音乐有兴趣的老同志进行系统的教学,势必会对这种民族器乐的发展大有裨益的!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5-24 07:45

引用:
原帖由 清风竹韵 于 2010-5-20 23:02 发表 拜读以上各位老师谈到的几个方面的观点,忍不住也说几句;目前很多基层的葫巴组织都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显然对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能通过教育部门把这种民族器乐的教学引入学生第二课堂,通过一些地方 ...
同感。
作者: 竹林鸿雁    时间: 2010-6-6 16:11

支持弘扬葫芦丝艺术,拥护各位老师的高见, 顶了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15 09:08

此篇文章确为高论,作者已经站在很高的起点上议事论事了,对葫芦丝的现状,发展都充满关切之情,颇有见地,颇发人深思。
作者: 李生军    时间: 2010-9-24 00:35     标题: 支持

很有深度,看到问题的本质了!
作者: shqshq1597    时间: 2010-9-24 01:24


作者: zzs1952    时间: 2010-9-24 09:06

支技!!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0-9-28 20:16

支持!讲得有道理!
作者: 铁路之家    时间: 2010-10-28 20:21

作者论述中第1项也非常重要、[发展根基。虽然葫芦丝早已成为云南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但在网上却查不到有开办“葫芦丝专业”或开展“葫芦丝文化研究”的高校或单位。]直到现在有很多院校乐器类招生还是把葫芦丝和巴鸟排除在外..何时才能在院校乐器类招生有一席之地.
作者: ziyuan    时间: 2010-10-29 20:30     标题: 回复 1# 黑土葫芦虫 的帖子

讲得非常好,系统全面具体,支持您,但愿这种遗憾尽快过去...
作者: 北麒麟    时间: 2010-11-10 08:05     标题: 支持

文章很有见地,也表达了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心声。
作者: 寻觅    时间: 2010-11-10 23:05


作者: zzs1952    时间: 2010-12-23 13:23

引用:
原帖由 秋的悄然 于 2010-2-20 21:52 发表 补充一点,葫芦丝音乐纯净自然,高雅脱俗。发展和弘扬此瑰宝是真正喜欢民乐的人的共同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勤学与痴迷自会带给人无尽的快乐和收获,促使你为之执着并时时努力着,但要强调的是,如果学习和初掌握了它的 ...
说得太好了,支技,支技。顶!顶!顶!
作者: 大雯雯    时间: 2011-2-28 22:38

太精辟了!!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