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葫芦丝巴乌吹奏法体系创建与应用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10-1-11 20:27     标题: 【葫芦丝巴乌吹奏法体系创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 单振东
 
       
      在葫芦丝巴乌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葫芦丝演奏家和民间艺人们,以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许多种吹奏方法,使葫芦丝音乐成为“天籁之音”,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酷爱。可遗憾的是,在葫芦丝文化形成普及、推广传播过程中,一个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所有爱好者,那就是葫芦丝巴乌到底有多少种吹奏方法,以及这些吹奏法在应用方面有哪些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能够见到的所有信息资料,包括公开出版的十几种葫芦丝教材均无明确答案。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葫芦丝巴乌吹奏法理论与应用研究,明显落后于葫芦丝事业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科学、相对完善的吹奏法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1.创建与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
        1.1 葫芦丝事业发展现状  
        2005年至今,是葫芦丝巴乌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和里程碑意义的几年,也是“葫芦丝文化”逐步形成、健康发展、快速传播的几年。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在这几年时间里,各级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已有数十个葫芦丝巴乌专业网站面向全世界开通运行;考级曲集和十几种培训教材公开出版;全国已累计举办十几场葫芦丝巴乌专场音乐会或较大规模的赛事活动;爱好者遍及社 会各阶层各行业,人数已达数十万等等。
        在葫芦丝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因素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原因,人们只重视办班培训而忽视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果导致各类媒体教材有关吹奏法方面必要的说明或文字太少;所有吹奏法不分层次、不分类别统称技巧;“吹奏方法”与“吹奏效果”两个概念严重混淆;对每种吹奏法缺少明确定义;吹奏法体系零散、名称混乱、演奏符号不统一等。当涉及“各种吹奏法应如何选择应用”问题时,最常听到的回答是“只要好听就可以用”等。
        1.2 创建研究的重大意义
        上述现象如果长期存在,尤其是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认识或知识大范围地继续传播,不但给广大爱好者的学习交流带来相当程度的困惑和麻烦,也将严重影响到葫芦丝文化的健康发展和长远繁荣。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蛮干,没有实践作基础的理论是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吹奏法理论与应用研究,加快吹奏法科学体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历史意义,既艰巨又复杂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2.体系创建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据笔者多年收集整理并进行的粗略统计,源于不同地区、不同渊源、不同认识、不同观点,各类媒体教材共向我们介绍了多达六十余种所谓的“吹奏方法”。面对数目如此庞大的吹奏法种类群,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分类原则,要想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吹奏法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对众多吹奏法进行分类命名时,应充分考虑每种吹奏法各自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技术含量、掌握难易,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依存关系等因素。还应遵循层次清晰、内涵明确,尊重惯例、尊重渊源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还要明确“吹奏方法”和“吹奏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想要建立“吹奏法体系”,想把每种吹奏法本身问题说明白,则必须以“吹奏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必须把每种“吹奏法”作为方法体系的基石和支撑点,绝不可再用“吹奏效果”去代替“吹奏方法”。
        3.三八六吹奏法体系简要介绍 
        3.1 框架结构
        遵循上述理念和原则,历经数载,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试听对比,最终我们筛选、归并、整理出相对独立、比较成熟、正被广泛应用的吹奏法刚好三十种。三十种吹奏法可分别划归“基本方法、技术方法、应用技巧”等三个不同层次,以及“用气、用舌、用指”等三个不同类别,由此构成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吹奏法体系。为帮助爱好者对该体系有一个整体印象,以及对每种吹奏法的层次类别及相互关系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现将它们列成左表。
        3.2 内容简介
        左表称作“三八六”吹奏法体系关系表,该表由上向下表示每种吹奏法的地位层次、技术含量和难易程度越来越高。“三八”意为“三个八”,其中第一个八代表吐音、吹奏等八种基本方法,后两个八代表用气、用舌、用指等十六种技术方法,“六”代表六种应用技巧或称复合技法。
        3.3 特别说明
        我们现在归纳整理的“三八六吹奏法”体系,是基于现阶段的认识水平,尤其对六种应用技巧的提炼整理,包括定义命名,存在某些不足甚至谬误都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广大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吹奏法被相继引入和应用,那时的吹奏法体系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4.吹奏法选择应用“双四项”
        吹奏法应用是个大问题,里面蕴含着大学问,我们与演奏家、演奏大师之间的差距不就差在吹奏法应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吗。经多年研究实践我们认为:涉及吹奏法选择应用问题从理论认识层面看有四项原则,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有四项注意。
        4.1 四项原则
        ⑴ 不能破坏乐曲风格;每首乐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演奏者“吹奏法选择应用”是否得当,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乐曲的风格和特色。因而吹奏法选择应用不但不能破坏乐曲风格,还应把突出和强化乐曲风格特色放在首位。
        ⑵ 不能改变乐曲旋律;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原因是对吹奏法不熟练,应用时不准确不到位,以致影响演奏速度或使旋律发生改变。存在这一问题本身不可怕,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问题会自然得到解决。可怕的是“不以为然”和“顺其自然”,为了方便某种技法的运用而特意改变旋律,对曲作者的创作成果表现出不尊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⑶ 不能违背演奏规律;每种吹奏法由本身性质和特点决定,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应用要求统称“演奏规律”。如叠音技法要求只能在旋律上行或平行时运用,单波音技法要求只能在旋律下行或平行时运用。违背这一规定和要求,本质上就是违背演奏规律,违背演奏规律强行运用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⑷ 确保最佳听觉效果。所谓最佳听觉效果就是通常所说的“好听”,判断好听不好听的标准要客观,演奏民歌民族特色越浓郁越好听,演奏通俗和流行歌曲要符合主流大众审美观,尤其初学者绝不能“自认好听或自己喜欢”而随心所欲。
        4.2 四项注意
        ⑴ 同一吹奏法运用方式不同可产生多种不同效果;同一效果可由多种不同吹奏法产生。究竟选用哪一种,主要依据上述四项原则进行判断。
        ⑵ 吹奏有法、但用无定法。在不违背四项原则的前提下,提倡灵活和巧妙运用。当你在技法应用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你的演奏风格和艺术风格也就日趋成熟。 
        ⑶ 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要么不用,用则精准到位。
        ⑷ 当你初步选定应用某种吹奏方法后,最好尽量尝试说明应用目的、根据或道理。这样做有利练习者在理论认识和演奏实践两方面快速成长。
         

         


作者: 迷一样    时间: 2010-1-11 20:59

沙发,我先坐 再慢慢看看了


作者: 迷一样    时间: 2010-1-11 21:02

  二楼上面的广告不是我发的[attach]26876[/attach]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11 22:03

引用:
原帖由 迷一样 于 2010-1-11 21:02 发表   ,二楼上面的广告不是我发的26876
是老马发的,搞试验的。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0-1-11 22:04

写的不错,要慢慢看。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0-1-11 22:45

余哥同志,辛苦了
作者: 傣乡恋    时间: 2010-1-12 08:47

好文章.要细读.
作者: 葫芦星水    时间: 2010-1-12 08:49     标题: 单振东老师简介

  单振东老师简介

 

  单振东,男,1955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教授,现任黑龙江鸡西大学《葫芦丝巴乌演奏法入门与提高》选修课主讲教师。

  单振东同志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考级曲集编委会编委。2006年成功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共撰写发表演奏法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葫芦丝巴乌演奏法概论》和《葫芦丝巴乌教学法研究》学术专著两部,《葫芦丝巴乌演奏法入门与提高》特色教材一部。

  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精讲巧练、领悟结合”器乐教学新模式,以及“先学后练、边练边学”学生学练新方法。以单振东同志为首的教学团队共培养学生千余人。曾多次参加省市对外文化交流、迎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多次接受各类媒体专访,并以“多彩人生”为题被连续宣传报道。

  单振东同志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酷爱葫芦丝艺术,自称“黑土葫芦虫”,曾遍访名家大师学取真谛。多年的虚心求教和潜心研究,使他在理论认识和演奏实践等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葫芦丝文化的普及、推广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 葫芦情深.    时间: 2010-1-14 10:12

写的很专业,值得学习
作者: 赵品义    时间: 2010-1-18 16:20

想法很好,不太现实
作者: 竹韵清泉    时间: 2010-4-15 18:12

别人沙发板凳都已抢了,只得坐在地板上慢慢看。
作者: 欣平    时间: 2010-6-29 07:39

再读一遍,理解更深.条理.深刻.周到,全面,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李生军    时间: 2010-9-24 00:32     标题: 支持

葫芦丝要想真正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立住脚,必须要有自己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今天的教材,基本都是借用竹笛、唢呐等理论来支撑。其实,葫芦丝远比今天那些教材编写的要复杂、深奥得多。
作者: lsjblq    时间: 2010-9-24 09:13     标题: 回复 1# 千瓣莲花 的帖子

非常感谢,学习了。不知写的“左表”在哪?
作者: 一年以后    时间: 2010-9-24 14:40

值得大家尊敬的专家,葫芦丝发展很快,相对于其他乐器大有普及趋势,是应该规范规范,向作者致敬。。。。。。。。。四项基本原则(3)里面有句话,搞不太明白“如叠音技法要求只能在旋律上行或平行时运用”,但是,好像哏德全大师有些下行时的叠音也相当美,很有特色。比如,旋律从中音3或者中音1到低音6下行时,他有时用中音5来实现叠音,按照哏德全老师的演奏方法,我觉得如果从中音1下行到低音6时,用5、3、2三个音分别实现叠音效果,应该都是可以的。不知道我理解上是否错误?
作者: 道人    时间: 2010-9-25 13:09

嘿嘿!理解是正确的。偶就只知道他的叠滑音很好听,而且很有特色!
作者: zzs1952    时间: 2010-9-26 13:59

葫芦丝爱好者都会支持吧。
作者: 竹子lgs62z    时间: 2010-10-5 20:40

长见识,学习到了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作者: 塞外丝语声    时间: 2010-11-13 08:24     标题: 他是一个严谨的人

从当面与单教授学习到浏览网站学习,以及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的总体感觉是,无不体现出单教授做人做事的诚恳、严谨与谦虚!
作者: 黑土葫芦虫    时间: 2010-11-13 18:56     标题: 回复 15# 一年以后 的帖子

15楼【一年以后】朋友,久未上网才见此贴,回复较晚请原谅。哏老师那种用法准确说应称作剁音技法,因此技法较少运用,故未列入常规方法体系内。


作者: 刘本    时间: 2010-11-13 20:40

好文章,应该学习!
作者: 大雯雯    时间: 2011-2-28 23:16

写的不错,要慢慢看。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