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这个面客被月光老师的臊子面勾出馋虫了,这两天在网上翻了翻,找到歧山人介绍的歧山臊子面做法,并按谱制作了一次,吃得俺大呼过瘾。不敢独享,原贴奉送各位美食家,HOHO。
文章转自《灰狼一号的美食生活》
[attach]17584[/attach]
陕西的面食细分起来,不下一百种,臊子面更是其中的经典,也是陕西十大面里排在首位的。它的特点是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酸---用老陈醋使汤料突出酸;辣---用煎油泼辣子面,使其汤料辣里透鲜;香----臊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薄---指面条用手擀的很薄;筋----面条薄而不脓;光---面条光如游鱼;煎----汤料温度很高;稀---每碗只吃一口,面条很少,一般的人要吃10多碗,小伙可以吃到3、40碗;汪--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同时底菜和漂菜也很讲究,在菜色上分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饼)、黑(木耳)青(韭菜)等等,烹调臊子更是考究。
[attach]17585[/attach]
材料:面条(挂面或者比较细的手工面)、红萝卜、卤水豆腐(北豆腐亦可)、蒜苔(亦可用土豆、豇豆、豆角……任意一种你喜欢的菜,我用的是豇豆和土豆)、木耳、黄花菜、蒜苗(北京称青蒜)、鸡蛋(可无)、生姜
[attach]17586[/attach]
[attach]17587[/attach]
一直觉得地方小吃离开了它的出生地就很不地道,臊子面尤其如此,没有好的岐山醋,没有好的岐山辣子,做不出好的岐山臊子;没有好的岐山臊子,没有好的岐山面,就怎么能做出好吃的岐山臊子面呢?
[attach]17588[/attach]
给青总占个沙发,看看,俺吃过的,好辣,味浓。
谢谢一品版主的勾虫面。
这个图确实很好,切的菜也很讲究,关键是臊子的做法,肉在锅里什么时候加醋、肉要多长时间才能出锅,很讲究火侯的。我在这里的家中也常做着吃,总觉得不像。我在西安吃过,有点味道,觉得还是岐山当地的面更地道。 谢谢一品的介绍,吃着咋样。锅里汤要多做,碗里汤多点,面不要捞的太多,味道全在汤里,吃完面再喝口汤就倒掉了,要每碗都把汤喝干了,肚子就喝胀了。所以,要多吃面,少喝汤。
这名字很特别,有什么来历么?
这个图确实很好,切的菜也很讲究,关键是臊子的做法,肉在锅里什么时候加醋、肉要多长时间才能出锅,很讲究火侯的。我在这里的家中也常做着吃,总觉得不像。我在西安吃过,有点味道,觉得还是岐山当地的面更地道。 谢谢一品的介绍,吃着咋样。锅里汤要多做,碗里汤多点,面不要捞的太多,味道全在汤里,吃完面再喝口汤就倒掉了,要每碗都把汤喝干了,肚子就喝胀了。所以,要多吃面,少喝汤。
这么讲究、这么滋养鲜美、这么费事做出来的汤,为什么要倒掉呢,嚎~~~~~~~多浪费啊,俺可舍不得
这名字很特别,有什么来历么?
回答老马的问题。经本警察调查,现提供如下资料:
人们如此推崇臊子面,自然与美好的传说有关。岐山是西周王朝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周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次,周文王被商纣王从监狱里放回,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去看他。吃饭时,他让家人做“和气面”吃。一个锅里下面,一个锅调汤,大家只吃面不喝汤。汤倒在一个锅里,轮番浇面。这种吃法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特殊感情,以后就传了下来。所以,岐山面又叫“和气面”。谁家兄弟不睦,邻里不和,村上年长人出面调停,几盅酒罢,热腾腾的臊子面往上一端,一席和解话,隔阂解除,红脸者顿生惭愧。在人们心目中,臊子面简直成了一种“圣物”,它增强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寄托了良好的希望和祝愿。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来历,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岐山某地有一农家娶了一个媳妇,聪明伶利,贤惠能干,精于烹调。一日,她做了一顿面条,光滑细薄,调料多样,汤汁浓香,味美可口,全家食后无不称赞。年幼的弟弟,尤其喜食,常闹着要吃嫂子擀的面条。后来,这个弟弟做了地方官员。这年春节,邀请同僚到家里作客。当客人们饱餐其嫂子擀制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纷纷传扬开来,争相仿制。由于“嫂”、“臊”谐音,天长日久,“嫂子面”变成了“臊子面”,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传说,贾平凹的文章可以佐证。
http://literary.goodmood.com.cn/2008/8-29/2008082914221214322.html
谢谢银版!
那个作者署名是“平凸”?
这面是陕西的一绝,特爱吃,到乡下吃原味的能吃十多碗(不是每碗都喝完汤的),其实每碗只有一筷头的面。
[attach]17609[/attach]
这么讲究、这么滋养鲜美、这么费事做出来的汤,为什么要倒掉呢,嚎~~~~~~~多浪费啊,俺可舍不得
为了多吃面,就要少喝汤。在客人家吃饭,一般都是汤多面少,如果每碗都很稠,不但没味道,而且吃两碗就饱了,客人觉得你没吃好;所以你捞完面,喝口汤就行了,不要全部喝完,剩下的汤就被客人家端走倒了,你只管接着吃下一碗。
在西安的饭馆吃臊子面,你要一大碗,这是连面带汤一起吃的,汤喝不了就剩下,一般一大碗也就够了。但是,在岐山民俗村吃,每人交20元,各种面食都可品尝,最后上臊子面,汤可不喝,随便吃几碗都行。
这个张哥确实是具有绝对发言权。
哪天到西安的时候,张哥就带我吃这个吧。
这个张哥确实是具有绝对发言权。
哪天到西安的时候,张哥就带我吃这个吧。
这好哇,天天吃都可以的。
好像他署名是“平凸”,应该和贾平凹不是同一个人吧。
[attach]17612[/attach]
记得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模仿秀很牛的人,叫做“赵本水”。这个人模仿赵本山很厉害的,而且还会很多其它绝技。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