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请教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09-1-29 22:05     标题: 请教

波音符号上加个叠音符号是何演奏符号?如何吹?谢谢.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09-1-31 11:55

偶不知道,帮你顶起来哈~~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09-2-3 22:30

谢谢热心的小青蛙,为何没人回答?这个符号还时有看到.
作者: Balance1204    时间: 2009-2-4 06:46

不知道,没见过这样的符号。
作者: daming_gao    时间: 2009-2-4 10:12

波音符号上加个叠音符号是何演奏符号?如何吹?谢谢.

是蓝色香巴拉里出现的符号吗?

李春华讲过“蒙古族、藏族的乐曲中经常出现3度颤音。”

吹法“1”13131、我用的方法是上方2度音孔闭合,由本音和上方3度音迅速交替演奏1—2次。

春华发明的。技法、符号叫“插音”。

不知对否,请各位老师指正。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09-2-4 10:49

还真没见过,《蓝色的香巴拉》里有这个符号?不过5楼的朋友说的插指是有的,很多曲子用到,有的叫差指颤音,有的叫差指泼音。

 道听途说,见笑。


作者: gaowq    时间: 2009-2-4 20:18

我也想知道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9-2-4 22:24

这应该不是现在发明,学过笛子的其实都知道,这是蒙古长调中特有的颤音,除了高大明朋友所说,也可以如筒音作5的指法,1的颤音,开1音孔,然后颤3的音孔,而2的音孔关闭;你也可以关2和3音孔颤5音孔也可以,看各人习惯以及曲子的要求
感觉叫长调颤音还形象些呵呵,我也不太懂,就讨论下
作者: 阳光清晨    时间: 2009-2-4 22:38

真的受教了,又学到了新东西。这个技巧我应该经常用到。但是确实还不知道要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谢谢马老师。


作者: 来自山沟的狼    时间: 2009-2-4 22:54

受教了,精辟啊
作者: daming_gao    时间: 2009-2-5 09:22

正误!

昨天看到朋友提问,就凭记忆回答,回答的不准确。

现将李春华原注摘要抄录于下:(蓝色香巴拉)

1该曲描写了美丽的藏区风光。洁白的哈达,蓝色的天空,草地上的牛羊,以及耸入云层的雪山构织成了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画面。2该曲多处运用了一个技巧,我为之取名为插指颤音,其打破了传统的颤音方法,标记符号为:在颤音或波音记号上方加“叉”,(不是波音的“又”——大明注)演奏的方法为快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以上的音孔,其余按孔手指保持原位,而产生的颤音效果。此技巧在蒙古音乐和藏族音乐中运用较为广泛,也是表现藏蒙音乐风格的重要手段。


作者: 老兵新传    时间: 2009-2-5 22:28

谢谢楼上诸多热心朋友及马老师.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