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70年代的你,还好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2:28     标题: [转帖]70年代的你,还好吗

献给生于70年代的人(怀念版)

引子……   
70年代出生的人是高考没有改革的年代参加的高考.高中的时候经历过3点一线的学习生活(课堂--宿舍---食堂) 
  70年代出生的人是唯一看过电影少林寺5遍以上的人.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拨接受计算机BASIC语言教育的人. 
  70年代出生的人是听着邓丽君,罗大佑,姜育恒,齐秦,蔡琴等等老一派歌手的歌曲长大的人.(那时的的流行歌曲可以算是刚刚起步的歌曲). 
  70年代出生的人是经历过76年3位伟人去世的一代人,那时的70年代出生的人什麽也不知道. 
  70年带出生的人大多数在95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到了98年就取消了福利分房,什麽也没有分到的人(他们刚刚参加工作要资力没资力要关系没关系). 
  70年代出生的人所经历的感情经历几乎都是经人介绍的才步入婚姻生活的. 
  7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在单位工作是举步为艰,50年代,60年代的人还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角色,没有70年代出生人的机会. 
  7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正在经历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代.赡养老人,抚育孩子. 
  70年代出生的人,是现在正对社会经济负责的那一代人,承担着社会最主要的经济责任. 
  70年代出生的人,是兄弟姐妹众多的一代人,他们都要在彼此之间建立一定的良好关系,承担着兄弟姐妹的众多的责任. 
  70年代出生的人,在60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在80年代人眼里是过时的一代. 
  70年代出生的人背负着太多太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是享受社会物质的文明是最少最少的一代人. 
精品正文……  
(一)出生于七十年代,曾经是我们骄傲的不得了的名词,曾经是叫嚣般急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名词。而如今,随着青春的渐行渐远,除了集体缅怀光阴的故事,我们拥有的炫耀的资本已经所剩无几,时光总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我们曾经鲜活的面容被八十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们青春的气韵衬托的一脸沧桑时,江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易主了,我们也正在从人生的顶点悄悄滑落。 

岁月轻飘飘的,悄悄的流逝,带走了或轻狂或纯真的岁月。高速的,躁动的社会,容不得我们有充裕的时间追忆往昔,时光已经将我们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一代人的成就和思想我们似乎永远也超越不了,下一代人却虎视耽耽的粉墨登场了,随时做出取而代之的态势。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在他们眼里,我们和上几代人没什么两样,统统都成老人家了。 

老去的不仅是年龄,还有逐渐散淡的激情。当我们看着墙上日历仅剩的屈指可数的薄薄的青春,发觉斑驳的心已经被岁月熏染的千疮百孔。踏出校门初入社会时的豪情万丈被一点点的挤兑干净,思想填充的是功利,势利和冷漠的成分,俗不可耐的为了钱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阴险的勾心斗角。越来越多的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被社会和生活俘虏,收买和同化了,往往此时,一代人的故事也即将接近尾声了。 

一代人在历史面前象一颗尘埃,渺小的微不足道。春去秋来,新旧更替,崛起和衰败,一切都是自然规律的法则,谁也无力更改什么,谁也无力挽留什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生于七十年代”的保护伞下,总希望给自己或者后人留下点什么,象个被抛弃的怨妇般的絮絮叨叨,也许只是同龄人之间的倾诉而已,根本也左右不了谁的思维,时光也没因为我们的怀旧而减速,街道上鲜活靓丽的面孔也没因为我们的渐渐衰老而减少。 

很多时候,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很多事物包括爱好都将作古,不管你愿不愿意。因为你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必须遵循人生某一时段的游戏规则,比如就象到了某一年龄段就不会再去听的流行音乐,虽然那些旧的发黄的磁带曾经见证了我们整个的青春岁月。然尔,就算怀旧对我们来说依然没什么资本!时间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十足的奢侈品,时间在人接近中年时感觉突然在发力和加速,让人促不及防。 

曾经清纯的校花如今已为人妻,隔壁班的女孩脸上也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一切一切童年的美好回忆被岁月带走了,搁置了。七十年代的游戏,七十年代的零食,七十年代的思想,七十年代的叛逆,七十年代的内敛,在如今的年代里,已经渺小的无足轻重了。就象我们拥有的特定年代里的经典瞬间--“三八线”和“手抄本”,好似这个初春的柳絮,四处飘散,无从寻觅。 

近两年怀旧的演唱会接连不断,愈演愈烈,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象极了当年的走穴风潮,他们的响应者大多生于七十年代,一群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不老的拥趸。罗大佑,齐秦,赵传,苏芮,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将最后的叫嚣和回光返照一次次进行到底。然尔周杰伦现场的山呼海啸和s.h.e轻灵的天籁之音足以证明,如今的江湖不是他们的了,同样也不是我们的了,一切都到了告别的年代了! 

几天前看了一篇文字,很有感触,题目是《把怀旧留给青春》,生于七十年代,你和我,虽然在慢慢变老,但我们毕竟都是曾经风花雪月和青春岁月的见证人,剩下的,甩甩衣袖,随它去吧.............. 
    在网上看过一篇《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很是感慨万千,往事一幕幕涌现,过去的点点滴滴依稀在眼前,流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记录我成长的片段在这个时代已成为了绝版。  
  为了记录我三十年的成长历程,也为了使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份独特的自豪和骄傲,启开尘封的记忆写了这篇帖子。 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回顾…… 
为了革命,保护视力,眼的保健操,现在开始....深夜在网上无意间搜寻到一组录音,名为倾听七十年代的声音,一个柔美的女性声音伴随着散发着年代气息的音乐将一代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五十分钟,从年少到青春,风雨兼程,一路走来。象隔着一层薄薄的纱,熟悉得有些不真实且朦胧,在刻意打造的十足的怀旧氛围里,感觉自己内心只是偶尔的悸动,更多的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2:28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过生产队劳动,知道什么是工分。偷过生产队的“黄瓜”、“西红柿”、和“西瓜”,吃过生玉米、生茄子。  
   
   挖过毛毛根、吃过猪尾巴菜和地瓜叶。  
   
   对大人把黑玉米馍馍用菜篮高高挂在房梁上印象很深。七十年代初生人都有几次掂着凳子偷馍馍的经历。  
   
   羡慕过红小兵、吆喝着打倒“四人帮”、打倒“江青”。参加过毛主席的追悼会,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对墙上标语印象最深的是“阶级斗争是纲”、“抓纲治国、以粮为纲”。常说“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家里厅堂中央挂的是毛主席和华主席。两边墙上张贴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知道苏联是老大哥,美国是纸老虎。  
    
   吃过两分钱的冰棍;拉过蛔虫,吃过“宝塔糖”(七十年代末的人也许没有经历过),上过育红班(现在这个名字很少听了)。  
   
   七十年代初的人一般都兄弟姐们好几个,经常在家打的一塌糊涂,各不相让。大人能点吃的,别说是孔融让梨了,都是争先恐后,吃了自己的还要抢别人的。  
   
   因打邻家小朋友被父母满街追着打的经历。打过邻居家的枣,偷过隔壁家锅灶上的火柴。爬过树,在上面捉过谜藏,不止三次从树上摔下过。  
   
   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就是玩琉璃蛋、摔洋牌、砸杏核、敲两头忙(用木棍削的两头尖尖)、推铁圈,用纸做风圈用棍顶着风跑。不止一次用弹弓打碎别人家玻璃。  
   
   捡过破烂,卖过牙膏皮,腰里别过木头枪,大一点玩过火药枪。  
   
   小时候的顺口溜:“太阳当头照,花儿都死了,小鸟说,呸呸呸,你为什么背着de-tona-tor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老一开飞机,老二撂BoB!!!,炸死老三王八蛋,老四老五都来看”,“半夜三更,想起雷锋,来到厕所,打扫卫生,节约用电,没有开灯,一不小心,掉进茅坑,与粪搏斗,壮烈牺牲,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说他傻卜楞登”等等,  
   
   走在路上赶不上前面的小朋友,就在后面喊:“前面走是条狗,后面跟是红军”,前面的小朋友就开始大叫:“前面抗红旗,后面跟着刘少奇”(当时刘少奇还没有平反)  
   
   小学时候和女孩一起玩过沙包、石子、踢过毽子、跳过大绳。和女生划过三八线。通常用粉笔在墙上或者黑板上写过“某某是个大坏蛋”,再大点就写“某男和某女好”,常因这个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  
   
   和小朋友玩过打土坷拉游戏。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和小朋友玩摔交,把别人的腿给摔断,花去家里医疗费十元,结果被父母关家一个星期,最后老师说情才得以继续上学。  
   
   每天傍晚守在收音机旁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听过大灰狼小红帽、听过半夜鸡叫和现在都忘记的许多童话故事。  
   
   看过露天电影,搬着小凳子划过圈圈占位置。  
   
   整天盼着过年,一年只穿一次新衣服。  
   
   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男女同学就开始不说话,位置也开始被调开。在课桌上刻过“早”字。五年级开始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但是没有勇气和她说半句话,曾想着给她写纸条,但最终没有勇气而作罢。当时不谙世事的我们现在孩子都好几了。  
   
   在夏天的时候带席乘凉睡过大路边。拣大人的烟头抽,听大人讲七仙女和织女牛郎的故事,在故事中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同睡的小伙伴和大人都走的一个不剩。  
   
   看过社戏,晚上偷过人家的毛豆、花生和红薯,几个小朋友在野地里面烤着吃,结果满嘴都是黑碳。  
   
   晚上一个人在野地里看过庄稼,深夜一个人走过乱坟岗。  
   
   放学大人不是让做作业而是去给家里的牛羊打草。早上打草的时候曾在野地里睡过,捉过豆虫,逮过知了,挖过老鼠洞。  
   
   学过雷峰和全国十佳少年---赖宁。作文中最多出现的人物是张海笛大姐姐。  
   
   看过《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作战》、《平原枪声》。童话剧有〈七色鹿〉、《哪吒闹海》、《猪八戒吃西瓜》等等影片,知道杨子荣、李向阳, 没头脑和不高兴。  
   
   看过的电影最有印象的是《少林寺》,还看过《少林小子》、《木棉袈裟》、《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电视剧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  
   
   最有印象的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射雕英雄传》更具有影响力了。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在班上和同学练过一阳指,学着和同学摆天罡北斗阵,用九阴白骨爪恐吓过同学,整天拿着木棍说是打狗棒,有的同学还拿着纸扇整天在女生面前扇来扇去,上面还写着自以为潇洒的书法。  
   
   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当时对黄蓉简直是迷恋到痴狂的地步,日记本里全是她和郭靖的帖图。当时还看过一部《血疑》,山口百惠和大岛茂,黄日华和翁美玲,上学时还专门找人画了他们四个人的画像。翁美玲自杀,使我伤心了好一阵子,当时还怪黄日华没有照顾好蓉儿。  
   
   前段时间央视拍的新版〈射雕英雄传〉,看了一两集,我就开始止不住的呕吐,不说了,气死了,全是一部装出来的片子。  
   
   看过《霍元甲》就开始唱“春水(沉睡)百年。。。。”;看过《陈真》的歌我们喜欢唱成“怀机,窝黑雷爸爸!”;看了《再向佛山行》“老包喂老包(留步喂留步)” 然后就虎着声音说到:“男沧海,北铁山,一岳青天绝世间!”四个人就是容沧海,姜铁山,苗一月,李青天;看过动画片《好猫咪咪》就开始唱:“老鼠怕猫,本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它推翻……”;看过《警犬卡尔》,就经常说:“卡尔,上!!”;看过《恐龙特级克塞号了》就开始“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发射”;看过“圣斗士星失”那时最流行的话是“去死吧,星失”,这是后来。  
   
   看过《霍元甲》就开始绑沙袋打,整天打的满手是血;看过《射雕英雄传》就开始练降龙十八掌;看过《陈真》就开始练飞腿,脚上帮沙袋开始练轻功;看过《鹰爪铁布衫》开始练鹰爪功;看过《济公》就开始整天摇个破扇子,嘴里阵阵有词“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看过《聪明的一休》就整天双手合十,眯着眼“咯吉,咯吉。。。。”看过《加里森敢死队》就整天练“飞刀”,教室的门上到处是窟窿  
听过最多的广告词是:“威力,威力 够威 够力”还有“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等等。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2:29

 看过KB电影:《一双绣花鞋》、《画皮》,听说当时看《画皮》还在电影院吓死一老太婆。当时我是在手指缝里看完《画皮》的。  
   
   那时还有国外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西洋底来的人》、《血疑》、《阿信》等都很有印象。  
    那时特喜欢听评书,《杨家将》、《瓦冈寨》、《穆桂英挂帅》、《隋唐演义》、《薛刚反唐》、《岳飞传》、《杨家将》等最早是刘兰芳的,还后就迷恋单田芳的声音。  
   
   不知不觉到了初中。  
   
   开始穿喇叭裤、高跟鞋、蓄长发。记得在初二理了一个前后长,中间短的头发。一到学校就被老师逼着到理发店剪了个光头。  
   
   开始学着电视里,找几个要好的朋友拜把子。初中我的拜把子兄弟几十个,现在大多不联系了。  
    
   七十年代的人至少打过三次群架,和老师打过架,最自豪的是和社会青年对着干。  
   
   七十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武器。我玩过三节鞭、两节棍、带铁刺的手套,走到哪都随身带一把藏刀。  
   
   初中学会了喝酒、抽烟,逃过课,留过级。  
   
   七十年代的人大多在初中谈过恋爱。男女之间送过手织的围巾和编的手链,送过手帕、笔记本和钢笔。七十年代初的男孩交过有四环素牙的女朋友,我是在初二开始谈恋爱。当时偷偷摸摸,不敢公开,晚自习出去也相隔一、两米之远。  
   
   七十年代的人大都给异性传过纸条。  
   
   围过长长的围巾,戴过黑黑的墨镜。  
   
   初中上晚自习和早自习,没老师管。不学地理和历史(当时升高中不考试)  
   
   整天喊郎平扣球,乒乓球案子旁永远是人山人海,案子是水泥砌的,网是几块砖头,拍子是用三合板做的(不带皮的)。  
   
   抢过同学的馒头吃。若有咸菜吃,必须躲到厕所。为了逃避其他学生抢自己的馒头,向馒头上吐过吐沫。偷过学校的菜票、饭票。五元钱就是一个星期的花销(当时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曾有过两天没有吃过一点东西的记录。  
   
   用过粮票,粮票分好几种,其中全国粮票最为值钱。  
   
   一张床上挤过四个人睡觉,醒来时到处找袜子和裤衩。  
   
   在宿舍门前撒尿被老师当场抓过。  
   
   在89年六 四风波的时候激动过(当时还是依旧上学),听说高年级的同学出去过。  
  出远门挤过火车,每次都从窗户爬进去,火车里面的人像罐头里的沙丁鱼,厕所也挤的到处是人。  
   
   中专的时候,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穿肥裤子,脚脖子的地方细细的,穿高靴子的军用皮鞋,后面留长长的头发。  
    中专正式谈恋爱,而且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校园里并肩走在一起。被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批评过、教育过,但就是不改。  
   
   九十年代的电影看的最多是港台片,喜欢看刘德华、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人的动作片,喜欢看周星池、郑则士、释小龙等人的喜剧片。  
   
   喜欢听潭咏林 张学友 王杰 齐秦 童安格 郑智化等人的歌。  
   
   毕业后,在最艰苦的岗位干过,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下几次饭馆。  
   
   现在三十的人了,反而瞻前顾后了,见了打架的都躲的远远的。牵连自己的事情都唯唯诺诺,也开始厚着脸皮去求人了。三十的人了还为能让老婆孩子过上点好日子整天奔波,不敢懈怠。  
   
   我们曾经唱过的歌:  
      
   我们是Communist主义接班人、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小燕子穿花衣、燕子在兰色的天空飞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爱北京tian~an-door、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早晨听到公鸡叫沃喔、军港的夜阿静悄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酒缸叹卖无、我的中国心、跟着感觉走、读你千变也不厌倦、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雁听过我的歌、365里路、臭啊臭,臭就摆了头、呕他比你先到、想见时难别亦难、我是一批来自北方的狼、大约在冬季、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叫着夏天、JJ我要回家、我的爱赤裸裸、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沉默是今、阿狼恋曲、水中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耶立亚女狼、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梦醒时分、让时间充满爱、堕落天使、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秋去求来、哭沙、冬季来台北来看鱼、你知道我在等你吗、青苹果乐园、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他总是只留下电话号码从不肯让我送他回家、达明一派、你知道我的迷惘、我的未来不是梦、千千阙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疯、变心的翅膀、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明明白白我的心、傲气面对万重浪、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想有个家、容易受伤的女人…… 
其实70年代的人充其量是社会的中间,远不是社会的主导力量,因为真正社会的主导人群是不会通过文字和呐喊来张扬和展示自己的。刘卫冰的话其实很有道理的,“七十年代的人现在最多也就处于青春更年期的时候,”还在感情以及对现实叹息的旋涡里挣扎着呢,真正浮出水面还是有待时日的。 

五六十年代的天空是静止的,八十年代的空气是空虚和颓废的味道,而七十年代是纯真加躁动的年代。很多时候70年代的人对身边眼花缭乱的变化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当年他们拼命的追逐时尚,拼命的和生活赛跑,现在累了,该喘口气了,所以借用“生于七十年代”这个旗帜拼命的又想为自己或后人留下点什么。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2:29

七十年代有很多自己的故事和经典的瞬间,支离破碎的片段贯穿起来更象一部成长史。 

1岁时见到床前鲜艳的气球会手舞足蹈,现在除了钱没什么能让我高兴的事情。 
2岁时眼里的阳光总是很灿烂的,现在再湛蓝的天空在我看来也总是灰蒙蒙的。 
3岁时几乎所有人都试图让我闭嘴,但现在无论说什么话都要在大脑里考虑一下。 
4岁时棒棒糖就是最好的美味,现在却发现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5岁时最喜欢喝山海关汽水,现在却经常在酒吧里买醉。 
6岁时每天清晨蹦蹦眺跳走进学校,现在下班后依然强打精神去接本科。 
7岁时我唱“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现在我经常唱“第一次吻别人的嘴,第一次生病需要喝药水”。 
8岁时在课桌上划三八线,坚决不允许女生过界,现在我希望和所有漂亮女孩亲密接触。 
9岁时觉得《霍元甲》里的王秀芝漂亮极了,现在梦中情人数都数不过来。 
10岁时学小鹿纯子倚墙倒立,现在上六楼大口的喘着粗气。 
11岁时天天学习雷锋,现在却觉得雷锋经常违反当今的交通法规----疲劳驾驶。 
12岁时学会了简单的英语而洋洋得意,现在牢骚话骂随口而出。 
13岁时看《少林寺》对李连杰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记忆更深刻的是那个风情万种的牧羊女。 
14岁时看《十六岁花季》,现在看《走过花季》和《花样年华》。 
15岁时暗恋一个女生,现在离婚了的她却暗恋我。 
16岁时看《红楼梦》和《三言二拍》,现在看石康,卫慧和尹立川。 
17岁时天天在马路上跳霹雳舞,现在总是脱口哼出《那一年我十七岁》和《十七岁那年的雨季》的曲调。 
18岁时以为世界就是自己的呢,现在总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是。 
19岁时写日记给自己欣赏,现在把隐私发到网上让别人看。 
20岁时为找工作苦恼,现在却为跳槽到哪一家发愁。 
21岁时一边看《射雕》一边缅怀那个古怪精灵的翁美龄,现在看周迅演的黄蓉忽然想起潘金莲。 
22岁觉得三十岁真没劲,到时死了算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要推迟了。 
23岁时天天迷恋港台歌星,现在对哈日哈韩嗤之以鼻。 
24岁时为一场失恋伤心至极,现在明白了最难忘的爱情往往是悲剧的。 
25岁时空虚无聊就在床上睡一觉,现在我空虚无聊就想起两个字---上床。 
26岁时把头发染成不同的颜色,现在我为突然冒出的白发叹息。 
27岁我体重120斤,现在我体重140斤。 
28岁时看街头美女我看脸蛋,但现在看身材。 
29岁总是参加别人的结婚典礼,现在听到更多是离婚的消息。 
30岁..........。  



70年代人记忆深处的20首歌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这是一首融汇了心灵愉悦和情感抒发的歌,刚刚从浩劫中焕发青春的国人在振兴与反思中想象着“到那时,花也香鸟也鸣”的情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 
“希望的田野”莫如说是“青春的田野”,这首歌的节奏是当时最鼓舞人心的节奏,从“金嗓子”殷秀梅的口中传出来,更有一种心潮汹涌的感觉。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当社会主义建设路上新长征需要大家不断奉献时,一种比做“蜜蜂”“螺丝钉”的忘我工作,甘于奉献的思想流淌在时代主流。 
《party啊,亲爱的妈妈》 
一个政party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时刻体现着人民的意志,中国老百姓永远记着“跟party走”的口号,在实践人生理想的同时和party一起分忧和喜悦。这首歌的流传证明了这一切。 
《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 
享受和平生活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保卫边疆的战士,这样的歌在当时传唱城市乡村,可贵的是刚毅中所迸发的细腻柔情。 
《万里长城永不倒》 
历史是不会忘记民族耻辱。热血的流淌是记忆中最恒久的河流。对于下一对的教育,可能这样的歌所代表的力量是巨大的,穿透内心的。 
《我的中国心》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和威盛的基础,一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歌词在一夜之间传唱大江南北。这是一首让今天的流行音乐羞涩的歌。 
《酒干倘卖无》 
第一首让国人心动的台湾歌曲。 
《童年》 
经典歌曲传唱不败的有力证明。 
《迟到》《假如》 
从此人们开始有了表达爱情的“流氓”方式。 
《一无所有》 
中国摇滚就此开始,近乎于一种无内奈的宣泻,也就是说:我无力养你,但我可以爱你。 
《热情的沙漠》 
爱有多种表现方式,烫热的沙漠也许正是冷酷的最早表现。 
《冬天里的一把火》 
至此音乐界被迫喝下了一杯“青酒”,原来音乐也可以这样做。 
《故乡的云》 
“归来吧!”这不仅仅是祖国母亲的期望。 
《跟着感觉走》《外面的世界》 
代表了开放后国人面对五彩缤纷的无所适从。 
《月亮代表我的心》 
爱情恒久远,一歌永流传,音乐和爱情最完美的合作典范。 
《我热恋的故乡》 
“我的故乡并不美”,这似乎告诉我们:母亲虽丑,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她。 
…… 
生于70年代的感想 



生于70年代初的人,一只脚跨在传统里,一只脚跨在时尚里,徘徊在水与火的边缘,生活好象迷失了方向,对于未来总不知该何去何从?几许自豪~几许遗憾~偶们要懂得珍惜!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生活在继续,无论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感谢生活,无论它让我们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或者历尽风雨AND灿烂!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2:30

引起共鸣了,转一下呵呵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08-8-19 22:36

呵呵,早了一个年代,顺带把七十年代也过了
作者: 上海老杨    时间: 2008-8-19 22:43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瓣莲花在2008-8-19 22:36:39的发言:
呵呵,早了一个年代,顺带把七十年代也过了

跟余哥有共鸣。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3:11

所以你们那代人,是当权者的.真正的老大级的人物
作者: 葫芦岭    时间: 2008-8-19 23:20

这么快就开始怀旧了,善哉善哉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19 23:30

老了,过三十果然不一样,时快如飞
作者: 米老鼠    时间: 2008-8-20 11:28

想起当年哄着老师七十年代出生的小女孩,如今已为人母,有意思!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8-20 15:48

这贴说的其实更适合60年代,因为其中很多的事70年代中后期的朋友几乎都没经历过,即使经历过,也是在襁褓里

部分内容补遗(文化类):

1、大型革命史诗:《长征组歌》、《东方红》;

2、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

3、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草原儿女》;

4、国产影片:《青松岭》、《红雨》、《春苗》、《创业》、《决裂》、《战洪图》、《第二个春天》、《南海风云》、《欢腾的小凉河》、《闪闪的红星》、《草原英雄小姐妹》、《秘密图纸》、《熊迹》、《永不消失的电波》、《渡江侦察记》(黑白版)、《南征北战》,等等;

5、露天看过香港电影《三笑》、《巴士奇遇结良缘》、《生死搏斗》等;

6、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美国连续剧)、《海蒂》(西德连续剧)、《森林大帝》(动画片)等,特别是看过《加里森敢死队》后,学校窗子的风钩全部失踪,都被同学拿去改飞刀了;

7、喜欢几乎所有知道的港台歌星,包括:徐小凤、龙飘飘、张德兰、刘文正、陈百强、张帝、青山、姚苏蓉、罗文、甄妮、汪明荃、关正杰、叶振棠、叶丽仪、奚秀兰等,以收藏他们的磁带和拥有一个双卡收录机为荣;

8、会背几首顾城、北岛、舒婷的朦胧诗,记住了“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9、中学时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过四大古典名著和林语堂、冯骥才、张爱玲、林清玄的作品;

10、小时候最喜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对孙进修老爷爷和知心姐姐特别崇拜;大一点了喜欢收听评书、相声、广播剧、小说连续广播,并在晚上家人入睡后偷偷收听Radio Australian、《美国之音》的新闻评论、摇滚、乡村音乐;

11、最早阅读期刊《十月》、《萌牙》、《小说月报》、《古今》、《山海经》、《歌曲》、《大众体育》、《武林》,对《大众电影》最感兴趣,认真剪下选票为“金鸡奖”、“百花奖”投票;

12、参加过80年首届15首最受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并对这些歌曲爱不释口,人人会哼:

祝酒歌(李光曦)、妹妹找哥泪花流(李谷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于淑珍)、再见吧,妈妈(李双江)、泉水叮咚响(卞小贞)、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李谷一)、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陈蒙)、大海一样的深情(靳玉竹)、青春啊青春(殷秀梅/关贵敏)、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李谷一)、太阳岛上(郑绪兰)、绒花(李谷一)、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关贵敏)、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关贵敏)、永远和你在一道(朱逢博)

.................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20 21:04

QUOTE:
以下是引用zhouhao在2008-8-20 11:28:48的发言:

想起当年哄着老师七十年代出生的小女孩,如今已为人母,有意思!

周浩兄,你嫩着呢,都四十多了,比我看起来年轻几岁,晕倒


作者: 米老鼠    时间: 2008-8-20 21:29

老马的嘴啊,真是哄得死人的啊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20 22:05

说错哪点?牛啊你
作者: 小小青蛙    时间: 2008-8-20 22:39

天,这么密密麻麻


作者: 银色月光    时间: 2008-8-20 22:49

七十年代的人没饿过肚皮吧.
作者: 米老鼠    时间: 2008-8-21 08:48

七十年代,有两部外国片子《多瑙河之波》和《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里面因有泳装和接吻的镜头,引无数年青人反复看了N遍啊!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08-8-21 11:06

QUOTE:
以下是引用zhouhao在2008-8-21 8:48:21的发言:

七十年代,有两部外国片子《多瑙河之波》和《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里面因有泳装和接吻的镜头,引无数年青人反复看了N遍啊!

好像要加上【勇敢的人们】吧


作者: 米老鼠    时间: 2008-8-21 11:08

对,好像这是土耳其的吧?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08-8-21 11:20

QUOTE:
以下是引用zhouhao在2008-8-21 11:08:27的发言:

对,好像这是土耳其的吧?

阿尔巴尼亚


作者: 蜀山冬雪    时间: 2008-8-21 11:40

记得家人去看露天电影《画皮》锁我在家睡觉翻身跌下床哭了两小时

走路去8公里外看《武当》回来遇上下雨个个都挂“倒档”

跟父亲的徒弟去九公里处的一家国营厂里看全厂的唯一一台黑白露天电视,最后睡着了被背回来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21 18:42

《画皮》。。。。小时看,晚上不敢出去LL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08-8-21 18:47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马在2008-8-21 18:42:56的发言:
《画皮》。。。。小时看,晚上不敢出去LL

LN?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08-8-21 18:53

最近下载的老电影: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二第八个是铜像].Familj.e.Peshkatarit.1973.DVDRip.XviD-tslhh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六地下游击队]1969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七伏击战]1970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三战斗的早晨]1972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十九勇敢的人们].Vitet.e.para.1971.DVDRip.XviD-tslhh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十五战斗的道路]1975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之一海岸风雷]1967
[朝鲜经典电影之二.一个护士的故事]1973
[朝鲜经典电影之十五.鲜花盛开的村庄]1972
[前南斯拉夫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3.
[越南经典电影之八琛姑娘的松林1972
[越南经典电影之九回故乡之路]1973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8-21 19:38

[朝鲜经典电影].卖花姑娘

[朝鲜经典电影].摘苹果的时候

[朝鲜经典电影].看不见的战线

[朝鲜经典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宁死不屈

[阿尔巴尼亚经典电影].海岸风雷

[越南经典电影].阿福

[罗马尼亚经典电影].初春

[罗马尼亚经典电影].多瑙河之波

[罗马尼亚经典电影].斯特凡大公

[老苏经典电影].列宁在十月

[老苏经典电影].列宁在1918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8-21 19:39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阿尔巴尼亚电影没头没脑,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8-21 19:41

QUOTE:
以下是引用zhouhao在2008-8-21 8:48:21的发言:

七十年代,有两部外国片子《多瑙河之波》和《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里面因有泳装和接吻的镜头,引无数年青人反复看了N遍啊!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指的就是它


作者: 流浪兄弟    时间: 2008-8-21 21:17

呵呵,我也是70年代的,我只知道赶上计划生育了,差点把我给计划了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21 22:13

QUOTE:
以下是引用流浪兄弟在2008-8-21 21:17:49的发言:
呵呵,我也是70年代的,我只知道赶上计划生育了,差点把我给计划了

还没有吧,比我们年轻的一代才赶上,所以现在农村好多人的名字就叫“五百六”也就是罚的钱数560块钱,天文数字啊


作者: 阿昌情深    时间: 2008-8-23 17:46

老了。伤感啊。过了二十岁,日子就是在飞!

回答标题“70年代的你,还好吗?” 回答:不怎么好啊......


作者: 流浪兄弟    时间: 2008-8-23 22:31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马在2008-8-21 22:13:30的发言:

还没有吧,比我们年轻的一代才赶上,所以现在农村好多人的名字就叫“五百六”也就是罚的钱数560块钱,天文数字啊

我们那里78就开始搞计划了,所以我就是差一点就计划了,同年人有的还意思了一下呢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8-24 00:30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昌情深在2008-8-23 17:46:20的发言:

老了。伤感啊。过了二十岁,日子就是在飞!

回答标题“70年代的你,还好吗?” 回答:不怎么好啊......

李昌应该算是八十后了吧


作者: 阿昌情深    时间: 2008-8-25 17:08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马在2008-8-24 0:30:52的发言:

李昌应该算是八十后了吧

80前啊。78的。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长大的。我弟弟80后的,罚款50大洋。


作者: winwise    时间: 2008-8-25 20:39

都是同时代的人啊!

曾经身为祖国的花朵,梦想成为祖国的栋梁,

如今一心培养祖国的花朵,眼看栋梁的成长。


作者: 叁步    时间: 2008-8-30 15:11

80的,没话说.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