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看看印度的葫芦丝演奏视频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4-29 14:22     标题: 看看印度的葫芦丝演奏视频

先看这个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R8GN2dfqeyU&feature=related

而且是筒音作低音5, 高音为6, 开三孔为1, 并且有副音管.

再看看这个玩蛇的印度佬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aThb251-Sk

我查了资料,这是印度玩蛇佬的乐器。资料介绍他们这个东西大部分用干的瓶状或灯泡状葫芦瓜制作(BOTTLE GOURD),也有用椰子做,名字为 PUNGI 或者 BEEN 或者BIN. 一个主音管出旋律,还有一个副音管出一个固定音高的嗡嗡声,两个竹管头有簧片。 

The pungi is typically one to two feet in length, and is made of bottle gourd or coconut which has been dried, resembling the shape of a light bulb. It consists of two reeds or bamboo tubes, one of which is for the melody and the other is for the drone. The two tubes can b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杨声同志费了老鼻子劲搞的发明,跟印度玩蛇佬千百年来的要饭工具基本一致。
这个印度玩蛇佬是否知道葫芦丝变成了云南的民族乐器?
也许他会说:你们不要老是《凤尾竹》那个风格,那不是葫芦丝的本来风格、民族风格,本来风格大家可以看一看: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 ... er&search_typ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Xi-ZXbtfi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gb8YHuOtg

我看了这些个视频,后来查了许多资料以后,感觉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难过无比。简直就是自己辛苦养大个好儿子,竟然是别人的种!

玩蛇吹葫芦丝,作为一种文化,最初起源于埃及,上个世纪在印度盛行,并流行到东南亚各国。由于1972年印度制订一条法律禁止玩蛇,SNAKE CHARMER 数量大为减少。2003年逐渐恢复了一点,现在印度有100万人左右以此为职业。
http://en.wikipedia.org/wiki/Snake_charming

这是玩蛇佬葫芦丝齐奏: <<友谊地久天长>>:http://www.youtube.com/watch?v=oyAafy0Tdq0

最高音为6,最低音为下加点5,
跟下面咱们这个中国小伙吹得几乎一样!
                                                                                                                        
云南昆明曾发掘一个战国古墓,里面有一个铜的葫芦状容器,上有吹口,下有一扁口可塞进2-3跟竹管。云南文化部门人员充分认定是战国时期的葫芦丝。其实这种证据十分牵强:为什么比可以是别的东西呢?比如佛塔模型的尖顶。云南也是印度南传佛教的盛行地,佛塔顶部通常都是这个样子。如葫芦丝真是中国人发明的,应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中有记载,应体现在雕塑、绘画等方面,形成“证据链”。可是,一切似乎都没有----葫芦丝的书籍中没有任何地方曾有提到,唯一有的只是一个傣族的民间故事。

但是印度的葫芦丝的历史记载就太多了,不仅印度本国的记录, 200年前英国人到了印度、巴基斯坦,满街都是玩蛇吹葫芦丝的。几乎每一本关于印度的小 说都有SNAKE CHARMER。印度的神庙中的古代雕塑也总有这个东西。

葫芦丝在云南民间被称为“毕郎叨”,这个“毕”,与印度葫芦丝的称呼 BEEN或者 BIN 从词源上也应该有关系。  BEEN 或者 BIN,汉语读音就是“荜”,来自古印度的梵语,是“吹管乐器”的意思。 梵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是现代印欧语系的始祖语,在印度、欧洲及东南亚影响深远。
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与东南亚各民族的语言有近亲关系。比如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台语支,包括壮语、傣语、泰国语、老挝语、侬语、掸语、布依语等,都属于近亲语言。

30年前,杨声同志根据流落在少数民族中的零星几个葫芦丝的形制,进行了整理、规范,尤其是发明了铜簧片,并做了大量的推广、普及工作。音乐工作者尤其是云南的作曲家写了许多民族风味浓厚的曲子,葫芦丝这个乐器与云南的音乐才有了完美的结合。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4-29 14:48

楼主是个很较真的人,筚在云南是单簧气鸣乐器的总称,郎叨是葫芦的意思,随便找个云南本地的老人都知道,是否云南的一些方言也起源于印度?之所有有现在这种争论其实也怪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注册这么一个名字,然后QQ上发那个帖时还一起开个玩笑,只为了搞笑罢了,西洋长笛是否起源竹笛?咱们的二胡是否起源于人家的吉它和手提琴?

网上的东西搜集的不要过于信以为真,南朝鲜的专家说,有大量证据表明,孔子是南朝鲜的,西子也是南朝鲜的,东北也是他们的,月亮也是捧子的,如果你是个军事爱好者,就知道阿三和捧子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不好意思,我用这样的称呼来称呼它们)就赁网上查到的一点资料就能证明一个东西出处在哪,这也太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了

喜欢一个东西,还是多想想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何必搞得自己不开心,最后一次回这样的帖了,不针对楼主,提起阿三和就想起捧子来,哈哈


作者: 又見炊煙    时间: 2008-4-29 15:24

   樓主不必辛酸,可記得是我們葫蘆絲登上了維也納音樂殿堂啊。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4-29 16:12     标题: 您作为斑竹最好不要带个人偏见

不同的意见即使认为完全荒谬,最好也看一看,也许了解更加全面。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4-29 16:36

引用:
以下是引用老马在2008-4-29 14:48:39的发言:

楼主是个很较真的人,筚在云南是单簧气鸣乐器的总称,郎叨是葫芦的意思,随便找个云南本地的老人都知道,是否云南的一些方言也起源于印度?之所有有现在这种争论其实也怪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注册这么一个名字,然后QQ上发那个帖时还一起开个玩笑,只为了搞笑罢了,西洋长笛是否起源竹笛?咱们的二胡是否起源于人家的吉它和手提琴?

网上的东西搜集的不要过于信以为真,南朝鲜的专家说,有大量证据表明,孔子是南朝鲜的,西子也是南朝鲜的,东北也是他们的,月亮也是捧子的,如果你是个军事爱好者,就知道阿三和捧子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不好意思,我用这样的称呼来称呼它们)就赁网上查到的一点资料就能证明一个东西出处在哪,这也太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了

喜欢一个东西,还是多想想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何必搞得自己不开心,最后一次回这样的帖了,不针对楼主,提起阿三和就想起捧子来,哈哈


不同的意见即使认为完全荒谬,最好也看一看,也许了解更加全面。

如果要采用你所说的科学的严谨态度,那么,如果中国和印度各自找 葫芦音箱乐器 在历史上的证据,我个人感觉,中国真拿不出多少证据来。您是葫芦丝的专家,您有多少证据吗? 或者您与杨声老师联系一下,看他能提供多少证据。我根据我在网络上查到的资料,初步估计了一下,印度与中国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据的比例,估计是“九牛”与“一毛”的关系。

印巴人我也是打心眼里不喜欢甚至厌恶。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印度文明是世界上少数能与华夏文明相提并论的,其博大精深,不是我等可以想象的。

关于毕郎叨的意义,我自然看到过葫芦丝书上的说法。跟您说的也不完全一样。我看到的资料,葫芦丝,原名筚朗叨,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

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与东南亚各民族的语言有近亲关系。比如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台语支,包括壮语、傣语、泰国语、老挝语、侬语、掸语、布依语,以及印度有一个邦的语言(前天查到了,今天又找不到了),等等,都属于近亲语言。

葫芦丝在云南民间被称为“毕郎叨”,这个“毕”,与印度葫芦丝的称呼 BEEN 或者 BIN 从词源上说不定也有关系。  BEEN 或者 BIN 来自古印度的梵语,刚好也是“吹管乐器”的意思。 梵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是现代印欧语系的始祖语,在印度、欧洲及东南亚影响深远。当然不是说傣语是印度语言发展来,但是某些外来词汇随着 实物进入另一个文化是经常的事情。比如唢呐就来自中东,连名字都是一起进入中国的外来词,这个东西印度今天称为 "舍呐" SHEHNAI,在土耳其称为 "梭呐" ZURNA。

傣族过去使用四种文字,全部都是采用古印度梵文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傣族及云南、广西其他少数民族在发展历史上受到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十分深远。我个人认为,“毕”与梵文的“BEEN”(这里是用拉丁字母表示读音),一定是有关系的。

作者: 学艺崇德    时间: 2008-4-29 18:03

支持楼主,并欣赏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研作风。

关于葫芦丝的发明地我看并不很重要,佛教是印度发明的吧,但却在其故乡衰落而向世界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一国际性宗教;火药是中国发明的吧,但却被八国联军用来攻破国门最后烧了圆明园...。所以,我认为目前重要的是要把葫芦丝和葫芦丝音乐发扬光大,使其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和欣赏。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4-29 19:15

楼主那样说,可把我误解大了,千万别多想,我自己真吹不好的,只是觉得还是关注一下表演方面的东西重要些,给你写了个论坛短信也说过了,加上我自己确实是不客观的,因为这些日子在军网上看到有一些垃圾国家总对我们下手,把一些话就顺便带出来了,无意针对楼主,万万担待[attach]11567[/attach]


作者: xixi    时间: 2008-4-29 19:56

印度现在还有在路边,加油站用“葫芦丝”吹曲玩蛇来乞讨的,不过是极少了。但在人多的地方常有象笛子的乐器在卖。可惜吹的曲都不“适应”外国人。没在网上听到的印度歌和电影里听的印度歌好听。

 

[attach]11574[/attach]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4-29 23:49     标题: 感谢你不计较

感谢你不计较。其实我本人十分喜欢葫芦丝音乐,家里有很多个葫芦丝,包括长春李松的加键合成材料葫芦丝。我教会了很多人能跟着伴奏音乐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我女儿学了三年钢琴了,学葫芦丝一个月,她六一的才艺表演节目是与她四个同学的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我个人如喜欢一个东西,往往喜欢穷根究底,彻底查清楚。即使是争议性的资料或意见,也可以多看看多听听。闭目塞听总是不好的。

此外,我还在网上查到,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中,与印度、缅甸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傣族,过去使用的四种文字,都是使用古印度字母,即梵文字母的几种变体。傣族语言与缅甸语、泰国语言、老挝语言等接近,文化与南亚各国接近,尤其受印度、泰国、缅甸比较大的影响。这个葫芦丝,我个人相信八成是那边传过来的。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4-29 23:51

QUOTE:
以下是引用xixi在2008-4-29 19:56:08的发言:

印度现在还有在路边,加油站用“葫芦丝”吹曲玩蛇来乞讨的,不过是极少了。但在人多的地方常有象笛子的乐器在卖。可惜吹的曲都不“适应”外国人。没在网上听到的印度歌和电影里听的印度歌好听。


自2003年以来,吹葫芦丝的玩蛇人数量逐渐上升,目前预计全印度超过100万人,总数量还是不少的。你见到印度竹笛估计是班苏里 BANSURI, 如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QuDEx3_Yg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5w7ToxsrUw&feature=related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nsuri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 ... ri&search_type=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Bansuri&search_type=

不错,    这两个人吹的,在他们国家,也许像《幽兰逢春》一样好听。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hari+prasad+chaurasia&search_type=


我在另外一个论坛发了这个帖子后,江苏笛友NAY介绍说:

此二人的水平岂止是“不错”两字来形容!单单那个hari prasad chaurasia就是世界闻名的bansuri(班苏里——印度笛子)大师,有人形容他的演奏犹如空谷足音,意境高远。况且,印度古典音乐旋律体系称为Raga,节奏体系称为Tala,印度音乐的演奏是在一定的体系框架里作自由的即兴演奏,修为高深的演奏者无间断演奏音乐超过一小时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我曾经听俞逊发老师的一个学生说起俞老师那次与印度班苏里笛大师遭遇时所发出的感叹——就只有四个字“深不可测”!印度音乐里的拖腔和曳音很难捉摸,我一直以为印度笛子有机关奥妙,今天看了视频总算知道了,其实那是特别的手指运动所起到的效果。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1 00:11

感觉楼主老师是印度人吧?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5-2 00:02

引用:
以下是引用小玩闹儿在2008-5-1 0:11:44的发言:

感觉楼主老师是印度人吧?

你真是小玩闹啊。你还不如问我:你祖上是不是玩蛇佬。印度、缅甸等国的种姓制度,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剃头的后代,N代都剃头;玩蛇吹葫芦丝也是这样,世世代代都只干这个。

今年我有一个房子出租,中介带了一个印度人过来,我老远就喊,不要带他过来。他出多少钱都不租。

印度人特别脏,身上有怪味。租你的房子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简直都不能住人。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5-2 00:07

引用:
以下是引用JackofAll在2008-5-2 0:02:20的发言:

你真是小玩闹啊。你还不如问我:你祖上是不是玩蛇佬。印度、缅甸等国的种姓制度,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剃头的后代,N代都剃头;玩蛇吹葫芦丝也是这样,世世代代都只干这个。

今年我有一个房子出租,中介带了一个印度人过来,我老远就喊,不要带他过来。他出多少钱都不租。

印度人特别脏,身上有怪味。租你的房子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简直都不能住人。

有共同语言,我喜欢看军网,想起阿三的捧子就来气。。。。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2 01:21

引用:
以下是引用JackofAll在2008-5-2 0:02:20的发言:

你真是小玩闹啊。你还不如问我:你祖上是不是玩蛇佬。印度、缅甸等国的种姓制度,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剃头的后代,N代都剃头;玩蛇吹葫芦丝也是这样,世世代代都只干这个。

今年我有一个房子出租,中介带了一个印度人过来,我老远就喊,不要带他过来。他出多少钱都不租。

印度人特别脏,身上有怪味。租你的房子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简直都不能住人。

哈哈,很开心认识楼主老师。慢慢楼主老师就知道了,我啊,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本来就是个小玩闹儿,   希望楼主老师以后不要烦我哦,哈哈。

楼主老师说的是真的啊?对不起,那是我感觉错了。看起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感性这东西最好不要用绝对的口气来表示。你认为是绝对正确的东西,那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哈哈,私下议论你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都断定你是印度人,或者不是中国人。

不过,虽然表明了不是印度人,可是也不证明就是中国人啊?哈哈,对吧楼主老师?

其实我还是不同意楼主老师称玩蛇人为“佬”,毕竟我们的习惯带上“佬”字,就算是贬义词了。印度有他好的地方,也有他让人厌恶的地方。就像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一样,任何地方都有好人,任何地方也都有坏人,玩蛇人也不例外。所以说,一概的称玩蛇“佬”,态度是否也有些不科学?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2 01:28

引用:
以下是引用老马在2008-5-2 0:07:41的发言:

有共同语言,我喜欢看军网,想起阿三的捧子就来气。。。。

哈哈,马老师和楼主当然有共同语言了,我好像看到论坛管理把“下岗工人”的帖子删掉了。为什么要删掉?是因为他和楼主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吗?论坛论坛,有些争论有何不妥?所以了,管理不会把我的帖子也删掉吧?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5-2 19:23

引用:
以下是引用小玩闹儿在2008-5-2 1:28:42的发言:

哈哈,马老师和楼主当然有共同语言了,我好像看到论坛管理把“下岗工人”的帖子删掉了。为什么要删掉?是因为他和楼主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吗?论坛论坛,有些争论有何不妥?所以了,管理不会把我的帖子也删掉吧?

是这理,后来想想不妥,因为回复帖恢复不了,至今内疚中。。。当时就只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想有网友再关于这事的争论;我自己并不关注楼主所说的这事,关注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呵呵,楼主当时也有误解,后来他编帖删了,因为我也并非他所说的那种人,全论坛上来过一月以上的人大都都了解呵呵, 不说了,也不再管了,争论并无不妥,请大家凡事抱着一颗乐观的心就是了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2 21:10

  谢谢马老师的大度和宽容,虽然以前不太说话,但是也听论坛很多朋友对马老师的评价。所以,听马老师这么一说,倒感觉小玩闹儿对论坛管理是误会了,在此小玩闹儿向马老师表示真诚的歉意。

作为论坛的总管理,维护论坛的安定团结当然是你毋庸置疑的权力和职责,任何不利论坛健康发展的言行必须予以取缔!对于有可能影响论坛建设的发贴,及时的删除当然也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为了大家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光大我们的葫芦丝音乐,马老师以及论坛管理和各位热心的老师和朋友们是立了大功的,为大家葫芦丝爱好者们无私提供的交流平台,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大家用任何语言都是表达不了的。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也不会对马老师和论坛的管理们发起或大或小的人身攻击的,那样的话,他会遭到千人发指,万人唾弃!

请马老师放心,就算是每个人对于每一件事的观点不同,或许在论坛争论的脸红脖子粗,但是既然能够到这里来的朋友,都是很有素质的,也是有缘分的,这个我们都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惜。我保证,我不会主动、直接用任何恶毒的语言去谩骂他人。我也相信,也不会有其他人用脏话去伤害别人的人格,一切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哈哈,这是马老师的期望,也是对所有论坛人的指令。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8-5-2 22:05

[attach]11672[/attach]
名叫“小”玩闹儿,道理还一通通的,删那帖可不是因为下岗那帖不健康,更不是不利于团结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5-5 14:54

此外,我还在网上查到,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中,与印度、缅甸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傣族过去使用的四种文字,全部采用古印度字母,即梵文字母的几种变体。傣族语言与缅甸语、泰国语言、老挝语言等接近,文化与南亚各国接近,尤其受印度、泰国、缅甸比较大的影响。

这个葫芦丝,我个人相信八成是那边传过来的。


作者: JackofAll    时间: 2008-5-6 23:43

       中国古代文明与印度古代文明,同样都是博大精深至极,绝不因为一个小小的葫芦受到任何影响。你问宋飞二胡谁发明的,如果她回答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就真丢中国人的脸了。

       讨论问题就讨论问题,用不着动辄把爱国挂在嘴上。爱国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完全两码事。动辄上纲上线,那是文化革命的一套,没有意义的事情。真要说爱国,我有充分的信心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在你的千倍万倍以上。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6 23:50

引用:
以下是引用JackofAll在2008-5-6 23:43:00的发言:

       中国古代文明与印度古代文明,同样都是博大精深至极,绝不因为一个小小的葫芦受到任何影响。你问宋飞二胡谁发明的,如果她回答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就真丢中国人的脸了。

        讨论问题就讨论问题,用不着动辄把爱国挂在嘴上----真要说爱国,我有充分的信心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在你的千倍万倍以上。

这么说就是楼主老师你的不对了,你说葫芦丝又没说二胡。再者,爱国怎么了?爱国不对吗?

至于对国家的贡献,这个是你说的,我可没有和楼主老师比贡献啊?就算你作的贡献多,怎么啦?是不是发些牢骚觉得冤枉啊?

还有,楼主老师是做什么工作的?说出来让我们也对楼主老师更加敬慕、高看一眼啊!


作者: OO    时间: 2008-5-7 16:29

诸位英雄好汉有时间精力在这里热烈讨论“中印葫芦丝”,为什么不顺带谈谈中印音乐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影响力的差异呢.

据我所知印度音乐在全世界乐坛的已取得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先撇开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西方接触印度音乐比接触中国音乐早,因而学术界对印度音乐的研究也比研究中国音乐早这一事实.只要看看各地的流行歌曲,采用印度元素的就比比皆是.现今国际乐坛不可忽视的Jazz音乐和New age音乐中,印度乐器如西塔尔,班苏里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音色.欧美音乐家们没有拒绝印度音乐,更没想去有淡化印度音乐的民族色彩,他们坦然的将民族元素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音乐里.更有大批的欧美年轻人热衷印度音乐,甚至赴印度学习印度乐器,亲赴印度拜师学艺的欧美音乐人名字可以列一大串.而中国音乐虽然屡赴维也纳,国外热爱中国音乐的人们也有很多,甚至日本,欧洲,韩国的音乐人推出了不少但中国风的经典发烧天碟,但又有多少外国人能像对待他们所熟悉的其他乐种一样看待,接受中国音乐.外国的年轻人,几个又能自自然然地将中国元素加入到他们的RAP,DJ,HIP-HOP之中.也许对于大多数外国人,中国音乐在他们的心里(文化潜意识中)总醒目的带着异邦,异域的标签,这样在实践中必然的结果就是民族色彩被淡化.而印度音乐却享受了与中国音乐截然不同的待遇,异邦,异域的标签已不是那么醒目(完全去掉当然不可能,也不好),这样的结果反而是民族色彩不被淡化,甚至有可能被强化.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怎么不可以民族的走向世界,怎么不能够做到民族特色与与国际化的兼顾.

中国音乐已走向了世界,已大踏步地登上了国际艺术圣殿,可她似乎没有走入世界人民的生活.我不是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问题,我们不缺阳春白雪,我们需要阳春白雪,我们拥有最优美的阳春白雪,但我希望那是平民大众的阳春白雪而不是权贵老爷和专家学者的阳春白雪;是餐桌与床头柜上的阳春白雪,而不是展柜和研究文献里的阳春白雪;是庭院和街头中的阳春白雪而不是刻板严肃的舞台和尔虞我诈的社交场合上的阳春白雪,是年轻朝气般,童真稚气般真挚的阳春白雪,而不是为善狡诈的阳春白雪.

我觉得可以先丛中国音乐自身的发展模式来谈起


作者: OO    时间: 2008-5-7 17:35

至于“中印葫芦丝”之争,我想说得是:向JACK楼主的钻研精神及严谨的考据致意,不过我倒是觉得既然云南挖出了战国葫芦丝,那有何以没有由云南传至印度,印支的可能性呢.从学术角度来讲,不妨做这样一次猜想,也许有新发现或能反证原观点呢.葫芦丝的发明人传统观点是滇人,滇人分布很广,远大于今云南范围,而且现在东南亚很多地区有和葫芦丝,巴乌,芦笙很接近甚至一摸一样的乐器.但若从语言上来讲,滇人是汉藏语系,埃及是罕闪语系语系,印度是印欧语系,要从语言上考究只怕很困难.

楼主对杨生同志改革的否定很不厚道,毕竟改革后的葫芦丝进步明显,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铜簧的运用,葫芦丝才有了稳定而突出的迷人音色.我倒是认为音色是区别乐器的首要条件,有独特音色的乐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独立的资格.现在人们一听,马上就能分得出哪是葫芦丝,哪是印度蛇笛,就连结构,音色极度相似的双簧管和英国管都算两门乐器,葫芦丝和印度蛇笛怎么就不能看成两种独立乐器.就如SHAKUHACHI尺八和箫,筝和加耶琴,日本人朝鲜人并没有因为他们是中国乐器就伤心不爽,反而心安理得地在全世界面前作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大放异彩.琵琶,二胡,竹笛都不是中国起源,但我们也是心安理得地在全世界面前作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大放异彩啊.反而是当看到自己的发明别人却做的更好时,是不是要多反思才更好呢.

爱国很好,很正常,很值得肯定,但不一定做的就是好事.当年义和团的反抗的确是官逼民反,的确是应该的武装斗争,的确是还外国以颜色了,可那样的反抗又那一点进步了,那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人性,能给侵略者以恐惧,却不能让西方尊敬我们.如果因为爱国,因为情感,就能睁眼瞎说,那我也不否定你的爱国,但我绝对不认为这样的爱国者是国家的栋梁和希冀,这样的爱国者的国家也许在苦难中会很悲壮,而不是从前的窝囊,但她能真正摆脱被动与无奈的漩涡吗.


作者: 流浪兄弟    时间: 2008-5-7 22:58

这个帖子看了好几次,一直都没有敢发言。但是我现在看到好像慢慢的有火药的味道了。其实我觉得都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要说一下我的观念。第一,不管是论坛也好,还是现实生活中也好,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讲究事实,就事论事。要有证据以及充分的理由。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仔细品味楼上的一些发言,有这种情况。第二,不要把体育,艺术跟军事,政治扯在一起。因为体育艺术是无国界的,是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假如你去看2008的奥运会比赛,不管别的国家表现有多好你都还是只为中国队鼓掌加油的话。可能国际上就有很多新闻了。这个可能今年也许会有的。第三,爱国,爱国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很多实际行动才行,我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把你身边的小事做好就很不错了。比如你的一点垃圾都扔在了该扔的地方了吗?你在坐车的时候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了吗?你把你手头的工作质量都做好了吗?你的日常生活都会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你的所作所为都有利于大家的和谐共处了吗?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其实每个人都做好了,对国家就是大事。这些事情平心而论,做到了吗?以上言论不针对任何人,只是代表自己的一点意见和观念》如有不对,请各位海涵》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8 09:32

引用:
以下是引用JackofAll在2008-5-7 23:49:56的发言:

呵呵,终于看到比较中肯的意见。我有几个意见简单跟您探讨,向您学习:

1。关于印度音乐。我是最近在网上听了一些印度和中东的音乐,也正逐渐发现起无比的魅力。我听了许多 BANSURI 和SHEHNAI 的视频,还有土耳其的NAY 视频,以及其他一些音乐吹管音乐,深感其魅力。但我不敢在这里给大家推介,否则又有许多热血青年站出来。有几个别的论坛,大家都谈音乐就谈音乐。

体育没有国界,音乐也没有国界,凡是美的,健康的,大家都喜欢,而没有任何心思去进行无聊的人身攻击----如果是我这样做了,或者给别人带来了误会,那就是我不对了。我相信大家都有眼睛,呵呵。

2。关于东南亚、南亚的语言系属问题。凑巧语言学是我的另外一大业余爱好。我阅读一些国外的语言学书籍,我们国家的语言学家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都归到“汉藏语系”,其实西方许多语言学家并不认同。

即使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学家,也还是认同我们的傣语,与泰语、老挝语、缅甸语,以及印度某些语言(印度语言极其复杂,语言和方言数量达到1652种)是近亲语言。此外,傣族使用的四种文字,采用古印度梵文字母的变体。傣语与泰语尤其近,并且已有论证两个语言都保留有大量的古梵文词汇。印度“葫芦丝”通常称为PUNGI(喷吉),也称为BEEN 或BIN是古梵文流传下来的叫法,意思是吹管乐器;而我们的傣语中“哔”也指吹管乐器,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地域上靠得又近,这就完全可能属于语言学上的同源。当然,有可能是人家梵文学了傣语,但是我们知道,梵文是很古老的时候已有书面语,而傣语文字在后面很远,并且是采用了梵文的字母,所以一般语言学上会认为似乎这个词从梵文进入傣文可能性比反过来要大。

3。我个人并不否则杨声改 革葫芦丝的功劳。我大约三个月以前看到过一篇介绍杨老师的文章,知道杨老师发掘、改 革葫芦丝,尤其是使用铜簧片,并且进行标准化,此外还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我们今天全国都可听到葫芦丝音乐,这当然是杨声同志的功劳。但如果说是他的“发明”,也许印度玩蛇的先生们(我随口说玩蛇佬竟然也招来砖头)就会感觉到奇怪。这个铜簧片在西方许多乐器中也都是有的,杨老师把铜簧片引用到葫芦丝上,使得葫芦丝质量大大提高,这也是功不可没的。

4。此外,关于战国葫芦丝的证据,我当然也同意您的观点:也可能是从云南传到了印度,得到发扬光大的。但我们知道,考据的工作通常不能凭借单一证据,而应讲究证据链。那个战国的铜葫芦没有吹管,只是揣测它没有别的用处,似乎只能是葫芦丝。然而这个还只是单一证据,我也认同它的可能性,同时盼着云南的文化工作者、考古工作者能挖掘更多的证据出来。

我们的音乐工作者考证唢呐的引进,从丝绸之路一路考证过来,哪些地方、哪些年代在哪些书中、壁画中有记载,中国历史书中哪个年代起开始有了记载,查考得非常清楚。然而关于葫芦丝的考证,似乎并不多----或者只是我孤陋寡闻,没有读到吧。还真希望有专业人士告诉我。

5。其他,关于印度“葫芦丝”与中国“葫芦丝”是否属于同样的乐器,这就不值得争论了。二者有区别也有共性,判断“是”与“否”的关键是如何定义“葫芦丝”这三个字。如果定义比较宽泛,那就属于一个东西;如果严格定义,当然是有区别。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尺寸上有区别,音域有区别,严格说来自然是不同的乐器,但也可以认为都是“提琴”;箜篌与竖琴,马林巴、木琴、钢片琴等,长笛与短笛,曲笛与梆笛,琵琶与月琴,唢呐与唆尔呐(新疆唢呐),都应该是堂兄弟关系,相互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同样,中国西南地区的 葫芦丝 与 印度的喷吉(或称为“毕呐”),应该也是这样的关系吧。如果将葫芦丝三个字定义成“一般采用干葫芦作为音箱,葫芦中插入带簧片的管子作为发音管,一根主管子一般7个按孔;有时候设一到两根副音管发出固定音高的长音的乐器”,那么,印度的也好云南的也好,都是葫芦丝;如果将葫芦丝三个字定义成“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传统乐器,杨声同志改 革推广采用铜簧片,用干葫芦做音箱,主音管通常7个按孔,两根副管通常比主管短,适合演奏云南音乐的吹管乐器。。。。。。”  如果这样来定义葫芦丝,那么印度的玩蛇工具自然就不是葫芦丝,它在印度称为“喷吉”  或者 “毕呐”。

6。我给大家介绍了印度的PUNGI ,并不是看不起葫芦丝。我非常喜欢葫芦丝的独特音色,尤其看中其容易学习、容易出效果。我最近一个月用最短的时间教会了五个小朋友吹葫芦丝(每个小朋友仅需2-3小时),他们已能用C调葫芦丝跟着《山寨情歌》碟片中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伴奏音乐完整演奏这个曲子,就在今天的音乐课上通过了音乐老师的选拔,将参加六一儿童节学校汇演。老师问他们学多久,他们很骄傲地回答说“一个月”。五个9岁的孩子(不过都是学了三四年钢琴,有比较好的乐感和乐理基础了)都是我女儿的同学,现在非常喜欢葫芦丝,喜欢民族音乐。我女儿的音乐老师还问我们在哪里买的,她估计要准备自己学习了。我真心希望她能在孩子们中间推广。 我的朋友深圳的范睿老师去年带的一个学生张如一,春节六周岁开始学,学了半年,去年8月的民族器乐比赛获得了少儿组金奖。葫芦丝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乐器,它容易入门,却又魅力无穷,特别适合幼儿学习,培养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向您请教。感谢。


我和你都是论坛上陌生的朋友,谁也不认识谁,也没有任何的过节。来论坛都是增加点个人爱好,寻开心来的,没有人愿意和你过不去,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找些无畏的麻烦,那还不如腾出点时间自己闭目养会儿神有意义。

你如果一开始就持有这种态度和语气,你这个贴子不会是现在这种状况。所以还是奉劝一句,无论自己在生活中具有多了不起的地位,说话一定要尊重人,这是最起码的做人常识。别那么目中无人,一幅天下唯我独尊的架势。应该懂得,你只要在论坛上发了帖子了,你就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接纳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去虚心倾听反面意见,无论是对还是错,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否则你还不如在自己家里写日记。



作者: 小玩闹儿    时间: 2008-5-8 10:47

引用:
以下是引用流浪兄弟在2008-5-7 22:58:19的发言:
这个帖子看了好几次,一直都没有敢发言。但是我现在看到好像慢慢的有火药的味道了。其实我觉得都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要说一下我的观念。第一,不管是论坛也好,还是现实生活中也好,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讲究事实,就事论事。要有证据以及充分的理由。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仔细品味楼上的一些发言,有这种情况。第二,不要把体育,艺术跟军事,正治扯在一起。因为体育艺术是无国界的,是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假如你去看2008的奥 运会比赛,不管别的国家表现有多好你都还是只为中国队鼓掌加油的话。可能国际上就有很多新闻了。这个可能今年也许会有的。第三,爱国,爱国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很多实际行动才行,我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把你身边的小事做好就很不错了。比如你的一点垃圾都扔在了该扔的地方了吗?你在坐车的时候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了吗?你把你手头的工作质量都做好了吗?你的日常生活都会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你的所作所为都有利于大家的和谐共处了吗?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其实每个人都做好了,对国家就是大事。这些事情平心而论,做到了吗?以上言论不针对任何人,只是代表自己的一点意见和观念》如有不对,请各位海涵》

很高兴版主出来主持公正。现在上面仅存的这些帖子你看过了,但是论坛管理删掉以及楼主老师修改前的帖子你或许没看见,所以,版主这样说话也不无道理。我只提问几个问题,版主你可答可不答:

1、论坛上面说话是否应该互相尊重?谁都会说话带刺,谁也会骂人,如果都不去注意自身修养,对论坛成长是好还是坏?

2、既然不要把体育和正治扯到一起,那么如果有的国家为了抗拒08北京奥 运,宣布不参加,那体育和正治到底有无关系?

3、既然体育无国界,你希望中国在奥 运中取得好成绩还是希望其他国家取得好成绩?你在欣赏某一项体育项目比赛时(比如乒乓球,我不喜欢运动,对体育不懂),你希望中国队赢还是希望外国队赢?在我们国家举办奥 运,我们要有东道主的风度,这很正确。如果假设在某一场比赛中(不限定北京奥 运),教练刘国良在王励勤赢球时不鼓掌,而在外国队员赢球时鼓掌,我们会怎么说?

4、斥责干扰北京奥 运的行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狭隘的民族意识吗?

其实我并没有只针对楼主老师才跟的这贴,楼主老师把葫芦丝爱说成哪里就是那里,因为我不懂。更甚者,有人在论坛上发贴“印度是中国葫芦丝的老祖宗”,具体贴子我看过一眼,可搜不出来了。这种口气说话,反正我和我的所有好朋友都持嗤之以鼻的态度。你研究葫芦丝的起源可以,只要你有兴趣有精力,那时你个人的事,最好中国和印度都给他提供研究经费那更好了,如果论坛上朋友、所以葫芦丝爱好者和中国音乐家和有关专家都肯定那才更好,如果他的子女后代能够享受到他的父辈把葫芦丝发源地争取到印度了感到骄傲那也很好,如果中国把研究葫芦丝的起源列入国家发展计划那更有意义和价值。但最好以客观事实说话,好像他是印度人不是中国人。再了,先不要枉下结论,更何况这个结论或许是荒谬的。

谈到乐器,很尊重OO先生的观点。乐器的发明应该有严格的区分的。不能一概的去把某一种乐器按归类来定论他的个性,如果这样,那么很多种乐器都无法确定它的属性了,如果这样,所有的乐器都是考发音原理制作的,那就不应叫那么多名字,只有“乐器”就够了。

同是一种类别的乐器,也不能只靠它的形状、结构来定论它的发明地和发明者。二胡、高胡、京胡,都属于弦乐,那能够说京胡是二胡发明者发明的吗?对这些不懂,也没兴趣。有那么多专家,杞人忧天没意义。还是让专家们来考证吧,就算是专家们考证出来的结论也未必就是正确的,所有现代人的鉴定也只不过是具有最大合理性及可能性就是了。


作者: OO    时间: 2008-5-8 12:49

首先感谢大家的热心赐贴.我觉得论坛应该是活跃的,也是友好的,我不反对发些观点激进,个性色彩强烈的帖子,反而是很乐意参加那样的讨论,相信大家本意都是真心来交流学习的,都是高素质的,有头脑的公民.当然有些言语的冒犯和误会在所难免,不过讨论和争执的度我们都应该有所把握呀.没有谁会在这刻意搞什么人身攻击吧,毕竟这不是政客论坛.

JACK兄:本人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语言学发烧粉丝,对于世界语言谱系的划分,学界的确还在激烈争论,但国内学者的口径还是挺统一,并没有承认台侗语系的存在,而是一直遵循汉藏语系的传统划分方式(不能否认这和政治利益及国人感情有关).几年前,中科院组织了对中国境内民族的基因调查,调查结果还是有力的支持了汉藏语系语言的亲属关系.印支地区的民族一直处于中印两大文明的双重影响下,再加上自己独有的本地文化,他们的语言,风俗,文艺当然是繁复多样的啦.从中国西南到中南半岛的广大地带的众多民族也有许多就是滇人的后代,拥有共源的文化现象是很自然地事情.至于这一词汇究竟是谁传谁的问题,还需要作大量细致严谨的工作,JACK兄若有此壮志,本人则再次致敬.另外曾见过一些琵琶教程上说琵琶一词也是梵语词的音译,对此本人不信,粤语中琵琶二字的发音和梵语对应的词发音差异很大,何况汉语本就有秦琵琶一词.

关于铜簧片呢,其实铜簧片也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一样骄傲.铜簧片对世界乐器的发展功劳不小哦.乐器的分类其实学界也是争论不休啊,个人有个人的道理.不过我觉的音色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而不能只根据结构原理来分类.特有的结构并产生独特的音色,就应该是一件独特的新乐器.呵呵,小问题就不多说了.

至于我最想说得关于国乐发展的看法,我看还是以后另贴再详谈吧

小玩闹儿:你真是一位有个性有自己想法的人.真是一位爱国者啊.虽然我们一直强调XX,XX无国界,与政治无关.但革命导师马克思郑重地提醒了我们,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无法真正从本质上脱离政治与经济这两样构成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的东西.那些呼吁都不过是人们美好的愿望罢了.虽然我们是小老百姓,主观上可以选择远离政治,但切实地关心我们的国家,关注自己的权力,用最朴实的行动和本色的生活尽自己对身边人得微薄影响,又何尝不可.我们认真的工作,平安的过日子,就是对我们和平友好的奥运梦想的最好表达,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被那些政客玩弄,没头没脑地与居心不良者胡搅蛮缠.虽然子不嫌母丑,但不妨碍我们看美女呀,把一切献给国家,把自己看成国家的确令人感动,但若能向鲁迅一样对自己的同胞哀其不幸,怒气不争,反过来把国家看成自己的,那就更需要勇气和智慧了.祝你在葫芦丝论坛里能学有所成,享受到葫芦丝音乐的美.



作者: rdjacob    时间: 2008-7-28 09:53

真长见识了


作者: 下岗工人    时间: 2008-7-28 12:04

  想起了慈禧太后 


作者: 渭南小杨    时间: 2008-7-30 14:11

这种讨论没意思!
作者: jinhuajia    时间: 2008-7-30 16:43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善取其长,善蔽己短。历史长河,多有变迁,雷同之事,司空见惯。
作者: 小卜冒    时间: 2010-5-25 10:51

楼主你的网站咱一个都打不开
作者: 百姓    时间: 2010-5-25 12:35

有意思,看得了吗?
作者: 梅花香    时间: 2010-5-28 10:13

楼主说看看印度的葫芦丝演奏视频,可是这些链接一个都打不开,让别人看什么呀?
作者: 大雯雯    时间: 2011-3-1 00:15

不能同意作者的观点。
作者: 飞絮    时间: 2011-4-11 14:24     标题: 回复 1# JackofAll 的帖子

呵呵!我有一个在国外任教的老师朋友,把葫芦丝做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带到国外,教国外的学生学习呢!
作者: 小卜冒    时间: 2011-5-12 18:05

引用:
原帖由 JackofAll 于 2008-4-29 16:36 发表 不同的意见即使认为完全荒谬,最好也看一看,也许了解更加全面。如果要采用你所说的科学的严谨态度,那么,如果中国和印度各自找 葫芦音箱乐器 在历史上的证据,我个人感觉,中国真拿不出多少证据来。您是葫芦 ...

 

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楼主忽视了,两种乐器在发音原理上的差异,葫芦丝是自由簧耦合气鸣乐器,与笙、口琴、风琴这类乐器原理是一样的,而且簧片制作方式、材质(其实葫芦丝和笙都经历了由竹制簧舌到铜制簧舌的演变过程)都差不多,而印度的蛇笛原理是不自由单簧震动,音色可以说是一种类似萨克斯哨片的竹制或者芦苇制单簧哨片拍打发音槽口发出的高频的噼噼啦啦,发声原理上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葫芦丝更由可能是由葫芦笙演变而来,而不是由印度舶来


作者: 绝处逢生    时间: 2012-8-14 23:09

楼主。视频怎么打不开?????
作者: 南通心声    时间: 2012-11-29 18:28

哦!真想看看印度的所谓葫芦丝是什么样子的,吹奏出的音乐有我们的葫芦丝那么好听吗?可是打不开呀!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