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分享]与葫芦丝一样迷人的音乐 ERA乐团的The Mass [打印本页]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3-26 00:15     标题: [分享]与葫芦丝一样迷人的音乐 ERA乐团的The Mass

大家经常看央视军事节日吧,在二战纪实片中经常会响起这首震撼人心的乐曲,现如今网上以讹传讹,很多人都误认为是二战时德国党卫军军歌或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SS闪电在行动》。其实不然,这首歌脱胎于德国精典合唱作品——卡尔奥夫(Carl Orff)的清唱剧《布兰史诗》(Carmina Burana),经法国ERA乐团改编创作成为风靡世界的合唱经典——The Mass(弥撒),全曲拉丁语演唱,气势浑厚磅礴。

这是ERA的第三张专辑《The Mass 弥撒》中的第一曲,《The Mass 》将脍炙人口的《布兰诗歌》与来自《ERA 2》的经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于一炉,彼此衔接精妙,相当值得一听。

      压缩上传后,音频损失严重,效果差多了,还是直接做个链接吧

 http://www.ymtxm.cn/imgs/288.mp3

     下载地址:http://www.ymtxm.cn/imgs/288.mp3

著名的军事论坛《铁血》等多年前均对此曲作过核实和澄清,但可笑的是,网上一直有那么一批,应该是一大批人,仍将此曲以纳粹军歌的名义在传播。如果你在GOOGLE搜索《SS闪电在行动》,绝大部分都会把你引到The Mass页面,一首经典的拉丁语歌曲,也被无知的人们指为德语。对此,本人不能理解,也深表愤慨。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3-26 00:53

另附1:《Panzer Lied》(装甲兵之歌)——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来自You Tube 视频站)

 《Panzer Lied》( 完整版)视频地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Im3pe5wbA

这是真正的纳粹德国装甲兵之歌,歌名:Panzer Lied(Tank Song)由德国人Von Oblt. Wiehle于1933年6月25日创作。

描写阿登反击战的好莱坞经典二战影片《坦克大决战》以此曲为主题音乐。

http://www.hynkook.com/media/Panzer Lied.mp3

作者: 千瓣莲花    时间: 2008-3-26 00:56

正在其位,就是从那里移来的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3-26 01:04

附2:二战时德国党卫军军歌——《当人们不再忠诚》(转自优酷网)

[flash=500,350]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QxNDg1MDQ=/v.swf[/flash]

此贴纯粹从歌曲欣赏角度出发,并希望能纠正人们一些错误认识。以后千万不要把《The Mass》与纳粹军歌混为一谈,那样不好,相当不好,法国人会很生气的,哈哈!夜深无事,不能吹箫,权以为乐!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3-26 02:51

附3:二战时期让德军丧失战斗力的一首经典歌曲——《Lili Marleen》(莉莉·玛莲)

http://www.barefootsworld.net/sounds/lili-marlenedietrich.mp3

这是一首很讽刺的从军队广播中流行起来的反战歌曲,也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

1915年一战中,德国士兵Hans Leip在俄国写了这首诗,1938年Norbert Schultze为其作曲。

这首歌的原唱者是Lale Anderson(1905-1971)。法斯宾德的电影《莉莉·玛莲》就小说化地再现了Lale Anderson的故事。这个女子凭借同纳粹上层的暧昧关系,步步高升进而大红大紫。最初录制的版本并不走红,到了1941年,德国占领地贝尔格莱德,一家德国电台开始向所有德军士兵广播Lale Anderson唱的《莉莉·玛莲》。这首歌的内容却唤起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唤起了战争带走的一切美好回忆。很快,这首德语歌曲冲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界限,传遍了整个二战战场。从突尼斯的沙漠到阿登的森林,每到晚上9点55分,战壕中的双方士兵,都会把收音机调到贝尔格莱德电台,去倾听那首哀伤缠绵的《莉莉·玛莲》。不久,盖世太保以扰乱军心及间谍嫌疑为由取缔了电台,女歌手及相关人员也被赶进了集中营。但是《莉莉·玛莲》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越唱越响,纳粹德国也走向了命中注定的灭亡。

影片《莉莉·玛莲》中,最令人难忘的,也许就是这个镜头:战壕里的德军士兵,听到远处传来的《莉莉·玛莲》,心有所动,在军官的带领下,朝广播方向靠近,被播放音乐的苏军发现。歌声中,遭遇枪击的德军士兵接连倒地,军官倒在了广播杆下,聆听着音乐,陶醉且微笑地说:“俄国人”,而后死去。

这首歌的另一个演唱者,是被美国大兵崇拜的英语版的Marlene Dietrich(1901-1992)——一个坚决的反纳粹的德裔美国演员。不过,我更喜欢原唱者的这个版本。有如大F葫芦丝演奏的绸缎般的感觉,有进行曲的鼓点,有老唱片的沙沙声,陈旧的铬铜感,味道十足。

此曲与上面的2曲纳粹军歌形成鲜明对比,欧洲人民应当感谢TV,感谢莉莉·玛莲。







作者: 一年以后    时间: 2008-3-27 23:57

    我当过兵,可我不太喜欢看军事新闻,有时候例外,比如前些日子有关台湾大选的时候。但是我还是把楼主老师的帖子一字不拉的看完了。

    被楼主老师的博学所折服!我这样想,一品老师的葫芦丝作品,在曲子的意境方面一定是最高境界的。因为说起来追求意境来,我感觉是要有丰富的、准确地想象力,就如同身临其境。所以,有如是说。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8-3-29 09:55

一年兄谬赞了,博学一词实不敢当,只不过啥都想学学看看,但啥都不通,充其量一个网络“掮客”罢了,哈哈

至于葫芦丝嘛,也只是个喜欢听不会吹的爱好者,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了几天,终归是零打碎敲,曲不成调,尚处于襁褓阶段。准备等儿子高考结束后潜下心来,好好学学,届时还望一年兄及各位先达不吝赐教!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